遊褒禪山記人教版高三下冊語文教案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遊褒禪山記人教版高三下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遊褒禪山記人教版高三下冊語文教案

一、導入

大家都學過多年的物理,那麼什麼是“物理”呢?有沒有同學能說一說?

(明確)“悟物窮理”。

就是對事物多思考,多琢磨,鑽研其中的道理。

智利詩人聶魯達在一首詩中寫道:“一粒沙裏藏着一個世界,一滴水裏擁有一片海洋。”佛語說:“一花一世界”,這些話都告訴我們:一件很小的事物裏也可能隱藏着很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裏也可能隱藏着大智慧。見微知著,是一種良好的思維品質,我們今天來研讀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

二、出示標題、出示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掌握重要文言字詞及文言現象,學會結合語境推測語意。

2、過程和方法目標

理清文章思路,學習文章因事析理,敘議結合,前後照應的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識作者“深思而慎取”“盡吾志”的思想,明白其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

三、檢測預習,解決疑難字詞

1、請兩位學生說一說自己解決疑難字詞的思維過程。

課前大家進行了預習,初步掃清了字詞障礙,在預習過程中,一定有一些字詞是先不明白後又明白了的,

(設計此環節,意在引導學生自己藉助工具書、結合上下文語境來推測語意,讓學生學會自己疏通文言文。)

2、提出幾個共性問題,共同解決

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始: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對“始”字有四種解釋①最終、開始②才,方纔③只,僅④曾經。結合上下文語境想一想,哪一種解釋放在這個句中是比較合理的?

後句爲“而卒葬之”,意思是死後埋在這兒,那始自然指生前了,這四個解釋中,只有④曾經與此是相合的。

址:還是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對“址”有三種解釋①地址②底部③山腳。結合本句中“其”的意思,選擇一個合適的解釋。當文中有代詞出現,前文一定有對指代對象的`介紹。“其”和“和”又當指一個地方,所以“其”當指褒禪山,所以最合理的解釋爲③。

也有不少同學問到文中“其”的用法,咱們以前總結過它的用法,大家參照那個總結再自己琢磨琢磨關於其這個問題,相信大家自個就可以解決。

3、仔細推敲,所有的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現在請大家把課文再自讀一遍,也許一些問題的答案揭去了神祕的面紗,呈現在你面前了。

四、文詞結合,研讀探究

1、文中第一段,最後一句話,有三個“華”,每個應該怎麼讀?爲什麼?把第一段朗讀一下,結合上文琢磨琢磨。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說明今人讀之爲huá, “華×”實之“×”,說明後兩個讀音是一樣的,從殘存的碑文可知,此山原本是“花”山,被弄錯了讀音,才叫作華山的,今言“華”就指的是今人原本應該讀的音,所以第一個“華”爲huā,後兩個字當讀huá。

從這一句話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此山的名字有三個:

褒禪山 華山 花山

哪一個爲其本名呢?花山

2、文章倒數第二段,最後一句,有同學問“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這裏的“之”作何講。

有沒有同學可以把“之”之前的部分翻譯一下?

後面“也”應經是表判斷的句末語氣詞了,所以“之”在這裏不作語氣詞,很可能是代詞,那就是深入地思考謹慎地選擇什麼,選擇什麼呢?代詞指代的內容在上文,大家把這一段讀一讀,想一想。

“傳”

學者各種蕪雜的學說

3、這一句就是第四段的結論句,它與第一段有何關係?

鋪墊—結論 因事析理,前後照應

4、文章第三段第一句“於是餘有嘆焉”,有同學預習的很認真,很仔細,他看了兩本參考書,發現問題了,兩本書上對“於是”的翻譯不一樣,一本把它當作現代漢語表承接的“於是”講,一本把它翻譯成“對於這種情況”,這位同學犯難了,大家能幫他做個取捨嗎?

承上啓下

進一步問:這說明第二,第三段關係密切,討論一下二、三段的關係,推薦組員作答。

5、 總結文章結構

王安石通過遊褒禪山領悟到了治學、做事的道理,他從一朵花中窺得了一個世界,我們又從王安石給我們的這朵花中悟到了什麼呢?

王安石所說的“盡吾志”與“深思慎取”對你有什麼啓發?

五、 拓展延伸

本文和作者變法是否有關?

先看對王安石的介紹

總結:

王安石追求變法,爲此憤而辭職六次,做到了“盡吾志”,雖變法失敗,然而其“可以無悔亦”。

王安石在詩文上也成就頗高,位列“唐宋八大家”,這與他“深思而慎取”的思維品質也密不可分吧。

六、(課堂)作業

生活中也一定有一些小的事物讓你捕捉到了人生大智慧,採擷一朵小花,折射一個世界,請模仿本文結構,講述你從小事發現大道理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