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片斷賞析

一、藉助媒體——激情。

《莫高窟》的片斷賞析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兒童主要是通過視覺和聽覺來獲取各種信息的。課堂上,藉助媒體——音樂、錄像、課件等電教手段,讓學生形象地感知語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導學生欣賞祖國山河的絢麗多彩,體驗感人場面的扣人心絃,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學生便由感而發,情緒大振,激情奔放。《莫高窟》這一經典歷史文化藝術,遠離現代兒童的生活,尤其是南方的孩子。爲了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字所謳歌的敦煌藝術和世界文化歷史,降低教學難度,景老師在教學伊始,首先讓學生通過一組圖片瞭解敦煌,感知“敦煌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教師設問:“爲什麼說敦煌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介紹了莫高窟有些什麼?”這樣教師的一點一撥很快地就把學生帶進了課文。由於學生的情感已被深深地激發了起來,對文中彩塑、壁畫、藏經洞三個部分一目瞭然,學生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就不言而喻。學生在感知形象的過程中,情感得到了調控,由此成爲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

二、在語文課中做數學題。

看起來這有悖於教學常理,有違於教學的常規邏輯。但這一案例的教學結果卻顯示,這兩道簡單的算式猶如兩支點燃學生情感的火炬,讓整個課堂都變得生動起來:

師:莫高窟的壁畫有什麼特點?

生:莫高窟的壁畫宏偉瑰麗。

師:你從哪兒覺得莫高窟的壁畫宏偉?

生:我從“莫高窟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這句話中覺得壁畫宏偉,因爲她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

師:(讚賞地點頭)你讀課文讀得真仔細!

四萬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大呢?我們一起來做一道算式題。

生:(都好奇地看着老師,有同學嘀咕:語文課上怎麼做數學題?)

師:請大家聽好題目:我們的教室大約30平方米,四萬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少個教室那麼大?

生:(想了一會兒,七嘴八舌地說)150個教室那麼大。

生:不對,是150多個教室那麼大!

生:哇!

(這時,學生的情緒普遍激動起來)

師:再聽好:我們的教學樓底層共有6個教室,四萬五千多平方米佔地大約有幾幢教學樓那麼多?

生:(有沉思的,有拿出紙筆計算的,有用手指在臺上比劃的,不一會兒,都說出了答案)

差不多有25幢教學樓佔地面積那麼大。

生:(情不自禁地)好大啊!

師:哦,現在想說什麼?

生:莫高窟的壁畫真是太宏偉了!

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能造出這樣宏偉的壁畫,真是了不起!

生:我真想親自到莫高窟去看一看!

師:誰來把這句話讀一下,要讓人聽出宏偉。

生:(紛紛舉手,一名學生站起有感情地讀了一遍)

師:一齊來讀!

(師與生大聲地朗讀)

這是兩道簡單的一步除法算式,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小菜一碟,連平時成績較落後的同學也很容易便做了出來,都獲得了一種成功的體驗。這種成功帶給他們心靈的愉悅,消除了課堂中的緊張感,使學生產生了積極參與的學習情感。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勢。

經過這樣一算,抽象的數字就與文中的語言、周圍的事物聯繫起來,就使學生有了更爲真實深切的感覺。“四萬五千多平方米”與“150多個教室”“差不多有25幢教學樓”哪一個更易在學生心中引發共鳴呢?很顯然是後者。由此學生纔會不由自主地感嘆:“莫高窟的壁畫真是太宏偉了!”這已不是書本中的語言,而是學生由衷發出的感嘆,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語言的距離,真正地感覺出壁畫的宏偉。有了深切的感受,再來朗讀,就水到渠成了,學生自然把感情孕育到了讀中。

語文課上做數學題,顯示的是教者的機智與對文章內容的高度把握,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理念和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牢牢抓住的還是語文教學的實質。只要我們深入研究,就能在課堂教學中廣闢蹊徑,獨具匠心,就能使語文課堂變得更豐富實在,更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