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的讀後感

1.茶館,彼此嘮家常,談山海經的地方。誰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會問題!除非有一位具有獨特視角的大師使它“活”起來,否則茶館平庸無奇,永遠不會有更深的意義。而那個人便是老舍——一位語言大師,他用其獨特的視角和手法使整部劇本的語言綻放生命的炫彩。 老舍出生於一北京大雜院中,一戶舒姓的滿族貧民家。父親是護軍,母親靠洗衣賺錢。父親早逝之後,生活更爲窘迫,但幸運之神眷顧了老舍。一爲慈善家資助老舍上學,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漸小有成就。在之後的創作過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響着他。而《茶館》之所以有“小中見大”的特色,與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聯繫。 同樣,老舍的手法也是獨一無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便是全劇只有三幕,一幕一時段,幹警、簡潔,也十分容易表現劇情,從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到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再到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與其說是時間變遷不如說是歷史變遷。人物表現年代,而年代又作爲人物表現的背景,相輔相成,使小小一茶館提升到不得不讓人用看“歷史劇”的眼光評審這部鉅作。其二,儘管茶館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但是幾位人物始終貫穿全劇,起着核心作用。一、王利發(茶館掌櫃)二、鬆二爺(膽兒小,人卻不懷)三、常四爺(正義之士、十分愛國、體格健康)鬆二爺、常四爺兩位茶客與王掌櫃交情還不錯而在這所謂“熱鬧”的茶觀衆,要找出幾個掏心掏肺的件阿婆人還真不容易。聽聽!說的不是客套話便是奉承話。我雖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通過這有點人情味兒和有“良心”的三人談話使人更深刻的體會到世態炎涼啊!發人深思。其三,子承父業。這是幾句瘡痍有待諷刺意味的安排。劇中一幕幕地時代向前走,衣着也跟着前衛起來,客人的思想呢?!簡直是幻包裝不換內容。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鐵嘴養一兒子,現竟“升級”爲大師。劉麻子那說媒拉線行當竟讓他兒子“發揚光大”變爲“花花聯合公司”(專給洋人、官員提供女招待與吉普女郎)。而吳祥子這老式特務到了兒子這輩兒竟改個名兒叫世襲特務。人哪!爲何總在這方面“遵規守矩”呢? 老舍,無論您想傳達予後人什麼,至少《茶館》讓我們受益匪淺。我不能評說它的優劣,在如此劇你面前,我只有說聲:“謝謝!謝謝您留予青少年如此寶貴的財富。”

茶館的讀後感

2.老舍先生寫的《茶館》,主要寫了三個關鍵人物——王利發、秦仲義和常四爺。“空空 ”王利發是裕泰大茶館的掌櫃,他小的時候父親就死了,自己獨立應付生活,他懂得,“在街上混飯吃,人緣頂要緊”,所以按着老輩兒留下來的老辦法,以爲“多說好話,多請安,討人人的喜歡,就不會出岔子”。

他精明、幹練、謹小慎微、委曲求全、善於應酬,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接待方式。他對巡警的敲詐巧於應付,對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峯,能很耐心地傾聽他的牢騷,儘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時地說些逢迎的話。作爲商人,王利發具有膽小怕事和自私的特點。比如文中他對李三的苦處、康順子的處境和難民的哀告雖然也同情,但是很有限度。在舊中國的黑暗現實面前,靠自己的勞動而生活的王利發儘管善於經營、善於改良,也無法抵禦各種反動勢力的欺壓。他對此也抱有強烈的.不滿,但表達的卻十分含蓄,比如當唐鐵嘴說“感謝這個年月”的時候,他說:“這個年月還值得感謝!”這句話蘊含了他的愁苦和憤恨。就是這樣一個精於處事的小商人,最終也沒有逃脫自己破產的命運,當茶館被人霸佔後,他懸樑自荊王利發的悲劇,是舊中國廣大市民的生活命運的真實寫照。這一形象的意義在於,他揭露了舊制度的吃人本質,反映了舊時代的不合理。

秦仲義是個民族資本家。他憑着一顆報國之心,把家裏的所有的東西都賣掉,來辦一個工廠,想爲國家作一點貢獻。但事與願違,在抗戰結束後,他的工廠被政府沒收了,但是,政府並沒有好好管理這個工廠,卻把機器當成破銅爛鐵賣掉了。

常四爺,他是個滿族人,非常熱愛自己的祖國。他最瞧不上崇洋媚外的國人。他看到鼻菸壺也從外國進口,心裏非常痛恨,衝口喊出:“我看哪,大清國要完了。”被偵探抓去坐了一年多的大牢。出獄後曾參加義和團,後靠賣菜爲生。他正直、倔強、敢作敢爲、富於正義感、樂於助人。文中他對抓過他的特務們不服軟。他還爲鬆二爺化緣買過棺材。但最後自己也窮困潦倒,揀來別人撒剩的紙錢,作爲對自己將來的祭奠。他絕望地喊道:“我愛咱們的中國呀,可誰愛我呢?”這個形象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緒。

通過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深懂得生活的艱辛,同時也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生活,作爲每一個人,都希望生活的太平和更加有滋有味,因此,我們要與大家和睦相處,做一位文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