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館新館觀後感範文

中國科技館新館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北側,總建築面積10.15萬m2,佔地4.8ha,是集展覽、培訓、科研以及一系列公共功能於一體的國家級大型公益設施。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中國科技館新館觀後感,僅供參考。

中國科技館新館觀後感範文

  中國科技館新館觀後感篇一

新落成的中國科技館,外形就像一個巨型魔方,位於北京的國家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內。館內共分爲“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五大主題展廳,設有公共空間展示區和宇宙劇嘗巨幕影院、動感影院、4D影院等四個特效影院。

新館一層,是科技館“大型”展品最多的地方。從東門進入,參觀的人們會看到科普長廊,由各種齒輪、連桿、氣缸、活塞等組成的複雜機械裝置“機械旋律”;從南門進入,是高47米的世界上最大的室內雕塑“生命螺旋”……位於新館一層的華夏之光展廳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自豪”。華夏之光展廳,是目前國內唯一綜合介紹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展廳。整個展覽運用了各種先進的展示手段和信息技術,將古代的科技文物和文獻記載轉變爲可動模型和互動展品,讓人們在親身體驗與操作中,瞭解古代發明的構造及其原理。陶寺古觀象臺、水力紡紗機等特色展品可以讓我們身臨其境地體會到祖先的創造,瞭解古代發明的構造及其原理。

新館二層的探索與發現主題展廳分爲A、B兩廳,共有166個展項、220件展品,分爲宇宙之奇、物質之妙、運動之律、聲音之韻等八大展區。與“門捷列夫”對話展現元素週期律的發現過程;

自行設計一個小球運動路線的“小球旅行記”;蕩蕩鞦韆也能學到知識的“共振鞦韆”……在體驗的幾個展項中,利用綜合性多學科高新生物識別技術連接的展項“尋找自己”給參觀的人們印象最深。展覽以機械互動、視頻演示、幻影成像等多種表現形式,圍繞科學探索的若干重要方向搭建展覽框架,按照 “問題比答案重要,過程比結果重要,方法比知識重要”的原則設計展項,採用多種展示手段相結合的方式,營造探索與發現的科學實踐情景。

科技與生活展廳位於新館三層,分爲衣食之本,健康之路,居家之道,信息之橋,交通之便,機械之橋六個主題展區,約300項展品。展廳以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作爲整個主題,配合多樣化、情景化、藝術化的展覽形式,不僅關注科技發展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巨大改善,同時展現人類爲應對共同的挑戰做出的探索和努力,讓人們在參觀和體驗中進行思考和領悟,感受科技創新爲人類帶來好處

挑戰與未來展廳位於新館四層,分爲地球述說、能源世界、海洋開發、太空探索等七個展區,共138件展項。展廳依據“挑戰-解決方案-未來”爲線索,以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引發人們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並通過從挑戰到未來的整體架構和連貫性的展示,激勵公衆積極應對挑戰,共創和諧未來。例如通過大型立體沙盤,讓參觀的人們直觀地看到氣候變化給中國帶來的變遷。

這一次的科技館之行使我明白了很多這世界上的萬千奧祕,真希望還能夠再一次去那兒,瞭解更多知識。

  中國科技館新館觀後感篇二

早就聽說科技館新館非常好玩,這一次我終於親眼目睹了它的風采。7月11日,爸爸媽媽帶我去參觀了中國科技館新館。科技館新館非常大,外觀很宏偉。進到了大廳,在我的頭頂上面有用繩子吊着的小球,一上一下的,有時像波浪,有時像一個三角形,還有時像一條魚,不斷變幻各種造型,好看極了。

我們買好了票,就開始參觀了。今天來科技館裏參觀的人非常多,有一些夏令營的老師帶着很多學生一起參觀。他們對科技館中的每個項目都充滿好奇,他們用專注的目光認真的看着每一項內容,可見他們對知識的渴望程度有多大。我也不例外,我看到不明白的就會問個究竟。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手指推大廈”,就是手指輕輕一碰一個小的多米諾骨牌,竟然推倒了一個非常大的大木板,這真是太神奇了;還有爸爸發了一個短信,在現場的屏幕上就會顯示出短信發的內容;還有一根直杆可以穿過一個曲線的狹縫,而且每次都那麼精確,真讓人費解。還有很多很多有意思的東西,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參觀了一整天,把我累得筋疲力盡,還沒有全部參觀完,可見新館有多麼的大。我以後還要再來,體驗更多科學的快樂。

  中國科技館新館觀後感篇三

我們熱工所黨支部集體參觀了新建成的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中國科技館新館觀後感。中國科學技術館是國家級科技館,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提高公衆科學文化素質的大型科普教育基地,是展示我國科技發展和科普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窗口,是體現我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成就的重要標誌。這次參觀集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開闊了大家的視野,增強了我們支部的.凝聚力。

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坐落於國家奧林匹克公園內,緊鄰鳥巢,周圍環境優美,是極佳的科普教育基地。新館佔地面積4.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0.2萬平方米,基建投資達到11.3億元人民幣,無論是建築規模,還是建設水平都遠遠超過了於1988年建成的老館,這體現了我國政府對科普事業的高度重視。從外型上看,新館猶如一個巨型魔方,建築被劃分爲若干個積木般的塊體相互咬合,體現了人與自然和科技之間的內在聯繫,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整體與部分關係的特點,也象徵着科學沒有絕對的界限,學科之間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寓意。

我們參觀了“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四大主題展廳。“華夏之光”展廳主要展示了我國古代取得的科學技術成就,之前只在書本上了解到我國古人在科學技術上已有很高的造詣,這次通過各種實物展示,使我們更加直觀而深刻的感受到我國古人的聰明才智。我國古代取得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技術領域,而且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例如織布機,精妙絕倫的建築、橋樑,天文曆法等等,這些成就是古人在勞動中積累的經驗和智慧的體現,遠遠超過了同時期的西方人。當我們嘖嘖稱歎我國古人的智慧時,不禁要問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近代科學技術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而是起源於西方?帶着這個問題,我們參觀了接下來的幾個展廳,並試圖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接下來的三個展廳,“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展示了近代科學技術的成就,它們以時間爲序列,系統展示了西方科學技術的起源和發展,以及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革,這三個展廳分別代表了過去、現在和未來。在“探索與發現”展廳,我們看到了許多具有很強趣味性的實驗裝置,透過這些趣味實驗,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去解釋隱藏在背後的規律,其樂無窮。在這裏,我們感受到了西方先哲們思想中閃耀的理性光輝。在“科技與生活”展廳,我們感受到了科技力量的強大,現代科學技術幾乎融入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這裏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我們還發現許多展品與計量科學有着密切的關係,這讓我們計量科技工作者倍感親切,這也說明計量科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挑戰與未來”展廳,我們則體會到了科技的另一面,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有強大的力量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同時它也有魔鬼般的力量將我們的地球毀滅。目前,全球變暖等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如何更好的利用科學技術這一難題擺在了人類的面前。好在全世界的科學家已經行動起來,我們每個人都責無旁貸,我們相信只要科學技術掌握在有理性的人類手中,人類的未來就是美好的。

參觀完這三個展廳,我回過頭來想到了先前的那個問題,近代科學技術革命爲什麼沒有在中國發生?這個問題其實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這是一個沒有結論的開放性假設,我們儘可以提出各種可能的解釋。譬如,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偏重於技術和經驗層面,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而西方科學技術的起源是以理性思辨爲基礎的。其實我們說的科學技術應該是兩個概念,科學和技術,科學是理論層面,技術是操作層面。在最初,西方的科學和技術是分開的,但是之後科學促進了技術的進步,技術反過來又推動了科學發展,這種良性循環發展到今天,科學與技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越來越一體化了。因此,我們可以認爲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缺失了科學這一環,導致它沒能進一步發展。至於爲什麼會缺失科學這一環,可能與文化、語言、文字等等都是有關的。歷史是不能假設的,我們只能去重新審視它。

四個展廳的參觀,我們只能說是走馬觀花式的,因爲要看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一天的時間是來不及去細看每一件展品的。但是這次參觀帶給了我們很大的收穫,給了我們思考的空間,激發了我們探索未知的慾望,促使我們在計量科研的崗位上做出更好的工作。不僅如此,這次活動對我們支部的建設也有重要意義,增強了支部的凝聚力,提高了黨員的科學素養。在當今形勢下,我們黨員應該保持繼續學習、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