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分配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按比分配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按比分配教學設計(通用5篇)

按比分配教學設計 篇1

《比的應用》——按比分配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徵以及解題方法,能正確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3、情感目標: 讓學生感悟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理解按比分的意義,學會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按比分配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一)搶答:

1. 將10克糖放入90克水中,糖和水的比是多少?糖佔水的幾分之幾?水是糖的幾倍?糖是糖水的幾分之幾?水是糖水的幾分之幾?

2. 小剛家養的雞、鴨、鵝的只數比是7∶2∶1,那麼雞的只數佔三種家禽總數的()(),鴨的只數佔三種家禽總數的()(),鵝的只數佔三種家禽總數的()()。

3. 根據“四二班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1∶2”這個信息,你能想到什麼?

(二)口頭列式計算:

1. 果園有100棵蘋果樹,梨樹的棵數是蘋果樹的53,梨樹有多少棵?

2. 學校操場共有400平方米,由一年級和六年級的同學打掃,平均每個年級打掃多少平方米?

導入:這是一道什麼應用題?(平均分)你認爲這樣分配任務合適嗎,爲什麼?你認爲應該怎樣分配任務?

二、新課教學

(一)改編複習題,分析題意。

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上題補充一個條件,改編成一道按比分的應用題:學校操場共有400平方米,按1∶4的比分配給一年級和六年級的同學打掃,兩個年級各打掃多少平方米?

“按1∶4的比分配給一年級和六年級的同學打掃”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根據這句話我們可以想到什麼?

多請幾個學生說一說。

(二)學生試做。

再請學生自己試着做一做。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如果覺得有困難,可以自己看一看書上49頁的例2。

(三)集體訂正評講。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畫示意圖,板書算式,並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算的是什麼。

(四)再次改編複習題。

學校操場共有400m2,按1∶3∶4的比分配給一年級、二年級和六年級的同學打掃,這三個年級各打掃多少m2?

教師引導,師生一起完成。

(五)比較兩道例題,小結

這兩題有什麼共同的地方?(第1題中400 m2是一年級和六年級的同學要打掃的面積總和,是按1∶4這個比來分的。要求一年級打掃多少和六年級打掃多少。第1題中400 m2是一年級、二年級和六年級的同學要打掃的面積總和,是按1∶3∶4這個比來分的。要求一年級打掃多少、二年級打掃多少和六年級打掃多少。兩題都已知要幾個年級要打掃的面積總和,和幾年級打掃的面積之比,要求幾個年級分別打掃的面積。)

這種應用題,已知了幾個數量的總和以及這幾個數量的比,要求這幾個數量,也就是要把一個數按一定的比分成幾部分。所以這種應用題叫做按比分配應用題。

解答按比分配的應用題哪些方法呢?(解答按比分配的應用題時可以把比轉化爲份數,先求出總份數,再求出每份數,再用每份數×對應的份數=對應的數量。也可以把比轉化爲分數,先求出對應量佔總量的幾分之幾,再用總量×對應的()()=對應的數量。)

(六)結合教材第49頁例2再次鞏固按比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及解答方法。

三、鞏固練習

教材第49頁“做一做”,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解答,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應用比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你有什麼收穫?(什麼叫按比分配?按比分配的應用題有什麼特徵?解答按比分配的應用題有哪些方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嗎?生活中有哪些按比分配的實例?)

五、作業:練習十二第1-4題。

按比分配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比的應用》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掌握按比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思路,能運用這個知識來解決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使學生樹立用自己學來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獨立思考、自覺檢驗的好習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思路。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靈活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複習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2、由分卡片時所產生的問題設疑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講授新課

1、教師提出關於稀釋液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理解“稀釋液”的意思。

2、利用課件出示例2。

(1)學生讀題,弄清題意。

(2)引導學生找出題中所提供的數學信息。

(3)課件出示稀釋液的配製過程,同時引導學生理解按比分配問題的結構特點。

(4)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使學生理解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思路。

(5)小組討論解題方法,然後進行彙報,並集體訂正。

(6)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重點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7)提示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檢驗,培養學生自覺檢驗的習慣。

3、 小結:按比分配的應用題有什麼結構特點?怎樣解答這樣的應用題?

三、鞏固練習

1、解決課前分卡片時所產生的問題。

2、課件出示練習題1,在學生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比較練習題與例題

的異同,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後集體訂正。

3、課件出示練習題2,理解題意,引導學生比較本題與例題及練習1的異同,

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獨立解決,並引導學生自行檢驗。

四、拓展延伸

利用課件出示教材第51頁“你知道嗎”,教師介紹“黃金比”的知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課堂總結

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穫,教師鼓勵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並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按比分配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比的應用》是新世紀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的內容,是在學生理解了比的意義、比的化簡、比與分數的聯繫、以及掌握用分數乘、除法解決簡單問題的基礎上,把比的知識應用於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比的應用又稱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有按正比例分配和反比例分配兩種,由於按反比例分配的實際應用並不廣泛,而且可以轉化爲按正比例分配來解答,因此教材只教學按正比例分配。按比分配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研究比的應用,也爲以後學習 “比例”、“比例尺”的知識奠定基礎。

教材有兩部分內容:分一分和算一算。分一分:創設一個給兩個班的小朋友分橘子的情境,鼓勵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在交流不同分法的過程中體會到1:1分配的不合理性,產生按比分配的需要,同時體會按比分配在生活當中的實際應用;算一算:在有了實際操作的基礎上,解決把140個橘子按3:2分給兩個班,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鼓勵學生運用合理的解題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分析】

學生在二年級上冊學習了除法的意義,瞭解了“平均分”,即按1:1分,學生在五年級上冊學過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本單元學習了比的意義和比的化簡。由於比與除法、分數有着密切的聯繫,所以,比的很多基礎知識與除法、分數的相關知識具有明顯的、可供利用的內在聯繫,這些對於學生學習比的應用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

比的知識在生活中有着很廣泛的應用,因此,學生也有一定的經驗基礎。因此,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應當充分利用原有的學習基礎,引導學生聯繫相關的已學知識,進行類比和推理,儘可能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自己的思考,推出新結論,解決新問題。

【教學目標】

1、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實際意義;

2、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解題策略的過程,體驗策略的多樣性,並選擇合適的方法;

3、使學生在探索未知、尋求成果的過程中品味學習的樂趣,並養成積極、主動的探究精神。

【教具準備】

課前準備:學生查找有關事物各組成部分比的資料,課前讓學生熟悉用量杯量取溶液的方法。

課上準備:有關課件、黃、藍色顏料、量杯等。

【教學重點】 理解按比分配的實際意義,並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按比分配的實際意義,溝通比與分數之間的聯繫。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情境一:師:作爲一個大連人,你對自己的家鄉熟悉嗎?大連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我今天特地給同學們帶來幾幅大連的風光圖,咱們一起去看看。(課件演示)

看過之後,你對大連又有什麼感受?如果把這些美麗的景色畫下來?那主色調應該是什麼色?(板書:綠)

現在我們就來調配綠色,爲大連畫一幅美麗的圖畫。誰知道綠色是怎麼配出來的?(板書:黃+藍——綠)

【策略說明:優美的風景與和諧的音樂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輕鬆的世界,會使數學學習活動在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展開。這種直觀的圖片不僅會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更會自然地引入到“綠色是怎麼調配出來的”這一主題。】

情境二:同學們,你們在美術課上學過三原色,三原色中有綠色嗎?綠色是怎麼調配出來?(板書:黃+藍——綠)

【策略說明:根據武秀華老師的建議“儘量簡約,儘量直奔主題,不要做過多的渲染”,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二、實驗操作

1、動手操作,調配綠色

師:今天,咱們就用這兩種顏色調配出綠色。(每組準備了藍色和黃色顏料,一個小量杯,一個大量杯,大量杯上貼上組號)

要求: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調配;各小組在調配之前先商量好每種顏色各用多少ml,用小量杯量取黃色與藍色顏料,記錄下數據之後倒入大量杯並攪拌。組內先進行分工,然後再動手操作,看哪個小組的動作最快。

(學生動手操作,老師進行指導。)

配好之後,小組長把調好的綠色放在前面一字排開,並將數據寫在黑板上統計表中。

【策略說明:數學內容的呈現應該是現實的、生活化的,尤其是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因此,教師要聯繫學生生活,就地取材,將貼近學生生活的題材充實到教學中去,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材料。調配綠色是現實而有趣的學習活動,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生是樂於參與的。第一次的配色活動沒有給學生規定統一的數據,目的是讓學生在自由活動的過程去觀察和發現不同的結果,從而得出結論。】

2、觀察發現,得出結論

(1)觀察。師:結合這些數據,再觀察這些綠色,你發現了什麼?(學生會發現,同樣是用黃色與藍色配,調出來的綠色卻不一樣)

師:爲什麼每組都用黃色和藍色的顏料配綠色,調出來的綠色卻不一樣呢?結合數據自己先獨立思考,然後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學生調配的綠色可能會出現如下情況:

① 所有的小組所用的數據都不一樣,則所配出來的綠色各不相同。學生可能會說所取的黃與藍的量不同,所以顏色不同。師:“還有不同的想法嗎?’’如果沒有,再出示黃與藍體積比爲3:2的大小兩杯綠色,量不同,但顏色卻相同,以此引發學生思考。

② 有兩組或兩組以上的數據完全相同,則這幾組配出來的綠色完全一樣。這種情況也分爲兩種,一種是每組所取的黃色與藍色同樣多,如20ml的黃色和20ml的藍色,即黃色與藍色的比爲1:1,還有一種是每組取得黃色是相同的,藍色也是相同的,如每組都取20ml和黃色和30ml和藍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這幾組能配出來相同的綠色呢?

③ 有兩組或兩組以上的數據不同,但配出來的綠色完全一樣,即每組所取黃色與藍色的比相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這幾組能配出來相同的綠色呢?

(2)得出結論。師:用什麼辦法使各組能配出非常接近甚至是一樣的綠色呢?

根據以上的數據,學生很有可能回答:每個組用的藍色和黃色的量同樣多就可以調配出完全一樣的綠色,但如用此方法,則只能調配出一種綠色來,答案有侷限性;學生也可能回答:每個組用的黃色一樣多,用的藍色也一樣多,如每組都用10g黃色和30g藍色,但用此方法,每組必須用同樣多的量,如果有的組根據需要想多配點,怎麼辦?答案也有侷限性;學生可能會想到,每組所用的量可以不相等,但只要所取的黃色與藍色的體積比是一定的,如每組的黃色與藍色的比都是 1:3,就可以調配出完全一樣的綠色來。

(3)將統計表中各組所用藍色與黃色的最簡體積比寫出來,引導學生再結合杯中的綠色觀察,看所得結論是否正確。

師:其實剛纔同學們說的用黃色與藍色同樣多也就是黃色與藍色的體積比爲1:1。

【策略說明:這一過程,必須結合課堂上出現的情況進行教學,學生調配出來的綠色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這一矛盾會極大的刺激學生各種感官,引出學生的探究慾望,並得出“只有各組所用黃色與藍色的體積比相同,各組才能配出完全一樣的綠色來”這一結論。學習的目的性加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由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去探究知識,對按比分配的實際意義有了深切的感悟。】

3、再次調配黃色與藍色的比爲3:2的綠色。

(1)動手操作。師:我們需要調配出這種綠色(拿出事先調好的綠色),黃與藍的比是3:2(板書),從3:2中你能得到什麼數學信息?

學生可能的回答:在這瓶顏料中,黃色佔其中3份,藍色佔其中2份;黃比藍多1份,藍比黃少1份;黃佔綠的3/5,藍佔綠的2/5;黃佔藍的3/2,藍佔黃的2/3;黃比藍1/2,藍比黃少1/3等等。

【策略說明:主要目的複習舊知,溝通比與分數的關係,爲學習新知進行鋪墊。】

師:現在我們再來配一次綠色,所需要的黃色與藍色的比爲3:2,怎麼配?

(2)小組進行動手操作,並記錄分配的過程。反饋不同方法。全班觀察杯中的綠色是否一樣。

【策略說明:在量取的過程中,學生將體會到黃色佔了3份,藍色佔了2份,這爲後面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在觀察記錄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不管黃色與藍色的量是多少,黃色與藍色的體積比都是3:2,不僅可以鞏固比的化簡內容,還會使學生體會到黃色顏料擴大到原來的幾倍,藍色顏料也要擴大爲原來的'幾倍,爲學生今後學習正比例積累了經驗。】

三、動筆計算

1、出示問題:我配的綠色是120ml,黃色與藍色的體積比爲3:2,算一算我用的黃、藍色各是多少ml?請一學生重複問題,教師在黑板上出示習題:用黃色和藍色顏料調配出120ml的綠色,黃色與藍色的體積比是3:2,黃色與藍色各需多少ml?

2、學生獨立試做,並交流不同的算法。學生可能出現的算法:

方法1:3+2=5 120×3/5=72ml 120×2/5=48ml

師:2/5和3/5各表示什麼?說給同桌聽一聽。

方法2:3+2=5 120÷5×3=72ml 120÷5×2=48ml

師:誰能說說他是怎麼想的?

方法3:解:設一份量爲xml。

3x+2x=120

5x=120

x=24

3x=24×3=72

2x=24×2=48

方法4:3+2=5 120÷5/2=48ml 120÷5/3=72ml

3、比較幾種方法之間的異同。師:同學們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非常聰明,讓我們再來看這兩種方法(方法1和方法2),它們有什麼聯繫?(把 120ml平均分成5份,取3份,實際上就是求120的3/5是多少)以前我們沒學分數乘法時,同學們習慣用整數的方法做,現在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這樣的題咱們就可以用分數的方法來解決。用分數方法解決這類題的關鍵是什麼?(根據比找準誰佔誰的幾分之幾)

4、如果我取60ml的黃色倒在杯子裏,該往裏倒多少ml的藍色,才能配成黃與藍比是3:2的綠色呢?請用分數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策略說明:我認爲,通過計算解決按比分配的問題是學生應該掌握的,這一環節的設置主要是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同一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的解決策略,這有利於學生思維的廣度發展。其次,強化了用分數乘除法解題,因爲用分數的方法有利於加強知識間的聯繫,使孩子的思維不僅僅侷限於整數乘除法範疇,又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再次書中的習題都是給出總量求部分量的題,而最後一題是已知部分量根據比求另一個部分量,因爲這種問題在實際生活中很常見,雖然有一定難度,但由於數量簡單,因此學生並不難解決】

三、小結

像這樣,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在生活中會常常遇到(板書:比的應用)。以前我們常說的平均分,實際上就是按照1:1的比進行分配的。課前,老師讓同學們調查了一些事物各組成部分的比,現在就把你搜集到的資料在小組內跟同伴們交流交流。(彙報:誰能說給大家聽一聽)

【策略說明:此環節第一個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按比分配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另一個目的是還可以利用學生蒐集的資料,改編成練習題,使學真實地感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同時,學生蒐集到的資料能夠被老師所用,對學生來說也會感到很自豪,對學生的激勵作用不言而喻。教師必須提前掌握學生蒐集的資料,也可以爲學生提供一些資料。】

四、鞏固應用

1、(資料)學生營養午餐中菜的供給量,應包括瓜果蔬菜類、大豆及其製品類、魚肉禽蛋類等三類食物,這三類食物所佔比分別爲13:2:5左右爲適宜。

師:一頓飯一個孩子大約需要100g菜,這100g菜中各類食物應該是多少克呢?你能用分數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嗎?(做完同學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組內互相檢查,並交流各自的做法。)教師再次提問:“你認爲這道題最關鍵的環節是什麼?”

2、同學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飲食上要合理,不要挑食。如果營養搭配不當,很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出示:大頭娃娃圖)

老師看到同學們蒐集到了這樣一條信息:人們經過測量和統計,發現12週歲的兒童,頭部與頭部以下的高度比一般是2:13。和同桌說說從這個比中你還能知道哪些信息。

咱們來驗證一下這條信息是否準確。請一名學生到講臺前,先估計一下她的頭部大約有多長?(實際測量)請同學們根據頭部與頭部以下的高度比是2:13來算算她大約有多高。

(反饋:拿學生的本在投影上展示,同時由學生講述各種方法。)

你們都知道自己的身高吧?有沒有興趣算一算自己頭部的長度?(算完之後,同組內成員可以互相量一量,驗證一下算得對不對。)

【策略說明:鞏固應用部分的兩個練習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這一理念。生活中應用按比分配的例子很多,孩子蒐集到的有關資料都是可利用的資源,直接用孩子的資料編題,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可以讓孩子進一步感受到這樣的知識在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其次,這些內容都是學生身邊的事,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在學習時不僅不會感到枯燥,同時他們用今天學過的知識解決了身邊的數學問題,會有一種成就感與滿足感,這樣“身臨其境”地學數學,學生不會有一種突冗的陌生感,反之具備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

四、總結。

1、剛纔我們根據2:13這個比解決了幾個問題?這兩個問題有什麼不同?不管是給出部分量,根據比求總量,還是給出總量,根據比求部分量,都屬於比的應用的問題。解決這類問題可以採取什麼策略?

2、你今天有什麼收穫?生活中按比分配的問題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能用今天學過的知識解決更多生活中的問題。

按比分配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應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學習重點:應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教材處理:

六年級學生在明晰了比與分數和除法的關係後,完全能自己找到按比分配的方法。教師在本節課中要起到啓發、點撥、深化引導的作用。在教材處理上,有意由兩個量的比過渡到三個量的比,旨在歸納出按比分配前提下,無論是兩項或是三項,它們的分配方法是一樣的。

教學準備:水杯、水、鮮奶、茶、秤、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分配禮物

師:同學們,今天的這節課,老師想送給大家一些特別的禮物,猜猜是什麼?

1、想一想

① 我將禮物的一半給男生、另一半給女生,你們說怎麼樣?

② 如果你覺得不太合理,那你們認爲我應當怎樣分呢

③ 調查班級男女生人數

④ 假設所帶禮物的數量,(不等同於人數),該怎麼分呢?

如男生30人,女生20人,我只有5個禮物怎麼分給男生和女生呢?每個人得到的是多少呢?如果我帶10個、15個、50個禮物呢?……

⑤ 爲什麼這麼多的分法你們都認爲合理呢?,

師:因爲按人數的比來分,落實到每個人手中的禮物就是一樣的,這才最合理。

【設計意圖:給學生分禮物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好奇心立刻被激發。教師直接拋出平均分配是否合理的問題,國小生天真的心理決定了他們一定認爲不合理,因爲男女生人數不同。教師不斷的假設,學生不斷的思考,無形中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又一按比分的可能,並在對比中理解到爲什麼按人數比來分配是最合理的。】

2、分一分(教師拿出紙杯)

① 不知道有多少杯子,你建議怎麼分呢?

② 依照學生的建議分杯。

教師依照學生的提議逐次分杯。分後讓提議查總數的人覈算分配的結果

③各種分杯建議的結果一樣嗎?爲什麼?

④這些分杯的方法哪一種最好?

師:方法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如果知道總的數量,就直接按比來分;如果不知道總數或不方便查總數時,我們就按比來逐次分,來確保分配的合理。

3、比一比

① 出示“兩袋鮮奶”。直接給男生一袋、女生一袋

思考:這是平均分呢?還是按比分呢?(生答)

② 其實,平均分也是按比分的一種,這個比就是1:1。

③ 現在,我們人手一隻杯子,但鮮奶只有兩袋,想要全班同學都能品嚐到鮮奶,你有什麼好辦法嗎?(推出配飲品的建議)

【設計意圖:分禮物的情境是從分橘子的情境中蛻變出來的,我先讓學生們想一想,體味按比分是合理的;再讓學生實際分一分,感受逐次分和按比分的結果相同;最後讓學生比一比,肯定平均分也是按比分的一種。材料發放完畢了,製作奶茶的需求也隨之產生了,學生的激情被又一次點燃。】

二、配製奶茶

1、製茶前明確:

A、 製作奶茶需要什麼材料?

B、你打算怎麼來製作奶茶?是隨便放嗎?想想你怎樣確定一下這三個材料的用量?

C、那你們想想要按着怎樣的比來配呢?誰來提議一下?

D、 誰理解這個比的含義了?

E、哪一個單位最合適呢?

2、迴歸具體的量

A、 順勢提問:如果我有3克奶,要配多少茶?多少水呢?奶茶一共多少克?

B、逆勢提問:如果我想配製2500克 奶茶,要多少奶?多少茶?多少水呢?(板書)

想一想,你要用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在明確單位後,順勢提問問題爲的是理清數量關係,順勢思維的模型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緊接着的逆勢提問與順勢形成強烈的對比,學生會馬上領悟到其中的不同,“2500克是總量”的意識很清楚地納入到學生的腦海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也就應運而生。】

C、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再彙報後

方法1:聯繫除法

方法2:聯繫分數

方法3:綜合方法

方法4:方程方法

【設計意圖:在以往,指導學生計算是重點內容,可是,在這裏這一部分內容成了學生自由發揮的天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結合他們對分數、除法知識的理解,選擇自己的解決方法。這裏沒有最好,最適合自己思維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老師鼓勵多種思維形式並存。】

C、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再彙報後

方法1:聯繫除法

方法2:聯繫分數

方法3:綜合方法

方法4:方程方法

【設計意圖:在以往,指導學生計算是重點內容,可是,在這裏這一部分內容成了學生自由發揮的天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結合他們對分數、除法知識的理解,選擇自己的解決方法。這裏沒有最好,最適合自己思維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老師鼓勵多種思維形式並存。】

4、品嚐奶茶後的思考

A、感覺怎麼樣?有什麼改進的建議?

B、如果在這壺(沒被品嚐)奶茶中加一勺糖,這時,糖就可以說是這個比中的1份了嗎

師:我這一勺是多少你才認爲可以在這個比中佔1份呢?

C 、小結:的確, 幾個量之間的比,必須在單位統一的前提下,才能成比,否則,每一份的量都不同,就失去了比的意義了。既然前面的一份茶,就是?克,那麼這裏的1份糖也應當是?克,這樣,糖才能以1份的身份站在這裏。現在我就將?克的糖防入奶茶中。我想,此時不僅是奶茶的味道變得甘甜了,還有什麼改變了呢?

D、這時,再問要加多少水,你會怎樣列式呢?(口頭列式就可)

E、師小結:同學們敏捷的思維令老師欣賞,現在讓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依據比,我們合理分配了禮物;依據比,我們又配製成醇香美味的奶茶了,這就是比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初次品嚐後的學生們是興奮的,甚至有些人已經覺得新知識如此簡單,驕傲起來,教師依據學生的需求添上一勺糖,就勢將話題延伸,1勺是否能在這裏充當1份呢?這個小小的轉折點,會使學生的注意力立即集中起來,投入到新的問題的研究中,更深入地理解了比中各個量之間的對應關係。並在此基礎上,運用心中已經建立起來的數學模型去解答新的問題了。】

三、迴歸生活

師:其實,比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得非常廣泛。下面就讓我們到各行各業中,走一走,看一看,哪些問題我們能幫助解決呢?

1、第一站:某大學後勤部

今年大學共招收1500人,其中男女生的比是4:1,現有5棟宿舍樓,該怎麼分呢?(口答)

2、第二站:四豐農藥加工廠

農藥廠要生產新型農藥,藥與水的比是3:50,現在已經準備好藥30千克,需要加水多少千克?(口答)

3、第三站:木材加工廠配料車間

下料通知單:本月要生產教學用的三角板,有長80釐米的木料若干根,將每根木料按着5:2:1分成三部分,搭製成一個三角板,請預算每條邊的長度,以便調試機器。

【設計意圖:考察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三角形三邊定理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嚴謹思維的品質。】

4、第四站: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廳

案情介紹:一年前,李某和王某合資開了一家文具廠,一年後工廠獲利5.39 萬元,兩個人由於沒事先約定,發生爭執,提出訴訟。

① 你們想要什麼條件呢?

② 材料提供:1、建廠時,李某出資5萬元,王某出資3萬元。

2、經營時,李某出勤10個月,王某出勤12個月。

3、創效益,李某簽定6萬元合同,王某簽定8萬元合同。

③你會選擇哪一條做爲判決的依據呢?具體應當怎樣分配呢?

提供法律依據:合夥企業法第33條規定

“ 合夥企業的利潤分配、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辦理;合夥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合夥人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由合夥人按照實繳出資比例分配;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由合夥人平均分配。”

⑤ 現在你知道法官怎麼分配財產的了嗎?

【設計意圖:開放的條件,開放的情景,將分配的權利留給了學生。學生會結合自己對各個條件的理解和重視程度,選擇不同的分配方法,這裏沒有對錯之分,每一種想法都是智慧的體現,可以說,這時已經超越了數學,對學生更是一次綜合能力的考驗。最後迴歸法律,將有法可依的意識滲透到學生的心中。】

四、總結反思

①一節課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現在你最想說的是什麼呢?(自由發揮)

② 師總結:掌握按比分的方法並不困難,難的是我們怎樣運用它去解決現實中問題,只有豐富自己各項知識,才能更好的處理問題,解決問題。

按比分配教學設計 篇5

設計思路:

本節課在談話中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現實背景中讓學生親身感受按比例分配的意義,並對例題進行探索,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釋應用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體驗解題的多樣化,初步形成驗證與反思的意識,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

教學內容:

六年級上冊比的應用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結構特點。

2、能正確解答按比例分配問題。

3、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探索精神的養成。

教學重點:

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步驟。

教學難點:

掌握解題的關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價值

1、師:同學們,大家平時放過東西嗎?

2、請大家分一分彩旗吧。(課件:植樹節到了,學校準備了60棵樹苗,要把它發給六一班和六二班栽植,已知兩個班人數相等,如何分比較合理?)

注:學生一般會按平均分的方法解答,教師就可追問:這樣分配的方法,我們以前學過,叫什麼分法呢?

3、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並不是把一個數量平均分配的,而是按不同量來進行分配的。

注:教師用談話的方式,以兩班分配植樹任務的事情爲事例,分步呈現問題情境,讓學生根據有關信息發表見解,體會平均分只是一種分配方法,在現實生活中還需要更爲合理的分配方式。這樣結合舊知體會按比例分配的實際意義。

二、探究教學

1、探究例題

呈現例題,根據學生的建議,共同完成例1

師:植樹節到了,學校準備了60棵樹苗,按3:2的比例分給六一班和六二班栽植,兩個班各應栽多少棵? (2)分析題意:按3:2的比例分給兩個班栽植告訴我們那些數學信息?

師: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結果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解題方法

第一種:60÷(2+3)=12(棵) 12×3=36(棵) 12×2=24(棵)

第二種:2+3=5

60×3/5=36(棵) 60×2/5=24(棵)

注: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上兩種解法,對於學生以前學過的歸一問題的解法,老師應給予肯定。而重點放在分數乘法的意義來解答的方法上,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2、揭示課題

師:像這樣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我們通常把這種分配方式叫做按比例分配。

3、思考:如何檢驗答案是否正確呢?

討論:按比例分配問題有什麼特點?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決實際是要注意什麼呢?

指導學生檢驗不但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小結按比例分配問題的一般方法與步驟,將感性的解題經驗歸納,深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關鍵是被分的總數和分配的比,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鞏固練習教材做一做。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

1、教材的編排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點,既是數學知識的生長點,又是學生認識過程中的發展點,它們用承上啓下的作用。按比例分配問題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又有它獨特的價值。在談話導入環節中,設問如何分配植樹任務才合理?引發學習的思維,發現平均分之外的另一種分配方法(按比例分配),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2、爲了使學生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抽象概括,形成普遍方法,指導他們及時反思十分必要。教學中先是觀察分析這類題型的結構,並討論解答此類問題的一般解題方法和步驟。接着引導學生歸納按比例分配問題的解題規律,並反思遇到不同的問題,應選擇哪種方法比較合適。這樣在回顧反思中理清思路,不斷提升思維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