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翻譯加賞析

鵲橋仙是南宋著名詞人、文學家范成大所創作的一首詞,以獨特的視角和修辭手法描寫了牛郎織女的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家喻戶曉,千百年來,描寫牛郎織女的詩詞更是不乏佳作。範大成的這首更是以獨特的視角和修辭手法來描寫,也實爲宋詞中的代表作。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鵲橋仙翻譯加賞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鵲橋仙翻譯加賞析

原文:

鵲橋仙·七夕

范成大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羣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鵲橋仙·七夕字詞解釋:

1、七夕:農曆七月初七夜,傳說牛郎織女此夜渡過銀河相會。

2、雙星:指牽牛、織女二星。

3、慵(yōng):懶。

4、娟娟(juān juān):美好的樣子。

5、月姊(zǐ):月宮中的仙子。

6、顰(pín):皺眉。農曆初七月亮將及半圓,因言滿眉顰。

7、風姨:傳說中司風之神。原爲風伯,後衍爲風姨。

8、草草:匆匆之意。

9、爭如:怎麼比得上。這裏是還不如的意思。

10、不抵:不如,比不上。

鵲橋仙·七夕翻譯:

今夜是牛郎織女會面的好時光,這對相會的夫妻懶得再爲耕織忙。寂寞的羣仙要生妒嫉了:嬌美的月亮姊姊蹙緊了娥眉,風阿姨興風吹雨天地反常。

相見匆匆忙忙,短暫的聚首真不如不見,重新攪起離別的憂傷。見面的歡樂總不抵久別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帶回品嚐。

鵲橋仙·七夕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淳熙元年(1174)。孔凡禮《范成大年譜》淳熙元年甲午,“秋末,周必大有書來。《周益國文忠公集·書稿》卷六淳熙元年《與範致能參政》第二書:‘……今在桂林矣。最後《七夕》篇,尤道盡人間情意,蓋必履之而後知耳。奇絕!奇絕!……’《石湖詞》有兩首詠七夕者,一爲《南柯子》‘銀渚盈盈渡’,一爲《鵲橋仙》‘雙星良夜’,二首中《鵲橋仙》尤深摯,或爲必大所云之篇。”

鵲橋仙·七夕賞析: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羣仙相妒。”開頭三句短短十幾字便爲人們展現出了一幅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七夕夜景圖。“雙星良辰”,寫七夕乃是牛郎、織女相會的良辰,日盼夜盼、盼得一年,方有此一夕之會,其情可喜復可悲。“慵懶耕織”寫牛女的情態,一個是懶得耕種,另一個是懶得紡織,雙方都盼望着儘快見面,以慰相思之苦。遙望星空,銀河燦爛,牛郎已無心耕種,織女也無心紡織,只爲這一年一次的相聚,就連天上的仙女也都嫉妒。“應被羣仙相妒”,值此佳節,畢竟二人能夠相見,故而惹得天上衆神亦十分相妒。月宮裏的嫦娥緊緊皺起了娥眉,風姨更是興風吹雨心生妒。“娟娟月姊滿眉顰”二句,實寫此夕天氣狀況,月牙如眉,有風有雨。詞人以擬人手法,說美麗的嫦娥皺着眉頭,因二人的相會而想到自己的孤單,誰讓自己貪心吃了不死藥,故而只能呆在清冷的廣寒宮與玉兔爲伴。更可氣的是風姨竟然吹風鼓雨。以二神女的“相妒”行爲,反襯出牛女二人感情相契之深,相愛的合理和相會的艱難。詞的上闋主要是爲讀者勾勒出了一幅鵲橋相會的畫面,通過寫羣仙的妒忌來反襯“雙心良夜”的美好以及牛郎織女愛情的難能可貴。可見神仙也並非不食人間煙火,也渴望人間真情。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詩人在這裏翻進一層,着力刻畫牛女得失的心態,將神話性質進一步人格化。表面看來,“相逢草草”似乎比不上“休見”;因爲這樣會“重攪別離心緒”。但從實質上來看,他們都願意爲這“相逢草草”付出經年的期待,這是他們心甘意願的,顯然在他們自己看來,“相逢草草”也就彌足珍貴,更加值得珍惜。什麼“重攪別離心緒”也就不過小事一樁罷了。而且這也不過是旁觀的局外人的猜測,他們當事者未必會這麼深思熟慮。詩人如此翻進一層去設想,顯然是有深意的:只有深味人間別久之悲的人,感到“相逢”的可貴.才能對牛友的心傑作如此深刻的刻畫。既沒有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委婉,也沒有“忍顧鵲橋歸路”的傷感。直奔主題,一年才得一次相聚,實屬不易,然而匆匆相見又擾起了往日的離別情仇。只有經歷過長久的離別,纔會懂得此刻相聚的不易,豈止是神仙,其實人間也是這樣,這裏也正是用人間的離愁別緒來描述牛郎織女的七夕相會。

“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這兩句緊接上句意境而寫,將牛郎織女的相會更深一層刻畫。“相逢草草,爭如休見”,一夕之會,對於相愛的人來說,實在是太短,實在是難以填滿兩顆相愛而受傷的心,正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恰似狂風掠過已平靜下來的心湖,掀起陣陣波瀾,遂而發出“爭如休見”的怨恨之詞。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日日夜夜人別離,七夕一刻,相聚實屬不易,卻也免不了擾起往日的'離別舊愁。新歡何其短暫,舊愁又何其沉重。歲歲年年同此味,今年的短暫相聚只怕又將成爲明年的舊愁,真是舊愁未消,新愁又起,相見時難別亦難。

宋詞中描寫描寫牛郎織女故事的詞多以《鵲橋仙》爲題,范成大的這首採用襯托的修辭手法,用羣仙相妒的情節來反襯出牛郎織女的悲劇愛情,頗有創意。全詞語言平實無華,語不驚人,正所謂絢爛于歸平淡,用人間的真情描寫神仙的故事。

詩人在這首詞中,描述了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逢遭到羣仙相妒,議論他們“相會草草”的得失,深刻地揭示了牛女分離這一悲劇是一部永無停止的悲劇。在這樣的悲劇中,能夠“相逢草草”那是非常珍貴的,這種高瞻遠矚的揭示,表明詩人對牛郎織女愛情的感知和對人生的體悟更爲真實,這就自然比同情或慨嘆深刻得多。較之以往的牛郎織女題材詩詞,這首詞在立意上也有所不同,歐陽修的《鵲橋仙》旨在突出“多應天意不教長”,秦觀的主旨則體現在“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如果說歐陽修的詞是借神仙故事來描寫人間感情,秦觀是在由神仙故事引發自身的感慨,那麼范成大的這首就是用人間真情描繪神仙故事。

另外,此詞在藝術上很有特色,詞中托出牛女愛情悲劇的生生不已,很有見地,以嫦娥風姨之相妒這一喜劇式情節,反襯、凸出、深化牛郎織女的愛情悲劇。全詞語言質樸,無華麗詞藻,與其田園詩風類似。秦少游的《鵲橋仙》寫出愛情的本質乃是真心相愛,不在乎天遙地闊、時間久遠,情致高雅;但人心總歸是人心,無限漫長之別離,生生不已之悲劇,決非人心所能忍受。故范成大此詞千百年來,受到人們的喜愛,是有它深層次的心理原因的。秦詞高情逸調,不可多得,是謂“特例”;範詞表達的是普通人的一般情感,故具有普遍性。謝薖《鵲橋仙》雲:“人間平地亦崎嶇,嘆銀漢何曾風浪!”竟認爲牛女愛情,無風無浪,亙古不變;其有力的反襯,正表達了人問之不幸。同樣題材,視角不同,各有千秋,故詞苑乃得長盛不衰。

個人資料: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詩人。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1167年),知處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國,不辱使命,還朝後除中書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靜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參知政事,僅兩月,被劾罷。晚年退居石湖,加資政殿大學士。紹熙四年(1193年)卒,年六十八,贈五官,後加贈少師、崇國公,諡號文穆,後世遂稱其爲“範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於詩。他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