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橋仙的翻譯及賞析

《鵲橋仙》這首詞在短短的篇章中把牛郎織女的相會表現的優美動人,也表達了秦觀的愛情觀——真摯深切、純潔堅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鵲橋仙的翻譯及賞析,歡迎閱讀。

鵲橋仙的翻譯及賞析

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翻譯:

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着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註釋:

⑴纖雲:輕盈的雲彩。弄巧:指雲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種巧妙的花樣。

⑵飛星:流星。一說指牽牛、織女二星。

⑶銀漢:銀河。迢迢:遙遠的樣子。暗度:悄悄渡過。

⑷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⑸忍顧:怎忍回視。

⑹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語出宋玉《高唐賦》。

賞析1: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張先、柳永、蘇軾等人也曾吟詠這一題材,雖然遣辭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主題,格調哀婉、悽楚。相形之下,秦觀此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

這是一首詠七夕的節序詞,起句展示七夕獨有的抒情氛圍,“巧”與“恨”,則將七夕人間“乞巧”的主題及“牛郎、織女”故事的悲劇性特徵點明,練達而悽美。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故事,歌頌堅貞誠摯的愛情。結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這兩句既指牛郎、織女的愛情模式的特點,又表述了作者的愛情觀,是高度凝練的名言佳句。這首詞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時代、跨國度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位。 此詞熔寫景、抒情與議論於一爐,敘寫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詞中明寫天上雙星,暗寫人間情侶;其抒情,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讀來蕩氣迴腸,感人肺腑。

詞一開始即寫“纖雲弄巧”,輕柔多姿的雲彩,變化出許多優美巧妙的圖案,顯示出織女的手藝何其精巧絕倫。可是,這樣美好的人兒,卻不能與自己心愛的人共同過美好的生活。“飛星傳恨”,那些閃亮的星星彷彿都傳遞着他們的離愁別恨,正飛馳長空。

關於銀河,《古詩十九首》雲:“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盈盈一水間,近咫尺,似乎連對方的神情語態都宛然目。這裏,秦觀卻寫道:”銀漢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銀河的遼闊,牛女相距之遙遠。這樣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銀河水,把兩個相愛的人隔開,相見多麼不容易!”暗渡“二字既點”七夕“題意,同時緊扣一個”恨“字,他們踽踽宵行,千里迢迢來相會。

接下來詞人宕開筆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議論贊嘆道:“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一對久別的情侶金風玉露之夜,碧落銀河之畔相會了,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間千遍萬遍的相會。詞人熱情歌頌了一種理想的聖潔而永恆的愛情。“金風玉露”用李商隱《辛未七夕》詩:“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用以描寫七夕相會的時節風光,同時還另有深意,詞人把這次珍貴的相會,映襯於金風玉露、冰清玉潔的背景之下,顯示出這種愛情的高尚純潔和超凡脫俗。

“柔情似水”,那兩情相會的情意啊,就象悠悠無聲的流水,是那樣的溫柔纏綿。“柔情似水”,“似水”照應“銀漢迢迢”,即景設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夢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見又分離,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夢”,除言相會時間之短,還寫出愛侶相會時的複雜心情。“忍顧鵲橋歸路”,轉寫分離,剛剛藉以相會的鵲橋,轉瞬間又成了和愛人分別的歸路。不說不忍離去,卻說怎忍看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含有無限惜別之情,含有無限辛酸眼淚。 回顧佳期幽會,疑真疑假,似夢似幻,及至鵲橋言別,戀戀之情,已至於極。詞筆至此忽又空際轉身,爆發出高亢的音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這兩句詞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即使終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貴得多。這兩句感情色彩很濃的議論,成爲愛情頌歌當中的千古絕唱。它們與上片的議論遙相呼應,這樣上、下片同樣結構,敘事和議論相間,從而形成全篇連綿起伏的情致。這種正確的戀愛觀,這種高尚的精神境界,遠遠超過了古代同類作品,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這首詞的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餘味無窮。作者將畫龍點睛的議論與散文句法與優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結合起來,起伏躍宕地謳歌了人間美好的愛情,取得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賞析2:

這首詞名叫《鵲橋仙》,此詞還題作“七夕”,很明顯是以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爲題材而創作的。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牛郎織女真摯不渝的愛情和悲歡離合的`複雜心緒,體現了年輕時期的秦觀對純真深摯愛情的美好願望。其實,從漢魏以來,題詠牛郎織女愛情故事的詩詞很多,詩歌我們不說,其他朝代的詞作我們不談,就是秦觀之前的北宋詞壇,就有歐陽修的《漁家傲》“天上佳期貪眷戀,良宵短,人間不合催銀箭”,柳永的《二郎神》“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蘇軾的《菩薩蠻》“終不羨人間,人間日敘年”、張先的《菩薩蠻》“牛郎織女年年別,分明不及人間物”。先從題目來看,就看不出和牛郎織女有什麼關係,再從內容來說,實在平淡無奇。這就顯得秦觀這首詞的可貴和優秀之處來了,至於這首詞爲什麼膾炙人口,脫穎而出,流傳千古,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賞析一下它的美妙之處吧!

此詞上闋前三句“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給我們描繪了一幅七夕的美景,直接點題。天空漂浮着縷縷纖細的雲彩,變化多姿,奇巧無比,彷彿是織女靈巧雙手的神奇編制,一方面暗喻織女編織雲錦的精巧,另一方面給我們營造了人間正是乞巧節的特定情境。一道明亮的光輝劃過天際,劃過纖雲,暗喻牛郎急切地像飛一樣奔向織女,一起傳過去的還有長期離別的綿綿愁恨。在七夕這一天的夜晚,兩人通過鵲橋度過遼闊的銀河,來赴這一年一度的歡會之期。前兩句,一句寫織女,一句寫牛郎,既給我們營造了七夕的美好氛圍,也將我們的兩位主人公的形象展現出來,還把他們聯繫在一起。第三句,阻隔牛郎織女相會的銀河的遼闊,表現出兩人相見的來之不易,也隱含有兩人由於長期分離的綿綿相思就像這銀河一樣漫長。可喜的是,雖然相隔遙遠,路途艱難,但是兩個相思的愛戀之心終於在這一刻相遇,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場面,多麼美妙無比的夜晚啊,讓詞人深深地感動!

接下來的兩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是詞人的有感而發,從離恨之中醒來,轉入到昂揚之中。每年一度的相會,來之不易,尤其珍貴,珍貴的不僅僅是時間和機會,更珍貴的是真摯的愛情。雖然遠隔茫茫銀河,但是心與心的愛戀讓彼此牽掛,距離再遠,時間再久,也不能消磨彼此的深摯真情。人間無數的男女之間雖然離得很近,初戀的滿口甜言蜜語和海誓山盟,在時間和距離面前暗淡失色、一擊即潰,往往落得分手的結局,難怪王實甫在《西廂記》裏要發出“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呼喚和祝願呢!詞人在這裏把“一”和“無數”對舉,十分的巧妙,這是兩個極端,一般來說“無數”大過“極端”,但是事物是變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就可以勝過“無數”,這個條件就是真摯純潔永恆的愛情。同時,詞人還借高爽的秋風與純白的露水來烘托牛郎織女高尚、純潔的愛情。在這裏,這兩句,表達了詞人的愛情觀,詞人認爲只要有真摯堅貞的愛情存在,就算一年一次的相逢的牛郎織女,也勝過那些沒有真愛卻生活一輩子的男女。詞人認爲沒有真愛,就算在一起也是枉然,他把愛情的深摯堅貞放在兩性生活的第一位,這在當時講求門當戶對、光宗耀祖婚姻觀念盛行的年代是在是石破天驚,振聾發聵!

此詞下闋前三句“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表現的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柔情蜜意和複雜情感。“柔情似水”,一年一度的歡會,在此刻似水一樣綿長和嬌柔,像水一樣如膠似漆,融合無間,像水一樣深沉闊大,浩淼無邊。“佳期如夢”,美好的時刻彷彿在夢中一樣,這一刻來的多麼不容易,讓人像是在做夢一般不敢相信,像夢一樣短暫而美好,這是由於長期分離所產生的一種複雜感受。“忍顧鵲橋歸路”,一年一次的相逢,像夢一樣短暫而美妙,他們怎麼忍心回顧鵲橋歸路呢,怎麼忍心再離開彼此呢?一個“忍”字,用的奇妙無比,“忍”其實是“不忍”,飽含着無限的依戀,無限的惆悵,無限的辛酸,無限的愛意!這裏由“柔情”和“佳期”中醒來,突然墜入到離別的深淵!

最後兩句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收尾,堪稱經典,也出人意料。如果詞人接下去寫離別如何的愁苦的話,我想這首詞的藝術水平將大打折扣,將陷入一般的男女愛情之詞的陳詞濫調。我們的詞人帶給我們的是驚喜,是化腐朽爲神奇。雖然這兩句話在我們看來是一種自我安慰,但是也透露出詞人是相信永恆愛情的存在的。朝朝暮暮的相逢相依相守,是屬於人間男女的,對於牛郎織女來說這是不可能的。雖然凡夫俗子整天相守,如果沒有真摯堅貞的愛情,那又有什麼意義呢,那怎麼能夠幸福呢?雖然牛郎織女一年只有七夕能夠相會,雖然他們平時遠隔茫茫銀河,雖然他們遇到重重阻礙,但是他們是真心相愛,他們的愛至死不渝,海枯石亂,真實的距離已經不是問題,因爲他們的心互相牽掛,緊緊相依,心心相印,這是何等的幸福,這是凡夫俗子無數次相遇都得不到的幸福!這一刻,在牛郎織女眼中化爲了永恆的美好和幸福!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遊,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人,別號邗溝居士、淮海居士,世稱淮海先生。“蘇門四學士”之一,被尊爲婉約派一代詞宗,官至太學博士,史館編修。代表作品:《鵲橋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

秦觀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觀現存的所有作品中,詞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詩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則達三十卷共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若干倍。

秦觀一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託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遊東嶽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爲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蹟。如浙江杭州的秦觀祠,麗水的秦觀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遊臺。後於元豐八年(1085年)考中進士,初爲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蘇軾引薦爲太學博士,後遷祕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哲宗於紹聖元年親政後(1094年)“新黨”執政,“舊黨”多人遭罷黜。秦觀出杭州通判,道貶處州,任監酒稅之職,後徙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後秦觀被任命爲復宣德郎,之後在放還北歸途中卒於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