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對《觸摸春天》教案的觀察與反思

本週聽了我校牛劍蓉老師執教的四年級課文《觸摸春天》一課,教師針對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進行評價,具觀察大約共24次,其中對學生朗讀評價共9次,對學生理解文本內容的評價有15次。

教師對《觸摸春天》教案的觀察與反思

總的來說,教師評價語言大多生動豐富準確得體,具有親切,明朗、簡潔、高雅的語言風格。

師評一:朗讀評價有9次,都是有效的,也是成功的,教師評價有針對性,引導及時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教師的語言深深打動了學生的心,使他們紮紮實實的讀書,使課文本體得到了一定的強化。如:教學片斷;誰能用朗讀來體會安靜對春天的熱愛?

師評一:你讀得很熟悉,很好,老師覺得如果你讀得更慢一點,用心來體會她熱愛春天的感覺,那就更好。

師評二:謝謝你的朗讀彷彿讓我看到了這個畫面,可這是個奇蹟呀。是能震撼我們的心的呀。誰再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震憾我們。

師評三:不想把掌聲送給她嗎?字字句句都能打動我們的心,太棒了!師:我想這不僅打動了你,打動了我,更打動了作者。作者也認爲這是個奇蹟。從哪裏也能看出作者也認爲這是個奇蹟?

這三段評價的確是畫龍點睛,擲地有聲,精彩極了。他根本三位同學的朗讀實情,有針對性的進行了點撥,指導,使朗讀的層次得到明顯提升,在他恰到好處的牽引指導下,學生讀得越來越好,使師生情感達到了共鳴,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透視,從面進一步領會了蘊含在課文字裏行間的人文內涵。

  【內容評價】

1、教師的引導評價以感受安靜的“奇”爲線,貫穿課堂引導反覆閱讀、感悟描寫安靜動作、神態的句子,在初步感悟基礎上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加深理解了人物的內心,如透析奇蹟一詞,教師語言有:大家都認爲這是奇蹟,還有比這更神奇的嗎?聽出來了,你把竟然讀得那麼重,突出了真是個奇蹟。所以說這真是個奇蹟,太不可思議了!你從哪兒感受到,你真會讀書,用文中句子證實了你的判斷,我想安靜不僅打動了我,也打動了你,更打動了作者,作者也認爲這是個奇蹟……

2、教師引導有機的把安靜分別用什麼觸摸春天?由表及裏,一層層推進,逐漸加強對文本的理解,慢慢走進安靜的內心世界。如師:一個盲童她怎能極其準確的伸向月季花?(用鼻觸摸春天)一個盲童怎麼能攏住蝴蝶?(用雙手觸摸春天)因爲花香她整天流念其中,可她只能聞到花香,卻不能看見,她留念其中愛的是什麼?(引伸心靈就是安靜的眼睛,她用心靈觸摸春天)

3、教師評價語言,緊扣文本,讓學生反覆閱讀,引導學生在語言中體會感受,加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交流與對話,促進對文本的理解。如師:一個盲人她怎麼能抓住蝴蝶呢?聯繫上文讀課文。你是個愛讀書的孩子,你真會讀書,你用課文中的句子證實了你的判斷,你找的也是課文中的句子,請大家讀第二段,你還有什麼新發現,作者告訴了你這個道理,課文還有別的地方嗎?她想看,她看見了嗎?再讀文章,你們有了新的體驗,從哪裏知道她看見了,同學們真會讀書……

4、師引導學生對最後一段“誰都有生活的權力……”的理解,效果不是很大,挖掘的深度不夠。

  【教學片斷】

出示句子。“誰都有生活的權利……繽紛世界。”

生齊讀句子。

生:讀。我認爲那個“誰”就是指每一個人。

師:對。是指我們每一個人

生:誰就是說我們一個人都有我生活的權利,安靜就是自己創造的一個繽紛世界。

師:你能結合課文的內容說出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無論你是否健康,都能創造一個自己的世界,殘疾人都能這樣,更何況我們呢?

師:是的。殘疾人都能這樣,更何況健康的孩子呢。只要你和安靜一樣,你一定能創造繽紛世界。

生:讀句子。這句話就是說每個人都能創造自己的繽紛世界。

師:是的,我們每個人都能這樣,你們想創造一個繽紛世界嗎?

生:想。

師:只要我們心中有了這樣的信念,誰都能夠創造一個繽紛的世界,有了這樣的體會我們再讀。

生:讀句子。

師:不錯,你再讀讀,

生讀。

師:我聽出來了。你是用心來體會的。

生讀。

師:謝謝你,讀得太好了,讓我們帶着新的體會再讀。

全班讀。

師:謝謝大家從你們的朗讀中,我感受到了……我們的生活猶如這多姿多彩的世界,只要用心觸摸,我們的.世界就會是(多姿多彩的)就會是(繽紛的世界)。

教師的點評都只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沒有起到深入理解挖掘文本內涵的作用,老師的話語導向性不明,有些含糊不清,如心中的信念是什麼?新的體會又是指什麼不夠明確。

以上選取的幾個片斷加以評析,總的來說,從內容性評價性方面來看,老師成功之處很多,如對朗讀的評價指導,把握文本的主線,對學生的點撥引導,層層深入的思考與體會等都是值得讚賞的。但也有不足之處。如文語言優美,但哲理深刻,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重點句時,體驗不到位,致使對人物內心的剖析不夠,沒有激發學生想象的翅膀,來創設繽紛美麗的世界。另外在強調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也不能對語文的工具性有所偏廢,如對攏的理解可以抓握進行比較,突出她愛蝴蝶,小心翼翼,不忍傷害,進而說明她愛春天,愛生命,對張望一詞的理解,學生雖做了動作,但給人感覺是漫不經心,而文中的張望說明她多想親眼看才仰起頭來張望,神態應該是專注的、認真的、用心的。因此對理解這個詞的的準確性把握不夠。

建議:在理解“安靜的手指在悄然合攏……”這句話時,可讓老師讀,讓學生體驗假如我是盲女孩的活動。學生閉眼做動作想象女孩內心所思所想,進而走進人物內心而非走近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