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精選10篇)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建立物體有輕重的觀念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既是質量單位教學的"起始課",同時又是後續學習"噸的認識"的前提和基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歡迎閱讀~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精選10篇)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

2、 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瞭解用天平和檯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質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實際概念並理解克和千克的關係。

3、 通過從實際生活中引出質量單位的觀念,讓學生認識到質量單位與時間生活是緊密聯繫的,在時間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學重點:

1、 掌握質量單位:克、千克。

2、 掌握克和千克的換算關係: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

建立克和千克的時間概念,並理解克和千克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數學教課書,和一隻筆,提問:哪個重有些?

2、肯定學生的回答,並讓學生掂一掂,然後讓學生說說有什麼樣的感覺。

3、從剛纔的實踐得出結論:物體有輕有重。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思維。

二、觀察、操作領悟新知

1、出示主題掛圖,物體的輕重的計量。觀察主題掛圖。

(1、)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幅圖畫的是什麼?

(2、)這幅圖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說什麼?

(3、)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廣泛收集、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質量,我們現在來交流以下好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單位來表示。

(4、)在學生說的同時,老師拿出有準備的東西展示。

2、克的認識。

(1、)提問:通過調查我們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質量,你們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嗎?要知道物品的質量,應該怎麼辦呢?

(2、出示天平,簡單介紹天平的結構,並說明使用方法。

(3、)將一個2分皮放在左邊盤內。1克砝碼放在右盤內,讓學生觀察。

提問:你們發現了什麼?這個2分皮重多少克?板書:克

(4、)1克有多重?我們來掂一掂好嗎?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實踐調查入手,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掂一掂,稱一稱,找一找等學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了克。

3、千克的認識。

(1、)出示盤稱。大家認識這稱嗎?

(2、)看看盤稱的使用方法。現在要稱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誰能當售貨員來稱一稱?

(3、)現在先掂一掂自己的書包有多重?估計有幾千克,然後用稱一稱。

(4、)剛纔大家都說了,一袋鹽中農500克,那兩袋呢?

(5、)板書: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較,請同學們猜一猜,誰重?

板書 1000克=1千克

齊讀: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測評。

1、完成教材第88頁第3題。

2、完成教材第89頁第4題。

3、完成教材第89頁第5題。

4、完成教材第89頁第5題。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習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 篇2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國小二年級學生,由於年齡較小,在生活中雖然接觸過質量單位,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茫然。根據這一特點,本設計從生活情境入手,激活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體會學習質量單位的必要性。同時通過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親自去感受1克和1千克這兩個質量的實際“大小”,從而使學生正確掌握質量單位間的進率。

1.在生活情境中感悟“克”和“千克”的存在形式,體會學習質量單位的必要性。

課前佈置學生分別準備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樣物品,讓學生深入生活,到超市進行調查。在選擇、購買商品的過程中,發現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質量,拓寬了學生學習、體驗的空間,拉近了“克”“千克”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充分了解到質量單位在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從而體會學習質量單位的必要性。

2.在活動中建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培養測量意識。

爲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質量實際有多重,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等學生感興趣的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充分認識克和千克,感受1克和1千克質量的輕重,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使學生充分享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成功喜悅。同時通過對天平和秤的認識,使學生體驗測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測量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天平 一枚2分硬幣 一支筆 一塊橡皮 兩袋重500克的鹽、一袋重1千克的麪條等實物

學生準備 一枚2分硬幣 分別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樣物品

教學過程

⊙課前調查,瞭解信息

1.課前佈置學生深入生活,到市場、超市等場所調查、採集信息。

2.調查內容:常用的質量單位有哪些?

3.初步瞭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秤。

⊙創設情境、關注質量

1.請兩位同學舉起質量不同的兩袋物品給大家看,其他同學注意觀察這兩位同學的動作和表情,你發現了什麼?

(舉較重物品的同學很吃力……)

師:物體有輕重之分,要表示物體有多重,可以用什麼作單位呢?

(克、千克……)

師:表示物體有多重,在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是克和千克,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們。

(板書課題:克和千克的認識)

2.學生介紹自己見過的秤。

(課件出示相關圖片)

設計意圖:巧妙利用“數學來源於生活”的道理,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很自然地引入到克和千克的學習中。

⊙操作實踐,形成概念

1.認識“克”。

(1)藉助生活中的物品認識克。

(出示三樣物品:2分硬幣、一支筆、一塊橡皮)猜測哪樣物品的質量是1克。

(學生自由猜測,師用天平稱量驗證)

①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

②演示利用天平稱一枚2分硬幣的過程。

得出:一枚2分硬幣重約1克。

③克用字母“g”表示。

[板書:克(g)]

(2)掂一掂,感知1克。

師:請大家取出一枚2分硬幣,放在手心掂一掂,閉上眼睛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教材設計了一些讓學生感受質量單位、比較物體輕重的活動,並結合活動滲透了一些統計的初步知識。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體驗常見的物體的重量,逐步建起質量單位的正確觀念,並且明確要比較物體的重量,不能光靠眼睛觀察,必須要用秤稱一稱,切實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事物。另一方面通過記錄同學們的休重,學習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通過使用不同的秤,認識測量質量的工具,初步學習用數學解決問題,提高應用數學的意識。

學情分析: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準備測量工具,對質量單位的感受,不只限於對千克的感受也可以是克。在活動形式上,除了參考教材上提供的內容外,還可以從本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取素材。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瞭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

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觀念,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

設計理念:

1、爲學生創設有趣的情境,使學生的注意力馬上集中起來,激發學生的求知。

2、充分利用學生的原有經驗,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

3、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體驗,親自感知,學生學的輕鬆、愉快,多次實踐又幫助學生突破了難點,同時也讓學生再次感悟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離不開數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體重計、檯秤或彈簧秤、天平、兩袋鹽等物品。

學具準備:

各種物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遊戲導入:請兩位跑得快的同學到臺前做“揹人跑步比賽”的遊戲(被背的兩人輕重對比明顯)。讓大家估計誰最有可能贏?爲什麼?

小結:人是有輕重的。

2、實踐體驗: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相互說一說。

3、學生彙報自己的感受,教師引出課題。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一)稱學生的體重

1、師:要想知道某個人到底有多重,可以怎麼辦呢?

2、讓學生觀察帶來的體重計,觀察一下,上面有什麼?怎麼稱物體的質量呢?想好了和小組裏的同學交流一下。

指名彙報,隨機介紹kg是千克的表示符號。

3、讓一組學生輪流站在體重計上,秤出每一位同學的體重,並指名兩位同學在黑板上記錄下每位同學的體重。

4、讓每一個學生統計出不同的重量的同學分別有幾種,統計時可以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統計,如用“正”字來表示,或用其他方法來表示。

5、讓每一位同學背一背、抱一抱不同質量的同學,感受一下不24千克、32千克分別有多重。

6、全班交流,把每組統計的情況合在一起,成爲全班同學體重的統計表,再讓學生提出一些加、減法的數學問題,進行加、減法口算練習。

(二)建立千克的質量概念

1、稱一稱。把自己小組帶來的兩袋鹽放在臺秤或彈簧秤上稱一稱。

學生生觀察秤的指針指向幾,老師指出1千克就是兩袋鹽的質量。

2、掂一掂。再把剛纔稱的鹽放在手中掂一掂,邊掂邊用眼睛體會1千克有多重,並說說掂1千克的感覺。

3、估一估,你們再掂一掂身邊的其它物體,能找出哪些東西重1千克嗎?估計後再把這些物體放在秤上稱一稱,並互相說說1千克物體大約有多少。

4、猜一猜。師拿出1袋棉花和1袋鐵釘,讓學生猜一猜哪個重?說明理由,大家的意見不統一,怎麼辦?以實踐來證實,請2名學生分別稱一稱。

5、質疑:這2袋物體的質量都是1千克,說明了什麼?讓學生感受到物體體積大並不一定重。

6、小結:剛纔我們大家通過各種學習手段,感受了1千克物體的'質量有多重,可我們看像這些(舉起一枚硬幣,指着衣服上的鈕釦和學生帶來的雞蛋,以及文具盒中的筆、橡皮等),比較輕的物品怎麼知道它們的質量呢?

(三)建立克的質量概念

1、天平稱一稱帶來的硬幣以及文具盒中的文具吧,先看老師稱幾根粉筆的做法。教師邊稱邊介紹克的表示符號“g”。

2、學生小組進行操作,稱硬幣、雞蛋和鉛筆、橡皮等物品。

3、交流彙報。

4、再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猜一猜、議一議等實踐活動,感受並建立克的質量概念。

三、全課總結

看來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除了用稱的方法,還可用估算的方法來解決。

四、課後實踐,不斷延伸

1、到商店看1千克的物體或買1千克的東西有多少?

2、回家用秤稱一稱或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等方法,感受一下家中幾種物品的質量。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

設計思路:

克和千克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學時 ,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爲基礎,結合國小生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通過猜、掂、比、稱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並讓學生在估測中不斷修正自己的估測結果,在課前調查與課後實踐中充分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

教具準備:

1.一架天平;

2、電腦,多媒體課件;

3、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準備一臺盤秤,6個2分硬幣,一些蘋果,一些雞蛋,2袋鹽,6個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學過程:

一、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

1.教師拿一包糖和一包鹽,讓學生肉眼觀察並判斷哪個重。

2.讓學生親自動手掂一掂判斷哪個重。

3.啓發學生說出要知道糖和鹽的準確重量有兩種辦法:一是用秤稱,二是看包裝袋上淨含量。

4.讓學生彙報課前調查多種物品淨含量情況。

5.揭示並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認識秤: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2.課件展示並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3.介紹盤秤的使用辦法。

4.讓學生稱出一個蘋果和一本數學課本的重量,初步學會認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讓學生稱出1千克的蘋果和1千克的鹽。

2.提出問題,使學生知道因爲蘋果的大小不一樣,因此每組稱得的1千克的蘋果的個數也不一樣,而1千克的鹽都是2袋的道理。

3.讓學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讓學生互抱對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比較輕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盤秤稱不出來,引出天平。

2.課件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稱的物品。

3.教師拿天平演示稱2分硬幣的方法。

4.讓學生每人把一個2分硬幣掂一掂,並在小組內談感受。

5.讓學生通過掂、比、稱, 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爲後面的鞏固練習提供豐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間的關係:

1.談話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課件,鞏固練習,強化學生對“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課堂練習。

1.我會連。(西瓜、方便麪、 駝鳥蛋、2分硬幣的重量)

2.我會判斷。

3.找錯誤。

七、遊戲:

1.老師發給每組一樣物品,讓他們在組內先估測該物品重量,再統一意見,然後實際稱量,最後修正自己估測與實測的誤差。

2.老師總結估測的方法是要找一個參照物。

八、佈置作業,延深課外。

1.讓學生稱出1千克雞蛋。

2.讓學生提出問題:1000克雞蛋大約多少個,500克(1斤)雞蛋大約多少個。

3.佈置課後實踐作業。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 篇5

一.教學內容:

國小數學新課標人教版教科書第四冊第六單元《克與千克的認識》及相關練習

二.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初步的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和會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及互相合作學習的.能力,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

四.難點: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較準確地估計物體質量,表示物體的輕重。

五.解決方法:

爲學生創造充分的感受、體驗的機會。

六.設計理念:

由書本數學向生活數學轉變,重視培養解決問題的策略,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人人蔘與、主動發展。

七.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天平,盤稱,2分硬幣,一塊肥皂,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稱砣一個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1、組織學生進行負重跑步比賽。

師問:我聽說我們班有兩名同學跑得很快,他們是誰呀?今天我們讓他們舉行一場比賽怎麼樣?不過今天的比賽難度增加了,他們每人要背一個同學比賽,你們想看看嗎?

學生活動。

師問:讓我們來採訪一下冠軍,你爲什麼不選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學)呢?

那麼,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們還知道哪些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

2、師說:“斤”“兩”是我國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從1990年12月21日開始,我國就規定不使用這兩個計量單位了。現在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要和國際接軌,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國統一使用的質量單位。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國際標準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交流彙報:請學生彙報去超市調查情況。

師:昨天老師讓同學們去超市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質量,誰來說說你調查了些什麼?

學生彙報。

師問:同學們說了那麼多,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單位,有的用“千克”作單位?請你仔細想一想,什麼時候用“克”,什麼時候用“千克”作單位呢?(比較輕的東西用“克”做單位,比較重的東西用“千克”作單位)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瞭解1千克和克的實際質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3、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難點:

瞭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質量觀念,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具準備:課件、檯秤、天平、稱的物品(鹽兩包、蜜棗一包、五個共約重一千克的蘋果、李子一個、學生奶五瓶、一角硬幣一個、一瓶500ml的水、鉛筆一枝、《新華字典》一本、花生米約50顆,雞蛋一個)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口算

1010 10100 5200 100010 10005

二、導入:

同學們,老師手裏拿着一包蜜棗和一包鹽,哪一樣重一些?

1、猜一猜;

2、掂一掂再猜。(讓學生初步感受物體的質量有輕有重)

那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這兩個物體到底有多重呢?

明確:可以用秤來稱,也可以看物體包裝袋上的'淨重量。

三、介紹秤和常用的質量單位:

同學們說一說,你曾經見過哪些秤?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先讓學生說,再投影。(檯秤、電子秤、天平、磅秤、彈簧秤、桿秤等)

明確:在生活中,稱一般的物體有多重,我們常用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作單位。(板書課題:千克和克)

四、掂一掂,認識千克

1、掂一掂兩包鹽。

2、你知道有多重嗎?我們來稱一稱。(放在臺秤上)

你會看嗎?指針指着數字1表示什麼?單位呢?(錶盤上標着:kg)

明確:兩包鹽約重1千克,千克國際上用kg表示。

3、再次掂兩包鹽,感受1千克,邊掂邊說兩包鹽重1千克。

五、再次感受1千克。

1、你估計1千克有幾個蘋果?

2、掂一掂,比較這一袋蘋果(5個)和剛纔的兩包鹽,誰重?

先猜再稱。明確:通常這麼大的蘋果,5個大約1千克。

3、如果是李子呢?一個李子比一個蘋果重還是比蘋果輕?猜一猜1千克有多少個李子?(要求作出合理的猜測,即要有根據)

明確:一個李子比一蘋果輕,因此一千克的李子數量比5個蘋果多。

4、找一找,1千克有哪些物體?

例如:兩包鹽、五個蘋果、五瓶學生奶、兩瓶水等等。

5、思考題: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鹽比較,哪個重些?

明確:質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樣重。

六、認識克

1、那老師現在稱一下一枚一角的硬幣(放在臺秤上)。咦,怎麼沒檯秤反應?(太輕了)

用什麼秤?明確:天平。

看天平的方法:當指針指着中間紅色的刻度,就說明兩邊平衡了。

2、那我把硬幣放在左邊,右邊放砝碼,因爲怕砝碼被氧化,我們要求用小鑷子夾(說明用天平的方法)

那我們挑砝碼時該挑大的還是小的?(小的)

根據一角硬幣的重量,選擇適當的砝碼。(教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合理的選擇)

3、放最小的10g砝碼也太重了,怎麼辦?用遊標。(指導如何看遊標)

明確:約重1克。

4、表示比1千克輕得多的物體,我們常用克作單位,國際上用g表示。

1千克的物體和1克的物體質量差距甚大。

5、認識千克和克的關係:

那千克和克有什麼關係呢?我們回頭看兩包鹽重多少?(1千克)那我們再來看看一包鹽的淨重量500g,那也就是說:

500+500=1000(g) 1000g=1kg

剛纔我們稱了大約5個蘋果1000克,那一個蘋果有多重?你是怎麼想的?明確:1kg =1000g,10005=200(g)。

同理,一瓶學生奶也約重200g。

七、分小組動手操作:

先掂一掂,作出合理的估計,再稱一稱。(填表格)強調:填好單位!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學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學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同學估量物體的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準備:

天平 、彈簧秤 、小蝸牛、鹽、多媒體課件等。

教材分析:

同學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爲了讓同學瞭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並能夠在實際中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讓同學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實踐活動,以增加同學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協助同學形成質量觀念;又通過計算、稱同一物體而得出的兩種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學的猜測得到驗證,很具體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在整個新知識的教學中,同學始終懷着豐滿的熱情,積極地去探索、去體驗,主動地建構知識。

教學過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師:前幾天,同學們隨家長去超市購買了一些物品,還收集調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質量,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

生1:我媽媽買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買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腸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體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葉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師:同學們說了那麼多,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1:有的後面帶“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較輕的都用“克”作單位。比較重的用“千克”作單位。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克和千克”。

師:要知道我們購買物品的輕重,可以用什麼方法?

生:用秤稱。

師,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幾種常用的`秤(多媒體課件展示)。

師;你們在什麼地方見過這些秤?

生1:在超市買東西用過電子秤。

生2;我跟媽媽買菜時,見過杆秤、盤子秤。

生3:我舅舅賣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爺賣藥材用的是天平。

師:同學們見識真廣!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天平”(介紹天平的組成和用法)

(二)在活動中體驗感悟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客人,瞧!是什麼?

生齊聲說:一隻小蝸牛。

師: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同學臉上洋溢着喜悅,齊聲說想)

師:那麼我們選什麼秤來稱呢?

生:天平。

(教師示範操作,同學紛紛下位圍觀)

師:瞧!遊碼的左端停在刻度幾?

生:l。

師:對!這隻蝸牛重1克,1克究竟有多重呢?請你們用手掂一掂,然後猜一猜1枚2分硬幣有多重?(同學興趣很高,紛紛掂量、猜想)

生1:1克。

生2:2克。

師:到底是幾克呢?請各小組稱一稱,看看誰估量的最準。

同學操作活動,稍後,就有同學“耶!我們猜對了!重1克”。

師:老師真爲你們感到高興!我們一起來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質量,你有什麼感受?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好輕喲!

師:1克真的是好輕。大自然中象這樣輕的物體還有很多呢,你能說出生活中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

生l:一小塊橡皮。

生2:2粒黃豆。

生3:1個釦子。

生4:1個小發卡。

生5:兩塊石子。

生6馬上站起來補充說:必需是小石子,大石子1個就夠了。

師:同學們真棒!舉了這麼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請同學們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後用天平稱一稱。(假如多一點或少一點,請你取整數)(學們紛紛稱方便麪、數學書、文具盒……)

(三)在操作交流中明理

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一袋鹽,掂一掂、估一估一袋鹽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們一看質量標註:500克。

師:一袋鹽重500克,那兩袋呢?

生:1000克。(板書)

師:請同學們再來掂一掂1000克重的鹽。(同學掂量)

師:假如我們再來稱一稱這兩袋鹽的重量,用天平合適嗎?

生:不行!重了。

師:今天我們還帶來了彈簧秤,誰知道彈簧秤的用法?

(同學介紹)

師:來!放進方便袋裏稱一稱,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書)

師:還是這兩袋鹽,計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稱是1千克,你發現了什麼?

同學們紛紛站起來,異口同聲地說:1000克等於1千克。

師:對!也就是說1000個1克就是1千克。

師:你能從你的資料袋裏稱出1千克重的物品嗎?請各小組同學互相合作。(有的稱,有的忙添物品,也有的在換物品)

師:大家真棒!請你先掂一掂自身小組稱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別的重1千克的物品。(同學相互傳送,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師:掂過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麼感受?

生1:1千克有點重。

生2:1千克的物品拎時間長了胳膊有點酸。

生3:他們大小不一樣,都是一樣重。

生4:都是1千克重,但有的物品多一些,有的少一些。

師:爲什麼呀?

生4:輕的東西就多一些,重的東西就少一些。

師:你分析的很有道理,(豎大拇指)。

師:請各小組同學拿身的書包、凳子,先估計一下有多重,再來稱一稱。(小組活動,並記錄下估計的重量和稱出的重量。)

(四)在實踐活動中鞏固應用

1.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 88頁第一題。

2.出示健康秤,同學們排隊稱一稱,並記錄下自身的體重。

(五)教學:說一說你在這一節課中有什麼 收穫。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2、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瞭解用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能夠根據物體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計出一些物品大約有多重。

教學構想:

教學時,教師可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瞭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中應用。爲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瞭解1克、1千克大約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觀念。

教具準備:

教學時,教師要準備一個2分硬幣,一些大豆、圖釘、乒乓球等實物,或其他能表現1克有多重的實物。同時還應要求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2分硬幣及一些到商場裏購買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見的秤。

教與學的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1、情境導入,看一看。

程序:同學們你們都到過商場買東西吧?那你們都喜歡到商場買些什麼呢?老師這有幾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輕一些嗎?

2、聯繫實際,掂一掂。

說話:請你拿出你到商店購買的商品。如:一袋紅棗、膨化食品等等。然後分小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較一下自己所買的商品和小組同學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輕。讓學生選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輕的物品。

[簡析:商場裏常見食品的輕重學生一般比較熟悉,特別是他們自己喜歡的食品,這樣設計容易激活學生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活動課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於一體的課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重在學生實踐。

二、新課教學,認識質量

1、認識秤。

提問:怎樣才能更準確的對這些商品的重量進行比較呢?你們能想出用什麼方法嗎?引導出用秤稱一稱的方法)

提問:你們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嗎?

讓學生把提前準備好的各種秤的資料讀一讀,介紹一下它們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師總結:展示課件中的秤。

[簡析:學生要想獲得關於秤方面的知識,必須查閱很多學習資料。這也是引導學生課外學習的很好方法。]

2、認識千克

(1)猜一猜。

提問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圖釘)猜一猜你認爲哪一包重?(學生間產生爭論)

(2)稱一稱。

說話:同學們都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稱稱看吧。

學生動手稱,並互相交流稱後的結果。

(3)感受1千克。

說話:這幾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來只憑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斷出它們的重量,應該用秤稱一稱。

學生在通過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驗證結論。

(4)感受幾千克。

學生分小組秤一下所帶商品的準確重量。並指名請演示秤重量的過程。一開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讓學生直觀感受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後再類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讓學生通過“在玩中學”掌握基本知識。

[簡析:以動手活動爲主線,層層遞進。隨着課改的發展,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討“樂學”,提高教學效率。在本課中教師及時爲學生提供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小組內同學自己動手,通過反覆稱一稱、掂一掂、拎一拎的實踐活動,在親身經歷和體驗真正感受到了一千克的實際重量。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樂學”問題。」

(5)動手操作

稱出1千克大米,裝在袋子裏,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稱出1千克雞蛋,裝在袋子裏,用手拎一拎,在數數有多少個。

說一說書上37頁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題說出電梯或卡車的載重量,一方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幾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數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時爲今後學習“噸”打下基礎。

4、認識重量單位“克”。

(1)稱一稱。

a、用檯秤稱一枚2分硬幣。

b、用檯秤稱1塊橡皮。

c、質疑:你發現了什麼?

(2)認一認。

秤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做單位。我們常用天平秤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你知道下面這些砝碼各重多少克嗎?教師用實物投影向學生出示砝碼。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學生動手稱出10克黃豆有多重。1個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幣大約重1克,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讓學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幣,感受“克”。小組同學通過掂鵝毛和塑料尺進行比較,進一步體會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觀念。

練習:稱一稱鉛筆盒裏的學習用具的重量。

[簡析: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加深對千克和克的認識,充分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使學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評】:

在這篇教學設計中我們看到新課程理念的存在,並感受到它的衝擊力。新課程不再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不再過分強調學科本位,不再偏重書本知識,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更爲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全面發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生活情景,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瞭解1千克、1克的實際質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並能進行簡單的單位間的換算。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4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測物體質量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掌握1千克=1000克。

(三)教學難點:

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表示物體的輕重。

(四)教學準備:

課件、檯秤、天平、2分硬幣、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彈簧秤等。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遊戲:背一背。

指一名同學分別背起一胖一瘦兩位學生。

2、彙報調查情況。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淨含量。

3、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千克 克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常見的`秤。

(1)說一說。

你認識哪些秤。

(2)認一認。

課件出示幾種秤,介紹彈簧秤的用法。

認識幾種常見的秤。

2、認識千克,感受1千克

(1)猜一猜。

猜老師講桌上的物品誰輕誰重。

(2)稱一稱,掂一掂。

每組領取一袋物品稱一稱,用手掂一掂,談感受。

(3)說一說。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計同學的體重並驗證。

(5)稱一稱。

稱盆子裏任意一件物品。

3、認識克,感受1克。

(1)稱一稱,掂一掂。

教師用天平稱出10個2分硬幣,引出1個2分硬幣重1克,學生用手掂一掂,談感受。

(2)比一比。

兩手分別掂量1克和1千克,比較談感受。

(3)找一找,說一說。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4)感受10克、100克

先猜再看。

4、瞭解千克和克的關係。

(1)算一算,稱一稱,想一想。

思考:1袋味精是100克,10袋是多少呢?

(2)討論、總結。

討論:千克和克有什麼關係。

板書:1000克=1千克

(3)擴充。

2千克是多少克?5千克、8千克呢?

三、理解延伸

課件出示:

1、想一想。

2、在括號裏填上適當的單位名稱。

3、找錯誤。

課件出示小明日記。找出錯誤並糾正。

四、全課小結

談收穫與感受。

五、課後延伸

實踐活動:做媽媽的小幫手。

克和千克的認識教案 篇10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國小二年級學生,由於年齡較小,在生活中雖然接觸過質量單位,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茫然。根據這一特點,本設計從生活情境入手,激活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體會學習質量單位的必要性。同時通過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親自去感受1克和1千克這兩個質量的實際“大小”,從而使學生正確掌握質量單位間的進率。

1.在生活情境中感悟“克”和“千克”的存在形式,體會學習質量單位的必要性。

課前佈置學生分別準備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樣物品,讓學生深入生活,到超市進行調查。在選擇、購買商品的過程中,發現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質量,拓寬了學生學習、體驗的空間,拉近了“克”“千克”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充分了解到質量單位在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從而體會學習質量單位的必要性。

2.在活動中建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培養測量意識。

爲了讓學生了解每一個質量實際有多重,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等學生感興趣的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充分認識克和千克,感受1克和1千克質量的輕重,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使學生充分享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成功喜悅。同時通過對天平和秤的認識,使學生體驗測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測量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天平 一枚2分硬幣 一支筆 一塊橡皮 兩袋重500克的鹽、一袋重1千克的麪條等實物

學生準備 一枚2分硬幣 分別重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四樣物品

教學過程

⊙課前調查,瞭解信息

1.課前佈置學生深入生活,到市場、超市等場所調查、採集信息。

2.調查內容:常用的質量單位有哪些?

3.初步瞭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秤。

⊙創設情境、關注質量

1.請兩位同學舉起質量不同的兩袋物品給大家看,其他同學注意觀察這兩位同學的動作和表情,你發現了什麼?

(舉較重物品的同學很吃力……)

師:物體有輕重之分,要表示物體有多重,可以用什麼作單位呢?

(克、千克……)

師:表示物體有多重,在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是克和千克,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們。

(板書課題:克和千克的'認識)

2.學生介紹自己見過的秤。

(課件出示相關圖片)

設計意圖:巧妙利用“數學來源於生活”的道理,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很自然地引入到克和千克的學習中。

⊙操作實踐,形成概念

1.認識“克”。

(1)藉助生活中的物品認識克。

(出示三樣物品:2分硬幣、一支筆、一塊橡皮)猜測哪樣物品的質量是1克。

(學生自由猜測,師用天平稱量驗證)

①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

②演示利用天平稱一枚2分硬幣的過程。

得出:一枚2分硬幣重約1克。

③克用字母“g”表示。

[板書:克(g)]

(2)掂一掂,感知1克。

師:請大家取出一枚2分硬幣,放在手心掂一掂,閉上眼睛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