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的教案

(一)教學目標

《登高》的教案

1、瞭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詩的寫作背景;

2、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無盡的哀思;

3、掌握詩歌鑑賞的一般方法:

(1)掌握詩歌吟誦的基本方法;

(2)掌握由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鑑賞技巧;

(二)教學重點

1、掌握由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技巧;

2、賞析詩歌對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三)教學難點

走進詩人的情感,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無盡的哀思。

(四)教法學法

1、教法:情境渲染、朗讀指導、提問法、鑑賞指導、聯想觸發等。

2、學法:想象法、美讀法、思考探究法、能力遷移訓練等。

(五)教學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

請大家想象老師講的故事的畫面:

一千二百多年前,一個秋風蕭瑟的季節,九月初九重陽節前後。夔州,長江邊。大風凜冽地吹着,吹得江邊萬木凋零,樹葉在空中簌簌下落。江水滾滾翻騰,刷刷地向前衝擊。淒冷的風中,孤鳥在盤旋,猿在哀鳴——這時,一個衣衫襤褸、老眼渾濁、蓬頭垢面的老人慢慢地爬上山,步履艱難,跌跌撞撞……。這位老人,曾經豪情萬丈,志在報國;這位老人,曾經渴望“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這位老人,才華橫溢,“語不驚人死不休”;這位老人,無論窮達,都不忘兼濟天下。然而蒼天弄人,他一生數起數落,鬱郁不得志。重陽節,本是登高祈壽家人團聚的節日,而年過半百,滿身疾病的他卻面對處在戰亂之中的國家,面對萬里之遙的故鄉,面對漫天飄灑的落葉,面對滾滾翻騰的江水,不禁百感交集,放聲高吟……。大家應該猜到,這位老人是誰吧?

二、知人論世

1、作者簡介

(1)請同學們回憶國中曾經學過的杜甫的作品,介紹杜甫的生平。

(《春望》、《望月》、《春夜喜雨》、《絕句》)

(2)老師補充介紹杜甫的生平經歷及寫作特點:

(杜甫,字子美,“杜工部”,現實主義詩人;一生窮困潦倒,飽經憂患。詩歌全面、真實地反映安史之亂前後廣闊的社會生活和民生疾苦——“詩史”、“詩聖”;詩風:沉鬱頓挫。)

2、背景交代

杜甫寫這首詩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們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仍是一片混亂。在這種情勢下,他只得繼續“漂泊西南天地間”,在“何日是歸年”的嘆息聲中苦苦掙扎。時代的艱難,家道的艱辛,個人的'多病和壯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所有這些,像濃雲似的時時壓在他的心頭,他爲了排遣鬱悶抱病登臺。

三、聯繫解題

聯繫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理解“登高”的含義——重陽節,登高祈壽,懷念親人,思念家鄉,抒發感情。

四、誦讀感悟

1、美美地聽——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播放《登高》Flash配樂朗讀,同學們美美地聽,注意:

(1)讀準字音,把握節奏;(2)感受詩歌的感情基調。

2、美美地讀——訓練語感,把握情感。

(1)第一次讀:再次播放《登高》Flash配樂朗讀,請學生跟着小聲仿讀;

(2)第二次讀:老師範讀,作節奏、輕重音指導,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抓住頸聯的“悲秋”的“悲”字,然後學生自主朗讀,醞釀感情。

(3)第三次讀:全班齊讀,注意節奏舒緩,讀出詩歌的感情。

3、朗讀方法小結

(1)讀準字音;

(3)注意輕重;

(2)把握節奏;

(4)讀出感情。

五、賞析詩歌

1、瞭解句意

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嘗試用自己的話語描述詩句的意思。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2、細品內涵

(1)名詞解釋

意象:詩歌中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如剛剛學過的王維的《山居秋暝》中“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中的“明月”、“清泉”。

意境:詩人的主觀情意和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即情與景的和諧統一。如王維《山居秋暝》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表達了詩人投身清新的大自然中,無比喜悅、閒適的意境。

(2)思考探究

在自主鑑賞本詩的基礎上,小組交流討論下面一個問題:

本詩描寫了哪些意象?分析這些意象與作者思想感情的關係。

(3)細品內涵

①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寫了哪些意象?它們有什麼特點?爲全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本聯在寫作上有什麼特點?

(迅疾的秋風、高遠的天空、哀鳴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島、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飛盤旋的水鳥;爲全詩營造了一種既雄渾高遠,又肅殺淒涼的意境;

寫作特點:語言精煉,對仗工整。)

②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寫了哪些意象?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

如果你是杜甫,面對蕭蕭落木,滾滾長江,你的心情如何?

(無邊無際的紛紛落葉,奔騰不息的滾滾長江;

本題較開放,答案允許多樣性:既感到人生短暫而渺小,歷史悠遠而不可逆轉,因壯志未酬而產生惆悵;也會感到豁達、坦蕩、胸襟開闊。)

③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找一找,本聯共寫了詩人多少層愁苦,你能領悟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離鄉萬里、時值悲秋、漂泊他鄉、常年在外、人到老年、體弱多病、孤獨無依、登上高處,詩人身受八重愁苦。倍感老病孤獨,身世淒涼,十分眷念家鄉和親人,也爲國家多難憂心忡忡。)

④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從“艱難”一詞中分析造成杜甫愁苦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前兩聯主要是寫景,後兩聯主要是什麼?全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艱難”一詞雙關:既因爲個人生活艱辛,遭遇坎坷,也因爲國家連年戰亂,社會動盪不安;後兩聯主要是抒情,抒發作者孤獨淒涼,貧病交加,憂國傷時,消愁無門的思想感情。)

3、板書小結

4、方法小結

由意象品味意境的鑑賞方法——

(1)找出詩歌意象;(2)分析意象特點;

(3)分析意象與作者思想感情的關係。

5、個人體悟

(1)個性化閱讀

說說你認爲詩中寫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詩句,並說明理由。

(2)想象聯想

老師再次播放《登高》Flash配樂朗讀,請同學們閉目凝神,假設自己就是詩人杜甫,通過想象詩中秋風蕭瑟、猿啼悲哀、孤鳥盤旋、落葉飄零、江水奔騰等意象,感受杜甫身處肅殺淒厲、沉鬱悲涼的意境,以及內心孤獨淒涼、傷時憂國、消愁無門的境界。假如你身處秋天的意境之下,你又會聯想到什麼?

(3)拓展延伸

“秋”往往與“愁”關聯:有人見秋霜而悲白髮,有人睹殘花而傷紅顏,有人望歸鴻而思親人,有人聞寒蟬而嘆餘生,有人拂秋風而覺蕭瑟,有人觸秋雨而感悲涼……,古詩詞中常見的3種“悲秋”情懷有:

1、抒發離別之苦,思念之情。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雨霖鈴》)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子夜吳歌》)

2、表現處境悲涼,命運多舛。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駱賓王《在獄詠蟬》)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3、悲嘆英雄遲暮,人生苦短。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劉徹《秋風辭》)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將軍白髮征夫淚。”(范仲淹《漁家傲》)

不過,由於作者的處境、心情、視角不同,秋天的色調也就不同。秋天的意象並不全是悲愁。秋高氣爽,天高雲淡,稻麥成熟、瓜果飄香,層林盡染,絢麗多姿……秋天的景象也可以寄託喜悅的情感: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山居秋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秋詞》)

(4)熟讀成誦

學生在個人體悟的基礎上,有感情地齊讀本詩,儘可能地背誦本詩。

六、全詩小結

回顧本節課的內容,總結詩歌鑑賞的一般方法——

1、知人論世5、分析技巧

2、誦讀感悟6、想象聯想

3、瞭解句意7、熟讀成誦

4、細品內涵

七、能力遷移

根據《登高》中學到的由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方法,鑑賞下面這首詩歌。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這是杜甫晚年客滯江漢時說寫的一首詩。詩中二、三聯寫了哪幾個意象?這些意象有什麼特點?請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象:片雲、孤月、落日、秋風;

特點:“片雲”、“孤月”既爲實景,也有喻意。“片雲”在空中飄蕩,就像自己漂泊他鄉,漫漫長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獨寂寞;第三聯用“落日”比喻自己黃昏暮年,秋風則是眼前實景,與上句的“落日”喻象相對,虛實結合。

兩聯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種天高地遠、孤月獨照的冷清意境。)

八、作業

1、背誦本詩;

2、背誦杜甫的《江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