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範文大綱

作爲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範文大綱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教學重點

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2、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閱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遊覽順序。

(三)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一)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遊覽順序。

(二)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以她那壯美的河山、神奇的風光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留下了人們的讚歎。《記金華的雙龍洞》就是作家葉聖陶遊覽之後寫下的一篇遊記。我們就沿着他的足跡去觀賞這一神奇的溶洞。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教師強調生字“浙”的讀音是zhè,不要讀成zhé;“蜿”的讀音是wān,不要讀成wǎn。“蜒”字中間是“廴”,不是“辶”。要求學生在讀寫時注意。

2、查字典並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解釋詞語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聯繫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盤曲:曲折環繞。課文中指汽車沿盤山道曲折向上行駛。(“曲”讀qū,不要讀成qǔ)

呈:顯出,露出。課文中指山上沙土顯出粉紅色。

明豔:明亮鮮豔。課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鮮豔。

突兀:高聳。課文中指山勢高聳。

森鬱:樹木茂盛繁密。課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兒;縫兒。課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兒。(“隙”讀xì,不要讀成xī)

昏暗:光線不足;暗。課文中指洞中光線不足,視線模糊不清。

擠壓:靠攏壓迫。課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從左右兩邊及上方向他靠攏壓迫過來。

稍微:表示數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課文中指頭擡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類爬行的樣子。課文中形容洞頂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石鐘乳:石灰岩洞中懸在洞頂上的像冰錐的物體,常與石筍上下相對,由含碳酸鈣的水溶液逐漸蒸發凝結而成。也叫鐘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稱。課文中指石鐘乳和石筍的各種名稱。

變化多端:變化多種多樣。端,項目。課文中形容鐘乳石和石筍的形狀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顏色各不相同。異,不同。課文中指石鐘乳和石筍的顏色各不相同。

一轉:走一圈兒。課文中指作者在內洞裏走了一圈兒。

進:平房的一宅之內分前後幾排的,一排稱爲一進。課文中指內洞大約有十來排平房那麼深。

上源:水流起頭的地方。課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頭。

(三)閱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遊覽順序。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真看課文,進一步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學生默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遊覽順序。

(1)學生邊默讀課文邊畫出遊覽雙龍洞的路線。

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幫助指導。

(2)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作者記敘了他遊金華雙龍洞的經過)

作者從金華出發,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的?

學生總結遊覽順序時,有不少學生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計提問: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洞的過程。(板書:·金華·羅甸洞口外洞孔隙內洞)

教師根據學生描述的遊覽順序邊板書邊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課文記敘的金華雙龍洞的奇異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的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給課文分段,寫出課文的提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3、瞭解過渡句在課文中的作用,瞭解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認識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瞭解段之間的關係,知道課文是怎樣連段的成篇的。

2、能給課文分段,寫出課文的提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1、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按照遊覽順序生動具體地描述景物的寫作方法。

2、結合課文特點,培養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過程:

1、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解題:“記”是什麼意思?較“記”的是什麼?

(記是“記載”的.意思,本文記的瀏覽勝地,固而是一篇遊記。並告訴學生,這篇遊記是順聖陶先生1957年遊覽金華雙龍後寫的。)

教師:去雙龍洞洞途和洞內的景緻非常美的奇特,吸引中外遊客,同學們也想雙龍洞嗎?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遊覽好嗎?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胳。

讀後提問:按遊覽順序,全文可分幾段?每段寫了什麼?

討論後確定:全文按遊覽的順序可分爲六段。

第一段(1)交代了遊覽的時間及地點。

第二段(2、3)介紹沿途所見景物。

第三段(4)介紹外洞洞口及外洞。

第四段(5)介紹孔隙。

第五段(6、7)介紹由洞。

第六段(8)遊覽完畢出洞。

3、結合分好的段落,要求學生按順序說說作者瀏覽了幾個景點。學生邊回答老師邊板書。

4、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問:這段向我們交代了什麼?

(瀏覽時間人物、景點。)

(2)用編句法概括段意。

4月14日,我去遊覽浙江的金華雙龍洞。

5、學習第二段。

過渡作者在去雙龍洞途中,沿途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觀賞。

(1)默讀第二自然段,從課文中標畫出不沿看到的景物,及這些景物的.特點,再體會一

下作者看到這些學後有什麼感受。

(2)學生回答,老師邊板書:

景物––––映山紅油桐砂土新綠

特點––––各色白色粉紅色或濃或淡

感受––––一片明豔

(3)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聽到了什麼?溪流是怎樣往下流的?聲音有什麼變化?

(作者聽到山中溪流的聲音,看到了溪流沿山而下的景象,並聽到不時變化的溪聲。)

(4)有感情地齊讀第二段,同時邊讀邊想象沿着途明豔的南方山景,並思考,課題是《記金華的雙龍洞》爲什麼要花費這麼多筆墨去沿途景色呢?

1)沿途景色已如此美麗,雙龍洞位於其中,自然更值一遊;2)沿途美景成了雙成洞奇特景象的襯托;3)作者遊興很高,心情舒暢,借途中所見抒發對祖國河山的喜愛之情。

(5)總結第二段段意;

從金華過羅旬入山,一路上景色明豔迫溪流到洞口。

6、學習第三段

教師:去雙龍洞的沿途景色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看,讓我們和作者一道去玩賞,去領略吧!

(1)默讀第三段,邊讀邊標畫;洞口是什麼樣子?外洞有什麼特點?

洞口:寬、像橋洞

外洞:大、像大會堂

(2)齊讀第三段,總結段意;

洞口很寬,像橋洞,淚內很寬敞,像大會堂。

7、學習第四段。

(1)默讀第四段,標畫重點詞語;孔隙有什麼作用?有什麼特點?

(2)討論:引導寫出概括出如下特點

孔隙的作用:連接外洞和內洞。

特點:小、窄、矮、

(3)齊讀本段,總結段意。

我仰臥在小船裏,穿過低矮狹窄的孔隙到內洞。

8、學習第五段

(1)默讀第五段,邊讀邊標畫出內洞的特點。

引導學生概括出,內洞的特點:黑、奇、大。

(2)指名讀本段,思考:作者看到洞頂的雙龍說“有點像”,到底像不像呢?

(這裏本已有些顏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見其形態,再加上燈光搖拽,產生一種“像”的感覺,但由於它是自然狀態的岩石,沒有經過人二雕琢,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說“有點像”,可見用詞嚴謹。)

(3)提問:內洞“奇”在何處?還可以把那些石鐘乳、石筍想象成什麼?

(讓學生張開創造性的翅膀,盡情發揮想象力。)

(4)總結段意:

內洞一團漆黑,此外洞大得多,有雙龍,景象奇特。

(1)指名讀,回答,作者是怎樣出洞的?

段意:我仰臥小船了洞。

10、通讀全文,畫出連接段與段的過渡句,體會其作用,老師總結文章連段成篇的方法。

  板書設計

23、記金華的雙龍洞

山路:盤曲而上,一片明豔,迫着溪流

外洞:洞心像橋洞,裏面寬敞高大。

孔隙:容小錯暗,低矮、臥船進出

內洞:奇特險、雙龍蜿蜒,形色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