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院題名記》譯文及賞析

《諫院題名記》本文選自《古文觀止》,論述了諫官的職責與重要性。作者認爲向皇帝進諫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要設立諫官。作者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著名的史學家,主持編撰了大型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等。其詞僅存三首。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諫院題名記》譯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諫院題名記》譯文及賞析
  《諫院題名記》

作者: 司馬光

古者諫無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無不得諫者。漢興以來,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衆,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爲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細;先其急,後其緩;專利國家而不爲身謀。彼汲汲於名者,猶汲汲於利也,其間相去何遠哉?

天禧初,真宗詔置諫官六員,責其職事。慶曆中,錢君始書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滅。嘉祐八年,刻於石。後之人將歷指其名而議之曰:“某也忠,某也詐,某也直,某也曲。”嗚呼!可不懼哉!

  【譯文】

在古代沒有專門來規勸君王的官職,從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從事手工業和從商的人,都可以規勸君王。(等到)漢朝興盛開始,纔有了諫官的稱號。

將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內的百姓,國家社稷的得與失,優勢和弊病,都交萃於諫官身上,讓他正確地將一切說出來。(諫官)的責任相當重啊!要當好一個諫官,(應當)注意重要的方面,捨棄細微的地方;把情況緊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緊的事放在後面;只爲國家作貢獻而不要將自己放在國家前面。那些在名聲方面急切的人,一定會在利益方面貪圖。(如果這樣成爲一個諫官的話)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遠呢?

天禧初年的時候,真宗下詔設立諫官六名,來監督皇帝的行爲。慶曆中的時候,錢君開始將諫官的名字書寫在專門的.文書上,我恐怕日子長了名字會磨滅掉。(於是)在嘉祐八年時,將諫官的名字刻在石頭上。(這樣)以後的人就可以逐個對著名字議論道:“這個人是忠臣,這個人是奸臣,這個人正直,這個人偏邪。”哎,真是令人警戒啊!

  【賞析】

體現了作者敢於直諫,不阿諛奉承;舉忠斥奸,不爲身謀的精神。在《諫院題名記》中,他要求做諫官的“當志其大,舍其細,先其急,後其緩;專利國家,而不爲身謀。彼汲籲名者,猶汲籲利也。其間相去何遠哉!”他曾經說自己平生所作所爲,沒有一件事是不能對人講的。他廉潔奉公、以節儉爲樂的品德更是一直被衆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