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一冊第四單元教案

一、單元課文特點

高中第一冊第四單元教案

1.本單元課文一篇選自《左傳》、一篇選自《國語》、兩篇選自《戰國策》,它們都屬於先秦歷史散文,記事全面翔實,寫人生動形象,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2.本單元這些歷史散文對當時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生活作了廣泛而又具體的記載,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制度上的重大變革。但由於時代的隔閡,文中所記載的文化習俗、典章制度,現在的人們大都不熟悉,特別是有些文言詞語音義變化很大,學習時會有一些困難。

3.本單元課文可作爲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如: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不計個人得失與安危,顧全大局、無私無畏的精神;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勇於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

二、單元教學目標

1.瞭解《左傳》、《國語》、《戰國策》的作者(編者)情況、寫作背景、文體特點以及“十三經”、“二十四史”等有關常識。

2。瞭解先秦時期各諸侯國的地理形勢以及當時的風俗習慣、禮儀、典章制度、官職稱謂、人物身份等有關知識。

3.藉助工具書與課文註釋準確地掌握本單元中常見文言實詞虛詞的音形義,能結合上下文揣摩某些詞語的含義,能聯繫學過的課文,歸納多義詞的義項。

4.瞭解並掌握本單元出現的四種文言句式的特點,掌握判斷句、疑問句及賓語前置句的某種規律。

5.區別疑問句中設問與反問兩種修辭方式的不同特點;瞭解比喻和委婉語的用法。

6.通過反覆朗讀,加強理解,背誦其中重點段落。

7.能夠根據課文中的情節與對話,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並歸納其性格特徵。

8.能夠較準確地分析文章結構層次並能簡要歸納各層大意,理解各層之間內在聯繫。

9.能夠較正確地將某些文言句譯成現代漢語。

10.能夠學習古人,聯繫現實,古爲今用,寫出作文。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在國中學習的基礎上,培養藉助工具書獨立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要注意積累文言文字詞句的知識。語言材料方面古今變化較大,有些文詞隨着舊事物、舊概念的消失而不再使用了,比如古代一些典章制度及官職人稱等,這些比較冷僻的詞語學習對參照課文註釋明白其意思即可,不必花費很大精力去記憶,有些詞語意義雖未消失,但在現代漢語中已經很少使用或者已經換成另一個詞語來表述,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修(長)”、“服(穿、戴)”“謂(說、對……說)”以及“公”、“君”等尊稱。這類文言常用詞是學習積累的重點。還有些詞語古今意義沒有多大變化,而現代漢語常作複音詞語或成語中的一個成分,如“形”——形體、“容”——容顏、“衣”——衣服、“妻”——妻子、“朝”——朝三暮四等。要注意積累時應舉一反三。

2.隨時注意積累總結特殊文言現象:通假字、一詞多義,要善於總結一般語法規律,從而掌握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比如,文言文中的'判斷句、疑問句與現代漢語有何不同?在什麼情況下文言句中的賓語常置於謂語動詞前邊?要摸索出一般規律,上升到理性認識。

四、單元教學設計

1.本單元選人的課文,語言比較淺顯,內容生動有趣,篇幅也不長,可以要求學生藉助工具書與課文註釋,自己串講課文,教師只做重點、難點的點撥。

2.《燭之武退秦師》、《勾踐滅吳》是教讀課文,要求在掌握字詞句的基礎上熟讀成誦,以培養閱讀能力。《鄒忌諷齊王納諫》、《觸龍說趙太后》是白讀課文,要求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個別段落。

3.比較閱讀本單元的幾篇課文,體會這幾部歷史著作在結構層次安排、人物形象刻畫等方面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4.如條件允許,可嘗試把現代化教學手段引進課堂。如利用計算機網絡發送對課文學習中重點難點內容的總結知識,發送要求進行比較閱讀的典型文章,這樣可大大提高課堂容量;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閱讀後的網上作文,教師可進行單獨指導,也可與其他同學進行網上交流,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也可把板書設計成幻燈片、實物投影,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形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