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通用17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通用17篇)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並理解“帝國主義、模範、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鏗鏘有力、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難點: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蒐集周恩來的資料;熟讀課文,理解詞語意思,並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寫批註)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1、出示周恩來圖片。

師:圖片上的人,你認識嗎?關於他,你都知道些什麼呢?

2、教師總結並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指導“崛”的寫法,初步解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出示詞語,並指名讀。

將詞語放在句子中再讀,並讓學生說說部分詞語的意思。(突出學習方法指導:藉助工具書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

2、質疑,自主提問

師:在預習課文之後,有沒有仍然不懂的問題?

3、帶着問題讀或聽讀課文:

指名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在讀文過程中,隨機正音。

引導其他學生邊聽邊想象,在有所發現或有感觸的地方繼續留下思考的痕跡。

三、研讀重點,深入感悟。

挖掘有價值的問題,結合課文重點詞句,加以解決。如:

1、 周恩來爲什麼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引導如下:

(1) 引導學生學習課文1—6自然段,突出對話部分的朗讀指導,體會周恩來耳聞“中華不振”時的疑惑不解。

(2) 多媒體出示百年前中國貧民區和租界地照片,渲染對比,使學生了解當時社會現狀,進一步感知“中華不振”。

(3) 讀課文7、8自然段,體會周恩來目睹“中華不振”後的悲憤心情。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也可以加上動作、表情,演一演,體會周恩來之所以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是因爲他深刻地感受到“中華不振”。)

2、 “中華不振”的現狀,引發了周恩來怎樣的思考?

讀課文,討論交流。

3、 周恩來面對“中華不振”,立下了怎樣的志向?

分別用“清晰而堅定”的語氣讀,用“鏗鏘有力”的語氣再讀。

4、 周恩來讀書的目的與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有何不同?(在對比中,使學生感悟到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抱負)

四、激情朗讀,昇華情感

1、出示課文最後一段,激情齊讀。

2、聯繫全文內容,體會“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深刻含義。

3、聯繫生活實際,想一想自己讀書是爲了什麼?

五、激勵總結,拓展延伸

齊讀周恩來寫下的著名詩篇: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羣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六、綜合性實踐作業:回憶自己或瞭解別人“成長的故事”。然後用講故事、寫文章、編短劇、辦手抄報等方式,展示學習的收穫。

七、板書設計: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立志

中華不振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2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裏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爲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

課文結構嚴謹,層次清晰。先寫12歲的周恩來剛到瀋陽,就聽伯父嘆着氣說“中華不振”,這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寫周恩來在租界裏親眼看到一位中國婦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圍觀的中國人都敢怒不敢言,這使他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話的含義;然後寫在修身課上,周恩來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跡:要“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最後寫周恩來在少年時代就心繫中華的振興,立下遠大志向。

課文各層次之間過渡自然,層層推進。文中寫了三件事,中間有兩次過渡。第一次是過渡句:“一連串的問題使周恩來疑惑不解,好奇心驅使着他,一定要親自去看個究竟。”這句話承接的上文是周恩來在聽到伯父說的話之後經常想問題,說明正是這些問題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個究竟,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來闖入租界這件事情的起因。第二次是過渡段,即課文的第9自然段。“從租界回來以後,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麼。”緊承上文周恩來在租界裏切身體會到“中華不振”的含義。“直到在一次修身課上,聽了周恩來的發言才解開了這個謎。”這一句話巧妙地把課文引入了下文對修身課上這件事的敘述。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少年周恩來立志爲振興中華而讀書的志向,引發學生思考自己讀書的目的,激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生活與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大業聯繫在一起;二是引導學生繼續學習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學的難點是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崛起”是興起的意思。上文寫其他同學的讀書目的是爲明理、爲做官、爲掙錢、爲吃飯,都是爲了滿足自己生活的需要;周恩來的“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則是把個人的學習與民族振興的大業聯繫起來,他不願意自己的民族再這樣軟弱,不願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這樣的欺凌,要爲祖國的興盛和民族的振興而學習、奮鬥。與其他同學的志向對比着理解,我們可以看出,周恩來在少年時代就已經立下大志,顯示出與衆不同的遠大志向。

(2)對詞語的理解。

焦點:比喻引人注意的集中點。這裏指當時東北是帝國主義爭奪在華利益的一個重點地區,是民族危機極其深重的地方。

得意揚揚:課文中指那個大個子洋人看到租界裏的中國巡警不給受傷害的中國人撐腰而顯得十分得意,神氣十足。

鏗鏘有力:這裏指周恩來回答問題的聲音有力、響亮而有節奏。

諸生:這裏是敬辭,總稱教室裏的所有學生。“諸”是“衆、許多”的意思,類似的用法還有“諸位”等。

胸懷:胸襟。這裏指少年周恩來博大寬廣的內心世界。

二、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伯父、模範、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三、教學建議

1、課文記敘的事情發生在20世紀初,學生對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和周恩來的生平了解比較少,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前蒐集相關資料,爲深入理解課文做準備。

2、教學時,學生可以先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瞭解課文的時代背景和周恩來的生平事蹟。學生初讀課文時,要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思路,知道文章寫了哪幾件事。深入閱讀時,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少年周恩來的志向,並聯系全文深入思考周恩來立下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

教師可以採用以下方法引導學生感受少年周恩來博大的胸懷和遠大的志向。

課文的第一部分,可以用指導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如,在讀周恩來與伯父的對話時,“爲什麼?”“那又是爲什麼呢?”要讀出不解和追問的語氣,體會周恩來對這些事情的關注;“爲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裏?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要讀出疑惑不解的語氣,體現出周恩來在疑惑中不斷地追問和思考。

第二部分,周恩來親眼見到中國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這是他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遠大志向的直接導火索,這件事不但使他真正體會到了“中華不振”的含義,而且引發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漸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課文中的情景。如,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中國巡警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些什麼?再讓學生談一談作爲中國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課前蒐集的有關資料,體會當時我國貧窮落後、遭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社會現實,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華不振”的具體含義,體會周恩來當時的心理感受。

第三部分,先引導學生思考“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麼意思,並聯系全文體會周恩來從疑惑到靜思到立志的心理變化過程。從“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麼”,“周恩來一直靜靜地坐在那裏,沒有搶着發言”,到“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生可以體會到周恩來絕不是出於一時衝動,而是在此之前經過了認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遠大志向,他的志向異常堅定,以後也不會有絲毫動搖。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抓住“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一句,結合周恩來看到“中華不振”的現實和他在修身課上鏗鏘有力的話語等內容,推想一下週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什麼,讓學生談一談或寫一寫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來的內心世界。

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對比中理解,思考周恩來讀書的目的與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有什麼不同,使學生體會到,爲明理、爲做官、爲掙錢、爲吃飯而讀書,都是爲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則是把個人的學習與民族的振興聯繫起來。在這樣的對比中,使學生感受到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抱負。

3、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中,“嚷、懲、鏗、鏘”是後鼻音,“範、巡”是前鼻音;“懲”的聲調是二聲,不能讀成三聲;“懲處”的“處”是多音字,在這裏讀chǔ。要求會寫的生字中,“範、懲”是上下結構,不能寫成左右結構;“巡”字中的“”是撇點,不能寫成半圓;“嚷”字的右半部分應寫得緊湊一些。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書寫的具體情況作適當的指點。課文中生詞的含義,可以讓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查字典和結合上下文的方法來體會,還應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四字詞語,抄寫、積累下來。

4、教學後,可以讓學生談談課文哪些部分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暢談自己讀文後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想想自己讀書是爲了什麼,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認識,昇華情感;還應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閱讀鏈接”中的文字,如果學生不理解部分詩句的內容,教師可以作一些講解。

5、課文後面安排了綜合性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回憶自己成長的經歷,一是瞭解別人成長的故事。安排本次綜合性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瞭解偉人、名人或身邊的人的成長故事,並在感受他人成長經歷的同時,汲取營養,獲得啓示,主動思考自己成長中的問題。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情況,幫助學生確定要了解的人物。在活動之前,應讓學生充分交流,並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如,怎樣與長輩進行溝通,怎樣設計提問。

另外,《同步閱讀》中選編了兩則周恩來的故事《飛機遇險的時候》和《周恩來的睡衣》,選讀課文中選編了一篇關於小仲馬的故事《真實的高度》,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並引導學生交流讀後的體會。

四、相關鏈接

周恩來(1898—1976)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開學校畢業後赴日本求學。1919年回國,9月入南開大學,在五四運動中成爲天津學生界的領導人。1920年去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直任政府,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第一屆副主席,第二、三、四屆主席。

《大江歌罷掉頭東》註釋

大江:宋代文學家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開篇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句。“大江”在這裏泛指氣勢豪邁的歌曲。

邃密:深入、細緻,這裏是精研的意思。

羣科:辛亥革命前後曾稱社會科學爲羣學。羣科,即社會科學。一說是各種科學。

濟世窮:挽救國家的危亡。濟,拯救,變革;世,社會,國家;窮,瀕臨絕境,危亡。

面壁:面對牆壁坐着。據《五燈會元》記載,達摩大師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們不知道他在幹什麼,都說是在看牆壁。這裏用來形容刻苦鑽研。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3

一、聚焦“中華不振”

1、出示課題: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師:這一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讀——生: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師:在課文中有一個詞和課題中“中華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到這個詞,圈出來。

3、據生答板——中華不振!

師:“中華不振”你怎麼理解這個詞?就是——中國(落後、衰敗、軟弱)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剛纔你們說的僅僅是這個詞的表面意思,這四個字還承載着我們中華民族飽受帝國主義欺凌的屈辱歷史。

二、感受“中華不振”

1、師:讓我們跨越時空,回到那段令人痛心的歷史,用心去感受一下週恩在租界裏親眼目睹的那一幕,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7、8自然段,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華不振”,作上記號。

2、交流反饋:

師:流淌在課文字裏行間的都是“中華不振”,找到一處的同學再認真讀,仔細找,可能你會有新的收穫。你們到找到哪幾處?

●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周恩來揹着大伯,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界。

師:讀着這句話,有一個字很快躍入我們的的眼簾——“闖”。

這個“闖”字你感受到什麼?(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行走,本來可以堂堂正正的,居然還要闖,)

評:從一個字可以看出中華不振。(齊讀)

●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數是黃頭髮、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師:同學們讀讀這段話,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中華不振”?

◆抓“大不相同”

師:看到這個詞“大不相同”,這裏與中國的別處有哪些大不相同?中國的別處會是怎樣一番景象?(房屋破舊不堪,到處是斷垣殘壁;街道冷冷清清;街道上行走的大多是衣衫襤褸的中國人……)

師:放眼中國滿目蒼涼,唯有幾處繁華的地方,但卻不屬於中國,請接着老師的話讀:

(師)中國的別處一條條街道破舊不堪,冷冷清清,而這裏——(生)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師)中國的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數是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而這裏——(生)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數是黃頭髮、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師:多麼鮮明的對比,多麼強烈的反差,從一個詞也可以反映中華不振!

●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着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他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師:讀讀這段話,文中誰的行爲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

交流反饋,預設。

◆大個子洋人。他軋死了人,還得意揚揚。

出示: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着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生讀)

師:聽得出,你對“得意揚揚”這個詞很有感觸。這個洋人能得意揚揚嗎?他軋死了人本該怎麼做?(賠禮、道歉、給予一定的經濟賠償、爲自己的行爲感到愧疚、後悔……)

是呀,這些都是一個肇事者最起碼要做的,可洋人非但沒這麼做反而得意揚揚,他憑什麼軋死了人還得意揚揚?(當時的中國貧窮落後,政府軟弱無能,所以洋人敢在租界地胡作非爲,甚至凌駕於法律與公理之上。)真是爲所欲爲,令人氣憤!一起讀!

◆中國巡警。中國巡警原本應該懲處肇事的洋人,結果沒有懲處肇事的洋人,還把中國婦女訓斥了一通。

出示: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他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

師:中國婦女期待的是什麼?得到的卻是什麼?

中國巡警的表現讓你感到——他們的所做所爲還讓你感到——(憤怒、痛心、失望……)

讀讀這句話,(指名讀)

評:“不但不……反而……”這個關聯詞,聽出了你的忿忿不平!

評:真是一個黑白不分、是非顛倒的世界。

中國巡警的行爲刺痛我們的心,更深深地刺痛了周恩來的心!讓我們帶着各自的感受一起來讀!(齊讀)

◆圍觀的中國人。他們緊握着拳頭卻又不敢怎麼樣。

出示: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師:面對同胞的慘死,面對婦女無助的哭訴,他們爲什麼不把拳頭砸向洋人?爲什麼不爲自己的同胞討回一個公道?(因爲在外國的租界地,中國人是無處說理的,不敢怎麼樣。

他們能做什麼?他們能說什麼?(能做的只是緊握着拳頭,能說的只是勸勸那個不幸的女,)而此時此刻,那個不幸婦女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安慰,她希望的是什麼?

圍觀的中國人敢怒不敢言呀!因爲這是洋人的租界,難怪伯父告誡周恩來(出示伯父的話)“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呀!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說理去!唉!中華不振啊!”(齊讀)

師:唉!中華不振!這是我們的無奈呀!(女同學讀)這也是我們的悲哀啊,(男同學讀)。

師:文中還有一個人最讓我們揪心。(婦女)

◆那個失去親人的婦女。

師:親人無辜慘死,原指望中國巡警能幫她主持公道,換來的卻是一通訓斥,圍觀的中國人卻又不敢爲她伸張正義,你的眼前彷彿看到婦女怎樣的面容?她的眼裏——臉上——穿着——

她衣衫襤褸,臉色蒼白,滿臉淚水,眼睛又紅又腫……

師:都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可現在,有理也寸步難行啊!看到這樣的婦女我們不禁爲她掬一把淚,但是那個肇事的洋人,居然在一旁得意揚揚,中國巡警還要訓斥她,真是讓人悲痛欲絕呀,誰來讀讀(音樂起,指名讀)

評:聽着你凝重的神情,聽着你動情的朗讀,我的心都被揪起來了,我們也像他這樣一起讀。(生齊讀)

師:這個中國婦女的不幸也折射出了當時中國的不幸,在當時,像這樣的事哪裏只是這一件,兩件啊——

5、補充材料(請默讀這個故事)

華人與狗不準入內

1868年,上海的租界*建了一個外灘公園。公園建成後,租界*就派巡警在公園門口看守,不準中國人入內。一天,虹口醫院的幾位醫生想進入公園遊玩,卻被巡警強硬阻攔,不准他們進入。爲此,他們向上海的租界*提出*。幾天後,租界*回了一封信,只見上面冷冷地寫道:“我們並不認爲中國人有進入公園的權利。”許多中國人被激怒了,他們聯名寫信向租界*提出*,反對洋人對中國人的歧視政策,但上海的租界*根本不把中國人的*放在眼裏,依然強硬地答覆“不準備給予中國人這項權利。”沒有多久,在上海外灘公園的門口,竟然掛出了這樣一塊刺目的牌子:“華人與狗不準入內!”

師:這段文字中,最讓你感到觸目驚心的是哪幾個字?——“華人與狗不準入內!”看到這幾個刺目的字,你有什麼感受?(痛心、憤怒、悲哀……)

師:作爲一箇中國人,我深深地理解你們的感受。

三、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師:然而,在中國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着這樣的事,這一件件、一樁樁的不平等事件,激盪着少年周恩來的內心,他經常獨自沉思。他可能在想什麼呢?請用你的筆,走進周恩來的心裏,在書本的空白處寫下來。

2、交流反饋學生的寫話。

師:停下手中的筆,沒寫完的,呆會兒可以說出來,讓我們先來傾聽一下少年周恩來心聲。

一個泱泱大國,卻淪落如此,怎能不叫人痛心呀!但光沉浸在痛苦的回憶中能解決問題嗎?他可能還想到了什麼?

3、師: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是連在一起的。因此,當魏校長在修身課上提問:爲什麼而讀書時,他的回答是:“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擲地有聲的九個字博得了魏校長的喝彩,出示:好哇!爲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周生啊!(指名讀2)

師:“有志者當效周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師:魏校長的這句話,不僅是對周恩來的同學們說的,也是對我們所有中國人說的,讓我們牢牢地記住這句話,(指名,齊讀)

4、師:(配樂)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的欺凌,就要振興中華(板書),讀書就要以此爲目標,“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簡短的九個字在周恩來的心中重複了無數次,是他學習的動力,讓我們從心底輕聲地讀——“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九個字是他一生信守的諾言啊,讓我們清晰而堅定地讀!——“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九個字更是他終生爲之奮鬥的目標啊!讓我們鏗鏘有力地讀!——(齊讀)“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5、出示一組圖片,(周恩來的一生)

師:在少年時代,他遠渡重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青年時代,他受命於國家危難之際,爲中華之崛起而工作;他的一生,都在爲中華之崛起而奮鬥!他改變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也贏得了人民的愛戴和世界的敬仰,他雖然離開了我們,但又似乎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擡頭仰望,他的音容笑貌依舊,側耳傾聽,我們彷彿又聽見他那鏗鏘有力的話語——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4

一、教材解讀

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裏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爲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

課文結構嚴謹,層次清晰。12歲的周恩來對伯父所說的“中華不振”的疑惑不解和他在租界裏親眼看到一位中國婦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圍觀的中國人都敢怒不敢言,正是使他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偉大志向的導火索,在修身課上,周恩來鏗鏘有力的話語“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他少年時代就心繫祖國的具體表現。

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文章。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會水到渠成的解決學生“爲什麼而讀書”這一古老而又嶄新的問題,

二、學情分析

課文所寫內容距離學生生活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但學生對敬愛的周恩來並不陌生,所以課前讓學生查找有關舊中國“外國租界地“的材料,查找帝國主義者侵略者如何侵略中國的資料,查找周恩來爲振興中華所做的貢獻的資料,課上進行交流,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理解、分析、歸納、朗讀、感悟、小組合作學習能力,以此爲基礎,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以上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讀課文,瞭解大意,理清課文順序,給課文分段。學習生字生詞。

2、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提高識字能力。

3、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理解生詞的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生字生詞。

教學難點:給課文分段。

第二課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周恩來樹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遠大志向的過程,深入地體會周恩來樹立志向的情感歷程。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朗讀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2、通過課前收集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開闊學習思路。

4、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

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四、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

1、你知道哪些名人名言?

2、教師多媒體出示周恩來的名言: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3、指名讀。

4、大家想知道周恩來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出他讀書的目的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25課,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5、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理請線索。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想從課文中知道了什麼?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彙報:從課文中知道了什麼?概括說一說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4、課文可分爲幾段?

(三)、學習生字生詞,

1、教師板書要求學會的字和要求認識的字。

2、學生自由讀生字。

3、指名讀生字。

4、學生帶着以下要求小組內合作學習生字:

(1)、怎樣讀準要求學會的字的音?怎樣記住要求學會的字的形?通過書中的生詞和課外的詞理解生字的意思。

(2)怎樣記住要求認識的字的音?

1、彙報小組學習生字的成果,教師相機點撥指導。

彙報要求學會的字。

(1)、租是平舌音,指導學生讀準。“懲”是陽平,強調不要讀成上聲。

(2)、引導學生用比較法記憶:租—祖振—晨嚷—囊

(3)、通過組詞練習,引導學生理解“帝國主義、租界地”的意思。

(4)、“凡”的最後一筆是豎彎鉤,“嚷”字右邊分上、中、下三部分,這兩個字教師邊強調邊範寫,幫助學生正確記憶。

彙報要求認識的字。

(1)、指名讀。

(2)、開火車讀。

(四)、練習朗讀課文。

(五)、談學習本節課的收穫。

第二課時

(一)、談話激趣。

1、出示舊中國東北的“外國租界地”圖片。

2、指名彙報課前查找的有關“外國租界地”和“帝國主義列強”的資料。

3、師:12歲的周恩來看到外國租界地的燈紅酒綠、看到中國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呢?下面我們就來深入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一部分,感受少年周恩來關心國家大事。

1、自由讀第一段,想一想少年時期的周恩來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少年時期的周恩來是一個愛問問題、好奇心強、關心國家大事、熱愛祖國的孩子。

3、分角色朗讀第一段。

(1)、周恩來的話應該怎樣讀?伯父的話應該怎樣讀?

(2)、指名分角色讀,師生評議後再指名讀。

(三)、學習第二部分,感受少年周恩來胸懷祖國。

1、過渡:租界地對於少年周恩來來說是一個不解的謎團,他一定要弄個明白。

2、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二段,想一想“中華不振”的含義是什麼?你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到的?

3、小組討論後彙報交流。

4、引導學生從描寫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體會帝國主義侵略者的爲所欲爲和中國巡警的奴顏媚骨。引導學生從描寫中國婦女被欺侮的句子中體會中國人任人宰割的悲慘境遇、體會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國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中國巡警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些什麼?

6、結合查找到的資料補充帝國主義列強是怎樣侵略中國的。

7、作爲中國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8、指導朗讀:我們應該帶着怎樣的心情朗讀這一段?(沉痛、悲傷)

(四)、學習第三部分,感受少年的周恩來報國之心的堅定。

1、過渡:看到這一切,少年周恩來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歲的他在想什麼呢?

2、指名讀,大家思考,周恩來常常在想什麼?

3、彙報上面的問題。

4、周恩來在沉思中樹立了遠大的志向——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聯繫上下文想一想“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麼意思?小組討論後彙報交流。

5、周恩來讀書的目的與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有什麼不同,爲什麼會不同?

6、指導朗讀周恩來所說的兩句話。讓學生說說用怎樣的語氣來讀,爲什麼從而體會周恩來志向的異常堅定,以後也不會有絲毫動搖。

(五)、拓展總結,昇華情感。

1、讀最後一段。

2、知道周恩來爲中華的振興做了哪些貢獻嗎?學生結合查找到的有關周恩來爲中華的振興所做的貢獻的材料彙報交流。

3、學生談聽後的感受。

4、談一談自己爲什麼而讀書?

課程資源開發

1、將舊中國東北“外國租界地”圖片、中國人民慘遭帝國主義侵略者侵略的圖片製成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外國租界地”、中國人民慘遭帝國主義侵略者侵略、周恩來爲振興中華所做的貢獻的資料及名人名言。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齊讀、分組、分角色的朗讀,讓學生理解體會周恩來學習目標、志向,並向其學習。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詞。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關鍵點:

培養學生獨立識字能力。

教學思路:

通過讀課文,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思想感情。

教學教路:

理清“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字面意思,幫助學生深入理解。

教學學路:

讓學生朗讀課文,激發學生聯想。

一、揭題導入。

1、介紹周恩來

2、試着讀課文。

二、初步讀文,掃清文字障礙。鼓勵學生自主識字。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字,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指名讀全文,正音。解決“華、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確讀音。

3、同桌互讀。

4、生字測讀,並提醒學生在後面的學習中注意其讀音。

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整體感悟,綜合探究。

1、自瀆思考: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你從每個自然段中讀懂了什麼?

2、自主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讀文,交流讀文所得。

3、自由組合學習小組,以不同的方式讀文。

4、以小組爲單位提出組內未解決的問題。教師進行恰當的評價指導。

5、說說“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意思。(聯繫圖片過去的中華、現在的中華在你心中的樣子。)

6、聯繫上下文,理解周恩來的志向同前兩個孩子是不同的,在當時那種背景下,13歲孩子的豪言壯舉足以說明他志向的遠大。

7、學了這篇課文,談談你的感受。

三、誦讀。

1、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2、小組讀。

3、個別讀課文。

四、課外延伸。

1、讀一讀周恩來的格言。

2、閱讀《立志爭光》。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6

一、設計理念

本課以“學會關心”爲主題,在教學中力求打破學科界限,讓學生在情景中打動心靈,在閱讀中生成感受,在活動中詮釋行爲,提升感受。在實踐延續中積極體驗,付諸行動。讓學生懂得“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是本課的教學目的所在。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讀故事、誦名人名言、開展模擬小比賽活動等方式,緬懷革命先烈,懂得“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樹立奮發圖強,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愛國志向。

2、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把愛國情感落實在具體行動中,明確自己的責任。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樹立奮發圖強的愛國志向,爲自己制定一份切實可行的成材計劃。

四、課前準備

PPT課件、錄象片斷、模擬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紙板7塊、名言小卡片、蒐集有關我國誠信危機、環境危機、惡習危機、教育危機、健康危機、科技危機、文化危機的資料和言論。

五、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播放《你是這樣的人》樂曲,邊看有關周恩來工作的圖片師邊深情朗誦:

在這裏

我要歌頌一個人

歌頌智慧和精力

歌頌馬蹄蓮的純潔和質樸

在民族迷失了道路的地方

他以一個微笑

解開了人民的疑惑

他以神奇的魅力征服過所有的人

他以革命家的力量和戰士的熱情

使貧困的土地上開滿了花朵

他的心臟和脈搏

在人民的軀體裏從沒有停止過跳動

他就是把畢生獻給祖國和人民的一代偉人,我們人生的楷模——周恩來。周恩來從小志氣高,在他12歲時就許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板書課題: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下面請同學們把書翻到30頁,讀讀鏈接橋裏的故事,你有什麼感想?(師生交流)

[設計意圖:用抒情的讚美詩和生動的故事讓一代偉人周恩來自然地走進學生心田,使學生初步懂得一個人從小要有遠大志向,樹立報效祖國的理想。情景導入和故事的閱讀方式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

(二)理解“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含義

1、課件出示人民英雄紀念碑圖文

教師:同學們,整理好衣服,佩戴好紅領巾,請肅立!請向一切爲了爭取民族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犧牲的英雄們深深鞠躬!

2、師:如果在紀念碑上開闢一小塊緬懷者留言板,你會在上面寫什麼?

發小紙片,學生各自書寫。

實物投影展示其中的部分留言。

3、小比賽,每組一個模擬紀念碑的紙板,3分鐘之內,看哪組在上面寫出的中華英烈名字最多,寫得最工整。

[設計意圖:很多時候,活動的教育方式遠甚於苦口婆心的勸告。比賽活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滿足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效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

(三)瞭解“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實質涵義,學習榜樣的實際行動

1、師:同學們,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歷來是一面旗幟,是我們國家和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人成就偉大事業和偉大人格的根本所在。有這樣一羣人,他們以振興祖國爲己任,他們身上具有的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的真誠的愛和責任讓人感動。現在,讓我們走近,瞭解有關他們的故事。

2、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26頁,讀讀“廣角鏡”裏面的三個故事,看看主人公是怎麼做的?

大屏幕出示《聞雞起舞》文本,指名讀

師生交流:故事裏祖逖怎麼做?他爲什麼要這樣做?

師小結:祖逖等一代又一代熱血之士爲了祖國的安定繁榮,聞雞起舞,精忠報國。

3、出示《人民科學家的忠誠》文本,指名讀

師生交流:故事講了什麼?錢學森爲新中國國防事業作出了哪些歷史性的貢獻?

出示並齊讀錢學森的話:“外國人能造,中國人同樣能造。”

師小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爲了祖國的“兩彈一星”事業,嘔心瀝血,孜孜不倦。

4、默讀文中故事《童弟周:生命的追問》,交流感想。

劃出童弟周說的話,齊讀:我是中國人,我的最大願望是讓中國快些富強起來!現在中國看到了希望,我得趕快回國去!

師小結: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一種義務,一種光榮。

5、六人小組故事會:介紹自己最敬仰的愛國志士和革命先輩,說說他們對自己的影響。

請學生上臺說,對說得好的同學獎勵名言名句小卡片

[設計意圖:感人的故事往往最能打動孩子的心靈。讀英雄故事,講英雄故事這些直觀、形象的教育形式,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徵。祖逖、錢學森、童第周都是關心國家命運、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典範,選用他們的故事,能促進學生對“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含義的理解。]

(四)熟讀成誦,深化“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涵義

1、剛纔有幾位同學得到了老師的小卡片,誰願意讀給大家聽,和大家共同來分享。

指名說句子和意思,逐句理解。(出示句子和註釋)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宋.朱熹)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宋.范仲淹)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清.顧炎武)

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

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少年雄於地球,

則國雄於地球。(梁啓超)

2、師:這幾句愛國的至理名言給人以深刻的啓迪,請同學們多讀幾遍,認真背一背,記一記。

學生自由背誦——指名學生背誦

[設計意圖:名言名句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瑰寶。通讀誦讀教材“積累園”及補充的名言名句,能夠幫助學生深化主題認識——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的責任!

(五)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貴在行動

1、播放八國聯軍侵華,香港島被迫割讓給英國後又於1997年順利迴歸的錄象片段。

師生交流:帝國主義列強爲什麼敢在我們的國土上橫行霸道?爲什麼香港島曾經被迫割讓給英國?爲什麼又能於1997年順利迴歸祖國?說說你所知道的原因。出示並引讀:

——:中華民族百年屈辱的歷史告訴我們

——:落後就要捱打。回顧過去,是爲了更好地把握現在、開拓未來。不忘國恥,振興中華,這是歷史的重任,先烈的遺志,我們的責任。今天,我們需要努力的是: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讀書!

2、師:在這和平安寧的時代,振興祖國的內容和任務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請說說你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吧。(點名學生談看法)

3、小組合作

請同學們在學習小組組長的帶領下,在黑板的指定圈內寫下自己的感悟。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的責任是:

4、教師介紹我國今天在國際上的地位、懇切陳述我們面臨的種種危機:誠信危機、環境危機、惡習危機、戰爭危機、教育危機、健康危機、科技危機、文化危機等等。

5、聽了老師的介紹,你還有什麼想說的?

6、同學們談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願望。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馬上行動起來,爲自己制定一份切實可行的成材計劃,寫在一張白紙上。

(六)總結

同學們,我們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和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振興中華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責任,我們理所當然要儘自己所能,刻苦學習、儲備知識和能量,爲了祖國的明天、也爲了自己的美好未來而努力奮鬥!

[設計意圖:故事、名言只能讓學生懂得“落後捱打,從小立志報國”的道理,行動纔是目的地。引導學生如何把愛國情感落實在具體行動中,明確自己的責任。讓道德教育真正進入學生的頭腦,學生的心靈。]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把握文意,瞭解12歲周恩來當時的所見所聞所思。

2、讀正確詞語,理解“崛起、帝國主義、燈紅酒綠、衣衫襤褸、鏗鏘有力”等詞語。

3、積累課文中的四字成語。

4、在說文意的過程中感受少年周恩來爲振興中華而讀書的遠大志向。

教學重點:

學會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嘗試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詞語

教學難點:

梳理“周恩來在租界看到的事情”

課前準備:

蒐集有關周恩來的生平事蹟

一、提出學習目標

1、交流有周恩來的生平事蹟

2、把課文讀通讀順。難懂的字詞和句子多讀幾遍。找出、畫出生字詞。

3、嘗試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詞語

4、交流在課文中積累的四字成語。

5、概括“周恩來在租界看到的事情”

6、感受少年周恩來爲振興中華而讀書的遠大志向。

二、展示學習成果(20-30分鐘)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學生輕聲自由地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能正確讀寫“崛起、帝國主義、燈紅酒綠、衣衫襤褸、鏗鏘有力”等詞語。

2、同桌互相朗讀課文,形式自定。互相評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讀。其他同學做評委,聽後評議。教師相機小結:讀書要正確、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讀,不錯讀。

4、交流朗讀在課文中積累到的四字詞語並用各自的方式談理解

(二)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

1、說說在閱讀中自己感受到少年周恩來爲振興中華而讀書的遠大志向。

2、概括“周恩來在租界看到的事情”,並說說件事給你的感受最深刻

3、朗讀展示

三、激發知識衝突(適時進行)(5分鐘)

1、通過讀課文,你感覺最深的是什麼?

2、學生交流。教師注意激勵學生。

四、知識拓展延伸(2分鐘)

聯繫生活實際,說說自己讀書的目的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8

學習目標

1、會認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伯父、模範、巡警、懲處、抱負、胸懷、喝彩、帝國主義、燈紅酒綠、熱鬧非凡、風和日麗、耀武揚威、左顧右盼、得意洋洋、、振興中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與同學合作朗讀課文的對話部分。

3、在閱讀中能比較深入地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目標。

4、開展一次綜合性活動,瞭解別人是怎樣成長的。

重點難點

1、理解周恩來小時侯是怎樣產生“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念頭的。

2、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目標。

課前準備

1、蒐集有關周恩來同志生平的資料。

2、蒐集反映20世紀國中國社會狀況的資料。

3、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瞭解周恩來同志生平的事蹟

1、出示周恩來同志的照片,請同學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介紹周恩來同志的生平及主要事蹟。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作適當補充。

2、周恩來同志能爲共和國的締造和成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立下卓著的功勳,是和他少年時代的經歷是分不開的。周恩來同志從小就心繫民族振興,立下從危難中拯救國家的遠大志向,刻苦學習。

二、提示課題,範讀課文

1、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講周恩來同志少年立志的故事。(板書課題)

2、釋題:中華 崛起興起 (先由學生試說,教師補充)

3、教師範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練習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

2、自學生字,讀準字音。

3、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詞典,聯繫生活實際等辦法初步瞭解詞語的意思。

四、通讀課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朗讀課文。

2、瞭解課文中講了少年周恩來的哪幾件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五、練習寫字,掌握字型

1、學生說說每個生字要注意的地方,教師做示範和指點。

2、學生練習寫字。

六、佈置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抄寫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聽寫生字詞。

2、說說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二、分段朗讀,體會思想感情

1、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讓學生讀這一部分課文,想想周恩來的語言和心裏想的幾個問題應該怎樣讀。

(2)同座位的學生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仔細閱讀這一部分課文,想象當時的情景。

想一想當時這位婦女、中國巡警、那個大個子洋人以及周圍的中國人都會說些什麼?(學生分小組說一說,把當時的情景表演一下。)再讓學生說一說“中華不振”的含義。

(2)聯繫全文的內容,想想周恩來一個人沉思是都在想些什麼,並把想到的寫下來。

3、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1)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進行現場表演,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周恩來的遠大志向。

(3)分析一下少年周恩來的讀書目的與其他學生讀書目的到底有什麼不同。

(4)再讀課文,說說作者爲什麼寫周恩來的讀書志向之前先寫了同學們的回答,爲什麼具體寫了魏校長在聽到周恩來的回答之後的反映。

4、學習課文第四部分。

齊度最後一個自然段。

三、聯繫全文深入思考

1、是周恩來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

2、課文中的三件事之間是什麼關係,文章又是怎樣把三件事連在一起的。

四、積累詞語

找出課文中的四字詞,讀一讀含有這些詞語的句子,然後寫一寫。

第三課時

一、拓展閱讀,理解詩意

1、課件出示周恩來“大江歌罷掉頭東”一詩手跡的圖片。

2、學生自由讀“閱讀鏈接”中的短文。

3、教師提供詩的註釋,學生試說詩意。

4、聯繫課文內容談談閱讀後的感受。

二、自主學習,小組交流

1、自擬題目,把自己閱讀課文和“閱讀鏈接”中的材料所想到的,寫下來。

2、小組內交流小習作。

三、佈置綜合性學習

1、我們已經瞭解了小時侯的故事,讓我們通過各種渠道來了解更多人的成長故事吧‘

2、分小組,說說你想了解哪些人成長的故事。

板書設計:

25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中華不振沉思振興中華

(疑惑不解) (理想、抱負、目標)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帝國主義、伯父、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4、通過反覆朗讀,找出周恩來爲什麼會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師:有一個這樣的人他活着的時候爲人民鞠躬盡瘁地工作,爲國家嘔心瀝血地奮鬥;是他,在民族面臨重大苦難之時挺身而出;是他,在國家陷入極度混亂之時,力挽狂瀾,保存正氣。有這樣一個人當他離開這個世界時成千上萬的人們自發爲他落淚送行,聯合國全體成員爲他下旗致哀;有這樣一個人,他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沒有留下一個後人,一分財產,一點骨灰,卻永永遠遠地留在中國老百姓的心頭上。他就是──周恩來!周恩來這個名字,陪我們走過了一百零五年的風雨歷程,在他逝世二十六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深切地爲他的精神所打動,這是爲什麼?這就是因爲他有一顆愛國愛民的心靈,一個報效中華的偉大理想。今天咱們就來學習他小時候立下的宏偉目標: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二、理解課題

1、請學生跟着寫課題: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之後,全體朗讀一遍課題。

2、提問:

這個課題裏面哪個詞是我們不理解的?(崛起)請查查詞典,說說它有幾種意思?哪種意思更適合本課的意思?

3、說說課題的意思。

4、根據自己理解出來的意思再次朗讀課題。

三、理解生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用筆畫出生字生詞,帶拼音的生字詞多讀幾遍,爭取把課文讀通、讀順。

2、學習生字:

幻燈片顯示:

崛、帝、範、巡、嚷、懲、鏗、鏘。

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字特別容易讀錯、哪些字容易混?如果有哪個字特別不太認識,趕緊去請教別人,看看有什麼辦法記住它。等一下,我們看看小組學習的效果怎樣?如果整個小組都讀認識了,那就請這個小組的同學都把手舉起來。

3、檢測小組學習生字的效果。請一小組全部讀,全班同學判斷對錯。請二小組讀,如果讀對則全班跟讀。

4、在認識生字的基礎上拓展課外詞語。

(師:這些生字你還在什麼詞語裏面見過它?)

提問若干同學。檢測學生自學詞語的情況。

幻燈片出示:

帝國主義、焦點、伯父、模範、疑惑不解、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諸生、抱負、胸懷、鏗鏘有力、喝彩、振興中華。

5、生詞正音。學生跟隨教師鼠標朗讀一遍屏幕生詞。

6、提問理解詞語的好辦法有哪些?

(一查工具書;二聯繫上下文;三請教別人。)

7、本課出現的這些詞語,哪些是你大概理解它的意思的?

(提問個別學生。)

8、教師幫助理解比較難的詞語。

(帝國主義、燈紅酒綠。)

9、除了詞語之外本課當中還有一些比較長、比較難的句子。老師把它拿出來讓大家看看,讀好了這些句子,讀課文就沒有問題了。

出示難句:

⑴ 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着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

⑵ 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髮、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⑶ 周恩來鏗鏘有力的話語,博得了魏校長的喝彩:“好哇!爲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周生啊!”。

指導朗讀。

10、爲了幫助大家系統地記憶這些生詞,老師用文字把它們串聯在了一起組成了一段話。這樣不但能夠提高我們的記憶效果,也能夠幫助我們培養寫作能力。

出示:

1910年東北是帝國主義爭奪的焦點。伯父的一句“中華不振”讓在模範學校讀書的周恩來感到疑惑不解。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他來到了燈紅酒綠、熱鬧非凡的外國租界地,看到有人在那裏吵嚷。原來是那些耀武揚威的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得意揚揚的外國肇事者,反而訓斥中國婦女。於是周恩來在心裏立下了振興中華的抱負。當校長問到諸生爲何讀書時,他鏗鏘有力的話語博得了校長的喝彩。

11、去掉疑惑不解、風和日麗、燈紅酒綠、得意揚揚、鏗鏘有力等形容詞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詞語的理解邊讀邊補充完整。

師:如果還有詞語我們無法理解怎麼辦?

(呆會進入課文的時候我們可以聯繫上下文進行理解。)

三、初讀課文

(師:經過了剛纔的學習我想同學們讀課文一定沒問題了。接下來,同學們打開課本讀讀課文,把我們讀得不太好或不容易讀好的地方多讀幾遍,可以請別的同學幫你聽聽,讓他給您提提意見。)

1、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2、展示:

師:下請3個同學合作爲大家展示一下。指名讀(1~6自然段)、(7~8自然段)、(9~16自然段),最後一段全班齊讀。

(其他同學聽一聽,看看他們的字音、句子是否讀準確了,呆會咱們來評一評。)

3、學生評價朗讀效果:

對學生指出來的錯誤進行更改。

(1到2名學生進行評價。)

4、給課文做眉批:

師:有個文人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接下來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筆,讀一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是講了一件什麼事?把課文當中你特別有感受的句子勾劃一下,或者在旁邊簡要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課文中作個標記,等一會兒咱們交流。

5、交流本文的主要內容。

(如果學生有困難,可出示:什麼人在什麼時候做了什麼事?幫助學生概括主要內容。)

6、交流學生感受較深的地方,並注意提問爲什麼有這種感受?

(視學生反應情況交流1至2名。)

7、交流學生有疑問的地方?能夠由學生解答的儘量讓學生給予解答,不能夠解決的把問題寫上黑板留下節課解決。

四、寫字訓練

1、打開課本124頁,看一看本課的12個生字。看一看,哪些字在寫的時候要特別地注意。

(巡、嚷等。)

2、教師示範。

3、學生練習。

(師:同學們把大家剛纔提到的比較難寫的字或者你認爲難寫的字在練習本上練一練,練幾遍你自己決定,練到你滿意爲止。)

4、個別評價。

(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作品,學生進行評價。)

五、佈置課後作業

課後咱們想想剛纔老師在黑板上留下的作業,第二節課咱們交流。

第二課時

一、從題目入手,引出全文主線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與理解,我們知道課題的意思了。那通過上節課的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說題目嗎?你是從課本上的什麼地方發現這句話的?(出示兩句話,學生感受其語氣:堅定、鏗鏘有力)從讀中感受到周恩來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決心。這句話的意思與課題的意思一樣,這是課文給我們的一個提示,說明這句話是課文要表達的主要意思。那咱們一起認真地把這句話寫下來。

板書:

周恩來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當時的中華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板書:中華?)請大家閱讀第1~6自然段,想一想伯父與周恩來的一番對話。看看從伯父的嘴中,我們能知道些什麼?(我們從伯父的嘴中知道了當時的中華是“不振”的。(板書:不振)

3、自由練習朗讀伯父與周恩來的對話。談談自己的感受。

4、男女同學分角色表演對話。

二、分析課文的`第二部分

1、師:從與伯父的對話中我們感受到周恩來的種種疑問,終於有一天他決定自己親自去看看。請同學們快速默讀第7、8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像當時的情景。特別讓你感到氣憤的地方多讀幾遍,等下咱們交流交流。

下列環節根據學生回答情況作機動處理:

第7自然段:

⑴ (提問找到這裏的學生)你從剛纔的句子裏面感受到了什麼?從那些詞語裏面感受到種界的繁華?哪些詞語感受到巡警的威風。

(如果學生一時不會回答,那麼老師引導:爲什麼會讓你氣憤?)

⑵ 全體學生帶着問題再讀句子。談談感受。

(教師引導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原因在於“中華不振”。)

第8自然段:

⑴ 這段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⑵ 出示:

請你根據課文的內容想像──婦女會哭訴些什麼呢?洋人會說些什麼?圍觀者又會說些什麼呢?

(提問這樣想像的根據是什麼?)

⑶ 帶着總結出來情感(婦女悲傷、洋人得意、圍觀者憤怒而無奈)再讀讀本段。

⑷ 總結剛纔分析的結果,其原因還是在於“中華不振”。

2、同學們,像這樣令人氣憤的事情在當時來說太多太多了。當時的那個“不振”的中華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大家看看一組圖片。

(播放相關圖片,加深學生體會“中華不振”的含義。)

3、訪問看完圖片後的感受。

三、分析課文的第三部分

1、看到這樣的鏡頭,周恩來終於明白了中華不振的真正含義。那就是“國家落後,人民就要挨罪。”可是從租界地回來之後的周恩來並沒有因爲明白這個道理而沾沾自喜,相反地他陷入了一片沉思。請大家齊讀第9自然段,想一想周恩來一個人沉思時都在想些什麼?並把你想到的用筆記下來跟同學們交流。

2、經過認真、充分的思考後,周恩來的回答贏得了魏校長的喝彩。請問,他的理想跟其他同學的理想有什麼不同?

四、課外拓展,交流感悟

1、正是因爲少年周恩來就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到帝國主義的欺凌,就要振興中華,努力讀書。所以纔有了後來的開天闢地的豐功偉績。請同學們看看我們敬愛的周恩來光輝而偉大的一生。

(展示“周恩來光輝一生的圖片”。)

2、(如果有時間)看完影片後,我想同學們一定深有感觸,就讓我們帶着對周恩來的崇拜與感動把這篇課文從頭到尾大聲地朗誦一遍吧。

五、佈置課後作業

1、討論:

我爲什麼而讀書?

2、抄寫本課的生字詞。

3、完成課後練習第三題,找找四個字的詞語。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風和日麗、疑惑不解、衣衫襤褸、鏗鏘有力”等詞語的意思並且能夠在實踐中運用。

2、通過反覆朗讀,找出周恩來爲什麼會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4、瞭解偉人的成長過程,用講故事、寫文章、編短劇、辦手抄報等方式,展示學習的收穫。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初步談話,理解課題

同學們,你們現在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回頭看看我們敬愛的周恩來小時候爲什麼讀書?

二、同學介紹蒐集周恩來的資料

三、觀看錄像,感受情景

看有關周恩來小時候的錄像資料,特別是講他在修身課上回答校長的情景。

四、檢查預習,反饋交流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強調要求:

⑴ 讀通課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詞語,藉助工具書或者聯繫上下文解釋。

⑵ 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並在書上作上記號,待會在全班交流。

⑶ 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幾件事?周恩來小時候爲什麼會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生字中“嚷、懲、鏗、鏘”是後鼻韻,“範、巡”是前鼻韻。“範、懲”是上下結構,不能寫成左右結構。

3、反饋交流,詞語方面重點檢查“焦點、耀武揚威、得意揚揚、鏗鏘有力、諸生“等詞語的意思。

4、學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

5、課文寫了三件事。第一件事講12歲的周恩來剛到瀋陽,就聽伯父嘆着氣說“中華不振“,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講周恩來在租界親眼看到一位中國婦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圍觀的中國人敢怒不敢言,這使他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話的含義;第三件事講周恩來在修身課上,表明自己的心跡“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五、學生反覆讀課文,做到有感情地讀課文。試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六、課堂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後小結】

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思路,知道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的第一部分。思考:你從這部分中體會到了什麼?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指名學生朗讀這一部分。尤其要指導學生在朗讀伯父與周恩來的對話時,“爲什麼”?“那又是爲什麼呢?”要讀出不解和追問的語氣。“爲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裏?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要讀出疑惑不解的語氣。

3、尊重學生自身的體會,不要強求學生所有的體會都一樣。教師相機的作出指導。如:

從“爲什麼”?“那又是爲什麼呢?”體會到周恩來對這些事情的關注。“爲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裏?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體會到周恩來是一個善於觀察周邊的事情。

4、全班朗讀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讀。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自由讀第二部分,思考: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景?

2、學生讀完課文後,想象當時的情景,四人小組演習當時情景。給學生提供當時的情景:

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警察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些什麼?

3、學生演完後,談一談作爲中國人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這樣欺凌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當時的社會現實:貧窮落後,受到列強的欺凌。深刻理解“中華不振”的具體含義。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思考: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麼意思?

2、讓學生聯繫全文,體會周恩來從疑惑到靜思到立志的心理變化過程。

3、學生想一想當時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他沉思什麼呢?寫一寫當時他沉思什麼?

4、全班交流寫的內容。

5、讀這部分,你從周恩來小時候身上體會到了什麼?

四、課外延伸

1、閱讀關於寫周恩來故事的書,從而進一步瞭解偉人。

2、將你所瞭解的周恩來的故事用講故事、寫文章、編短劇、辦手抄本等形式,展示學習的收穫。

【課後小結】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閱讀,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少年周恩來的志向,並聯系全文深入思考周恩來立下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引發學生思考自己讀書的目的,激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生活與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大業聯繫起來。注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15個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從語言文字中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訓練朗讀能力;體會過渡句、過渡段的運用,學會文章段與段自然過渡的方法。

情感目標: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一、 導入

1、今天我們進入第七組課文有學習,請一名同學導讀,其它同學思考:從導讀中你知道了什麼?

2、師: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中都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故事,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和我們同齡的孩子在成長中思考爲什麼而讀書的故事。

3、齊讀課題,初次看到課題時,你是怎麼想的。

預設(誰?這個人的志向真偉大……)爲什麼要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4、是誰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你瞭解他嗎?資料彙報。

二、 閱讀課文

(一)

1、和你同桌一齊讀一遍課文,並且交流一下你預習中的收穫。

2、交流預習收穫,詞、字兩方面相機提示字形、字音、理解個別詞意。

3、指名朗讀,思考:圍繞着少年周恩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文中寫了幾件事?

4、反饋

5、這三件事的連接,作者過渡得很巧妙,你發現了嗎?(過渡句,過渡段)在哪裏?

(二)

1、爲什麼而讀書?其它同學與周恩來的回答迥然不同,找出相關的段落再讀一讀,體會體會它們的區別是什麼?

(1)讀。

(2)體會。

預設(爲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爲祖國、民族的振興而學習)

2、少年周恩來就已經立下了如此遠大的志向,請同學們想一想,使周恩來產生“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個志向的原因是什麼?

預設

(1)(中華不振)。

(2)(耳聞目睹租界裏中國人受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

3、根據預設

提問:文中幾次提到“中華不振”是在什麼情況下提到的?周恩來又是在哪一次提到後沉思,而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的呢?

4、在20世紀初,中國受帝國主義欺凌、壓迫之時,周恩來這樣有志青年立下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大志,那麼在21世紀初,中國在世界已經有了一席之地,但經濟、文化的發展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的今天,作爲祖國未來,民族希望的我們,思考過“爲什麼而讀書”這個問題嗎?

5、學生髮言(預設爲祖國的繁榮,昌盛而讀書)

6、聯繫今天的學習,堅實地走好每一步,爲實現自己的夢想努力吧!

三、 閱讀鏈接

感受周恩來的臨別贈言和詩篇的含意,進一步感受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四、 綜合性學習

1、回憶自己成長的經歷。

2、瞭解別人成長的故事。選讀課文《真實的高度》。

3、講故事、寫文章、編短劇、辦手抄報等方式彙報。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齊讀、分組、分角色的朗讀,讓同學理解體會周恩來學習目標、志向,並向其學習。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詞。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激發同學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關鍵點:

培養同學獨立識字能力。

教學思路:

通過讀課文,有利於激發同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教路:

理清“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字面意思,協助同學深入理解。

教學學路:

讓同學朗讀課文,激發同學聯想。

一、揭題導入。

1、介紹周恩來

2.試着讀課文。

二、初步讀文,掃清文字障礙。鼓勵同學自主識字。

1、同學默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字,並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解決。

2、指名讀全文,正音。解決“華、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確讀音。

3.同桌互讀。

4、生字測讀,並提醒同學在後面的學習中注意其讀音。

三、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整體感悟,綜合探究。

1、自瀆考慮: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你從每個自然段中讀懂了什麼?

2、自主合作。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彙報讀文,交流讀文所得。

3、自由組合學習小組,以不同的方式讀文。

4、以小組爲單位提出組內未解決的問題。教師進行恰當的評價指導。

5、說說“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意思。(聯繫圖片過去的中華、現在的中華在你心中的樣子。)

6、聯繫上下文,理解周恩來的志向同前兩個小朋友是不同的,在當時那種背景下,13歲小朋友的豪言壯舉足以說明他志向的遠大。

7、學了這篇課文,談談你的感受。

四、誦讀。

1、讓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

2、小組讀。

3、個別讀課文。

五、課外延伸。

1、讀一讀周恩來的格言。

2、閱讀《立志爭光》。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13

教材分析: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冊第7組中的第一篇閱讀課文,本組教材通過閱讀“成長故事”,讓學生體驗成長的快樂,思考成長中的問題。課文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先寫12歲的周恩來剛到瀋陽,就聽伯父嘆着氣說“中華不振”,這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寫周恩來在租界裏親眼看到一位中國婦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圍觀的中國人都敢怒不敢言,這使他真正體會到“中華不振”的含義;然後寫在修身課上,周恩來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跡:要“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可以說,“中華不振”是人物情感發展變化的源點,它貫穿於故事始終。教學時,可以緊扣“中華不振”這一主線,引導學生讀書品味,瞭解少年周恩來的遠大志向,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清課文線索,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瞭解少年周恩來樹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遠大志向的原因。

⒋、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難點:瞭解當時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蒐集瞭解周恩來的相關資料,並嘗試解決預習中的問題;

教師蒐集租界、周恩來的相關資料圖片,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我們一起來讀一句名言。(出示“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齊讀。)

2、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對,他就是把畢生精力獻給祖國和人民的一代偉人——周恩來。(出示周恩來的照片)

3、周恩來從小志氣高,在12歲時就立下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板書課題,齊讀)

4、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學生提出問題,幫助梳理出主要問題:周恩來爲什麼說“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二、初讀交流,感知大意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後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是什麼原因讓少年周恩來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2、檢查生字詞:

帝國主義欺凌得意揚揚

租界繁華熱鬧非凡

巡警訓斥耀武揚威

婦女哭訴衣衫襤褸

(指生豎向朗讀,出課件介紹背景:在中國近代,英國、法國、日本等帝國主義國家憑藉雄厚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通過發動戰爭、強佔領土、簽定條約等多種方式,對我們國家進行侵略,這些國家就是我們所說的帝國主義列強。租界,就是帝國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強行在中國獲取的租借地。)

(再橫向朗讀,說說讀到“衣衫襤褸”時,彷彿看到了什麼。最後齊讀詞語。)

3、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下了車星期天修身課)

請同學們根據老師列出的時間,再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4、正是因爲伯父的話讓少年周恩來疑惑不解,所以他決心到租界去看個究竟。作者利用這樣一段話,把前兩件事聯繫在一起。(出示第六自然段)誰來讀這段話?(指生讀)這段話,我們稱它爲過渡段,它的作用是承上啓下,可以把第一件事情和第二件事情自然地銜接起來。看文中還有哪段話也是過渡段呢?(學生找出第九自然段,請學生朗讀這段話。)兩段話讓課文內容前後相連,自然過渡。這真是一種寫作的好方法。

5、通過讀書,我們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現在你瞭解少年周恩來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了嗎?能用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嗎?(學生回答,板書:中華不振)課文中哪些語句讓你感受到中華不振?請同學們再瀏覽課文,找出有關的語句,把它畫下來。

三、研讀課文,深入體會

1、交流找到的句子:

伯父和少年周恩來的對話(是的,從伯父的話語中我們知道了“中華不振”。)

第八自然段

出示:“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羣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着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許多同學都找到了這段話,就讓我們把目光集中在這位不幸的婦女身上吧。

請同學們再來讀讀這段話,想一想,爲什麼說這位婦女是不幸的?(生自由朗讀)

①她失去了親人。

她的遭遇讓人同情。請你帶着同情之心讀第一句話。(生讀)

這位婦女失去的可能是她白髮蒼蒼的母親,可能是她活潑可愛的孩子,可能是她相依爲命的丈夫,那都是她至親至愛的人哪!請再來讀。(生讀)

②她的親人被軋死了,洋人卻得意揚揚。

看到這些,她的心裏——(生說:生氣、氣憤)所以她在不停地哭訴。帶着這種感受再讀第一句話。

③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此時,你的心中在想——(生說:中國巡警不幫助中國人,卻幫洋人,真是洋人的幫兇。點:一個耀武揚威的巡警!)失去了親人,中國巡警卻不主持公道,這心中的悲憤向誰哭訴呀!誰來讀2、3句話?(生讀)巡警不幫助她,別的人呢?

④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着拳。但是,在外國租界裏,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仔細品味圍觀人們的動作,你又知道了什麼?(人們氣憤,但無可奈何)讓我們再看一看這位不幸的婦女吧!(指生讀這段話)

是啊,就是這位衣衫襤褸的婦女啊,她失去了親人是不幸的,失去親人不能懲處肇事者是不幸的,失去親人不能得到中國人的幫助更是不幸的。其實,在當時的中國,又有多少這樣的不幸與屈辱啊!

2、補充資料:

在上海外灘公園的門口掛出這樣一塊刺目的牌子:“華人與狗不準入內!”

上海租界的電車,頭等車廂供洋人乘坐,中國人只能坐三等車廂。

在漢口租界,中國人力車伕必須穿上像犯人一樣的“號衣”。

租界裏的洋巡捕拿中國人當活靶子,練習射擊。

……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中國人的地獄”。

讀到這些,你又想些什麼?(生說)

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什麼?(中華不振)這就是伯父講到的“中華不振”啊!少年周恩來終於明白了伯父的話(出伯父的話)引讀——

因爲中華不振,所以伯父指着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說——

因爲中華不振,所以伯父說那是——

因爲中華不振,所以少年周恩來看到了發生在租界的這一幕。

3、讀寫遷移:

從租界回來以後,周恩來常常一個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麼呢?請同學們拿起筆寫一寫。(學生寫)

①學生自由表達,教師點撥。

②引讀課題。

正是因爲少年周恩來想到了這些,所以他決心拯救這個積貧積弱的舊中國,立志——(指課題,生讀)“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簡短的九個字在周恩來的心中重複了無數次。因此,當校長提問時,他清晰而堅定地回答——“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是他今後學習的動力,因此他鏗鏘有力地回答—“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他一生信守的諾言啊——齊讀

這更是他終生爲之奮鬥的目標啊——齊讀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誓言不僅激勵着周恩來,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今天,我們也要思考“爲什麼而讀書”的話題。我把梁啓超在《少年中國說》的幾句話送給大家,我相信,它對大家思考自己爲什麼而讀書一定有所幫助。(出示,範讀)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同學們,你們是國家的棟樑與希望!讓我們爲國家的強盛,爲國家的繁榮而熱愛讀書吧!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14

【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裏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爲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有感情得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閱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

難點:瞭解當時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慾望: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句名言:“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板書)齊讀,個別讀。問爲什麼這樣讀?(你們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

2、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瞭解課文的時代背景和周恩來的生平事蹟。

二、初步讀文,掃清文字障礙: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字,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指名讀全文,正音。解決“華、索、模、振”在文章中的正確讀音。

3、同桌互讀。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自讀思考:課文章寫了哪幾件事?課文的哪些自然段分別寫了這些事情?

2、課文的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交流蒐集的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一、引入揭題。

1、板書課題。

2、12歲的周恩來竟把爲中華之崛起確立爲自己的讀書的目標可以看出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怎樣?

二、品讀詞句,感受“中華不振”體會人物情感。

1、默讀1-8自然段,想一想周恩來經歷了哪些事讓他感受到了“中華不振”。

2、輕聲讀周恩來和伯父的對話部分,從兩個人的對話中能體會到什麼?

3、指導朗讀周恩來和伯父的對話部分。

4、12歲的周恩來聽了伯父說的“中華不振”後內心產生了很多疑惑,終於來到了租界地親眼見到了洋人欺負中國人的情景,才真正感受到了“中華不振”的含義。默讀8自然段,想一想課文中介紹了哪些人,把描寫這些人的詞句畫一畫,把你從這些詞句中體會到的寫在句子旁邊。

5、學生交流,教師點撥,體會人物情感。

a.衣衫襤褸的中國婦女失去了親人卻無人主持公道是因爲什麼?

b.外國洋人肇事害人不知羞愧仍然得意洋洋是因爲什麼?

c. 中國的巡警不顧同胞的苦痛,不顧民族尊嚴甘願做洋人走狗這又是因爲什麼?

d.圍觀的中國人眼看同胞被欺侮只能握緊拳頭敢怒不敢言這還是因爲“中華不振”。

6、播放圖片《鴉片戰爭》、《八國聯軍進北京》、《圓明園遺址》、《南京大屠殺》談感受,指導朗讀第8自然段。

7、從租界回來的周恩來有什麼表現?默讀9-最後的自然段,畫出有關的語句。

8、周恩來在沉思什麼?

9、這就是少年周恩來立下的讀書目標——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0、這是周恩來一生信守的諾言——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1、這也是周恩來爲之奮鬥一生的目標——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三、拓展延伸。

1、周恩來生平介紹,感受他不平凡的一生。

2、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你們是否也有自己的讀書志向呢?

板書設計: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中華不振——立志讀書

【教學反思】

一、緊扣“中華不振”,整體解讀文本

從內容上看,課文涉及很多方面,經過一番琢磨,我發現在這些看似沒有聯繫的場景與事件背後卻有着一條內在的隱線,即:中華不振。教學只要能緊緊抓住“中華不振”深入解讀,必然會牽一髮而動全身,讓每一個文字都因爲“中華不振”而立在學生眼前,活在學生心中。因此,我設計讓學生尋找反映中華不振的詞句。學生雖角度不一,答案多元,感悟也有不同,但對“中華不振”都有了較深刻的思考。

二、剖析文本語言,洞察內心情感,深入感悟文本

言爲心聲,語言是情感的外在表現形式,語文教學講究“披文以入情”。文本所描述的事件是周恩來立志的主要原因,但是讓學生僅僅瞭解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事情發生的現場。因此在教學中我緊扣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反覆深入體會洋人、中國巡警、圍觀的中國人三種人物對被軋死親人的婦女出乎常人的態度,從而引導學生體會中華之不振,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周恩來當時的心情。體會只有對這一事件的深深觸動,學生才能真正走進周恩來的內心世界,也才能領會周恩來立志要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其次文本所介紹的中國屈辱史僅僅是當時社會縮影的一角,要讓學生明白今天的事絕不是一種偶然,因而在教學中我又爲學生補充了四幅有舊中國代表的圖片,讓學生對文本有更深的體會。

三、拓展文本,聯繫自我。

如果本文僅限於對中華之不振的瞭解,僅限於對那段歷史的拷問,僅限於對周恩來少年時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欽佩,那本文的教學就是不完整的。立志是行動的起點,因此課的最後我適當地拓展了人物,補充了周恩來後來是怎樣實踐自己的誓言,不僅豐滿了人物形象,也讓學生明白光立志還不夠,更要用實際行動去實現自己的誓言。其次讓學生思考在現在我們又是爲什麼而讀書?讓學生明白讀書的真正目的。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地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在閱讀中能比較深入的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課前談話】

1、介紹自己及祖先中的傑出人物。

2、請周姓同學介紹自己及祖先中的傑出人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介紹周恩來:

師補充介紹周恩來資料(課件出示)。

2、介紹名言:

同學們,剛纔周老師向大家介紹了我們周姓家族中的傑出人物周恩來。周老師還要向大家推薦周恩來12歲時說的一句話後來成了大家熟知的名言。請大家看黑板,(板書:課題)這裏有一個字很陌生:崛。誰再來讀讀。這裏的詞語是?誰先來讀給大家聽?

3、揭示課題:

同學們,周恩來的這一句話一直伴隨着他的一生。這一句話也曾激勵着我們無數的中華兒女奮發向上。也是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題目。現在,我們一起來讀。

(學生齊讀──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大聲讀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開始。

2、字詞檢查。出示課文詞語:

伯父 租界 模範 闖進 巡警 吵嚷 婦女 懲處 喝彩

帝國主義 風和日麗 熱鬧非凡 鏗鏘有力 振興中華

三、研讀課文第三部分

1、直奔中心,初讀感受:

⑴ 少年周恩來的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是怎樣說的?請大家默讀課文,動筆劃劃圈一圈。

⑵ (課件出示)朗讀指導:

第一次回答時的語氣是清晰而堅定,第二次是鏗鏘有力。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練一練,真真切切地感受少年周恩來。

學生練讀。教師巡迴指導。

指名讀。

學生根據提示語評價。

理解:清晰、鏗鏘有力。

齊讀感受。

2、整體把握,演讀理解:

⑴ 周恩來當時在怎樣的情況下說這二句的呢?誰補充?

我們來演一演當時的課堂好不好?請自由讀一讀這部分做準備。

⑵ 演讀:

請一個同學演少年周恩來。

3、對比分析,深入體會:

⑴ 現在誰來說說周恩來的這句話你讀懂了什麼?

理解崛起。

板書:

振興

⑵ 同學們說的真好。我們和作者一樣都明白了,12歲的周恩來在這時候就已經知道了──(課件出示)

引讀齊讀。

⑶ 看看“崛”的字型,你對中華崛起還有什麼話要說?對山字旁的感受還有誰要說?還有其他的感受嗎?

板書:

不振

四、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整體:

請你靜靜地讀讀課文1~6自然段,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華不振?

2、對話部分:

⑴ 指名:

你從伯父的話中體會到了中華不振。讓我們一起來讀讀伯父的話,相信一定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出示。)

⑵ 研讀:

──“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啊!”

你從哪裏讀出了中華不振?

那個地方是怎樣的一個地方?聯繫上文說是?聯繫下一句說是?

沒事不要去,小孩沒有重要的事,就不能去。自己的地方外國人自由自在,自己卻沒有權利自由出入。可見──

可見其他地方比較冷清、甚至荒涼。可見──

朗讀指導。

(語重心長、提示把“那個地方”重音。)

誰來讀讀這句語重心長的話?是啊,那個地方是一個痛恨的,深深留在記憶裏的地方。把它讀重一些試試。

──那裏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說理去!

你從哪裏讀出了中華不振?

任何一個國家都有法律,現在外國人來了卻沒法說,可見洋人大於舊中國法律。可見──

連小孩也被欺負,可見──

在中國的土地上,出了事,不管對錯都糟殃,可見──

讀到這裏,你的心中涌起了一種怎樣的感受?你憤怒嗎?

讀出你的憤怒吧!

──“爲什麼?中華不振啊!”

也來讀讀這句。“爲什麼?”後面停頓長些,感情表達會更強烈。

伯父的此時心情,僅僅是憤怒嗎?你來讀一讀。伯父還長嘆了一聲──

朗讀指導。無奈,沉重。

我們在這裏也感受到了中華──

⑶ 你們想想,當時他們是這樣對話的?請你就近找同桌來練練這組對話。

同桌角色朗讀。

指名讀。

⑷ 男女角色朗讀感受。

3、周恩來的疑問:

你還從那裏看出了中華不振?

課件出示。

範讀。齊讀。

4、帝國主義句:

你還從那裏看出了中華不振?

出示。

齊讀。

五、小結書寫

同學們,周恩來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有博大的胸懷,遠大的志向。12歲那年的遭遇,12歲那年的耳聞目睹,在他的心靈產生了震撼。所以修身課上,當巍校長問同學們爲什麼而讀書時,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他鏗鏘有力回答──

(課件出示。)

同學們,讓我們記住這句閃爍着強烈愛國熱情的話。請大家拿出書籤,把這句話工工整整地抄錄下來,也記在自己心中。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16

知識與能力

1、重點認識一些字詞、

2、通過反覆朗讀,找出周恩來爲什麼會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2、瞭解偉人的成長過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學習的收穫。

教學重點

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瞭解當時的社會背景,深入體會少年周恩來立志的原因、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本單元的主題是什麼?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是什麼?

2、交流蒐集周總理的資料。

3、同學們,你們來學校學習是爲了什麼?(指名說)

4、周總理小時候爲什麼讀書?(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讀要求: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生詞。運用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詞。

(2)遇到不懂的地方在書上標出來。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3、出示小黑板,認讀生字詞,指導書寫。

三、讀通全文,全班交流。

1、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2、周恩來小時候爲什麼會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4、學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

四、有感情地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課堂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聽寫詞語。

模範、風和日麗、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耀武揚威、巡警、吵嚷、得意揚揚、懲處、抱負、胸懷、喝彩、振興中華

二、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

1、你從這部分中體會到了什麼?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帶着問題有感情地朗讀。

2、指名學生朗讀這一部分。指導朗讀伯父與周恩來的對話。“爲什麼”?“那又是爲什麼呢?”要讀出不解和追問的語氣。“爲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裏?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

3、分角色朗讀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讀。

4、從本段可以看出,少年周恩來是個怎樣的人?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自己一邊讀,一邊想:當時那位婦女是怎樣哭訴的,那個中國巡警又是怎樣訓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會說些什麼?

2、談一談:作爲中國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當時的社會現實,體會“中華不振”的具體含義。

四、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自讀讀文思考:“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麼意思?

2、讓學生聯繫全文,體會周恩來從疑惑到靜思到立志的心理變化過程。

3、學生想一想當時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他沉思什麼呢?寫一寫當時他沉思什麼?

4、全班交流寫的內容。

5、你從本段學到了什麼?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想想自己讀書是爲了什麼?

五、課外延伸。

1、回憶自己成長的經歷。

2、瞭解周恩來或別人成長的故事。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學習的收穫。

板書: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疑惑

目睹 中華不振 振興中華

立志

教學反思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5課,我教學本課,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 ,以讀說感悟爲主,讓學生明白周恩來立志讀書的原因,感受周恩來博大的胸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播種下愛國的情感、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6個字。正確讀寫部分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抓住重點詞句、發揮想象,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爲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流程:

本文的切入點:周恩來爲什麼立下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一、出示課題: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齊讀課題,解題:崛起是興起的意思。之,的。指名說說題目的意思。這句話是誰說的?清晰而堅定讀課題,用鏗鏘有力的語氣再讀。

二、檢查預習,理清思路。(初讀)

課前老師佈置大家對課文進行了預習,首先我們來交流一下你的收穫。

1、出示詞語,自讀詞語:帝國主義,風和日麗,耀武揚威,鏗鏘有力,得意揚揚,振興中華,懲處,吵嚷,巡警。

請同學來讀一讀。

有哪些字的讀音或字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重點解決前面知識點中需要強調的生字詞。

提出你不理解的詞語共同探討或談自己理解到的詞語。

2、交流自己收集到20世紀國中國的社會現況和周恩來的生平。

3、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寫了哪幾件事?(學生交流)

第一件事是周恩來回到家鄉和伯父的對話

第二件事:少年周恩來看到一系列不公平的事,中國人在租界受洋人的欺負。

第三件事:立志

4、切入點:周恩來爲什麼要立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設計目的:學生對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和周恩來的生平了解比較少,所以課前指導學生蒐集相關資料,在這個環節交流展示,爲深入理解課文做準備。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時,把握課文的思路,知道文章寫了哪幾件事。對字詞的檢查,目的就是爲理解課文掃清障礙。]

三、精讀課文,瞭解立志原因(議讀)

1、在課文當中,有一個詞語和中華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請同學們到課文中去找一找。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你是從哪些地方讀出中華不振的,用筆劃一劃,寫一寫。一會兒,挑你感受特別深的地方讀給大家聽。

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課堂,相機指導。

3、交流讀中華不振的感受

指名彙報朗讀。說說你從哪兒看出中華不振?

可能感悟到的幾個方面:

從伯父的話語中看出中華不振。

從周恩來一連串問題中看出中華不振。

從燈紅酒綠、熱鬧非凡的租界裏卻看不見一箇中國老百姓的影子中看出中華不振。

從婦女的哭訴聲裏看出中華不振。

從洋人趾高氣揚、得意揚揚的神情中看出中華不振。

從中國巡警狗仗人勢、耀武揚威的醜惡嘴臉中看出中華不振。

從圍觀的中國人緊握着的拳頭中看出中華不振

從課堂裏魏校長慷慨激昂的情緒中看出中華不振。

[設計目的:緊扣中華不振,整體解讀文本。通過找句子,談感悟,加深學生對中華不振的認識。]

4、從學生的回答中,適時導讀。

(1)少年周恩來和伯父的對話,找出來。同位讀出感情來。

學生讀書

指一組同位分角色讀第一部分。

他們讀的怎麼樣?如果好,問:你爲什麼用這樣的語氣去讀伯父的話呢?

(因爲中華不振,華人的地位低,所以要用低沉的語氣來讀。)

中國處於什麼情況下?此時伯父的心情複雜,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一下嗎?(焦慮/悲傷,哀愁,無奈)

少年周恩來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疑惑)周恩來的話應怎樣讀?

生練習朗讀這部分。

[設計目的:用指導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

(2)此時,年輕的周恩來心中充滿疑惑,他想到了幾個問題?只有三個嗎?(引導學生感悟)

引導學生讀好周恩來心中的疑問。

(3)有一段話幾乎每一位同學都把它劃了下來(點出該段話)。

A指導朗讀指生把這段話再讀一遍。(生朗讀)學生閉眼想象。

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談。再請他讀一讀一問才知道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指導朗讀。

師: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活潑可愛的孩子,她心如刀絞,讀————(生1)

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相依爲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絕,讀————(生2)

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白髮蒼蒼的母親,她心都碎了,讀————(生3)

讀了這段話,你心情怎樣?(生:傷心、氣憤)

齊讀。

B激發情感,質問人物

讀着這段話,看着這樣的場面,相信你的腦子裏一定會有許多許多的問題。

學生提問。

尋找答案。

師請生朗讀這段話,適時插問,請學生回答。並說說爲什麼。

中國的巡警局給中國人撐腰了嗎?

中國的巡警局給中國人撐腰了嗎?

圍觀的中國人爲自己的同胞討回公道了嗎?

你們說,這到底是爲什麼?

師小結:是的!中華不振啊!!!身爲中國人,親眼目睹這樣的事情我們怎能不義憤填膺、羣情激憤?可是,你們看看這些圍觀的中國人!他們,他們究竟在幹什麼啊?中華不振啊!,其實,發生這樣的事情,在當時的中國,哪裏只是這一件,兩件啊

[設計目的:剖析文本語言,洞察內心情感,深入感悟文本。緊扣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深入體會洋人、中國巡警、圍觀的中國人三種人物對被軋死親人的婦女出乎常人的態度,從而引導學生體會中華之不振,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周恩來當時的心情。對這一事件的深深觸動,學生才能真正走進周恩來的內心世界,也才能領會周恩來立志要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

補充材料,談感想

1868年,上海的租界當局建了一個外灘公園。公園建成後,租界當局就派巡警在公園門口看守,不準中國人入內。一天,虹口醫院的幾位醫生想進入公園遊玩,卻被巡警強硬阻擋,不准他們進入。爲此,他們向上海的租界當局提出抗議。幾天後,租界當局回了一封信,只見上面冷冷地寫道:我們並不認爲中國人有進入公園的權利。許多中國人被激怒了,他們聯名寫信向租界當局提出抗議,反對洋人對中國人的歧視政策,但上海的租界當局根本不把中國人的抗議放在眼裏,依然強硬地答覆不準備給予中國人這項權利。沒有多久,在上海外灘公園的門口,竟然掛出了這樣一塊刺目的牌子:華人與狗不準入內!。

提問:面對華人與狗不準入內!這塊牌子,你想說什麼?

學生交流感受

[設計目的:讓學生對文本有更深的體會。]

5、師:從租界回來以後,周恩來常常一個人,獨自地沉思,他在想一些什麼呢?他始終忘不掉什麼呢?同學們,請你們寫下來!

(學生自由抒寫並交流周恩來的沉思。)

比較周恩來與其他同學的讀書目的的不同,你有什麼感受?

引導學生體會到:爲明理、爲做官、爲掙錢、爲吃飯而讀書,都是爲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則是把個人的學習與民族的振興聯繫起來,體會周恩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博大胸懷和遠大抱負。

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部分,並分角色合作讀。

師引讀:他在少年時就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可是周恩來一生信守的諾言啊——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可是周恩來終生爲之奮鬥的目標啊——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四、拓展文本

1、閱讀拓展:其實周恩來不止這一次表明自己的心跡,請同學們讀一讀後面的閱讀鏈接。並補充周恩來後來怎樣實踐自己的誓言。

2、那今天,你們將爲什麼而讀書呢?

學生自由表達,師相機鼓勵,引導結合中國現狀。

3、人物:體會周恩來的品質

4、寫法:體會過渡句、段的用法。

五、課後作業:

1、課後收集有關周恩來的故事,或熟悉的親人或小夥伴們的成長故事,爲綜合性學習做準備。

2、寫一篇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