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8的減法》教案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8的減法》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數學《8的減法》教案

大班數學《8的減法》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能正確計算得數是8的加法。

2.在生動活潑的情景和遊戲中萌發學習興趣,增強合作意識、主動探索的精神。

活動準備:

孫悟空圖片;實物:1朵白色的花,7朵粉紅色的花;一棵樹(蘋果樹上2個黃色的蘋果,6個紅色的蘋果);火車頭頭飾4個;每個幼兒一張寫有加減法算式的火車票,數字卡,"+"卡、"-"卡、"="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小遊戲,複習8的組成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8的組成,現在我們做個小遊戲好嗎?

幼兒:好。

師:舉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勢),你出幾?

幼兒:你出"1",我出"7"。(打五的手勢)

合:1和7合起來就是8。

二、創設情景,探求新知

1.孫悟空出現,激發幼兒興趣。

師:《西遊記》小朋友都喜歡看,對嗎?那你們最喜歡誰呀?

幼兒:孫悟空、豬八戒¨¨¨師:瞧,誰來了?(出示孫悟空圖片)

幼兒:孫悟空。

師:今天孫悟空要和我們小朋友來比一比,看一看誰的本領大。

2.孫悟空變戲法

師:我們知道孫悟空會七十二變,你們看,孫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說變,變出了一束花(一朵白色的花,7朵粉紅色的花)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手裏有幾朵白色的花?幾朵粉紅色的花?一共有幾朵花?你是用什麼方法算的?請說出算式。

幼兒回答,教師將算式貼到黑板上。我們知道加法有一個交換律,交換加號前後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教師用手勢交換1朵花和7朵花的位置)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

師:現在我把8朵花送給xxx小朋友1朵,還有幾朵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1=7。

師:這次我送7朵給xxx小朋友,還剩幾朵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7=1。

師:孫悟空說小朋友太棒了,能列出這麼多不同的算式,我再拔一根毫毛,考考小朋友,他變出一棵蘋果樹(揭開背景圖蘋果樹上2個黃蘋果,6個紅蘋果),教法同上

師:後來掉下來2個,樹上還剩幾個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2=6。

師:如果掉下來6個,還剩幾個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6=2。

師:孫悟空說我變了兩次戲法都沒難倒小朋友,看來我們小朋友確實很聰明!

三、遊戲"開火車",鞏固練習

師:是誰打電話來了?哦,悟空來電話,邀請我們到水簾洞去玩,你們高不高興?我們坐火車去好嗎?

老師發給每個幼兒一張火車票,幼兒算出自己的車廂號碼,上與得數相同的車廂,有秩序地排在戴頭飾小朋友的後面,(算錯的不能上車),在開火車的音樂聲中做開火車的動作出教室。

教學反思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剛開始,他們的注意力很集中,課堂紀律也很好,與老師配合的很默契,可時間長了,有的幼兒注意力就可能分散,還有的幼兒由於遊戲的刺激可能過於興奮以至於課堂秩序有點亂,這時,老師就要進行適時的引導,並用合適的語言吸引幼兒,調節好以幼兒爲主、教師爲輔的雙邊活動,課堂氣氛活躍,秩序良好,活而不亂,使幼兒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知識並掌握知識,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

大班數學《8的減法》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看圖列算式,學習8的加減法。

2、整體去掉部分應該用減法算式計算。

3、會口編8的減法數學問題,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6、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7、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知道整體去掉部分應該用減法算式計算。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複習8的組成

8只小鳥飛啊飛,1只小鳥飛在前面,後面跟着幾隻小鳥呢?(7只),你是怎麼知道的?(8可分成1和7)8還可以分成幾和幾,以此類推說出8的組成。

2.組織幼兒學習8的減法

出示課件:

(1)樹上有8只小鳥,飛走了1只,樹上還剩多少隻小鳥?

幼兒說出老師提出的問題:

師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說出8去掉1還剩7即整體去掉部分應該用減法算式計算,引導幼兒列出8-1=7並知道8,1,7代表什麼,教師版書。(2)草地上有8蝴蝶,飛走2只,草地上還剩多少隻蝴蝶?

教師組織幼兒根據要求列算式8-2=6,教師板書

(3)天上有8架飛機,飛走3架,還剩多少架飛機?

教師組織幼兒根據要求列算式8-3=5,教師板書

(4)小紅有8個氣球,送給小花4個,還剩多少個氣球?

教師組織幼兒根據要求列算式8-4=4,教師板書

3.讓幼兒自由創編8的減法數學問題

引導讓幼兒口述有關8的減法數學問題,如:姐姐有8顆糖,吃了5顆,還剩多少顆?河邊有8條魚,遊走了6條,還剩多少條魚?等等。

小結:教師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按照減數從1到7的規律說出8的減法算式:

8-1=7,8-2=6,8-3=5,8-4=4,8-5=3,8-6=2,8-7=1。

教學反思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大班數學《8的減法》教案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看不同的圖示編8的減法應用題,能熟練地進行運算,進一步理解減法應用題的實際意義。

2、啓發幼兒看分合式列算式,進一步掌握分合式與算式的關係,培養幼兒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引導幼兒按格式書寫的習慣,提高幼兒的書寫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表現形式不一的減法圖3幅(有的是用虛線表示“走了”,有的是用“剪刀”表示;有的是用“去掉符號”表示),8的分合式若干;8的加減算式若干。

學具:幼兒用筆、作業本等。

活動過程

一、遊戲“開火車”,複習7以內的減法。

(出示算式卡)依次複習8的加減法。

二、引導幼兒看圖編題並列式,進一步理解減法的實際意義。

1、(出示圖一)問:小朋友看看,圖上有什麼?剪刀表示什麼?跑走了幾隻小雞?原來有幾隻小雞?

2、可以用什麼來計算?誰來編編這道應用題。(提醒幼兒總數應該包括留下的和減去的)讓幼兒個別編題,集體解答。

3、(出示圖二)小朋友看看,圖上有什麼?虛線表示什麼?走掉了幾隻小貓呢?原來有幾隻小貓?

4、(出示圖四)小朋友看看,圖上有什麼?斜線表示什麼?吃掉了幾個?原來有幾個蘋果?

5、幼兒集體編題,集中解答。(重點引導孩子懂得“走掉的”、“吃掉的”等都是原來有的。)

三、學習看分合式寫算式,進一步鞏固分合式與算式的關係。

1、小朋友看看這是一個完整的分合式嗎?看看它少了什麼? 誰會把它補充完整?引導幼兒說出:原來8可以分成1和7,所以在另外一邊填上7。

2、誰會用分合式變算式呢?引導幼兒寫出8-1=7、8-7=1、1+7=8、7+1=8四道算式。 (引導幼兒讀算式並討論交流)

3、請一幼兒示範寫算式,然後集體檢查並認讀。

四、幼兒作業。

1、看分合式變算式。

2、聽口報應用題寫算式。

五、整理用具後結束本次活動。

大班數學《8的減法》教案4

【教學目的】

1、複習8和9的組成,要求熟練掌握。

2、複習8和9的加法和減法,使幼兒較熟練地進行8和9的加減運算。

3、能看圖、看試、看數正確地自編8和9的加減法應用題並列式計算。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8和9的數字卡

【教學過程】

(一)玩"報數"的遊戲,複習8的組成。

1、"報數"遊戲複習8的組成:教師先報一個數,幼兒再報一個數,兩人報的數合起來應爲8,教師依次請幼兒,報數的速度越來越快。

2、玩"拍手"或"出手指"的遊戲,複習9的組成"拍手"遊戲複習9的組成:教師先拍一個數,幼兒再拍幾下,兩人拍手的次數合起來應爲9,教師依次請幼兒,拍手的速度逐漸加快。

3、算題比賽。練習8和9的加減運算。

教師在黑板的兩邊各寫8和9的加減法算式若干,請幼兒一個接一個來寫出每題的得數。一人算一題,寫完得數將粉筆交給下一個幼兒上來算。比哪一組算得又快又正確。

(二)教師任意出示8和9的加減法算式卡,幼兒回答得數,或教師口說算式,幼兒回答得數。

(三)教師口述8和9的加減法的應用題,幼兒按題意列式算題。

教師板書8和9的加減法式,幼兒按式編應用題。

(四)練習指導幼兒做《數學》26-27頁練習,提高幼兒運算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反思:

在學習完10以內的減法後,孩子們已對教材豐富多彩的知識呈現方式越來越熟悉,越來越喜歡了。我深深認識到把生活帶進課堂,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數學,能激起學習的興趣,擴展思維的空間。

大班數學《8的減法》教案5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引導幼兒理解8的組成。

2、通過操作、實踐、啓發幼兒看圖口述8的加、減法。

3、培養幼兒的思維、動手能力。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8的組成以及8的加減法。

活動準備

數字卡、硬紙片、掛圖、8的加減法算式卡、寶藏。

活動過程

一、複習

﹙1﹚從1數到7。

﹙2﹚6和7的組成及加減法。

二、新課

1、看圖啓發幼兒在“7”的基礎上發現“8”的形成。

給“7”添“1”是8,8裏面有8個“1”。

2、教師利用遊戲引導幼兒理解8的組成,並讓幼兒觀察遊戲人數的變換來擺硬紙片。

3、教師和幼兒玩“湊數”的遊戲,讓幼兒進一步熟練8的組成。

4、教師出示掛圖示範口8的加減法應用題,讓幼兒列出算式並學習看圖口述8的加、減法應用題列算式。

5、遊戲“尋找寶藏”學習計算8的加、減法算式。

(教師在藏寶的途中放着8的加減法算式,把全體幼兒分成兩組進行比賽,每算對一題前進一步,哪組幼兒能最先算完找到寶藏,哪組獲勝)。

1+7=8 2+6=8 3+5=8 4+4=8 5+3=8 6+2=8 7+1=8 8+0=8

8-1=7 8-2=6 8-3=5 8-4=4 8-5=3 8-6=2 8-7=1 8-0=8

6﹑活動延伸

7、複習總結。

教學反思

對於一名剛剛從幼兒園來學前班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是充滿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夠集中,課堂的過程又是一個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所以我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培養來設計教案,讓整個課堂活躍起來。這纔是一節較成功的課。經過教學之後我作出以下反思:學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他們最喜歡的是遊戲、活動。數學活動對於善於形象思維的幼兒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呢?從數學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考慮。

我採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

使用遊戲活動,一節課時間很長,孩子好動,長時間坐不住,課堂中我插了一些遊戲,這樣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在比賽中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幼兒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在小組中進行“奪標籤”比賽,比一比誰做的有對又快,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從而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我將不斷總結好的教學方法,將所學真正運用於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大班數學《8的減法》教案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能正確計算得數是8的加法。

2.在生動活潑的情景和遊戲中萌發學習興趣,增強合作意識、主動探索的精神。

3.提高觀察、語言表達、動手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孫悟空圖片;實物:1顆大星星,7顆小星星;一棵樹(蘋果樹上2個大蘋果,6個小蘋果);1/2/3/4/5/6/7/8數字卡。

活動過程:

一、小遊戲,複習8的組成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8的組成,現在我們做個小遊戲好嗎?

幼兒:好。

師:舉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勢),你出幾?

幼兒:你出"1",我出"7"。(打五的手勢)合:1和7合起來就是8。

二、創設情景,探求新知

1.孫悟空出現,激發幼兒興趣。

師:《西遊記》小朋友都喜歡看,對嗎?那你們最喜歡誰呀?

幼兒:孫悟空、豬八戒¨¨¨師:瞧,誰來了?(出示孫悟空圖片)幼兒:孫悟空。

師:今天孫悟空要和我們小朋友來比一比,看一看誰的本領大。

2.孫悟空變戲法師:我們知道孫悟空會七十二變,你們看,孫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說變,變出了許多星星(一顆大星星,7顆小星星)請小朋友看一看,一共有幾顆星星?你是用什麼方法算的?請說出算式。

幼兒回答,教師將算式貼到黑板上。我們知道加法有一個交換律,交換加號前後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

師:現在我把8顆星星送給xxx小朋友1顆,還有幾顆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1=7。

師:這次我送7顆給xxx小朋友,還剩幾朵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7=1。

師:孫悟空說小朋友太棒了,能列出這麼多不同的算式,我再拔一根毫毛,考考小朋友,他變出一棵蘋果樹(揭開背景圖蘋果樹上2大蘋果,6個小蘋果),教法同上師:後來掉下來2個,樹上還剩幾個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2=6。

師:如果掉下來6個,還剩幾個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6=2。

師:孫悟空說我變了兩次戲法都沒難倒小朋友,看來我們小朋友確實很聰明!

三、老師發給每個幼兒一張卡片,上面標有1到8的數字,看飄過來的白雲是多少,與那個小朋友的卡片相一致,讓我們乘着白雲出遊吧。

活動反思:

成功之處: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指導學生用準確、簡潔的數學語言進行表述的良好習慣,並通過學生說三句話以及算式中每個數字所表示的意思讓學生真正明白了加減法的算理。

不足之處:在第一個環節,讓孩子說的還是不夠,8,9的組成不夠熟練,在教學中,引導得少。

改進措施:多正確引導,讓孩子自己自主思考,並給他們足夠多的時間。

大班數學《8的減法》教案7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教學是單調的,枯燥乏味的。再加上幼兒的年齡小,自控能力差。爲保持幼兒的注意力,在教學中注意遊戲引導幼兒聯繫實際,把字形結合起來,通過遊戲引導觀察和教師範寫。這節課重點幼兒會8的組成和加減法。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操作,引導幼兒理解8的組成。

2、技能目標:通過操作、實踐、啓發幼兒看圖口述8的加、減法。

3、情感目標:培養幼兒的思維、動手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6、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7、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教學重點、難點

8的組成以及8的加減法。

活動準備

數字卡、硬紙片、掛圖、8的加減法算式卡、寶藏。

活動過程

一、複習

﹙1﹚從1數到7。

﹙2﹚6和7的組成及加減法。

二、新課

1、看圖啓發幼兒在“7”的基礎上發現“8”的形成。

給“7”添“1”是8,8裏面有8個“1”。

2、教師利用遊戲引導幼兒理解8的組成,並讓幼兒觀察遊戲人數的變換來擺硬紙片。

3、教師和幼兒玩“湊數”的遊戲,讓幼兒進一步熟練8的組成。

4、教師出示掛圖示範口8的加減法應用題,讓幼兒列出算式並學習看圖口述8的加、減法應用題列算式。

5、遊戲“尋找寶藏”學習計算8的加、減法算式。

(教師在藏寶的途中放着8的加減法算式,把全體幼兒分成兩組進行比賽,每算對一題前進一步,哪組幼兒能最先算完找到寶藏,哪組獲勝)。

1+7=8 2+6=8 3+5=8 4+4=8 5+3=8 6+2=8 7+1=8 8+0=8

8-1=7 8-2=6 8-3=5 8-4=4 8-5=3 8-6=2 8-7=1 8-0=8

6﹑活動延伸

7、複習總結。

教學反思

反思:對於一名剛剛從幼兒園來學前班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是充滿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夠集中,課堂的過程又是一個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所以我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培養來設計教案,讓整個課堂活躍起來。這纔是一節較成功的課。經過教學之後我作出以下反思:學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他們最喜歡的是遊戲、活動。數學活動對於善於形象思維的幼兒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呢?從數學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考慮。

我採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

一、使用遊戲活動,一節課時間很長,孩子好動,長時間坐不住,課堂中我插了一些遊戲,這樣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在比賽中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幼兒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在小組中進行“奪標籤”比賽,比一比誰做的有對又快,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從而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我將不斷總結好的教學方法,將所學真正運用於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大班數學《8的減法》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看圖列算式,學習8的加減法。

2、整體去掉部分應該用減法算式計算。

3、會口編8的減法數學問題,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6、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7、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知道整體去掉部分應該用減法算式計算。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複習8的組成

8只小鳥飛啊飛,1只小鳥飛在前面,後面跟着幾隻小鳥呢?(7只),你是怎麼知道的?(8可分成1和7)8還可以分成幾和幾,以此類推說出8的組成。

2.組織幼兒學習8的減法

出示課件:

(1)樹上有8只小鳥,飛走了1只,樹上還剩多少隻小鳥?

幼兒說出老師提出的問題:

師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說出8去掉1還剩7即整體去掉部分應該用減法算式計算,引導幼兒列出8-1=7並知道8,1,7代表什麼,教師版書。(2)草地上有8蝴蝶,飛走2只,草地上還剩多少隻蝴蝶?

教師組織幼兒根據要求列算式8-2=6,教師板書

(3)天上有8架飛機,飛走3架,還剩多少架飛機?

教師組織幼兒根據要求列算式8-3=5,教師板書

(4)小紅有8個氣球,送給小花4個,還剩多少個氣球?

教師組織幼兒根據要求列算式8-4=4,教師板書

3.讓幼兒自由創編8的減法數學問題

引導讓幼兒口述有關8的減法數學問題,如:姐姐有8顆糖,吃了5顆,還剩多少顆?河邊有8條魚,遊走了6條,還剩多少條魚?等等。

小結:教師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按照減數從1到7的規律說出8的減法算式:

8-1=7,8-2=6,8-3=5,8-4=4,8-5=3,8-6=2,8-7=1。

教學反思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大班數學《8的減法》教案9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理解10以內數字的加減法的運算。

2.能準確地進行運算並能正確寫出算式。

3.體驗動腦筋思考解題的樂趣。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城堡場景插圖,車的圖片,蝴蝶關相關圖片,螞蟻關相關圖片,小白兔關相關圖片,國王關相關圖片,終極挑戰關相關圖片。

材料準備:畫板、畫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觀察圖片,引起幼兒的好奇。

這個城堡的名字叫快樂城堡,它裏面有好多神奇的地方,小朋友們想進去看看嗎?

請小朋友們坐着老師的車進去看看吧。

播放課件,理解10以內數字的加減法的運算。

1.指導幼兒進行闖關遊戲:第一關“蝴蝶關”。

蝴蝶姐姐的花園裏有什麼?有多少隻呢?一會又飛來了4只,現在有多少隻?

小結:花園裏原來有3只蝴蝶,飛來4只後,一共有7只蝴蝶。用算式表示是3+4=7。

2.指導幼兒進行闖關遊戲:第二關“螞蟻關”

小螞蟻的小草坪上有什麼啊?一共幾塊呢?可是吃了3塊,還剩幾塊呢?用算式表示是什麼?

小螞蟻說要分給大家4塊,那它還剩幾塊呢,用算式又怎麼表示?

3.指導幼兒進行闖關遊戲:第三關“小白兔關”

小白兔的園裏種了什麼?有幾朵?可是採了3朵還有幾朵呢,用算式怎麼表示?

4.指導幼兒進行闖關遊戲:第四關“國王關”

國王很高興大家都來看他的城堡,他說成功通關會獎勵我們好多禮品哦!

國王的城堡有6面小紅旗,可是他想要9面,誰知道還要加幾面纔是9面小紅旗呢?

5.指導幼兒進行闖關遊戲:第五關“終極挑戰”

看蘋果對着的數字來寫等式,請小朋友把答案寫在紙上。

6.闖關結束

小朋友們都通過了全部的關,國王獎勵大家很多禮物都放在了汽車上,我們一起開着汽車回家吧!

教學反思

在學習完10以內的加減法後,孩子們已對教材豐富多彩的知識呈現方式越來越熟悉,越來越喜歡了。我深深認識到把生活帶進課堂,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數學,能激起學習的興趣,擴展思維的空間,主要表現爲以下三個方面:

一、注意問題呈現多樣性,激起挑戰的慾望

解決問題,是課程標準提出的重要學習目標,怎樣才能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在教學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誠的感謝實驗教材的編委,教材本身與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層次的創設問題情境,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以教材爲依託。平時教學中注意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問題呈現的多樣化,例本案例的教學中,由學生創設情境後自主提出問題,創設一種遊戲、挑戰性的問題情境,生問、生答,更能激起學生的解決慾望。平時課堂上“你難不倒我”“我來考考你”都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問題解決的表現,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大家解決後,也注意人際化的情感教育。“對同學們的解答你滿意嗎?”“謝謝大家”,無一不透露出濃濃的情。平時結合課本的實際情景,常以第三人稱的方式請小朋友幫助解決。

二、緊密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供思維發展的空間

低年齡兒童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爲主,而數學中的計算教學,以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這種過渡不能是跳躍式的,應該給孩子一根柺杖扶持。在低年級教學中,這根柺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創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關的問題情境,通過直觀的操作、觀察,過渡到抽象的算式表達。有了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們纔會更清晰地瞭解算式的計算過程,依次運算、條理清晰。所以低年級的教學中把數學還源於生活,在生活中找數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計算教學中滲透實際問題,改變問題呈現方式

解決問題教學長久以來一直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項目,教材的精心編排我深深認識到雖只涉及到10以內的加、減教學,然而每一課的計算教學無一不滲透着應用教學,所以在課的設計上,盡力挖掘計算教學中的應用素材,不僅有利於計算教學中算理的講清、講透,更是滲透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生活的思想。

大班數學《8的減法》教案10

活動設計背景

我上的是《8的減法》,採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根據老師所出示的圖案寫出8的減法算式,讓幼兒知道整體去掉部分應該用減法算式計算,並由幼兒自由創編8的減法數學問題。

活動目標

1、通過看圖列算式,學習8的加減法。

2、整體去掉部分應該用減法算式計算。

3、會口編8的減法數學問題,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知道整體去掉部分應該用減法算式計算。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複習8的組成

8只小鳥飛啊飛,1只小鳥飛在前面,後面跟着幾隻小鳥呢?(7只),你是怎麼知道的?(8可分成1和7)8還可以分成幾和幾,以此類推說出8的組成。

2.組織幼兒學習8的減法

出示課件:

(1)樹上有8只小鳥,飛走了1只,樹上還剩多少隻小鳥?

幼兒說出老師提出的問題:

師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說出8去掉1還剩7即整體去掉部分應該用減法算式計算,引導幼兒列出8-1=7並知道8,1,7代表什麼,教師版書。

(2)草地上有8蝴蝶,飛走2只,草地上還剩多少隻蝴蝶?

教師組織幼兒根據要求列算式8-2=6,教師板書

(3)天上有8架飛機,飛走3架,還剩多少架飛機?

教師組織幼兒根據要求列算式8-3=5,教師板書

(4)小紅有8個氣球,送給小花4個,還剩多少個氣球?

教師組織幼兒根據要求列算式8-4=4,教師板書

3.讓幼兒自由創編8的減法數學問題

引導讓幼兒口述有關8的減法數學問題,如:姐姐有8顆糖,吃了5顆,還剩多少顆?河邊有8條魚,遊走了6條,還剩多少條魚?等等。

小結:教師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按照減數從1到7的規律說出8的減法算式:

8-1=7,8-2=6,8-3=5,8-4=4,8-5=3,8-6=2,8-7=1。

教學反思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大班數學《8的減法》教案11

活動設計背景

我上的是《8的減法》,採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根據老師所出示的圖案寫出8的減法算式,讓幼兒知道整體去掉部分應該用減法算式計算,並由幼兒自由創編8的減法數學問題。

活動目標

1.通過看圖列算式,學習8的加減法。

2.整體去掉部分應該用減法算式計算。

3.會口編8的減法數學問題,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知道整體去掉部分應該用減法算式計算。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大班數學詳案教案反思《8的減法》含PPT課件

幼兒說出老師提出的問題:

師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說出8去掉1還剩7即整體去掉部分應該用減法算式計算,引導幼兒列出8-1=7並知道8,1,7代表什麼,教師版書。

(2)草地上有8蝴蝶,飛走2只,草地上還剩多少隻蝴蝶?

教師組織幼兒根據要求列算式8-2=6,教師板書

(3)天上有8架飛機,飛走3架,還剩多少架飛機?

教師組織幼兒根據要求列算式8-3=5,教師板書

(4)小紅有8個氣球,送給小花4個,還剩多少個氣球?

教師組織幼兒根據要求列算式8-4=4,教師板書

3.讓幼兒自由創編8的減法數學問題

引導讓幼兒口述有關8的減法數學問題,如:姐姐有8顆糖,吃了5顆,還剩教.案來,源:qu,老,師教案.網多少顆?河邊有8條魚,遊走了6條,還剩多少條魚?等等。

小結:教師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按照減數從1到7的規律說出8的減法算式:

8-1=7,8-2=6,8-3=5,8-4=4,8-5=3,8-6=2,8-7=1。

教學反思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大班數學《8的減法》教案1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能正確計算得數是8的加法。

2.在生動活潑的情景和遊戲中萌發學習興趣,增強合作意識、主動探索的精神。

3.提高觀察、語言表達、動手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孫悟空圖片;實物:1朵白色的花,7朵粉紅色的花;一棵樹(蘋果樹上2個黃色的蘋果,6個紅色的蘋果);火車頭頭飾4個;每個幼兒一張寫有加減法算式的火車票,數字卡,"+"卡、"-"卡、"="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小遊戲,複習8的組成師:我們已經學習了8的組成,現在我們做個小遊戲好嗎?

幼兒:好。

師:舉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勢),你出幾?

幼兒:你出"1",我出"7"。(打五的手勢)合:1和7合起來就是8。

二、創設情景,探求新知1.孫悟空出現,激發幼兒興趣。

師:《西遊記》小朋友都喜歡看,對嗎?那你們最喜歡誰呀?

幼兒:孫悟空、豬八戒¨¨¨師:瞧,誰來了?(出示孫悟空圖片)幼兒:孫悟空。

師:今天孫悟空要和我們小朋友來比一比,看一看誰的本領大。

2.孫悟空變戲法師:我們知道孫悟空會七十二變,你們看,孫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說變,變出了一束花(一朵白色的花,7朵粉紅色的花)請小朋友看一看,老師的手裏有幾朵白色的花?幾朵粉紅色的花?一共有幾朵花?你是用什麼方法算的?請說出算式。

幼兒回答,教師將算式貼到黑板上。我們知道加法有一個交換律,交換加號前後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教師用手勢交換1朵花和7朵花的位置)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

師:現在我把8朵花送給xxx小朋友1朵,還有幾朵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1=7。

師:這次我送7朵給xxx小朋友,還剩幾朵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7=1。

師:孫悟空說小朋友太棒了,能列出這麼多不同的算式,我再拔一根毫毛,考考小朋友,他變出一棵蘋果樹(揭開背景圖蘋果樹上2個黃蘋果,6個紅蘋果),教法同上師:後來掉下來2個,樹上還剩幾個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2=6。

師:如果掉下來6個,還剩幾個呢?請一個幼兒說出算式,再貼出算式8-6=2。

師:孫悟空說我變了兩次戲法都沒難倒小朋友,看來我們小朋友確實很聰明!

三、遊戲"開火車",鞏固練習師:是誰打電話來了?哦,悟空來電話,邀請我們到水簾洞去玩,你們高不高興?我們坐火車去好嗎?

老師發給每個幼兒一張火車票,幼兒算出自己的車廂號碼,上與得數相同的車廂,有秩序地排在戴頭飾小朋友的後面,(算錯的不能上車),在開火車的音樂聲中做開火車的動作出教室。

教學反思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好動是他們的天性。剛開始,他們的注意力很集中,課堂紀律也很好,與老師配合的很默契,可時間長了,有的幼兒注意力就可能分散,還有的幼兒由於遊戲的刺激可能過於興奮以至於課堂秩序有點亂,這時,老師就要進行適時的引導,並用合適的語言吸引幼兒,調節好以幼兒爲主、教師爲輔的雙邊活動,課堂氣氛活躍,秩序良好,活而不亂,使幼兒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知識並掌握知識,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