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精選10篇)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理解比的意義和體會比的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北師大教材設計的最顯著特點就是密切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設計“圖形的縮放”“速度”“與水果價格”三個情境活動,讓學生感知“比”的概念的做法,其中滲透“圖形的縮放”是同類量的比較,“速度與蘋果價格”是不同類量的比較。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中的比,在這樣的基礎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這樣處理更能讓學生體驗比的意義、價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爲今後學習按一定的比來分配應用知識奠定基礎。

【學生分析】

本課內容是學生在學習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百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雖然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比,但對比的理解僅僅停留於形式上。因此,教學設計中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藉助系列情境,設計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在豐富、有趣的學習情境中逐步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3、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覺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教學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比的意義及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比。

(一)情境一:偵探柯南破案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某珠寶店發生了一起特大失竊案,名偵探柯南接到報警後立即趕到現場,這時罪犯已經逃走,現場只留下一個腳印,柯南仔細觀察完現場後只是量了量腳印的長25釐米,就果斷地推算出疑犯的身高。你想知道這裏面的奧祕嗎?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就能揭開其中的奧祕。

【設計意圖】從同學們非常喜歡的柯南破案故事入手,挑起學生探究的熱情和興趣,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聯想和猜測。

(二)情境一:哪些照片更像?

1、師:生活中很多同學都喜歡照相,有的同學把照得好的相片放大後掛在家裏欣賞,有的把相片縮小放鑰匙扣上。淘氣和大家一樣也喜歡照相,他也把這張照片A(出示圖A照片規格6×4)做了放大、縮小的處理,想請同學們幫他挑選照片:學校爲了表彰淘氣在剛結束的“希望杯”數學知識競賽中獲得金獎準備粘貼海報對他進行表彰,請同學們爲他選一張大照片,同時再選一張小照片用來訂做校牌。

2、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在A照片(6×4)的基礎上抽拉出四張規格分別爲

B(3×2),C(8×3),D(12×8),E(12×2)的照片。

(動態操作引導學生是什麼發生變化了?)

生:圖片D用來粘貼海報,圖片B用來訂做校牌。

師:爲什麼不選擇圖片C或圖片E呢?

生:圖片C圖或圖片E好像有點變形,與圖片A不太像。

3、師:這些圖片像與不像與圖片的什麼有關呢?(多媒體課件中閃爍各圖片中的長與寬給學生視覺上的衝擊,進而讓學生有的放矢的猜測。)

學生大膽猜測:會不會與圖片長、寬有關。

4、師:接下來我們研究這些長方形的長與寬,找找他們之間的關係,爲了方便大家研究我們把這些圖片放入方格紙中,小組合作共同探究。

【設計意圖】

從學生的身邊情境入手,激發學生的研究慾望。

5、學生觀察、討論、記錄,教師巡視。

6、學生彙報研究結果。

生:我發現長方形A、B、D的長都是寬的1.5倍,所以它們比較像。

7、師:縮放後的長方形要和原來的像,長和寬要與原圖保持什麼樣的關係?剛纔我們是通過什麼運算找到這種關係的?

生:倍數關係,通過除法找到。

【設計意圖】

通過交流讓學生意識到,用除法比較數據之間的倍數關係,從而發現了照片像不像的奧祕,引導學生感悟比的意義。

8、師:你還能畫出這樣的長方形圖片嗎?(生獨立畫出這樣的長方形)

【設計意圖】

讓學生畫一個具有這樣倍數關係的長方形進一步豐富例證,也滲透“變與不變”的函數思想。

師小結:看來圖形要按一定倍數進行放大或縮小,這樣纔會與原來的圖形相像。生活中還有很多情況需要像這樣,用除法來比較數量之間的關係。

(三)情境二:誰的速度快?

1、多媒體出示情景圖。

2、組織學生完成完成下表。(教師巡視)

3、學生反饋:

生:我先求出他們各自的速度再來比較快慢。

師:剛剛同學們是怎樣計算出他們的速度?(路程÷時間)

師:速度實際上就是表示哪兩個量之間的關係?(路程和時間)

4、師:我們是用哪種運算找到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除法)說出算式。生:40÷2═20(千米/時)45÷3═15(千米/時)

師:我們又一次用除法來比較數量關係,解決問題。

(四)情景三:哪家攤位的蘋果最便宜?

1、多媒體出示情景圖。

師:如果三個攤位所賣的蘋果質量相同,你會買誰的?

2、學生獨立思與,完成表格。(教師巡視)

3、學生彙報。

生:要知道誰家的蘋果最便宜,也就是比較蘋果的單價,所以我先求出他們各自的單價,比較後發現C攤位的單價最少,最便宜。

師:能說說你求單價的方法嗎?

生:總價÷數量

4、師:此時我們是用哪種運算找到了總價與數量之間的關係?(還是除法)請說出算式。

生:15÷3═5(元)9÷2═4。5(元)12÷3═4(元)

5、師:同學們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速度和單價各表示什麼嗎?(學生思考,討論)

生1:速度就是表示每小時、每分鐘、每秒所走的路程。

生2:速度也是路程除以時間所得的商。

生3:單價就是總價除以數量的商。

6、師:大家觀察一下我們黑板上的這些算式,不管是找長方形長與寬的倍數關係,還是求速度或單價,它們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都是用除法來計算)

【設計意圖】

情境三和情境四,學生能根據已有的知識獨立填表解答,其目的是通過“速度”與“單價”使學生初步體會兩種不同量的比,初步感知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性,併爲引入“比的概念”作準備。

二、自主探究,揭示理解比

1、比的意義

師:像這樣,兩個數相除,又可以叫做這兩個數的比。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生活中的比。(板書課題:生活中的比)

師:比如:6÷4我們又可以說成長方形A的長與寬的比是6比4,反過來可以說成長方形A的寬與長的比是4比6。(強調:在說比時,必須說清誰與誰比,誰在前,誰在後,不能顛倒位置。)

師:40÷2可以說成路程與時間的比是40比2。

師:能用比來說說黑板上這些除法算式嗎?(同桌互說比)

【設計意圖】

從多個生活情景中抽象出比的概念,再把提煉出比的感知放歸生活,順理成章地突破了重點。

2、比號:

師:你知道比的符號是什麼嗎?

(課件出示史料:17世紀,著名數學家萊布尼茲認爲,因爲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所以比號與除號有一種親緣關係,而比號與除號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橫線去掉,於是“∶”就成爲了現在比號。)

師:指名寫出板書中的比

【設計意圖】

以介紹史料的形式認識比號,進一步加深理解比的意義,爲理解比與除法之間的聯繫作鋪墊。

3、比中各部分的名稱

師:比和除法一樣,也有各部分的名稱。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做比的後項,前項和後項相除的商叫做比值。

4、計算比值

師:如何求比值呢?

生:既然是除法,用前項除以後項。

師:算一算黑板上的比值。

5、說說比、除法、分數間的聯繫。(小組討論並完成表格)

師生總結:雖然比和除法、分數有着這樣密切的聯繫,但他們之間還是有區別的:比是一種關係,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一種數。

質疑:比的後項能爲0嗎?爲什麼?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使學生在討論、比較的基礎上更加清楚地瞭解比、除法、分數三者的關係,懂得事物之間是有內在聯繫的,進而突破難點。

三、鞏固新知,深化拓展比

1、找比、說含義

(1)我們班有50名學生,其中男生26人,女生24人。

(2)居里夫人提煉1克鐳用了8噸瀝青。

【設計意圖】

這是基礎性練習,通過這種練習鞏固學生對比的理解。練習(2)提醒學生兩個比之間一定要統一單位。

2、找生活中比

(1)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是6.7150

(2)國旗長與寬得比是3:2

(3)甘蔗汁和水的體積比是1:2

(4)嬰兒的頭長與身高的比大約是1:4

【設計意圖】

呈現生活中出現的“比”,使學生進一體會比是廣泛存在的。同時,在說一說的過程中,學生還將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比

師:同學們,一節課就這樣過來了,你們有哪些收穫?(學生交流)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2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知識點比較多,但是難度都不大,因此根據六年級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設計如下:

1、藉助情境,引入新知。

結合教材情境圖,創設一個出示班級新同學照片的情境引入新課,讓學生通過觀察不同的照片,使學生對相關問題產生思考。

2、自學合作,豐富知識。

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組織學生通過自學及合作探究的方式,總結出比的讀寫方法及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實踐能力。

3、比較發現,建立聯繫。

結合課件,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掌握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弄清楚比的後項不能爲0的道理,加強知識間的聯繫。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

長方形卡片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比的意義和讀寫法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情境引入。

同學們,咱們班又來了一位新同學,老師想介紹他給大家認識,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想)可是這位新同學現在沒有來,但是老師帶來了他的照片,大家想不想看?(想)

2、激發興趣。

(課件出示教材69頁圖片A)

咱們學校美術小組的四位同學分別爲這位新同學畫了一張畫像(依次出示B、C、D、E四張圖片),觀察這些圖片,你們發現了什麼?與小組的同伴說一說。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之間的觀察與交流,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習興趣。

⊙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教學生活情境一:照片相像問題。

1、組織學生觀察圖片,說一說你的發現。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1)如果以圖A爲標準,觀察這四張圖片,哪幾張圖片與圖A比較像呢?

(2)爲什麼圖B、圖D與圖A比較像?試着說一說。

(圖B、圖D都與圖A的形狀相同,圖B是把圖A縮小了,圖D是把圖A放大了)

(3)這些圖片都是什麼形狀?(長方形)下面我們研究一下這些長方形。研究長方形我們通常從哪些方面入手?(長方形的長和寬)

3、探究規律。

(1)指引探究思路。

爲了方便研究,我們把圖片放在方格紙上,並隱去圖片,只留下長方形來研究。

前面我們是通過觀察直接判斷出這些圖形的像與不像,那麼爲什麼圖B、圖D和圖A比較像,而圖C、圖E和圖A不像呢?現在請你數一數、算一算、議一議這些長方形的長和寬之間有什麼關係,看看你發現了什麼。

(2)探究五個長方形中各自長和寬之間的關係。

學生小組合作計算,並完成表格。教師巡視,瞭解各小組討論的情況,並加以引導。

編號

長是寬的幾倍

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長方形A

長方形B

長方形C

長方形D

長方形E

(3)初步感受比。

誰願意把你的發現說給大家聽?

預設

生1:我發現把長方形A的長和寬同時縮小到原來的就是長方形B;把長方形A的長和寬同時擴大到原來的2倍就是長方形D。

生2:我發現長方形B、長方形D和長方形A一樣,它們的長都是寬的1.5倍,寬也都是長的。

通過交流,我們發現A、B、D這三個長方形的長都是寬的1.5倍,寬都是長的,也就是說這三個長方形是按一定的比進行放大或縮小的,這樣放大或縮小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纔會相像。

設計意圖:組織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對一組長方形的觀察、計算、思考,探究長方形的長和寬之間存在的固定倍數關係,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初步獲得“比”的一些體驗。同時藉助圖形分類,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3

一、課標解讀

1、通過關注生活中的放大鏡、照相機,課堂上的投影儀,瞭解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自制模擬照相機,經歷過程,使學生對利用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有較直 觀、深刻的印象,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知道照相機的工作原理。

3、通過投影儀的使用,使學生對利用凸透鏡成放大、倒立的實像有較深刻的印象。

4、通過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書上的字,使學生對利用凸透鏡成放大的虛像有初步 印象,能簡單描述凸透鏡成實像與虛像的主要特徵。

二、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透鏡》是魯教版八年級課本第四章第二節的內容。本節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剛學習過透鏡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透鏡成像的知識有感性的認識。這樣安排順序使學生能具體、生動地認識透鏡的成像特點及生活應用,能引起學生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求知慾,有利於下節課開展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活動,起到了承前啓後的作用,同時也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積極性。

此外,透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着密切的聯繫,本節教材從生活場景走進物理學習,體現了物理與生活、社會的密切聯繫。

三、學情分析

一、知識層面

九年級學生由於剛進入物理學科的學習,對物理知識瞭解比較欠缺,對許多屋裏現象有一定的瞭解卻不全面。甚至會出一些錯誤的前概念。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對光現象有比較多的生活體驗,也知道透鏡在生活中的一些應用,但大部分學生對透鏡成像的特點以及原理並不熟悉。

二、能力層面

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經歷使得學生對透鏡的一些現象能進行簡單的分析,能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總結出一些規律。但是在物理所要求的抽象思維方面仍有較大的.不足,需要通過後續課程繼續培養。

四、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規律,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道放大鏡、投影儀、照相機的成像特點,能對三者的物距進行區別;通過使用這三種儀器,體驗到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會製作模擬照相機,經歷製作的過程,感受成功的喜悅。

4、會區別凸透鏡成的實像和虛像。

五、評價設計

1、通過“模塊一”中的放大鏡、投影儀、照相機的使用,以及“反饋練習一” ,檢測目標1、2的達成效果。

2、通過“模塊二”以及“反饋練習二”,檢測目標3的達成效果。

六、教學過程

複習導入

在眼鏡的家族中有兩個重要的成員:近視鏡和老花鏡,爲視力不好的人解決了不少難題。讓同學們根據上節課的學習,找出辨別近視鏡和老花鏡的方法,並引導學生找出在桌子上哪些器材也用到凸透鏡。(有放大鏡,望遠鏡,照相機、投影儀)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生活中的透鏡。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4

學材分析

已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感受到需要刻畫兩個量之間的數量關係應該用比,體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會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學情分析

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比較困難。應密切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解比的意義,建立比的概念。

學習目標

1、理解的意義,掌握比的讀法和寫法,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並能正確求出比的比值。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導學策略

教學準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談話引入

在日常生活和和工農業生產中,常常需要對兩個數量進行比較.比較的方法我們已經學過兩種(比較兩個數量之間相差關係用減法;比較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用除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新的比較方法,比。

二、講授新課

(一)教學補充例1

一面紅旗,長3分米,寬2分米,長是寬的幾倍?寬是長的幾分之幾?

板書:32==23=

1.32表示什麼?長是寬的幾倍也可以說成誰和誰在比?是幾比幾?長和寬的比是3比2表示什麼?

2.23表示什麼?寬是長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是誰和誰在比?是幾比幾?寬和長的比是2比3表示什麼?

3.小結

4.練習

有5個紅球和10個白球,求紅球是白球的幾分之幾,怎麼算?也可以怎麼說?求白球是紅球的幾倍,怎麼算?也可以怎麼說?

(二)教學例2

例2.一輛汽車,2小時行駛100千米,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1.求的是什麼?誰除以誰?也就是誰和誰進行比較?

2.汽車行駛路程和時間的比是100比2表示什麼?

3.思考:單價可以說成是誰和誰的比?

4.小結

通過剛纔的例子可以看出,

(三)歸納總結

教師板書: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四)練習

1.學校裏有10棵楊樹,7棵柳樹,楊樹和柳樹棵數的比是(),柳樹和楊樹棵樹的比是()

2.小華用2分鐘口算了50道題,小華口算的題量和所用時間的比是().

3.學校食堂買20千克青菜,用了10元錢;買了30千克蘿蔔,用了42元錢;買蘿蔔和青菜數量的比是(),青菜和蘿蔔單價的比是().

(五)比的各部分名稱和求比值的方法

1.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說法變了,書寫格式和名稱也就變了.

例如:3比2記作:3∶2

2比3記作:2∶3

100比2記作:100∶2

2.∶叫做比號,讀作比(比號在兩個數中間,注意與語文中的冒號區別),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做比的後項.比的前項除以後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板書:

3.提問:比的前項和後項能隨便交換位置嗎?爲什麼?

4.練習:求比值

教師說明:求比值不寫單位名稱.

(六)比、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演示課件比、除法、分數的異同)

1.教師提問

(1)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比和除法到底有什麼關係?

(2)爲什麼要用相當於這個詞?能不能用是?

(3)在除法中,除數不能是零,那比的後項呢?

2.比的分數形式

(1)教師:比還有一種表示方法,就是分數形式.例如:

板書:3除以2可以寫成2∶3,仍讀作2比3

(2)思考:比和分數有什麼關係?

三、鞏固練習

(一)填空

(三)思考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是什麼?區別呢?

五、課後作業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3、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教學重點】

1、比的意義。

2、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

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教具準備】

CAI課件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說明

智慧是可以分享的,而分享是一種快樂!當你困惑時,你已在思考了;當你在思考時,你已在悄悄成長了!

一、情境引入

(一)出示47頁圖示

1、出示47頁1(1)情境圖。教材提供了4名同學的比賽情況,這裏4名同學的比賽場數是一樣的,都是各賽8場。

學生小組討論:由於比賽場數相同,你能直接排出他們的名次嗎?

2、出示47頁1(2)情境圖。教材提供了小強和小林兩人進行的四次練習的結果,每次比賽場數不同,獲勝的場數也不同。

你是怎樣想的?與同伴說一說?

(二)出示48頁圖示(2)

教材向學生提供了馬拉松選手賽跑的路程和時間的數據,以及某人騎車的路程和時間的數據,讓學生體會到比較誰的速度快,實際上就是要算出路程與時間的比,看哪個比值大。

(三)出示48頁圖示(3)

教材向學生分別提供了三個水果攤位出售蘋果的價錢的情況,使學生體會到比較哪個攤位的蘋果便宜,實際上就是要算出總價與數量的比,看哪個比值小。

(四)出示49頁圖示

1、將圖A的長和寬都擴大爲原來的3倍,得到圖B;

2、將圖A的長擴大爲原來的1.5倍,寬擴大爲原來的4倍,得到圖C;

3、將圖A的長縮小爲原來的1/2,寬擴大爲原來的2倍,得到圖D;

4、將圖A的長和寬都縮小爲原來的1/2,得到圖E。

二、認一認

1、介紹比的讀法和寫法。

2、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

三、想一想

比與除法、分數有什麼關係?

三、說一說

1、呈現生活中的比,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比是廣泛存在的。

2、計算比值。

四、練一練

把前面有關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寫成比。

五、全課小結

1、比的概念。

2、比的各部分名稱以及求比值。

3、比與除法、分數有什麼關係?

六、【板書】

兩個數相除,又叫做這兩個數的比。

如:64寫作6:4,讀作6比4。

6:4=64=1.5

6是這個比的前項,4是這個比的後項,1.5是6:4的比值。

比與除法、分數有什麼關係?

通過討論,爲後面學習比的知識作鋪墊

學生填表。

在引入比的概念後,教師組織學生說一說、寫一寫。再由學生說說求比值的方法。

學生對比的概念的認識以及比的各部分名稱的瞭解,會求比值等。

引導學生舉例說明他們的關係,並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完成。

小組探究後回答。

對比的有關知識的掌握

設計了系列情境,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並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這一系列情境也爲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

【教學反思】

教材的取捨----《生活中的比》教學反思

《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與除法關係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比的認識》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教材密切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設計了比賽成績速度水果價格圖形放大縮小等情境,引發學生的討論和思考,並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比的意義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比在數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但在實際中,學生記住比概念容易,但要真正理解比的意義往往比較困難。於是,教材沒有采取給出幾個實例,就直接定義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爲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

《教師教學用書》上建議這部分內容用3課時教學,說明編者也希望教學時能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探索、體驗、交流,在對生活中的比有了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後再引出比的概念。

備課時,面對着連續呈現的四個情境,如果按教材的編排順序進行教學,則前面的課時因爲沒有具體的知識點會顯得比較單薄,這樣的課很難了解到學生的理解掌握情況。而且一節課設置了太多的情境,必然會使教學環節顯得零碎,學生的思維無法深刻。另外,第四個情境圖形放大縮小其實是要引導學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質,雖然教材中並沒有揭示這個概念,也沒有出現比的前項與後項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的字眼,但我想還是要引導學生髮現這個規律,並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6

學材分析

P--70頁練一練

學情分析

學習目標

1.能夠了解數據所提供的信息,發展數感。

2.使學生能看懂數據,能對數據作簡單分析。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操作和實踐的能力。

導學策略

導學法、嘗試法

教學準備

學生收集相關數據資料。

導學流程設計:

教師預設

學生活動

一、複習上節課的內容。

1、說說數據的作用。

2、提問:你在現實生活中哪些數據?舉例說明。

二、練一練

1、學生自己獨立完成題目。

2、師生互評。

3、教師小結。

4、簡單分析

請同學們看第70頁第2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後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5、加深認識,學生在書中完成題目。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學到了什麼?你認爲數據有什麼作用?

四、作業

請學生收集一些數據進行分析。

學生討論數據。

說說現實生活中哪些數據。

學生練一練

同學們看第70頁第2小題的問題,相互討論一下,然後在全班交流一下。

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問題的思考結果,全班交流。

學生自己小結。

教學反思

達標情況分析:還好

教學心得體會:應重視學生的實際分析數據的能力。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7

活動目標:

1、發現生活中的數字,知道數字無處不在。

2、運用數字進行遊戲活動,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3、激發幼兒對數字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活動準備:

1、收集生活中常見的有數字的物品佈置在教室周圍。

2、0--9數字卡若干套,在教師的衣服上貼一套數字。

3、發放調查表:你知道生活中那些地方、那些東西上有數字?你最喜歡的、家中最有意義的數字是什麼?

活動過程:

一、出示0--9數字寶寶,引發幼兒的興趣。

今天老師穿了一件奇怪的衣服,你們看看我的衣服上有什麼呀?(數字寶寶)都有哪些數字寶寶? (幼兒說出數字,教師貼在黑板上。)

二、發現、回憶生活中的數字。

1、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願望:“最近我們正在進行關於“生活中的數字”的話題,知道了我們周圍到處都有數字。今天有很多數字寶寶來到我們身邊,你們想不想把他們找出來?”

2、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

(1)你在什麼東西上面發現了數字,趕快告訴旁邊的好朋友。

(2)誰願意大膽地到前面來,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3、回憶生活中更多的數字

教師:原來數字就在我們的身邊,除了這些,小朋友們還在哪些地方、哪些東西上看到過數字呢?

幼兒講述。

三、和自己有關的數字,介紹自己最喜歡的數字。

教師:數字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和我們小朋友也有很密切的關係,那麼你覺得最有趣的、最喜歡的數字是什麼呢?今天把它帶來了沒有?

請幾位幼兒給大家介紹一下。

四、做數字寶寶玩遊戲。

教師:數字和我們的關係這麼密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你們想不想做一個數字寶寶來玩遊戲呢?

1、請小朋友幫忙把小椅子放到旁邊去,分男、女兩邊。

2、給每位幼兒發放一個數字,貼在頭上做數字寶寶。

3、請幼兒遵守規則:音樂開始,數字寶寶們可以跟着音樂跳舞,音樂停時要求兩個數字結合起來,只能兩個兩個手拉手。

4、再次遊戲,四個數字組合、五個數字組合、八個數字組合、十個數字組合,加大遊戲難度。

五、結束:

教師:數字寶寶們,你們玩得開心嗎?讓我們到外面盡情地去玩吧?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8

活動設計背景

爲了讓數學生活話,爲了 讓同學們知道在我們的生中到處都有數字,同時數字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而來激發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去體會數字和我們生活中的關係,來引導學生去尋找數字,發現數字,學習數字,達到會運用數字的目的。在活動的過程中去體會數字給同學們帶來的樂趣,讓同學們愛上數字,本着這樣的設計背景和《綱要》的精神,我設計了本課。

活動目標

1、通過開展數字活動讓同學們在活動中體會數字的樂趣。

2、通過生活實際中找數字,讓同學們知道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是分不開的,同時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找到生活中的數字。

2、難點:

感受數學的奇妙,提高數學的學習興趣。

活動準備

1、讓同學們每人帶一個有數字的玩具。並在家找找我們的生活中在哪些地方有數字。

2、電話、表、數字卡片、人民幣。

活動過程

一、課前活動:《QQ星成長體操》

二、師生互動,檢查課前準備。

1、讓同學拿出從家帶來的帶有數字的玩具,互相展示,互相交流,互相玩。

2、讓同學們說說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上有數字。

3、總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字無處不在。

三、數字的作用:

1、出示:119、120、110等數字,讓同學們說說這些數字在生活中見過嗎?知道它們的作用嗎?

2、出示電話號碼,讓同學們說說它的作用,!.來並用數字卡片擺擺自己家和自己親人的電話號碼。

3、用數字表示數量,說說你有幾枝鉛筆,你幾歲了,我們班有多少個同學等等。

四、課堂延伸:

1、猜數字:找個同學在紙上寫一個數字,讓同學們,通過大了,小的了方式,讓同學們猜,從而讓同學們知道數字的比較大小。

2、老師拿出錢,讓同學們玩物品買賣遊戲。

五、教師總結後結束本課。

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備課和教學過程中我本着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爲主要目的進行教學,讓學生知道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去感受數字和我們生活中的關係,來引導學生去長數字,發現數字,學習數字,會運用數字。

本課的教學首先符合《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提出的幼兒教學要以幼兒生活爲基礎,讓同學們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數字分不開,數字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作用。同時我創設了多個活動都能以學生爲主體,學生們也都能積極的參與,體驗生活經驗,學習知識。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同時也很好的完成了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不足之處,在學生物品買賣的活動環節組織的不夠好,人員分配上有點問題,另外還應該養成學生收拾整理玩具、物品的好習慣。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數字與生活的關係,感受數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加深對數字的認識。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認識數字1——10,已會表演巧虎數字操。

2、物質材料準備:在教室裏投放含有數字的圖片和物品。如:錢幣、時鐘、溫度計、遙控器、掛曆、鞋等。

3、1——10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師幼表演《巧虎數字歌》導入活動。

猜猜玩玩,讓幼兒感受數字的外形美。

師:這個數是外形像鉛筆的數,它是誰?

師:外形像帆船的數是哪個數?

……

二、認數字。

1、教師出示數字1—10,引導幼兒快速辨認。

師:剛纔我們感受了這麼多數字,現在數字寶寶都躲在我的深身後,要請你們很快的把它認出來。

2、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再現生活中的數字。

師:你們在生活中的什麼地方也看到過這些數字。

三、觀察帶數字的物品,尋找生活中的數字。

師:今天,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了許多帶數字的物體,我們一起去看看,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也有數字?

師總結: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字。錢幣上、體溫計上、掛曆上、鬧鐘上、鞋上、電話上都有數字。

四、與幼兒探討、梳理不同地方數字的代表的意義。

1、教師出示報紙上剪下的天氣預報圖片,引導幼兒討論,上面的數字代表什麼。

師:今天,我帶來了一張報紙上的頭圖片,這裏的25—38這是什麼意思?代表的是今天的什麼?

師;最低溫度是多少?最高溫度是多少?

2、引導幼兒觀察、探討實物鐘上的數字

師:鐘上的數字在哪裏?代表什麼?

3、引導幼兒觀察、探討體溫計上的數字

師:這是什麼?什麼時候用到它?它上面的數字表示什麼?寶寶的體溫是39度,說明他怎麼啦?

3、引導幼兒觀察、探討超市飲料上的數字代表的意思。

師:超市裏擺放營養快線的架子上寫着數字4,是什麼意思?

4、引導幼兒觀察、探討鞋上的數字所代表的意思。

鞋子上的數字在哪裏?代表什麼?

師: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地方都有數字,不同地方的數字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如果沒有數字,我們的生活將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四、教師分發“車票”,引導幼兒坐車。

師:我給每位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張車票,請你看看你拿到的數字是多少,然後再看看椅子背後的數字,請找出和你手上數字一樣的椅子,找好了,就可以出發!

師幼開火車,結束活動。

《生活中的比》教學設計 篇10

活動目的:

1.尋找生活中的數字,初步瞭解數字在不同物品中所表示的含義。

2.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應用,知道生活離不開數字。發現運用數字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已經認識數字1-10。

物質準備:

邀請幼兒與家長一起收集生活中有數字的物品日曆、時鐘、電話、尺子、溫度計等。課件:生活中的數字。

活動過程:

1.結合數字象形歌出示數字1-10,幫助幼兒區分鞏固數字1-10.

2.出示部分有數字的生活常見物,瞭解數字的用途。

(1)這些物品上的數字有什麼用途?

(2)你覺得數字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用處?

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回憶,講述生活中見過的數字。

3.引導幼兒觀看PPT課件,進一步瞭解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

小結:原來我們生活中到處有數字,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的世界中,數字在我們生活中十分的重要,數字可以幫助我們區分車牌、電話號碼、身份證、門牌號等等。沒有它,我們的生活將會有許多的不方便。

4.討論:如果沒有數字,我們的生活會怎麼樣?

5.遊戲:設計電話號碼。

爲幼兒提供記錄紙與記號筆,引導幼兒按要求自編電話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