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飛來峯》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登飛來峯》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登飛來峯》教學設計範文

  《登飛來峯》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查字典或有關資料,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

2、想像詩句描繪的景象,引導學生理解詩中蘊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和默寫。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詩句描繪的景象,引導學生理解詩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以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引入新課

1、誰能背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2、這首詩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3、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着同樣道理的詩—《登飛來峯》。

4、質疑:看到這個課題,有什麼想問的?

5、哪個同學可以幫忙?

  二、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古詩。

2、初讀、正音

3、檢查預習情況

通過預習,你獲得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事情?

  三、品讀古詩

1、齊讀

2、討論:如何讀好這首詩?

(要求:讀出詩的韻味,讀出詩的節奏)

3、師指導朗讀,並範讀。

4、學生試讀

5、指名讀(兩三個)

6、學生評價朗讀

7、自主學習,理解詩意。

8、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9、體會詩人抒發的感情

同學們,這首詩從表面上來看,是一首登高遊覽的小詩,其實詩人是要借景來抒情,請同學們想一想:詩人是借什麼景,抒什麼情?

10、教師小結:

  四、學生暢談生活經驗

1、說一說自己登山觀景的體會。

2、師小結: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方面,難道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

  《登飛來峯》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能夠大致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理解詩中蘊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背誦。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中蘊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教學過程】

導語:孩子們,老師今天帶你們去一個被人們稱爲“無石不奇,無樹不古,無洞不幽”的.杭州飛來峯走走看看。

  一、欣賞圖片,激情導入。

1、教師播放飛來峯的圖片,學生欣賞。

師導:孩子,剛纔你看到了什麼,彷彿聽到了什麼?能用一句話來談談自己看後的感受嗎?

2、學生談觀後的感受。

3、談話,揭題。

師導:在你們的眼中,飛來峯是那樣的美麗、雄偉壯觀,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教師板書:角度),結果認識不同,感受不同。我們北宋時期最偉大的詩人、政治家也登上了飛來峯,並留給了我們一首千古傳頌的《登飛來峯》。(教師板書:登飛來峯)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品味詩人獨特的感情、豪邁的氣魄。

4、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

1、投影古詩。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古詩,做到讀準字音,最好還能讀出古詩的節奏。

(2)誰能代替詩人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2人讀,並正音)。

(3)我們一起做王安石,把這首詩齊讀一遍。

師導:孩子們,學習古詩,就是透過字面去想像當時的畫面,和古人對話,體會他的感情。

(4)你再認真讀一讀,想一想,從這首詩裏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想像出什麼樣的畫面?(交流要點:人、峯、塔、雲、日等,其他人可以補充,老師隨機板書。)

(5)再現古詩畫面。

他們又有着一種怎樣的聯繫呢?能不能把這幾個字連起來說一說?

(6)質疑,問難。

過渡:在讀的過程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嗎?

學生提問,教師相機板書。

(過渡:學貴有疑,有了這些疑問,我們才能更加深入地去學習。現在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三、誦讀詩歌,感悟哲理。

1、解讀1、2句。

幻燈出示:飛來峯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1)指名讀詩句。

(2)理解詞語。

尋:古代的度量單位。八尺爲一尋,“千尋”極言塔高。“千”在這裏不是實寫,是指多。如我們學過的“飛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白髮三千丈,緣愁是個長。”在這裏詩人運用了什麼樣的表現手法?

聞說:聽說。

雞鳴見日升:傳說。站在塔上,五更天雞叫的時候就看見太陽升起。

(3)詞語的意思理解了,誰能說說整句詩的意思呢?(同桌互相說、指名說)

(4)想象太陽升起時的美景。

師導:此時,詩人就站在飛來峯高高的塔上,想象看到了這樣一幅美麗的情景。(出示:日出時的插圖)發揮你的想象,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看到了這樣的美景,你能用幾句話描述當時的景象嗎?

(5)指導朗讀。

師導:這樣的景象給你的最大感受是什麼?那你認爲怎樣通過朗讀來表達呢?

2、解讀3、4句。

(過渡,師導:登上高高的塔,彷彿看見了日出時美麗壯觀的情景。詩人不由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出示: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1)學生齊讀3、4句。

(2)理解詞語。

不畏:不怕。

緣:因爲。

(3)理解整句詩的意思。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呢?

3、整體理解詩意。

  四、誦讀詩歌,感悟哲理。

(師導:現在我們理解的只是詩句的意思,實際上詩人寫詩和我們現在寫文章是一樣的,是想通過字裏行間來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和願望。我們要想讀懂詩人的心聲,那就必須瞭解詩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和社會背景。)

1、教師出示:王安石變法的故事,“浮雲”的典故。

學生自己讀讀。

(出示:在北宋仁宗時候,大批農民失去田產,淪爲佃戶,遭受沉重的剝削和壓迫。爲了爭取生存的權利,他們只有拿起武器,鋌而走險。於是王安石就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法,變法以“富國強兵”爲目標。在此期間,每項新法在推行後,基本上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可是各項新法的實施或多或少地觸犯了中、上級官員、皇室、豪強和x利貸者的利益,因此在新法實施的過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所以,他一登到山嶺高塔,就聯想到雞鳴日出時光明燦爛的奇景,通過對這種景物的憧憬,表達了對自己前途的展望。

“故邪臣之蔽賢,猶浮雲障日也。”——陸賈《新語慎微篇》。意思:西漢的人曾把浮雲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對賢臣進行挑撥離間,讓皇帝受到矇蔽。)

2、理解“浮雲”的深層含義。

師導:讀完了王安石的故事,知道了“浮雲”的典故,你認爲王安石眼中的“浮雲”還指什麼?

3、深層次得理解“不畏”。

師導:同樣王安石也在實現自己理想的時候遇到了這樣的奸邪小人,那他的反應是什麼?你能用詩中的一個詞來說說嗎?

“不畏”說明了什麼?堅決果斷地讀讀這個詞。

4、理解“最高層”。

師導:這是多麼有氣魄的豪邁聲音!他這種堅決果斷的意志,早在這首詩裏就流露出來了,後來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時候就做了宰相,任憑反動勢力怎樣反對,他始終堅持貫徹執行新法。他能如此堅持和毫不畏懼,全都源於“只緣身在最高層”。“最高層”又有了什麼樣的深層含義?僅僅指的是他站的比別人高嗎?還指他身上的哪些方面?

5、指導朗讀。

讀出詩人豪邁的氣勢。

6、學生總結。

(師: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7、誦讀整首詩歌

(師:只有站的高才能望得遠。同樣,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方面也是這樣,只有在各個方面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於變法革新,他滿懷着要求改變現實的雄心壯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國平天下的雄才偉略。請同學們合上書本一起誦讀這首詩,讀出詩人的豪邁氣勢,讀出詩人的雄心壯志。)

  五、課堂檢測。

試題:填空練習

飛來峯上___,

__雞鳴見日升。

____遮望眼,

__身在___。

  六、課後拓展。

1、自學古詩《題西林壁》。

2、課下蒐集有關王安石的古詩讀一讀,進一步瞭解這位偉大的詩人。

  七、結束語。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那豪邁的氣勢在這首詩中表現的淋漓盡致,讓我們爲之喝彩。同樣也希望大家能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努力爲自己儲備知識,積蓄能量,提高自己,因爲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最後讓我們全體起立,齊聲誦讀這首詩來結束本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