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化學必備知識點總結

說到高中化學必修一的學習,有人說化學背背就行了,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化學也是理科,有需要你理解的概念和理論。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必修一化學必備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必修一化學必備知識點總結

  必修一化學基礎知識

一、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電解質:在水溶液裏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

1、化合物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電解質。)

(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酸、鹼、鹽和水都是電解質(特殊:鹽酸(混合物)電解質溶液)。

(3)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能導電的物質:電解質溶液、熔融的鹼和鹽、金屬單質和石墨。

電解質需在水溶液裏或熔融狀態下才能導電。固態電解質(如:NaCl晶體)不導電,液態酸(如:液態HCl)不導電。

2、溶液能夠導電的原因:有能夠自由移動的離子。

3、電離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個數守恆,電荷數守恆。如:Al2(SO4)3=2Al3++3SO42-

二、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生成沉澱、生成氣體、水。

2、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寫、拆、刪、查)

①寫: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強電解質(易容的鹽、強酸、強鹼)寫成離子形式。

常見易溶的強電解質有:

三大強酸(H2SO4、HCl、HNO3),四大強鹼[NaOH、KOH、Ba(OH)2、Ca(OH)2 (澄清石灰水拆,石灰乳不拆)],可溶性鹽,這些物質拆成離子形式,其他物質一律保留化學式。

③刪:刪除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價態不變和存在形式不變的離子)。

④查:檢查書寫離子方程式等式兩邊是否原子個數守恆、電荷數守恆。

3、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看幾看)

①看是否符合反應事實(能不能發生反應,反應物、生成物對不對)。

②看是否可拆。

③看是否配平(原子個數守恆,電荷數守恆)。

④看“=”“ ”“↑”“↓”是否應用恰當。

4、離子共存問題

(1)由於發生複分解反應(生成沉澱或氣體或水)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沉澱:AgCl、BaSO4、BaSO3、BaCO3、CaCO3、Mg(OH)2、Cu(OH)2等。

生成氣體:CO32-、HCO3-等易揮發的弱酸的酸根與H+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H2O:①H+和OH-生成H2O。②酸式酸根離子如:HCO3-既不能和H+共存,也不能和OH-共存。如:HCO3-+H+=H2O+CO2↑, HCO3-+OH-=H2O+CO32-

(2)審題時應注意題中給出的附加條件。

①無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離子:Cu2+、Fe3+、Fe2+、MnO4-(常見這四種有色離子)。

②注意挖掘某些隱含離子:酸性溶液(或pH<7)中隱含有H+,鹼性溶液(或pH>7)中隱含有OH-。

③注意題目要求“大量共存”還是“不能大量共存”。

  高中化學選修知識要點

原子結構與性質

1、電子雲:用小黑點的疏密來描述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出現的機會大小所得的圖形叫電子雲圖。離核越近,電子出現的機會大,電子雲密度越大;離核越遠,電子出現的機會小,電子雲密度越小。

2、電子層(能層):根據電子的能量差異和主要運動區域的不同,核外電子分別處於不同的電子層.原子由裏向外對應的'電子層符號分別爲K、L、M、N、O、P、Q.

3、原子軌道(能級即亞層):處於同一電子層的原子核外電子,也可以在不同類型的原子軌道上運動,分別用s、p、d、f表示不同形狀的軌道,s軌道呈球形、p軌道呈紡錘形,d軌道和f軌道較複雜.各軌道的伸展方向個數依次爲1、3、5、7。

4、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特徵可以用電子層、原子軌道(亞層)和自旋方向來進行描述.在含有多個核外電子的原子中,不存在運動狀態完全相同的兩個電子。

5、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電子先佔據能量低的軌道,再依次進入能量高的軌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個軌道最多容納兩個自旋狀態不同的電子;

(3)洪特規則:在能量相同的軌道上排布時,電子儘可能分佔不同的軌道,且自旋狀態相同。

洪特規則的特例:在等價軌道的全充滿(p6、d10、f14)、半充滿(p3、d5、f7)、全空時(p0、d0、f0)的狀態,具有較低的能量和較大的穩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據構造原理,基態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遵循圖⑴箭頭所示的順序。

根據構造原理,可以將各能級按能量的差異分成能級組如圖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個能級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級組內,從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態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順序依次排布。

7、第一電離能:氣態電中性基態原子失去1個電子,轉化爲氣態基態正離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電離能。常用符號I1表示,單位爲kJ/mol。

(1)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週期性

隨着原子序數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呈現週期性的變化:每隔一定數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重複出現從ns1到ns2np6的週期性變化.

(2)元素第一電離能的週期性變化

隨着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呈週期性變化:

同週期從左到右,第一電離能有逐漸增大的趨勢,稀有氣體的第一電離能最大,鹼金屬的第一電離能最小;

同主族從上到下,第一電離能有逐漸減小的趨勢。

說明:

①同週期元素,從左往右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電子亞層結構爲全滿、半滿時較相鄰元素要大即第 ⅡA 族、第 ⅤA 族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分別大於同週期相鄰元素。Be、N、Mg、P

②元素第一電離能的運用:

a.電離能是原子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的實驗驗證

b.用來比較元素的金屬性的強弱。I1越小,金屬性越強,表徵原子失電子能力強弱。

(3)元素電負性的週期性變化

元素的電負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電子對的能力叫做該元素的電負性。

隨着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電負性呈週期性變化:同週期從左到右,主族元素電負性逐漸增大;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電負性呈現減小的趨勢。

電負性的運用:

a.確定元素類型(一般>1.8,非金屬元素;<1.8,金屬元素)。

b.確定化學鍵類型(兩元素電負性差值>1.7,離子鍵;<1.7,共價鍵)。

c.判斷元素價態正負(電負性大的爲負價,小的爲正價)。

d.電負性是判斷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重要參數(表徵原子得電子能力強弱)。

8、化學鍵:相鄰原子之間強烈的相互作用。化學鍵包括離子鍵、共價鍵和金屬鍵。

  高中化學必背知識

一.能級與能層

⑴構造原理:隨着核電荷數遞增,大多數元素的電中性基態原子的電子按右圖順序填入核外電子運動軌道(能級),叫做構造原理。

能級交錯:由構造原理可知,電子先進入4s軌道,後進入3d軌道,這種現象叫能級交錯。說明:構造原理並不是說4s能級比3d能級能量低(實際上4s能級比3d能級能量高),而是指這樣順序填充電子可以使整個原子的能量最低。

(2)能量最低原理現代物質結構理論證實,原子的電子排布遵循構造原理能使整個原子的能量處於最低狀態,簡稱能量最低原理。構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從整體角度考慮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侷限於某個能級。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態多電子原子中,一個軌道里最多隻能容納兩個電子,且電旋方向相反(用“↑↓”表示),這個原理稱爲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規則:當電子排布在同一能級的不同軌道(能量相同)時,總是優先單獨佔據一個軌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這個規則叫洪特(Hund)規則

洪特規則特例:當p、d、f軌道填充的電子數爲全空、半充滿或全充滿時,原子處於較穩定的狀態。

4.基態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電子排布式①用數字在能級符號的右上角表明該能級上排布的電子數,這就是電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爲了避免電子排布式書寫過於繁瑣,把內層電子達到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結構的部分以相應稀有氣體的元素符號外加方括號表示,例如K:[Ar]4s1。

③外圍電子排布式(價電子排布式)

(2)電子排布圖(軌道表示式)是指將過渡元素原子的電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週期稀有氣體的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實)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內層電子排布省略後剩下的式子。每個方框或圓圈代表一個原子軌道,每個箭頭代表一個電子。如基態硫原子的軌道表示式爲

二.原子結構與元素週期表

1.一個能級組最多所容納的電子數等於一個週期所包含的元素種類2n2。但一個能級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級,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級。

2.元素週期表的分區

(1)根據核外電子排布

確定元素在週期表中位置的方法

?若已知元素序數Z,找出與之相近上一週期的惰性氣體的原子序數R,先確定其週期數。再根究Z—R的值,確定元素所在的列,依照週期表的結構數出所在列對應的族序數。

③若已知元素的外圍電子排布,可直接判斷該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如:某元素的外圍電子排布爲4s24p4,由此可知,該元素位於p區,爲第四周期ⅥA族元素。即最大能層爲其週期數,最外層電子數爲其族序數,但應注意過渡元素(副族與第Ⅷ族)的最大能層爲其週期數,外圍電子數應爲其縱列數而不是其族序數(鑭系、錒系除外)。

(2)主族元素價電子數=族序數,副族元素IIIB--VIII族價電子數=族序數IB,IIB價電子的最外層數=族序數

(3)各區元素化學性質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特點

S區ns1-2p區ns2np1-6、d區(n-1)d1-9ns1-2、ds區(n-1)d10ns1-2

三.元素週期律

1.電離能、電負性

(1)電離能是指氣態原子或離子失去1個電子時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電離能是指電中性基態原子失去1個電子轉化爲氣態基態正離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電離能數值越小,

原子越容易失去1個電子。在同一週期的元素中,鹼金屬(或第ⅠA族)第一電離能最小,稀有氣體(或0族)第一電離能最大,同週期,從左到右總體呈現增大趨勢。(Be,N,P,Mg除外)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第一電離能逐漸減小。同一原子的第二電離能比第一電離能要大

(2)元素的電負性用來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對鍵合電子吸引力的大小。

(3)電負性的應用

①判斷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及其強弱②金屬的電負性一般小於1.8,非金屬的電負性一般大於1.8,而位於非金屬三角區邊界的“類金屬”(如鍺、銻等)的電負性則在1.8左右,它們既有金屬性,又有非金屬性。③金屬元素的電負性越小,金屬元素越活潑;非金屬元素的電負性越大,非金屬元素越活潑。④同週期自左到右,電負性逐漸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電負性逐漸減小。

(4)電離能的應用

①根據電離能數據確定元素核外電子的排布如:②確定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③判斷元素金屬性強弱

2.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3.對角線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