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課文翻譯Unit 3-5

學習英語不只是爲了增長自己的見識,還應爲了增加自己的能力,有關大學英語第三版第二冊課文翻譯,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鑑一下!

大學英語課文翻譯Unit 3-5

  第三單元

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活

1 大學校園長久以來都是學術之地,也是新技術的前沿。現在隨着手提電腦和智能手機的大量出現,加上每天24小時不間斷的網絡連接,大學校園正在轉而進入電子設備的新時代。

2 在典型的現代校園裏,每幢建築和大部分室外公共區域都提供無線互聯網接入, 學生可以把手提電腦帶到任何地方。 課堂上,她用手提電腦記筆記,有時如果教授的課一點都沒意思,她就會給朋友發送即時信息或電子郵件。在寢室,她甚至會給近在咫尺的室友發送即時信息。 她離不開智能手機,甚至對住在樓上的朋友也要發短信;在從上一堂課去下一堂課的路上她也要用智能手機聽音樂。

3 歡迎來體驗21世紀的大學生活:通過源源不斷的信息流,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學生和課堂作業之間建立了電子化的聯繫,一天24小時,一週7天,從不間斷。 在許多學校,無線互聯網連接覆蓋了校園的各個角落,大學整體上也因此成爲世界上互聯網最普及的地方。

4 學生們說他們非常看重動動手指就可獲得無限的網上信息,還可以在凌晨兩點給教授發電子郵件,並能在第二天早上收到教授的回覆。一位工程專業的學生說:“我覺得無論在課內還是在課外,我都擁有一種交流手段。”

5 很多學生不僅使用智能手機自創語體發短信,而且也用智能手機來做更正經的工作,比如練習外語、分析戲劇課的腳本等。在一所大學的有關美國廣播電臺歷史的課上,學生們用智能手機錄下他們自己的廣播節目。 教授這門課的教師說:“這提高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的興奮感。” 學校也鼓勵教授錄下授課內容併發布到網上。 一位一流大學的主管說:“我們意識到,像這樣一種能夠引起學生關注、並促使他們深入思考的工具也許大有潛力。”

6 對於大多數本科生來說,永不間斷的互聯網是大學生活的動力。 網絡工具不只是玩具,而且是儲存和管理幾乎各種信息的強大工具。隨着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這些工具,它們已經變得不可或缺。 所以,學生應該運用互聯網所創造的奇蹟來完成作業、複習講座提綱、參與課堂討論、與朋友們進行網上社交。但是在做這些的同時,學生們必須記住,要控制和平衡好時間。 上網時間過長就意味着在現實生活中學習、鍛鍊或和朋友敘談的時間過少。 學生們不應該讓電腦屏幕上的互聯網世界使他們脫離外面的現實世界。

7 大學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迎來互聯網,那時許多大學開始給學生寢室接入高速網絡。在過去的幾年中,學校率先把校園變成了被無線網絡覆蓋的世界。 事實上,美國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信息技術的投入佔高校預算的5%-8%,比20世紀80年代中期約2%-3%的投入有所增加。

8 有一所大學裏,學生用無線網絡發送即時信息、複習家庭作業以及查看銀行賬戶餘額。 而就在沿公路往前九英里處,另一所大學一直有種技術不如別人的自卑感。爲了彌補這一點,該大學花了數萬美元給每一名入學新生免費贈送了一臺蘋果iPad。

9 有些大學甚至要求所有學生擁有或租用一臺手提電腦。 有人說注重技術可以使學生作好準備面對被網絡連接的世界。一位大學校長指出:“你必須與世界保持同步,學生們期望通過高帶寬獲取信息。如果你不能提供,你就會在競爭中處於劣勢。”

10 其他大學正努力從同行當中脫穎而出。 大學之間用最現代的網絡和最熱門的系統來吸引學生的競爭已經達到狂熱的地步。一些商科專業的學生可以領到免費的便攜式電腦。 在永久在線模式下,他們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隨地獲取信息。 一所大學甚至爲新生配備了智能手機,以豐富其大學經歷,爲他們在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上取得成功作好準備。

11 大學還爲那些不喜歡隨身攜帶手提電腦的學生提供了若干個機房。 而且,許多大學爲那些熬夜學習的學生開設了24小時電腦維修店,電腦第二天就可以修好,而且在電腦送修期間,學生可以使用維修點提供的代用電腦。

12 在過去10年裏,世界各地的大學都在更換其計算機系統,主要是爲了給學生提供最先進的免費系統。隨時隨地的網絡連接使教育深受裨益。 隨着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們將培養出善於解決問題和善於思考的一代人,這對於世界的未來是至關重要的。

過猶不及——真正的成癮

1 現代世界經歷的最大變化也許就是互聯網的崛起。 我們難以否認網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種種便利。通過網絡,人們能夠迅速地查到諸如地圖、新聞和網上商店等,網絡使生活變得簡單。作爲研究工具,互聯網是無與倫比的。 它是我們與朋友保持聯繫的極好的途徑。 它給我們提供多樣的媒體渠道以及各種各樣的新聞來源。 有條件上網以及有能力充分利用網絡是現代社會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2 然而,像任何技術一樣,隨着我們開始依賴網絡,網絡的負面因素就顯現出來。 正如伴隨着汽車的便利而來的是污染和交通堵塞一樣,互聯網的大行其道導致了一種新的社會流行病,那就是網癮。

3 看看下面的報道。 幾年前,美國一對夫婦被指控疏於照顧孩子。正是因爲他們迷戀網絡遊戲而疏於對兩個幼兒的照顧。最近還有個關於一位男子的新聞報道,他因爲上網時間過長,導致睡眠不足而丟掉了工作。 最終,他連房子都沒了,但他保留了手提電腦,仍然整日上網。

4 大學生們也受到影響。 有很多報道是關於一些優秀的學生由於成績差而失去獎學金,還有的學生因此而無法畢業,這全是因爲他們上網時間過長所致。有一個學生不僅沒有畢業,而且體重減了12磅。 他過於沉迷網絡,結果連飯都忘了吃! 想一想,這是多麼令人痛心啊!

5 這些事情發生在這些人身上,不是因爲他們懶惰或愚蠢,而是因爲他們上網成癮。 新入學的大學生,甚至是那些最聰明、最成功的大學生,受此影響的風險最大,因爲互聯網對他們的學業很重要,也因爲他們剛剛進入一個新環境,他們的上網習慣不再受到關心他們的父母的監督。沒有家人的監督和約束,學生們只能自己管理上網時間。 在第一學期,他們可能成績驟降、健康受損、友誼中斷。

6 那些不受網絡巨大吸引力影響的人,也就是那些可以輕鬆控制上網時間的人,容易把網癮問題看作是假想的問題,或者把網癮的根源歸咎於軟弱的性格。但是,網癮的背後有其腦部化學病理,這不是想象出來的。 許多常見的網絡互動,如在網絡遊戲中得分﹑接收電子郵件或即時信息、尋找新的博客日誌,所有這些都會引發大腦中內啡肽的釋放。內啡肽是大腦中與成功和快樂這些正面情緒相關的重要化學物質。 鑑於網絡互動經常包含成功應對挑戰或進行社會交往,因此網絡互動能引起內啡肽的釋放也就不足爲奇了。 對於這些現實生活中的活動,我們的大腦一直在給予我們獎勵。

7 互聯網的問題在於,它可以造成過於長期的、非自然的內啡肽釋放,也就是來自大腦的持續不斷的獎勵,就像點擊鼠標一樣快速。這些獎勵不是真實的、有用的、現實的獎勵,它們只是引發大腦中正面反饋的簡單刺激。 在現實生活中,內啡肽促使我們和朋友、家人交往或者嘗試學習新東西。 而一旦上網成癮,內啡肽只會使人更加迷戀電腦。有網癮的人的行爲就好像那些在拉斯維加斯的賭徒們不斷拉動賭博的操作杆,雖然這樣做不理智、妨害他們的學業或損害他們的健康和生活。

8 所以,要留意你在網上花了多少時間。節制是對抗網癮的最好的防禦方式。 利用網絡創造的奇蹟來充實你的學業、與遠方的朋友保持聯繫、探索多樣的新世界。只是要小心。 留意一下,看自己不上網時是否還惦記着網絡,或者你是否更願意上網而不願意與現實生活中的朋友在一起,或者你是否對上網時間進行掩飾和撒謊。 如果你發現自己符合以上任何一種情況,那就要停下來想想了。去尋找其他享受生活的方式。 做些運動,運動是內啡肽的重要來源! 參觀博物館或去逛逛美麗的公園。 和朋友們一起學習或安排娛樂時間來放鬆一下。 互聯網是一個強大的工具,但是要確保能明智地利用它,來獲得它所能帶來的一切好處,確保不會因過度使用而使它變成害人的東西。

  第四單元

我們身邊的英雄

1 誰是當今的英雄? 在一個英雄主義發揚光大的時代,“英雄”一詞已經變得更加常見。 我們把各種困難和悲劇的受害者和倖存者都稱爲“英雄”。 那麼,我們身邊哪些人是英雄呢?

2 在亞利桑那州圖森市槍擊案發生後的日子裏,許多人都把20歲的政界同事丹尼爾赫爾南德茲描述爲英雄。 在駭人的槍擊案發生時,他勇敢地冒着危險,去救助受害者之一、也是他的上司和朋友的加布裏埃爾吉福德議員。 丹尼爾把她的頭託高,便於她呼吸,並用力摁住她的傷口。 他用溫柔體貼的話語安慰她,告訴她他會把她的丈夫和父母找來,告訴她一切都會好的。而且,他一直守護在她身邊,在去醫院的路上,他也一直在救護車裏陪伴在她身旁。

3 圖森槍擊事件中的另一位英雄是多利斯托達德。 多利爲保護妻子梅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多利和他的妻子自小青梅竹馬。一聽到槍聲,多利馬上撲在妻子身上爲她擋住掃射過來的子彈。 在葬禮儀式上,牧師說道:“多利一生英雄,非死才爲英雄。” 多利斯托達德一直以來以精神高尚、富有愛心而爲大家所熟知,他至死也同他生前一樣在幫助他人。

4 這些都是平民英雄。他們在特別危急的情況下,本能地做出勇敢而高尚的舉動。

5 但是,那些應急救援人員是否也算是英雄呢?用一位已故警官遺孀的話來說,他們的工作就是“迎着危險上”。

6 在加拿大多倫多市,11,000多名警察和其他應急救援人員肅穆地在大街上游行,紀念一位具有高度保護和服務意識的“好男人和好警察”、35歲的瑞安羅素警佐。當時整個市中心的其他活動都停止了。 羅素警佐迅速採取行動,保護他人免受傷害。 他僅憑着一輛警車和一顆幫助他人的善良的心,試圖擋住一輛醉駕司機駕駛的偷來的掃雪車。不幸的是,他沒能攔住醉駕司機,不幸犧牲。

7 在過去,“英雄”一詞僅限於稱呼那些做出超乎職責範圍的特別英勇的行爲的人們。一位戰士冒着槍林彈雨去搶救其他戰友,他被看作英雄。 同樣,超凡卓越的具有傳奇色彩的領袖人物也是英雄,比如納爾遜曼德拉。被囚禁於單人牢房27年後,曼德拉終於擺脫了牢獄生活。 他沒有抱怨,作爲南非的第一位黑人總統,他努力奮鬥,致力於創建和諧國家,促進社會化解以往的矛盾。

8 但是今天,我們的英雄是平凡的男男女女,他們是我們看得見、摸得着的“平民英雄”,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

9 雖然很多人尊重羅素警佐,但有些人在試圖理解像羅素警佐這樣的悲劇時提出了一個問題:“有些應急救援人員在幫助他人時沒能獲得成功,而自己卻受傷或犧牲了。這些人不是因爲他們成功幫助了別人,而是因爲他們在幫助別人時所遭遇的不幸才成爲英雄的嗎?”

10 我問道路交通安全倡導者埃莉諾麥克瑪農,她是否認爲羅素警官是位英雄。麥克瑪農女士的已故丈夫曾是一名警官,2006年的一天,他未當班,卻在騎車時因一名醉駕卡車司機肇事而喪生。 在悲傷和憤怒中,麥克瑪農女士創立了“道路共享單車聯合會”,一個自行車協會。她不懈地努力,直到政府頒佈了格雷格法案,授予警察在路上一旦發現醉駕司機就當場予以扣留車輛的權力。

11 麥克瑪農女士回答說,她認爲羅素警官確實是英雄。 “想象一下,在狂風暴雪中,這位警官想道:我必須擋住這輛掃雪車,不讓它傷及他人。” 麥克瑪農女士概括了爲什麼她認爲許多警官都是英雄的原因:“害怕危險是正常的。大多數人因害怕危險而奔向安全之處躲避危險,這也是正常的。而英雄則恰恰相反。他們迎着危險上,爲的是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12 我們指望應急救援人員衝向危險,尤其是當我們或我們所愛的人身處險境時。 這正是我們對應急救援人員的期望。所以,當他們中的一位因衝向危險而遭遇不幸時,我們應認可他們的英勇行爲,哪怕我們可能懷疑自己是否具有這樣的勇氣。

13 英雄們激勵人心的事蹟有助於提醒我們,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不管是履行職責,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向消防員、警察和普通平民致敬,讚揚其大無畏的精神。 也許,甚至更爲重要的是,我們要通過改變讓他們遭遇不幸的環境來向他們致敬。 通過緬懷他們,我們可以從中得到鼓舞。一旦有情況召喚我們挺身而出時,我們會當英雄嗎? 但願我們會!

一位英雄的願望

1 瓊達警官的心跳加快了。 在那個寒冷、漆黑的冬夜,路況險惡。 狂風暴雨令人視線不清,但她能感到前面的'車出了麻煩。那輛車開得歪歪扭扭。 雖然歪得不是很厲害,還勉強開在車道里,但在十一月大雨滂沱中的蜿蜒道路上,這已經夠懸的了。 瓊達對事故有着第六感,並且自從很多年以前那個可怕的夜晚之後,她一直生活在對事故的恐懼中。那個十幾歲的少年呼喊求助——向她求助——的駭人情景至今在她腦海中,揮之不去。她當時無能爲力,因爲汽車燃起的大火使她無法靠近。

2 她在事後的事故報告中按照以前的培訓要求,就事論事地記錄了事實,並沒有對尖叫聲和傷痛的描述。 記錄的是一種形式,即警方報告中的一連串事實;而回憶卻是另一種形式:熊熊燃燒着的金屬、溼滑水泥地上深深的車胎痕跡,還有散落在血泊中、如天然水晶般閃爍的安全玻璃碎屑。記錄和回憶竟會如此不同,着實令人奇怪。這些成爲瓊達腦海中始終擺脫不掉的記憶。 她靠着受過的訓練來支撐自己。現在,她再不會放過任何預示下一起事故的徵兆。 她動手要去打開巡邏車上的警燈,但是她的搭檔戴維搶先一步打開了警車頂燈,他也覺察到了險情。 “我們讓那輛車靠邊停下,以免有人出事,”他說道。

3 那輛大轎車的司機猛踩剎車,車子慢了下來,但還是來不及停在警示線內。 車子滑下公路,掉進了道爾頓河。

4 瓊達急忙停下警車,來到車外。 她一邊喊着讓戴維呼叫支援,一邊沿路肩下滑到河邊。

5 雨水使河水猛漲,變成一頭兇猛的怪獸。 它咆哮着衝上兩岸,夾雜着被急流衝下的樹枝,洶涌奔騰。 那輛車一半已被水流淹沒。儘管車不小,但是水流的力量把它頂在一棵樹上,副駕駛座一側被淹沒,河水漫過擋風玻璃。 “我的上帝啊!”瓊達祈禱道。 “不要再像上次一樣啊!”這樣的事讓人受不了,太熟悉了,瓊達心想。

6 瓊達知道,司機肯定來不及脫身。 傾盆大雨中,她手電的光亮幾乎沒什麼用,但是她還是能夠看到被困司機在叫喊着,拍打着車窗。河水正在灌滿車廂。

7 “戴維,我需要破窗錘!” 瓊達向對講機呼叫,並衝向車子。當她來到駕駛員一側的車門時,水已經漲到她的腰部,而且冰冷刺骨,她的雙腿就像被冰包裹住一樣。 如果她動作不夠快,她的下半身可能就會失去知覺,她就會癱倒。

8 透過車窗,瓊達看到那位婦女,水已經淹到她的胸口。 她胸前別有一枚工作胸卡,寫着她的名字桑迪。 她年事已高,有65歲或70歲。 她在冰冷的水中支撐不了多久。 她的眼中流露出極度的恐懼,直直地盯着瓊達的眼睛。 “救救我,”她大聲呼喊着。

9 戴維趕到瓊達身邊,把破窗錘遞給她。 “夫人,”她透過車窗喊道,“請你轉過身,避開玻璃!我要把車窗砸開!” 那位婦女轉過頭去,瓊達砸向車窗。 這輛舊車車身大,窗玻璃也厚,砸一下幾乎不見裂縫。 這時,瓊達感到車起伏了一下,她不禁心頭一沉。水流正把車推離那棵樹。

10 瓊達用盡全力又砸了一次,謝天謝地,這次車窗碎成了小片。 水灌了進來,車又起伏了一下,它很快就會被衝到下游。

11 那位婦女顫抖着雙脣,努力想說些什麼。 “告訴我的孫子孫女,我愛他們,”她嗚咽着。

12 瓊達探進身子,用自己的雙臂箍住婦女。 “桑迪,我們不會讓你死的!你抱住我的脖子,抓緊!戴維,摟住我的腰往外拉!”

13 戴維摟住她的腰往外拉。同時,瓊達在冰冷的水裏用盡全力把那位瘦弱的婦女拖出駕駛座,從砸破的車窗拉了出來。車最後又起伏了一下,那位婦女剛被救出,車就被水吞沒了。

14 那位婦女在瓊達的懷裏哭了。 “沒事了,夫人,”瓊達說道,淚水順着她的臉頰滾落下來,她抱緊那位婦女不願鬆開。 “我們沒有失去你!我們沒有失去你!”她哭着說。 四肢僵硬痠痛的桑迪也哭着說道:“謝謝你!”

15 自從那次車禍之後,兩位女士成了親密的朋友。 “她是一個了不起的女人,”桑迪說。 “她絕不讓我死。我永遠感激她。” 但是瓊達感到她也同樣很感激。因爲她內心的創傷終於癒合了,她終於擺脫了過去痛苦的噩夢。

  第五單元

克里夫·楊,令人意想不到的英雄

1 澳大利亞一年一度的悉尼至墨爾本的馬拉松比賽全長875公里,被認爲是世界上最艱難的馬拉松賽事之一,對任何年齡段的世界頂尖運動員來說都是一項嚴酷的耐力考驗。體能超好的年輕選手在賽前要進行數月的訓練,而且還和像耐克和阿迪達斯這樣著名的贊助商簽約,這些贊助商通過強大的資金和裝備支持機制爲選手提供資助和裝備。 這項比賽歷時七天,即使對那些爲榮譽和獎金而賽的世界一流運動員來說,這項比賽也是對體能和力量的嚴峻考驗。

2 1983年比賽那一天,克里夫·楊,一個牙齒已全部脫落的61歲的農民業餘選手也來參加比賽。他腳穿橡膠靴,年齡也比其他選手大得多。 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外表古怪的老頭,他就跟個隱身人差不多。聚集的人羣以爲克里夫只是來觀看比賽的。 當克里夫明確表示自己是來參賽的時候,他周圍的世界級選手先是表示出明顯的懷疑,繼而予以鄙視。 顯然,人們認爲這只是媒體的炒作而已。

3 但是媒體記者頗爲好奇,所以當克里夫領好自己的參賽號碼,走進配備昂貴的特殊裝備的參賽選手隊伍時,鏡頭對準了他,聚集的記者們向他拋來一個又一個問題。他們問:“你是誰?”“你來做什麼?”

4 “我是克里夫·楊。我來自墨爾本郊外的一個大農場,我們在那裏養羊。”

5 他們接着問道:“你爲什麼認爲自己有能力參加這項比賽?跑完全程要花一週的時間,而且每晚的睡眠不足六個小時。”

6克里夫回答道:“我放羊時每一次都要跑上兩三天。這項比賽只是需要再多花幾天而已。我相信我可以做到。”

7 很快,馬拉松比賽開始了,年輕的運動員把克里夫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人們笑了,有些人還大聲地笑,因爲克里夫甚至連跑步的姿勢都不正確。他跑步的樣子怪極了,因爲他似乎是在拖着腳走。 隨着比賽的進行,體育解說員和觀衆們的注意力都放到了那些領先的選手身上。 想象一下第二天早上看到新聞報道說克里夫還在比賽的隊伍裏時,人們有多麼驚奇!不僅如此,他還徹夜未眠,一直在跑。 而且,看起來他決意要一直跑到終點,或一直跑到病倒或受傷爲止,這正是許多觀衆現在開始擔心的事情。 他們變得不安起來,而且非常擔心他的身心健康。許多人在說,甚至更多的人在想:“不用說,應該有人制止這瘋狂的老頭兒,免得他真的把自己弄傷!”

8 但是克里夫沒有要停下的意思。 雖然他仍然遠遠落後於那些世界頂級的選手,但他還一直堅持着。 當他抵達一個大城鎮時,有人問他對接下來的比賽有什麼計劃。他說他會繼續跑下去,而且他也的確是這樣做的。 隨着每一小時的流逝和邁出的每一次拖拖拉拉的步履,他一點一點地接近領先的選手們。 事後,他告訴人們,整個比賽過程中他都很專注,他把自己想象成是在趕着羊羣、努力與暴風雨搶時間。

9 到了第五天夜裏,他追上了所有的選手。 到了第六天,他把整個隊伍甩開一大截。 他一路領先,直到終點,以5天15小時4分鐘跑完875公里的賽程,打破了紀錄,比之前最快的選手還快了9個小時! 在那一刻,克里夫·楊成爲受人愛戴的民族英雄。

10 當克里夫得到一萬元獎金時,他說他不知道比賽還有獎金,並堅持說他不是爲了錢才參賽的。 他說:“還沒有到達終點的那五位選手,他們比我跑得更艱苦。”他給他們每人2,000元。 他自己一分錢都沒留。 這一舉動提高了他的聲望,使他受到了所有澳大利亞人的愛戴。

11 克里夫在1997年75歲時又一次贏得了聲望。當時他試圖成爲環澳大利亞長跑年齡最大的人,併爲無家可歸的孩子們籌集善款。

12 在他的餘生裏,克里夫一直堅持在跑。 多年來,儘管年紀越來越大,身體狀況也不如從前,但是他還是參加了許多比賽,並贏得了其中的多次比賽。據說克里夫從未爲自己留下過任何獎品。 因爲他從沒戴過表,所以人們就送他手錶。 他會感謝送他手錶的人,因爲他不想傷害他們的感情。但是隨後,他就把表送給沿途上他看見的第一個孩子。他說:“我不需要手錶。我知道什麼時候是白天、什麼時候是黑夜、什麼時候肚子餓了。”

13 他對跑步運動的熱愛從未衰減。但在2000年,他得了輕度中風,從而結束了他具有英雄色彩的跑步生涯。 2003年11月2日,克里夫·楊這位長跑傳奇人物與世長辭,享年81歲。

14 直到今天,克里夫·楊依然是一個偉大的標杆和輝煌的榜樣。他向世人表明,普通人也能憑潛在的能力取得非凡的成就。有句名言說得好:“有志者,事竟成!” 有堅定的決心和充分的準備,我們就能獲得殊榮,也能成爲別人的光輝榜樣。

用運動塑造年輕人的生活

1 未來的領導者塑造並培養於當下。 正如羅馬詩人尤維納利斯的一句名言所說的:“健全的心智來自於健康的體魄。” 對家長﹑老師和教練而言,最大的責任莫過於讓我們的年輕人保持身心健康。

2 成長中的孩子需要精神激勵和身體刺激。 團隊體育運動是提供這些特質的極好途徑! 運動不僅是娛樂,年輕人還可以通過運動學到讓其在日後的成年生活中得以受益的重要技能。有能力爲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凸顯了團隊合作的價值。 勝不驕、敗不餒強調了在所有人際交往中保持優雅風度是彼此的義務。 我們的年輕人從中學到的經驗將伴隨他們終生,而運動場正是幫助年輕人學習這些經驗的最佳場所。

3 當然,年輕人所獲得的最重要的經驗是父母和老師教給他們的。 然而,只有在生活中真正經歷過之後,許多經驗教訓纔不再是抽象的概念。你可以說檸檬有多苦或者蜂蜜有多甜。 但是,只有在你真正品嚐過檸檬和蜂蜜之後,你才能體會“苦”與“甜”的真正含義。 概念只有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才能變成知識。運動可以讓人最好地學習和理解策略、團隊協作和合作這些至關重要的概念。 團隊體育運動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自然場所,讓他們去努力奮鬥並學習寶貴的生活經驗。

4 當然,那些有運動天賦的人將會在運動場上花更多的時間,也將會出名。 他們有機會培養自己的領導才能,並贏得團隊夥伴的尊敬。然而,能否從參加團隊體育運動中受益並不取決於天賦。 年輕人不是非得成爲體育明星才能從團隊體育運動中受益。 他們在自己選擇的運動上有沒有天賦並不重要。 正如一位美國著名體育記者所說的:“輸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比賽中如何表現。”

5 運動能激勵和鼓舞那些天分並不太高的人做到最好。 一個人天分不足可以通過努力奮鬥﹑訓練和向其他榜樣學習來彌補。天分不足的人絕不該嫉妒他人,他們可以比那些有天賦的運動員更多地瞭解真實的世界,因爲他們很早就知道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而且要想在現實世界中取得成就,就必須不斷地付出努力。通過運動,他們會認識到個人努力奮鬥的價值,以及合作和團隊協作更重要的價值。 他們還將認識到,作好計劃與準備對於實現人生理想來說極其重要。 這些經驗教訓對於他們整個人生,包括他們的事業和個人生活,都是寶貴的。

6 當然,參加競技團隊體育運動也並非沒有危害。 有些心理學家已經對年輕人體育競技的激烈程度表示出相當大的憂慮。他們認爲,當一味強調要贏得比賽時,孩子們經常遭受到心理上的傷害。 一位以體育競技精神聞名的橄欖球教練曾說:“贏不是一切;但贏是唯一重要的事。” 這樣的觀念對孩子們來說有些苛刻,因爲他們會迫於身邊大人的壓力去贏得比賽。 兒童心理學家經常責怪父母和教練對孩子們要求過高。如果過分強調輸贏,孩子們就失去了從運動中學習的機會。 在這樣的情況下,體育運動就會暴露出負面的﹑令人身心疲憊的和有害的後果,從而也就抵消了體育運動帶來的諸多益處。

7 體育運動教給我們的遠比表面上看起來的多得多。 年輕的運動員每次踏上運動場都能學到一些東西。 運動遠不只是讓年輕人保持健康的體魄並健康成長。運動能給年輕人帶來自我價值感和成就感,並教會他們很好地對待成敗。 體育運動幫助年輕人瞭解處世之道,使他們認識到肯努力和有決心的益處,以及學會如何與他人、甚至是那些自己其實不怎麼喜歡的隊友相處以實現共同的目標。體育運動使年輕人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然後爲了這一角色去作出相應的改變或調整,並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成長,重新界定他們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們要成爲什麼樣的人。 這些都是在現實世界中極其有用的品質。早期培養這樣的品質會爲年輕人未來生活的成功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