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開了》國小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火車開了》國小一年級音樂教學設計

一、聆聽《火車波爾卡》

二、學習歌曲《火車開了》和歌詞創編

  教學目標:

一、欣賞樂曲,讓同學隨意做動作感受。

二、學習用歡快、活潑的情緒、輕巧的聲音、清晰、準確的演唱曲。

三、能夠結合自身的感受填寫節奏,並能整齊地讀出三聲部節奏。

四、讓同學主動參與設計歌曲遊戲,提高同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歌詞創編

  教學難點:

整齊地讀出三聲部節奏

  教學準備:

1、司機大蓋帽

2、節奏圖片、多媒體光盤

3、三角鐵、雙響筒、碰鈴、報紙等自制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師:小朋友大家好!開心的音樂四十分又來到了!

師:老師現在用琴模仿火車的兩種聲音,小朋友們仔細聽,這是火車的什麼聲音?(教師用手風琴模仿火車的汽笛聲和火車開動的聲音)

生:(回答)

師: wu是火車的什麼聲音?kaca、hong是什麼聲音?哦,原來wu是火車的汽笛聲、hong是火車大車輪的聲音、kaca是小車輪的聲音,(出示掛圖)

師:剛纔老師用琴模仿了火車在開動時發出的聲音,小朋友也用你們的小嘴巴模仿出了火車的聲音,我們用身邊的東西來模仿一下。你看,老師可以用報紙模仿kachakacha的聲音,還可以用…老師不說了,我要看看誰想的最與衆不同!這兒還有一些打擊樂器,假如你需要,還可以上來拿,你們也可以爲這些聲音加上一些小小的動作。這三種聲音你們三個小組可以任選一種進行扮演,來討論一下:

wu:報紙捲成喇叭狀、手拉汽笛的動作;

hong:跺腳、拍凳子,單手握拳曲肘收至腰部;

kaca:跺腳、拍凳子、揉搓報紙、雙手握在胸前打轉。

師:好,我們剛纔模仿了火車的三種聲音,現在我們依照這些聲音出現的先後順序來讀一讀。(同學看老師手勢分三組依次讀出,再讀兩組〈汽笛聲、大車輪聲〉〈大車輪聲、小車輪聲〉,再三組〈汽笛聲、大車輪聲、小車輪聲〉)

生:(讀節奏)

  二、欣賞《火車波爾卡》

師:你們坐過火車嗎?坐火車的感覺是怎樣的?火車一晃一晃的,我們的身體是怎樣的?

師:想不想坐上火車出去遊玩,那好請小朋友們把凳子圍成一個圓圈,像坐火車一樣。列車馬上就要開了,請大家做好上車的準備。(座位擺圓圈)

師:好!開車!列車現在爲您播放的樂曲是《火車波爾卡》。請小朋友認真聽,一會兒回答老師兩個問題:①樂曲總的情緒是怎樣的?②坐在火車上彷彿看見了什麼?

初聽《火車波爾卡》

師:隨同着歡快、活潑的.音樂聲,列車行使在鐵路線上,說一說你在聽音樂時想到了什麼?

生:(回答)

師:一路上小朋友看到了那麼多美麗的景色,這是一首描寫火車的曲子,請展開你們那想象的翅膀再聽一遍。在這一遍中,我們的小火車爬了山、下了坡、還鑽了山洞可有趣了!(做手勢)

復聽《火車波爾卡》

師:小朋友都 知道火車上有司機,有乘客,那你們說一說,乘客們在火車上都會幹什麼?

生:(回答)

師:小朋友的想象力可真豐富呀,乘客會做這麼多的事呀!那我們的小朋友可以自由地組合一下,四個人一組,編一編,作爲乘客的你會做些什麼,呆會請你們上來扮演一下,給你們2分鐘時間準備。

生:(準備)老師隨意抽查。

師:音樂一響就請小朋友來扮演,其他小朋友認真地看,想一想他們在幹什麼,扮演的好,可以鼓掌鼓勵。

欣賞《火車波爾卡》

  三、歌詞創編

師(戴着火車司機的帽子):你們看老師現在象做什麼職業的?(火車司機)誰想來當一當?給你戴戴,請你說一說戴上這頂帽子有什麼感受?(3~5名同學)我們就帶上這種自豪、神氣、開心的情緒來開一開火車。(聽錄音)

生:(聽音樂,邊聽邊自由做動作)

師: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歡快活潑,老師今天有個想法,想讓小朋友自身來學這首歌,誰先會唱,我們就請他當小老師,哪怕只教一句也行。唱得好,扮演得好的小朋友,老師會獎勵他一輛小火車。小老師們再仔細地聽聽音樂。

生:(互教)

師:(點評)《火車開了》這首歌我們的小朋友唱得可真好聽呀,那我們的小司機能不能根據這首歌的節奏換上不同的歌詞呢?

師:老師先來編,比方第一句: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車開了,編成: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車走了。誰來編?每個小朋友只要能編出一句就很棒了!

生:(創編歌詞)

師:小朋友們編的歌詞真好啊!我們來試一試唱唱我們自身編的詞。

五、音樂遊戲

師:我們的小司機開着自身的火車,你最想去哪兒?

師:想去這麼多的地方呀!可今天小司機只能去一個地方,那你們舉手投票看看想去哪個地方的小司機最多,我們就去哪兒。

生:(投票)讓我們一塊兒去祖國的首都北京,到那兒看升旗。

師:去××地方,路途可遙遠了,我們要經過××平原,××隧道,××大橋,我們一起來動動腦筋,用小凳子擺出山坡、隧道、大橋。

生:(擺凳子)

師:(問陳設)一路上小火車要上山坡、過大橋、穿山洞可有趣了,那我們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