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長城》教學設計

《長城》這篇課文的教學課堂上要訓練學生提出問題並通過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爲大家整理的《長城》教學設計,供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人教版《長城》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本教學設計注意創設情境化的教學氛圍,圍繞“質疑、解難;討論、交流;讀書、感悟”開展教學;通過激情導入、圖片展示讓學生“樂中求知”;相機點撥、隨機評價、有感情誦讀,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究質疑,昇華情感,引導學生“實話實說”。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⑴ 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牆、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⑵ 讀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繫。

⑶ 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技能目標:

⑴ 培養學生默讀、感悟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提出問題並通過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⑵ 指導學生圖文對照,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根據事物的特點選取不同觀察點進行觀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觀察習慣。3、情感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的情感。

(教學目標力求體現知識、技能、情感的多元統一,挖掘《長城》這一篇課文中的科學和人文內涵。)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難點:

⑴ 圖文對照,讀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繫;理解課文內容。

⑵ 學生圖文對照,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根據事物的特點選取不同觀察點進行觀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2、解決辦法:

抓住相關的段落反覆有感情的朗讀、感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學習,交流中加上教師引導、點撥。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觀察插圖,瞭解圖意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據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報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識出地球上兩項特大工程,一項是中國的長城,一項是荷蘭的圍海大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徵──長城。

(運用名人名言導入課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介紹長城: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前476)時期,那時各諸侯國爲了互相防禦,都在自己的境內地勢險要的地方修築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爲防禦北方匈奴貴族的入侵,將各個諸侯國的長城連接起來並將其延長,號稱萬里長城。以後各個朝代,都對長城進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說長城是我國古代人民在兵器還不發達的情況下,爲拉抵禦外族入侵而建築的軍事建築。

  二、閱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

2、學生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3、學習小組交流討論學習

4、掌握生字新詞:

拍攝(shè)  智慧(huì)  瞭(liào)望  氣魄(pò)

嘉(jiā)峪(yù)關  崇(chóng)山峻(jùn)嶺

5、理解字詞:

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是長城的中國,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嘉峪關:明初的建築物,在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嘉峪山東南邊腳下,是長城的終點。

八達嶺:軍都山的一個山峯,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全國中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山峻嶺:指高而險峻的山嶺。

蜿蜒盤旋:指彎彎曲曲的延伸。

  三、圖文結合,瞭解文意

1、觀察彩圖,瞭解圖意:(用多媒體展示課本兩幅彩圖或直接用掛圖展示。)

⑴ 這兩幅圖的觀察點有什麼不同?

(上面一幅是遠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⑵ 長城修築在什麼地方?

(崇山峻嶺之間。)

⑶ 從畫面上可以看出長城有什麼特點?

(長和高大)

⑷ 作者爲什麼要選擇遠,近兩個觀察點?

(不從遠處觀察,就看不出他的“長”這個雄偉的全貌;不從近處觀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堅固的構造特點。只有從不同的觀察點介紹長城,才能更顯出其氣魄雄偉的特點)

2、想一想,課文各節分別講了什麼內容:

⑴ 介紹觀察點:運用教室的佈置讓學生理解什麼叫觀察點。

第一幅圖的觀察點在哪裏呢?(在長城外或太空等)

第二幅圖又是在哪裏觀察的呢?(在長城上)

⑵ 看第一幅圖時應重點觀察什麼?

抓住觀察重點:長城。

① 你覺得長城看上去有什麼特點?(長、大)

② 再看第二幅圖:你能看出長城有什麼特點?(高大、堅固)

(可以適當地引入遠景圖和近景圖的概念)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剛纔兩幅圖分別與文中哪些段落相對應?

(第一幅圖與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圖與第二自然段相對應。)

2、分組討論:

說說課文各節的內容:

第一自然段講長城的長;第二自然段講長城的高大堅固;第三自然段講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第四自然段講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蹟。

3、說說怎樣給各節編一小標題:

啓發學生以課文內容爲線索定出小標題:

⑴ 一條“龍”。

⑵ “高大堅固”。

⑶ 結晶。

⑷ 奇蹟。

  五、課堂小結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讀完課文後,談談自己的收穫。

  二、圖文對照,學習理解課文

1、觀察遠景圖學習第一節:(出示課件)

⑴ 遠景怎樣?(像一條龍)

⑵ 課文怎樣寫長城的。(位置、宇航員所拍照片)

⑶ 蜿蜒盤旋和長龍有什麼內在聯繫?(前者爲靜,後者爲動,以動喻靜。)⑷ 長字突出怎樣的特點。

⑸ 感情朗讀課文。

2、看近景圖學第二節:

⑴ 朗讀課文,讀後思考:課文中的哪句話表現拉作者的觀察點。(來到長城腳下)

⑵ 這一節有幾句話?介紹長城的那些建築?

(六句。分別寫作者來到長城腳下;長城的高大堅固;城牆頂上;外側的垛子;城臺。)

⑶ 圖文對照:指出圖上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臺的樣子,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

3、綜合遠景圖、近景圖,披情入文,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 自由感情朗讀課文。

⑵ 假如你登上了長城,面對這高大堅固的城牆綿延起伏,觸摸着巨大的條石,腳踩着平整的方磚,領略那巧妙的設計時,你會想起什麼?

(讓學生暢所欲言後歸結到: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⑶ 遠看長城是什麼樣子?(像一條長龍)

用什麼方法來描寫長城?(比喻)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什麼特點?(長、大、)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個比喻把靜態的長城寫活了。)

⑷ 作者爲什麼列舉出“一萬三千里”這個數據?(表達更準確,讓人更信服)

⑸ 人民爲什麼會想起古代修長城的勞動人民?(圍繞站、踏、扶、自然)⑹ 從那裏可以看出修築長城的艱難?(條石多重)

⑺ 默讀第三自然段:想想爲什麼說“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結”?

提示:

“凝結”是句中的重點詞語。長城是由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成的。是因爲:

① 條石多,多到“數不清”。

② 條石重,每塊“有兩三千斤重”。

③ 沒有先進的`運輸工具,“就靠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

④ 山勢“陡峭”。“才”在這裏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多麼不容易,飽含着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4、齊讀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驕傲:

討論:

爲什麼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⑴ 畫出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一句話。

⑵ 總結談話:

長城建築規模宏偉,氣魄雄偉壯觀,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它高大堅固,建築結構巧妙合理。它建築在崇山峻嶺,施工環境艱難;它動用的材料重大、數量多;他建築於兩千多年前的秦代,表現拉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說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學習《長城》這一課,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種愛國主義的情感在我們胸中迴盪。

⑶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喜愛、讚美)

  三、誦讀課文

1、指導感情朗讀課文。

2、把你喜歡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讀給大家聽聽。

  四、總結拓展

1、第四次看兩幅彩圖,結合下列提示語複述長城遠景、近景:長龍 崇山峻嶺 蜿蜒盤旋 條石 城磚垛口 瞭望口 射口 城臺

2、同學們可以畫一畫、讀一讀、寫一寫,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出自己學後所獲。

  五、佈置作業

摘抄最使你感動的句子或段落。

  【教學反思】

《長城》這篇課文由兩幅長城的彩圖和一篇短文組成,直觀的圖畫和具體形象的散文緊密結合,表現了長城的雄偉壯觀、高大堅固,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教學本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文章,四年級的訓練重點是讀文章想畫面,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也應注意這方面的訓練。基於這一點,在教學中我採用了看圖、學文、想象相結合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我原本的教學設想是主要通過四步來落實的。第一步是引導學生看第一幅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在你眼中,長城是怎麼樣的;第二步,引導學生讀文中的描寫,看看作者是怎樣把這麼長,這麼氣魄雄偉的長城給描寫出來的;第三步,引導學生思考一下作者運用了什麼方法來寫長城的長,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第四步,邊讀邊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畫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落實第一步的時候,學生受課文描寫的影響,加之我氛圍渲染得不好,對他們思維拓展的啓發不夠,學生多數說的話基本上都是“很長”,“像長蛇”,“像長龍”之類的語句,思維拓展得不夠開。在落實第二、第三步的時候,課上我是把它們糅合在一起的,大多數學生能夠通過自讀,領悟到這一自然段是通過列數字和比喻具體形象地寫出了長城的長。而在落實第四步的時候,也是這節課最欠缺的,就是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同時,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畫面。這一問題同樣出現在後面品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一句。在指導有感情朗讀,和訓練學生讀寫結合的設計“你還能聯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哪些情景?”相脫節。教學中應該如何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讓學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這些都是以後在教學中應該尋求對策,努力探索來解決的方面。

總之,看圖學文中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師生對話中尋求和諧的秩序,這都需要我去好好努力尋求對策,努力實踐,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及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