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沙井文化精品文物賞析

金川區博物館

金川沙井文化精品文物賞析

金川,地處河西,毗鄰沙海。商周時期,爲西戎牧地,春秋戰國至秦,月氏、烏孫駐牧於此。漢初,屬匈奴休屠王轄地,自西漢武帝始歸中原王朝。獵獵西風,漫漫黃沙,先民飲馬金川河,鑄金三角城,創造了金川區獨特的文明成就,沙井文化在甘肅史前文明中熠熠生輝。數千年的文明史,爲金川大地留下了數量衆多的歷史文化遺產。

三角城城址

沙井文化一枝獨秀

獨具特色的金川三角城遺址,是青銅時代“沙井文化的見證地”。屬於西周晚期至戰國時期北方遊牧民族的文化遺存,包括墓葬、城址、房址、祭祀坑、窖穴,種類繁多,僅發掘墓葬就達600餘座,出土石器、陶器、骨器、金器、青銅器、貝幣、毛麻製品等2000餘件,是中國沙井文化唯一經過科學考古發掘的遺址,在國內外影響巨大。出土的虎噬鹿青銅飾牌,顯示了與中國北方系青銅文化的淵源關係。鑲綠松石鳳首金耳環,是典型的金鑲玉造型,爲不可多得的周代文物瑰寶。

下面,小編就帶領大家領略沙井文化精品文物,來見證這些定級的國家級文物的獨特魅力吧!

沙井文化·虎噬鹿青銅牌飾

虎噬鹿青銅牌飾 三角城村徵集。長11釐米,高4.8釐米,重50克,屬於春秋時期以虎爲圖騰的北方遊牧民族珍愛的“護身符”。一隻佇立的猛虎用它粗壯有力的虎抓將鹿按到在地,纖弱的小鹿身體極度扭曲,後蹄無助的伸展,絲毫動彈不得,面部呈現出一種恐懼、無奈的垂死神情。整個作品構思巧妙栩栩如生地將大草原猛虎捕食的精彩瞬間永久定格,再現了史前北方民族高超的藝術水平和嫺熟的.青銅鑄造工藝。通過配帶“虎噬鹿青銅飾牌”,人們期盼擁有像猛虎一樣強壯的體魄、彪悍的性格和獨立不羈的品質,去戰勝生活中遇到的重重困難。

沙井文化·三獸紋銅鏡

1979年三角城遺址出土。直徑5釐米,厚0.2釐米。鏡面微凸,凹背,背面鎏金。中區三獸紋,內區拱形鈕,外區素平,鏡體稍厚。現藏於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沙井文化·鳥尾圓珠紋銅帶扣

1979年三角城遺址柴灣崗墓羣出土。長8.2釐米,圓環狀。圓環一邊有鈕向外,鈕部如扇形,猶如鳥尾。背有橋狀鈕,尾和環上均飾有圓珠紋,側視狀如鳥形。現藏於甘肅省考古研究所。

沙井文化·三層佇馬銅飾牌

1979年三角城遺址出土。高4.1釐米,寬3釐米,厚0.2釐米。飾牌面凸背凹。三層佇馬,中間一馬與上下層馬相反。現藏於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沙井文化·六聯珠銅飾牌

1979年三角城遺址出土。長4.5釐米,寬2.8釐米,重6.2千克。11件。由六個圓珠縱橫相連作長方形,中間有兩個扁孔,縱連的兩珠間,有突起的三道棱線,背面凸凹狀。牌飾六珠之間留有兩孔,用皮革縫綴在腰帶或衣衿上。沙井文化青銅牌飾中最普通、數量最多的一種。現藏於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沙井文化·銅鞭

三角城遺址蛤蟆墩墓羣出土。長55釐米。形似鞭,由竹節形銅管、長方形鏤空牌、銅管狀飾、銅六聯珠飾、鑾鈴等飾件用皮條穿連組成。出土時位於女性死者左大腿吊至小腿處,似爲巫師法器或首領權鞭。現藏於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沙井文化·鎏金雲紋銅梳

1979年三角城遺址西崗墓羣出土。通高5.7釐米,寬5.6釐米。扁體正方形梳柄飾勾連S紋,正面花紋相同。柄有一環鈕,梳齒長且細密。梳表面通體鎏金。現藏於甘肅省考古研究所。

沙井文化·竹節狀銅針筒及骨針

1979年三角城遺址出土。針筒長3.5釐米。骨針4枚,長2.8釐米~6.6釐米,伴有麻線數根。骨針纖細,鼻孔微小,似爲縫製紡織物而爲,當縫皮製品時須要有錐配合。現藏於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沙井文化·鑲綠松石鳳首金耳環

三角城遺址柴灣崗墓羣出土。環徑1.5釐米,重2.6克。扁圓形。圓金絲圈成,金絲兩端呈獸首形。一端焊接菱形塊,內包綠松石一枚。金鑲玉造型,爲沙井文化不可多得的文物瑰寶。現藏於甘肅省考古研究所。

沙井文化·鐵犁鏵

1979年三角城遺址出土。長41釐米,後寬39.5釐米,銎口高11釐米,背厚均爲2釐米。重12.2千克,整體作“V”字形等腰三角形。犁尖銳角,面突起,中有脊,上部銎口處脊較高,下部逐漸縮小減平,背平面,不開犁眼。當屬開渠破土、興修水利的工具,並非用來直接耕地使用。該鐵犁時代之早、犁身之大、保存之好,爲國內罕見。現藏於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沙井文化·戈型回紋繡皮囊

1979年三角城遺址出土。長12.8釐米,寬6.5釐米。三層皮製。鞘兩層,復貼一層的皮筋線猶如粘貼鏈,排列成回字形。現藏於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