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實錄及賞析

師:誰來讀一讀課題,你讀懂了什麼?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教學實錄及賞析

生:“西江月”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

生:他的意思是說夜晚行走在黃沙道上。

師:那麼這首詞應該是寫什麼的呢?

生:詞人行走在黃沙道中的所見所聞所感。

師:同學們讀了題目就知道了這首詞的內容,真不簡單!同學們再仔細地讀一讀這首詞,看看你又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善於質疑的人是會學習的人!

生:我想知道“溪橋”的意思。

生:“溪橋”是溪上的小橋。

生:我懂得了“驚鵲”是指喜鵲被驚動了。

生1:我懂了“別枝”是指月亮別在樹枝上。

生2:不對,別枝是指月亮離開樹枝,升上天空。

生1:我想起來了是受驚的鵲兒離開樹枝。

學生議論紛紛。

師:同學們深入的思考,使畫面生動起來,我們聯繫下文看看究竟是怎樣的情景。古人講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讀讀上闋,展現在你面前的是什麼樣的畫面?

生自由朗讀,閉目想象

生:月亮很明亮,照耀着大地,清風送來蟬的鳴叫,樹枝輕輕搖晃,驚動了樹上的鵲兒,鵲兒飛走了。

師:大家同意他的理解嗎?

生:也可能是詞人的說話聲驚動了鵲兒,因爲下面說“稻花香裏說豐年”。

師:你的想法很獨特,一個人深夜走在黃沙嶺上會大聲的說話把鳥兒也驚醒嗎?大家認爲哪種說法更貼近?

師:“聽取蛙聲一片”是誰聽?“稻花香裏說豐年”是誰說豐年?聯繫上下文理解可是學習課文的'重要方法。

生:是詞人聽到蛙聲。/article/

師:聞着稻花香,聽到蛙聲一片,作者是如何想象的?

生:他想到了豐收。

生:青蛙好象在說話,它們在爭說今年是個豐收年。

師:多生動的畫面啊!

師: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此刻作者心情如何?你從哪裏體會到的?

生:我從“說豐年”體會到作者很高興。

生:我從明月、清風體會到作者很輕鬆、很愉快………

賞析

一個波瀾不驚的課堂,不見得就是一節好課,課堂上的意外也可以變成教育的鍥機。/soft/在這節課上,原本以爲很好理解的“驚鵲”,學生竟提出這麼多的疑問,始料不及。但恰當地引導,卻讓危機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學生的多元理解,反覆討論,促進了對詞的理解,對意境的整體把握。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要能“化險爲夷”,必須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教學機智。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少教師缺乏生成意識和及時捕捉、隨機處理課堂新信息的能力,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出軌”時,教師不是漠視就是將其強行拉回來,納入預設的軌道,從而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泯滅了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火花。讓我們立足於預設,着眼於生成,隨着教改的深入而不斷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