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冬天的古詩及賞析

導語:古人留下的詩詞成千上萬,其中也包括很多描寫冬天的古詩。下面是小編爲你準備的描寫冬天的古詩及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描寫冬天的古詩及賞析

1.《 對雪》 唐. 高駢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

賞析

這是一首借景抒懷之作,寫得別具一格。

詩人坐在窗前,欣賞着雪花飄入庭戶,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變成了潔白的瓊枝,整個世界都變得明亮了。於是詩人想到此時如果登上高樓觀賞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嶇難走的道路都將被大雪覆蓋,展現在眼前的將是坦蕩無邊的潔白世界。

高樓四望,一片潔白,詩人希望白雪能掩蓋住世上一切醜惡,讓世界變得與雪一樣潔白美好。結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與不平。

2.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代: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作於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數邊塞詩成於這一時期。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

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化爲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文思開闊,結構縝密。共分三個部分。

前八句爲第一部分,描寫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奇寒。友人即將登上歸京之途,掛在枝頭的積雪,在詩人的眼中變成一夜盛開的梨花,和美麗的春天一起到來。前面四句主要寫景色的奇麗。“即”、“忽如”等詞形象、準確地表現了早晨起來突然看到雪景時的神情。經過一夜,大地銀裝素裹,煥然一新。接着四句寫雪後嚴寒。視線從帳外逐漸轉入帳內。風停了,雪不大,因此飛雪彷彿在悠閒地飄散着,進入珠簾,打溼了軍帳。詩人選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動來表現寒冷,如同選取早晨觀雪表現奇異一樣是很恰當的。雖然天氣寒冷,但將士卻毫無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氣寒冷也會訓練,還在拉弓練兵。表面寫寒冷,實際是用冷來反襯將士內心的熱,更表現出將士們樂觀的戰鬥情緒。

中間四句爲第二部分,描繪白天雪景的雄偉壯闊和餞別宴會的盛況。“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用浪漫誇張的`手法,描繪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反襯下文的歡樂場面,體現將士們歌舞的積極意義。"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筆墨不多,卻表現了送別的熱烈與隆重。在主帥的中軍擺開筵席,傾其所有地搬來各種樂器,且歌且舞,開懷暢飲,這宴會一直持續到暮色來臨。第一部分內在的熱情,在這裏迸發傾泄出來,達到了歡樂的頂點。

最後六句爲第三部分,寫傍晚送別友人踏上歸途。“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歸客在暮色中迎着紛飛的大雪步出帳幕,凍結在空中的鮮豔旗幟,在白雪中顯得絢麗。旗幟在寒風中毫不動搖、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將士的象徵。這兩句一動一靜,一白一紅,相互映襯,畫面生動,色彩鮮明。“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雖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萬囑,不肯回去。“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用平淡質樸的語言表現了將士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字字傳神,含蓄雋永。這一部分描寫了對友人惜別之情,也表現了邊塞將士的豪邁精神。

這首詩,以奇麗多變的雪景,縱橫矯健的筆力,開闔自如的結構,抑揚頓挫的韻律,準確、鮮明、生動地製造出奇中有麗、麗中奇的美好意境,不僅寫得聲色宜,張弛有致,而且剛柔相同,急緩相濟,是一乎不可多得的邊塞佳作。全詩不斷變換着白雪畫面,化景爲情,慷慨悲壯,渾然雄勁。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產生的惆悵之情。

3.踏莎行·雪似梅花

宋代:呂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去年,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爲誰醉倒爲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賞析

詞的上片以“似”與“不似”寫梅與雪交相輝映的奇絕之景。梅花與飛雪同時的情景之下,寫梅往往說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爲梅與雪同時,加之梅花與雪花有相似之處,詩人便常常將它們聯繫起來。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質相異,神相別,因而本詞中詞人寫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後,即拔起一筆:“似和不似都奇絕”。“似”是言色,“不似”則言香。朦朧月色之中,雪白梅潔,暗香浮動,這確實是種奇妙的境界。

月下奇景,本應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可是詞人認爲是“惱人”的。“惱人”即“撩人”,此解釋詩詞中屢見不鮮。那麼爲什麼會撩撥起人的心事?詞人沒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說:“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詞人此處設下了懸念,令人揣想。因爲心中本有事,見了這樂景則與她心情牴觸不入,反而觸景添愁。

詞的下片則點明詞人心事的由來:“記得去年,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原來是去年梅花開放時節,曾同情人共賞梅花,南樓之月可作見證,而今與情人離別了,風物依舊,人事已非,怎麼能不觸景生情!詞到結句時才點明詞人爲什麼別來頻醉頻醒,是爲了“輕離別”的“恨”。

整首詞先設下重重迷障,層層雲翳,然後驅霧排雲,露出了本意這樣使讀者從深深的困惑中明白過來,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見雪興懷,睹梅生情,登樓抒感,對月寄慨,把離別恨委婉道出,有着一種朦朧美。這種朦朧美不同於明快之美,但也不是晦澀。

如果一首詞讓人感到不知所云,百思不解,那就失卻了意義。這種詞沒有朦朧美,而是晦澀。朦朧美如霧中之花,紗後之女,初看不清楚,細辨可見其形態,這種境界給人一種含蓄美。這首詞的題旨全靠最後一句“到今猶恨輕離別”點出。

4.望薊門

唐代:祖詠

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笳鼓 一作:簫鼓)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賞析

這首詩寫作者到邊地見到壯麗景色,抒發立功報國的壯志。全詩一氣呵成,體現了盛唐詩人的昂揚情調。

燕臺原爲戰國時燕昭王所築的黃金臺,這裏代稱燕地,用以泛指平盧、范陽這一帶。“燕臺一去”猶說“一到燕臺”,四字倒裝,固然是詩律中平仄聲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筆即用一個壯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詩的氣勢。詩人初來聞名已久的邊塞重鎮,遊目縱觀,眼前是遼闊的天宇,險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滿懷。一個“驚”字,道出他這個遠道而來的客子的特有感受。這是前半首主意所在,開出下文三句。

客心因何而驚呢?首先是因爲漢家大將營中,吹笳擊鼓,喧聲重疊。此句運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詩意:“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現軍營中號令之嚴肅。但僅僅如此,還未足以體現這個“驚”字。三四兩句更進一步,寫這笳鼓之聲,是在嚴冬初曉之時發出的。冬季本已甚寒,何況又下雪,何況又是多少天來的積雪,何況又不止一處兩處的雪,而是連綿千萬裏的雪;這些雪下得如此之廣,又積得如此之厚,不說它是怎樣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兩眼生花。“萬里寒光生積雪”這一句就這樣分作四層,來托出一個“驚”字。這是往遠處望。至於向高處望,則見朦朧曙色中,一切都顯得模模糊糊,唯獨高懸的旗幟在半空中獵獵飄揚。這種肅穆的景象,暗寫出漢將營中莊重的氣派和嚴整的軍容。邊防地帶如此的形勢和氣氛,自然令詩人心靈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將“驚”字寫足,五六兩句便轉。處在條件如此艱苦。責任如此重大的情況下,邊防軍隊卻是意氣昂揚。笳鼓喧喧已顯出軍威赫然,而況烽火燃處,緊與胡地月光相連,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織成一片,不僅沒有塞上苦寒的悲涼景象,而且壯偉異常。這是向前方望。“沙場烽火連胡月”是進攻的態勢。詩人又向周圍望:“海畔雲山擁薊城”,又是那麼穩如磐石。薊門的南側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脈,帶山襟海,就像天生是來拱衛大唐的邊疆重鎮的。這是說防守的形勢。這兩句,一句寫攻,一句說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這樣有力有利氣勢的感染下,便從驚轉入不驚,於是領出下面兩句,寫“望”後之感。詩人雖則早年並不如東漢時定遠侯班超初爲傭書吏(在官府中抄寫公文),後來投筆從戎,定西域三十六國,可是見此三邊壯氣,卻也雄心勃勃,要學西漢時濟南書生終軍,向皇帝請髮長纓,縛番王來朝,立一下奇功了。末聯連用了兩個典故。第一個是"投筆從戎":東漢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嘆說,大丈夫應該"立功異域",後來果然在處理邊事上立了大功。第二個是"終軍請纓":終軍向皇帝請求出使南越說服歸附,爲表現自己有足夠的信心,他請皇帝賜給長帶子,說是在捆南越王時要用它。祖詠用了這兩個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氣頓生之感。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驚”,水到渠成,完滿地結束全詩。

這首詩從軍事上落筆,着力勾畫山川形勝,意象雄偉闊大。全詩緊扣一個“望”字,寫望中所見,抒望中所感,格調高昂,感奮人心。詩中多用實字,全然沒有堆砌湊泊之感;意轉而辭句中卻不露轉折之痕,於筆仗端凝之中,有氣脈空靈之妙。此即駢文家所謂“潛氣內轉”,亦即古文家所謂“突接”,正是盛唐詩人的絕技。

5.冬日歸舊山

唐代:李白

未洗染塵纓,歸來芳草平。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峯晴。

地冷葉先盡,谷寒雲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樹倒江橫。

白犬離村吠,蒼苔壁上生。穿廚孤雉過,臨屋舊猿鳴。

木落禽巢在,籬疏獸路成。拂牀蒼鼠走,倒篋素魚驚。

洗硯修良策,敲鬆擬素貞。此時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賞析

這首詩收錄在《文苑英華》、《李太白全集》及《彰明縣誌》,是李白出遊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時所作。“舊山”就是大匡山,《敕賜中和大明寺住持記》碑載:“太白舊山大明古寺,靠戴天之山”。“冬日”,一般學者認爲是公元721年(唐玄宗開元九年)冬天。

這首詩首先寫冬歸舊山的急切心情,再寫歸山所見景象。雖然時值寒冬,地冷谷寒,但難掩詩人對舊山的喜愛:萬點雪峯,在陽光下閃爍;爬滿青藤的山間小路,依然充滿生機。接着近距離描寫舊居的荒涼破敗。由於離居時久,詩人居所已成雉飛,猿啼、鼠走、獸奔之地。鋪陳描寫中詩人難以掩飾的嘆惋之情表露無遺。最後詩人表示要重新振作,發憤讀書,以求聞達於當世,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這首詩採用移步換形之法,鋪陳描寫舊山景象和舊居的荒敗,實際上表達了一種即將告別隱居讀書生活的留戀之情。結尾兩句收束有力,正是年輕詩人又一次整裝待發前的堅定誓言。

6.雪望

清代:洪昇

寒色孤村幕,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雲。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並是白紛紛。

賞析

這首冬雪詩,前四句首先交代時間:冬日的黃昏,地點:孤村;接着,從聽覺方面寫處處風聲急;繼而,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突出了“溪深”、“山凍”,緊扣一個“雪”字。後四句具體描繪雪景,以沙鷗與鷺鷥難以辨認,“汀”與“洲”不能區分來映襯大雪覆蓋大地的景象,突出“望”之特點。“野橋”兩句寫幾株梅樹枝頭上都是白梅與積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與唐代詩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幹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有異曲同工之妙。此詩形象生動,清新別緻,可謂詠雪詩中純屬描寫雪景之代表作。

7.行香子·臘八日與洪仲簡溪行其夜雪作

宋代:汪莘

野店殘冬。綠酒春濃。念如今、此意誰同。溪光不盡,山翠無窮。有幾枝梅,幾竿竹,幾株鬆。

籃舉乘興,薄暮疏鍾。望孤村、斜日匆匆。夜窗雪陣,曉枕雲峯。便擁漁蓑,頂漁笠,作漁翁。

賞析

此詞寫偕友冬日山行的野趣逸興。小店暫歇,春酒一杯,沿途的溪山間不時夾帶着幾枝幽梅、幾竿孤竹、幾株蒼松,清曠疏朗之氣宜人。暮宿孤村,又逢寒風飄絮,夜雪撲窗。天明後帶上漁具,興致勃勃地去“獨釣寒江雪”,有胸中萬慮俱息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