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會變的線條》教學反思

反思, 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學中廣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譯爲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爲哲學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間接性意義,指不同於直接認識的間接認識。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美術《會變的線條》教學反思範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美術《會變的線條》教學反思

美術《會變的線條》教學反思

通過《會變的線條》一課的教學,在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我對本課有了更深的認識。教學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我教給了學生什麼?學生學到了什麼?這成了自我課堂評價的一種方式。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教學目標具有三個維度,即過程與方法、知識和技能情感態度及價值觀,這也是“學習”內涵的三大要素。上完《會變的線條》一課,使我在實踐中有了很深的體會。

從知識與技能方面來看,在線的組合教學中,我找了很多好看的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是選擇最優的方式,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可行的方式。只有先了解了學生,纔會出實際效果,纔會有更高效的教學。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就應該瞭解學生當前的生活體驗,思想狀況,文化水平等。作爲二年級的國小生,他們的好奇心很強,動手能力也很強,因此根據這個特點,完全可以讓他們放開手腳大膽畫一畫,比一比,讓學生自己體會,自主探究。在關鍵時刻,教師再作引導,在設計任何一個環節,不是力求新穎熱鬧,而是要考慮學生的接納程度,應注重學生的實際收穫。

從過程與方法方面來看,在學習線條疏密變化這一環節時,我用了兩幅作品,讓學生找出更好的一幅作品,在預料中我認爲這兩幅作品對比很明顯,不會出現認爲第二幅作品好的情況。但課堂上的確有學生認爲第二幅作品更好一些。我馬上把提問換了一種問法,改成哪幅作品中的'人物更突出,替代了“哪幅作品效果好”這一沒有明確指向的問題。

從情感態度方面來看,在本節課中,我體會到只有與學生多作交流,教學在溝通中才能體現出亮點。美術課堂是開放的,封閉教師、封閉學生教學就不能進步,也談不上發展,教師只有學會俯下身子去傾聽學生的想法,才能走進他們的世界,才能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要走在學生的前面,也不要走在學生的身後,應該走在學生的身旁,多與學生交談,一個個亮點纔會閃現出來。

任何一節美術課,至少要讓學生們喜歡,纔會真正有實效,所以我認爲美術課應集知識性,娛樂性、觀賞性、互動性爲一體。這就需要我們邊學習、邊反思、邊創新、邊提高,從而在有序的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良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實現課堂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