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如何突破教學重難點

數學突破方法一

中學數學如何突破教學重難點

一、依託多媒體技術爲學生展示相關概念的形成,進而使學生實現對相關概念的內化理解

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以語言或者板書的形式幫助學生學習數學概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多爲機械記憶,效果十分有限,難以確保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養成。但是如果依託多媒體技術則大有不同。因爲多媒體是集圖文聲像於一體的現代技術,它可以將抽象的概念與豐富的感性材料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獲取大量形象直觀的感性認知,進而使學生在主動思考的基礎之上透過現象看本質,概括總結出事物的本質屬性,進而形成概念。同時,多媒體還能夠將概念的形成過程再現出來,使學生根據過程的觀看,更爲深入地瞭解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從而對概念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進而突破重難點,打好數學基礎。

二、依託多媒體技術爲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輕鬆化解教學重點知識與教學難點知識

在數學教學中,一些教學重點知識與教學難點知識通常具有較高的學習難度,使得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難免產生畏懼心理,進而對數學學科產生牴觸情緒,同時也會對自身能力產生否定性評價。針對此種現象的存在,教師應當依託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數學教學中的重點知識與難點知識,通過多媒體圖像等形式爲學生進行直接展示,從而使學生通過直觀的感官體驗,輕鬆化解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進而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形成穩定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汲取速度。比如,在教學“圓柱與圓錐”時,爲了使學生能夠感覺到課程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性,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了精美的教學情境,爲學生展示了很多圓柱與圓錐的圖片,並加以對比,引導學生去探尋圓柱與圓錐的區別與聯繫,從而使課上教學內容更爲鮮活,並降低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難度,使學生實現了對教學重點知識與教學難點知識的內化。

三、依託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拓展思維

數學與其他學科不同的地方,在於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它需要學生有數學思維,而依託多媒體則能夠充分地拓展學生思維,解決思維的難點。比如,在學習幾何的過程中,學生空間想象能力還是比較薄弱的,他們對於一些重難點難以真正理解和識記。爲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幾何圖形,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形成空間概念,突破難點。不僅如此,依託數字媒體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爲學生創設高效學習平臺,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投入度以及便於學生實現有效的自我學習,同時此種模式能夠改變以往教師中心主義的教學格局,進而在實現教師教學引導效用的同時,構建學生本位主義學習模式,從而契合素質教育對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

數學突破方法二

一、豐富生活素材,突破教學內容,抽象形成的重難點

國小四年級開始,學生接觸代數初步知識,用字母表示數對於四年級學生而言比較抽象,因爲四年級學生大多數同學年齡是9―10歲,處於直觀形象思維向初步的抽象邏輯思維轉變的關鍵期,如果在這個問題上學生能得到好的引導,學生充分理解了字母表示數的含義,那麼他們將對方程的認識和以後國中的數學學習充滿興趣和信心。教學中,我使用多媒體課件製作了生活中許多與字母有關的信息,引導學生觀察,增強感性認識,積累經驗,又出示老師本人及孩子年齡數量關係的圖片,激發孩子的興趣,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更加深刻。

二、展示動態效果,突破靜態思維,形成教學重難點

比如,國小四年級數學中的《小數點搬家》,小數點的位置移動引起小數的大小變化,一直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爲了解決這一問題,我設計了ppt課件,動態演示小數點的移動變化情況,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掌握了這一知識點,從課後學生的作業和老師的反映來看,都比較有成效。老師普遍反映這節課課件應用較好,很好地突破了難點,課件製作生動形象,易於理解,在小數點移動中理解了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三、突顯關鍵所在,突破複雜、抽象的關係形成的重難點

不少老師會有這樣的經歷:正當你講得非常興奮的時候,卻發現不少學生已經茫然地望着你,不知什麼時候他們已經迷失了方向,你的全力講解可能還不如多媒體資源裏一張小小的幻燈片,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時,學生對於“1小時=60分”的概念很模糊,於是我用CAI課件向學生演示時針走一小格,分針剛好走一圈的動畫,使抽象的時間概念清晰起來,學生清楚地看清時針、分針的變化,輕鬆地理解“1時=60分”的概念,縮短了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爲學生迅速掌握知識架起了橋樑。對抽象的概念教學起到了超語言的引導作用,使數學教學更加生動、更加多元化,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

數學突破方法三

1.制訂學習計劃。

這樣可以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紮穩打。要做好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它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但不能搞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上課着重聽老師講課的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儘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及時複習。通過反覆閱讀教材,多方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繫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複習一邊將複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獨立完成作業。它能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通過運用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由"會"到"熟"。做疑難問題筆記。做錯的作業再做一遍。對錯誤的地方沒弄清楚要反覆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要請教老師和同學,並要經常把易錯的地方拿出來複習強化,作適當的重複性練習,把求老師問同學獲得的東西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長期堅持能使所學知識由"熟"到"活"。系統小結。通過積極思考,全面系統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要以教材爲依據系統複習,參照筆記與有關資料,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做到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

2.要循序漸進,防止急躁心理

由於學生閱歷有限,爲數不少的學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靠幾天"衝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識、發現新知識的積累過程,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許多優秀的同學能取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基本功紮實,他們的閱讀、書寫、運算技能達到了很高水平。

3.研究學科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

數學學科擔負着培養學生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也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鑽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華羅庚先生倡導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學習過程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