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品質》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命的品質》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生命的品質》讀後感

週末閒暇,從同事處借得一本週國平先生的《生命的品質》。周國平先生說“人最寶貴的兩樣東西,一是生命,二是靈魂”。現今生活越來越複雜、生命越來越沉重,人們容易被太多東西所羈絆,金錢、地位、身份。這些東西迷障迷惑了我們的雙眼和內心,活得越來越繁忙,卻越來越空虛,沒有時間去思考、去閱讀、去體會、去培養一個真正屬於我們的、獨立的精神世界。

周國平先生接受了楊絳的看法——靈魂不同於內在生命,靈魂是塑造內在生命的主導者。如果說,內在生命可以規範一個人的行爲,那麼,靈魂則足以讓一個人的心靈變得純真而高尚。在序言裏,他如此寫道:“靈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燈和方向。”他還說:“把心安頓好,積累靈魂的財富,注重內在生活。”內在的生命值得我們珍視,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個充實的精神世界,活出生命的`品質來——正是他這本書的中心思想。

偉大的內在生命——周國平反思自身的生活,他想到了那些身體殘疾卻依然收穫了一份完整而有意義的人生的人:盲詩人荷馬、雙耳失聰的貝多芬、全身癱瘓的霍金、又瞎又聾的海倫·凱勒,誠然,這些人都是偉人,然而不可能人人都可以成爲偉人,但這最起碼能證明一個強大的靈魂可以跨越身體上的殘缺,爆發出不可si議的驚人力量,從而讓我們的生命閃現出耀眼的火花。這也讓我想起輪椅上的史鐵生、腦癱女詩人餘秀華,還有承受了太多的苦難依然淡定從容、“和誰都不爭,和誰爭都不屑”的楊絳。做自己的朋友——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朋友。在所有的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那一個,就是你自己。作者講到,缺了自己這個朋友,一個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熱鬧而已,實際上他是很空虛的。作者說做自己的朋友,是人生很高的成就,非常認同這個觀點,做自己的朋友,確實是人生很高的境界,也是人生重要的一種能力。

做一個能夠承受不幸的人——古希臘哲人彼亞斯說:“一個不能承受不幸的人是真正不幸的”。彼翁也說過,“不能承受不幸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不幸”。不幸之爲不幸,是因爲它會對人造成傷害。一個能夠承受不幸的人,實際上是減小了不幸對自己的殺傷力,尤其是不讓它傷及自己的身心健康。反之,一個不能承受的人,不幸就可能使他元氣大傷、萎靡不振,甚至是毀滅打擊。因此,遭遇了同樣的不幸,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結果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承受不幸不僅是一種能力,來自堅強的意志,更是一種覺悟。自己身上的快樂源泉——蘇格拉底說:享受不是從市場上買來的,而是從自己的心靈中獲得的。德漠克利特說:一個人必須習慣於反身自求快樂的源泉。亞里士多德說:沉思的快樂不依賴於外部條件,是最高的快樂。連號稱享樂主義祖師爺的伊壁鳩魯也說:身體的健康和靈魂的平靜是幸福的極致。古希臘哲學家都主張,快樂主要不是來自外物,而是來自人自身。而有一些人爲了得到快樂,熱衷於追求金錢、地位、名聲等身外之物,往往是得到了最初的,又想擁有更高更多的、永不知足,結果被追求金錢、地位、名聲等身外之物的心所累,越來越苦悶。而心靈的快樂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靈足夠豐富,就像蘇東坡一樣,即使身處最單調最貧苦的環境,你仍能自得其樂;如果你的心靈足夠高貴,就像王陽明一樣,即使遭遇最悲慘的災難,你仍能自強不息。人應該充實心靈,從自己身上開掘快樂的源泉。

把心靜下來,保持一顆澄明的心,去讀書,去學習,去旅行,去充實自己,去體驗生活,去創造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讓生命迴歸單純,活出生命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