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學設計範文

  有的人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有的人教學設計範文

1、理解詩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內涵,學習魯迅的偉大精神。

2、瞭解詩歌中對比手法運用的特點。

【教學設想】

1、通過請學生將詩歌中的“有的人”具體化的做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在合作學習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詩歌,理解詩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魯迅,對於九年級的學生來說並不陌生,毛澤東曾經這樣評價魯迅先生:

請同學們齊讀這段話——“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着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強,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連五個“最”,論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於上海。

“趕快收殮,埋掉,拉倒”,“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這是他最後的遺言。然而,我們真能忘記他嗎?事別十三年,詩人臧克家依然寫下了《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二、聽錄音,朗讀

1、師:請同學們聽錄音。

生:聽錄音。

2、師:請同學們評價一下,這個人讀得怎麼樣?

生:學生有可能的答案有:

感情處理得比較好語速把握恰當

語氣語調抑揚頓挫

重音恰倒好處讀出了詩歌的層次等等

讀出了對前者的恨,對後者的愛

師:詩歌重朗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僅僅靠聽朗讀錄音是遠遠不夠的。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根據你對詩歌的理解,設計朗讀。

生:自由朗讀。

師:請同學朗讀。

生:讀。(兩位讀完以後)請大家評價一下他們的朗讀。

3、師:找出了他們朗讀中的優缺點,肯定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齊讀這首詩。

師:很好。要想更好地誦讀,還必須深刻領悟詩歌內容。

下面,以各學習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研讀各小節,而後在班級交流心得。同學們如果能夠引述課外在網上或其他傳媒上獲取的紀念魯迅的文章、資料進行評點的話,就更好了。

可以談談你認爲難以理解的詩句,可以說說詩句的思想內涵,也可以評點詩人的煉字藝術,還可以品評詩歌的。

  有的人教學設計(二)

師生互動活動

1、教師分層指導學生朗讀,學生在反覆朗讀的訓練中讀出詩歌的情。

2、教師精心設計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中明確詩歌中的理。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反覆朗讀,體會詩歌愛憎分明的感情。

2、學習對比手法,體會對比的好處。

3、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中所寓含的道理。

二、整體感知

《有的人》是詩人臧克家爲紀念 魯迅先生逝世十三週年而作的。但這首詩又非一般的悼念性文章,文中運用對比手法,將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進行對比,歌頌了魯迅先生以及像魯迅先生一樣的人。

三、教學過程

1、以介紹詩歌的一般特點導入本文學習。

詩歌作爲文學的一大樣式,其特點有:高度集中、高度概括地反映社會生活,富有感情,想象豐富,語言凝練、形象,音調和諧,有鮮明的節奏和韻律,新詩一般分行排列。這是詩歌的一般特點。具體到某一詩歌裏,其特點又是豐富多彩的,各不相同。

引導學生閱讀“預習提示”:看第一段作者介紹,要抓住姓名、出生時間、什麼地方人、評價、作品五個方面去了解作者。看其他各段,主要了解本詩的特點、背景。提示概括本詩特點有四:( 1 )富有哲理性。( 2 )語言凝練有力。( 3 )採用對比手法。( 4 )用形象的語言發議論講道理。

2、學習正文,通過反覆朗讀體會和理解詩歌的深刻內涵和特點。

教師範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體會詩歌朗誦的輕重、緩急、分節、節奏處理及本文思想內容。範讀後,要求學生將詩中八處“有的人”分別改換成具體的某種人、某類人,提醒改時,要注意結合上下文,儘量準確。

明確:改換要具體、明確,注意措詞,有一定的概括性。可改成:被人民憎惡的人,被人民愛戴的人,殘酷剝削人民的人,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人,妄想流芳千古的'人,處處爲他人着想的人,魚肉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等。

學生改後,抽學生根據自己所改朗誦全詩,朗誦後,學生一起評議。然後,再分組齊誦,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3、分析對比寫法,引導更深入地鑽研課文。

提問:文中八處“有的人”可以分爲幾種類型?

明確:兩種人,對人民有利的人和對人民有害的人。

提問並引入討論:

①前四節是從哪四個方面寫出了兩種人的不同?

②後三節與前四節是什麼關係?在內容上後三節對全詩起什麼作用?

③爲了說明兩種人的不同,通篇作者採用了什麼樣的寫法?(對比)

④“到處是青青的野草”這句是什麼意思?

⑤最後一句中“擡舉”一詞是什麼意思?

⑥本詩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明確:①從生死、言行、追求、作用四個方面。

②因果關係,不但呼應前文,形象地反出兩種人截然不同的結局,而且使全詩內涵昇華到讚頌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高尚的人生觀的高度,詩的內涵容量增大了。

③這裏“到處是青青的野草”指的是像魯迅這樣爲人民服務的人將會得到人民廣泛的紀念。

④“擡舉”表示稱讚和提拔的意思。

⑤主題思想是通過鮮明的對比,歌頌魯迅先生以及像先生一樣的人,號召我們要像魯迅先生那樣:做一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人。

四、總結、擴展

這首詩雖然是爲紀念魯迅先生而作,便沒有停留於一般的紀念性文章,而是更深層次地探討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觀念。英語裏有這麼一句名言:“ To be or not is question ”,意思是:人究竟應該怎樣活着?另外我們讀過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保爾的名言,思考他們每個時代的人生價值,那麼,在今天什麼纔是有價值的人生呢?

五、佈置作業

1、熟讀並理解魯迅的《自嘲》。

2、唐代詩人杜甫有一句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雖然只有 10 個字,但它通過對比手法把不平等社會現象揭露得入木三分,同學課外查閱這首詩,寫一篇二百字左右的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