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 讀後感

《勇氣》讀後感

勇氣 讀後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做《勇氣》。說真的,每次看它都有不同的心得,都決得有不同的意義,這本書真的是很好,讓我想起很多事,也告訴我要忘記很多事。我發現自己有點愛上虛擬的網絡,可以讓自己的心事得到抒展,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想法,也許是我大驚小怪了吧!真真假假,哈哈!都覺有意思,人生也不能太無趣。這本書寫的最經典的是有個80歲的老太太的兩個小紙條,簡直就是精髓所在。我把它拿到單位,幾個好友都看了一遍,結果每個人的想法都不相同,太神奇了。我的想法就是,自己的世界好小,視線太短,知識面很狹窄,懂了好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個世界沒有盡頭的,心態加深到另一個層面,還沒決定所要處的位置,不着急給自己定位,看來人需活一世學一世,學無止盡!一個人獨處非常有優勢,可以讓自己更加了解自己,好好靜靜的思考。我還缺少很多良師益友,還要學很很多----

2.

“當我是個年輕教師的時候,我熱切地盼望這麼一天:我對教學瞭如指掌,我如此稱職、如此有經驗、如此有力量,所以我走進任何教室的時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覺。可是現在,我才明白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我總會有恐懼,但我不必置身心於我的恐懼之中——因爲我的內心世界景觀中還有我表達和行動的天地。”

《教學勇氣》中的這段話,使我心中與之產生強烈共鳴,這段話彷彿就爲我迄今爲止的教學生涯做了最恰當的註釋。十七年前,當我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心中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充滿期盼,充滿自信,總覺得有一天我能對教學瞭如指掌,在課堂上無所不能。但現在,我時刻會產生“我怎麼不會教了?我的能力是不是很差?”的焦慮感、恐懼感,害怕我的領域與我形同陌路,害怕作爲教師的我成了過時的人。我問一個問題,我的學生像石頭一樣保持沉默——恐懼在那裏;每當我感到似乎失控,諸如上課時因爲我自己不得要領而把學生弄糊塗,恐懼又在那裏。當一節上得糟糕的課出現一個順利結局時,在它結束後很長時間內我還恐懼——恐懼我不僅僅是一個水平低的教師,還是一個糟糕的人。讀了《教學勇氣》中的`這段話,讓我長時期困惑、焦慮、恐懼的心豁然開朗。

“我恐懼我的教學很糟糕,這種恐懼或許不是一種失敗的信號,而是關注我的教學技藝的一種證據。我恐懼某個話題在課堂上會突然出現,這種恐懼或許不是警告我逃避這個話題,而是發出一個信號:這個話題必須注意。我恐懼在那危機四伏的個人和公衆交接處教學,這種恐懼或許不是懦弱膽小,而是堅定了我的信心,去冒這個凡出色教學都需要冒的風險。”這段話讓我明白了能夠使人們對真正的學習有所感悟、有所觸動的恐懼是一種健康的恐懼,這種恐懼能提高教育,而且我們必須找到激勵它的方法。但是我們首先必須對付那種使得我們自我封閉、無動於衷的恐懼,這種恐懼會割斷我們跟人密切聯繫的能力,會破壞我們教與學的能力。我不必在恐懼中進行教學:我可以在好奇、希望、同感或誠實這些與我內心的恐懼一樣真實的感受中教學。我可以有恐懼,但我不必置身心於恐懼之中——只要我願意立足於我內心世界景觀中的其他天地而教學。真誠對待存在的恐懼爲出發點,而不是以恐懼本身爲出發點,關注恐懼而不懼怕恐懼,能使我們的教學更加有效。

我們經常評價:“很多學生沒有方向、缺乏動機。這些學生對團隊合作和協商所必需的社交技巧所知甚微。他們在需要行動的情景下表現沉悶、被動;而在需要反思的情景下,卻表現出攻擊性和破壞性。”我們常把教學的低效、失敗歸咎於學生的“不配合”,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讀了《教學勇氣》,我瞭解到在課堂上,“學生也是害怕的:害怕失敗,害怕不懂,害怕被拖進他們想回避的問題中,害怕暴露了他們的無知或者他們的偏見受到挑戰,害怕在同學面前顯得自己愚蠢。當學生的恐懼和我的恐懼混合在一起時,恐懼就以幾何級數遞增——這樣教育就癱瘓了。”在教學中,我們經常忽視學生的恐懼,沒有思考如何消除學生的恐懼,學生缺少前進、展示的動力,久而久之,沉悶的課堂時時呈現。書中說:“沒有科學家是通過跟世界保持距離、離開世界來認識世界的:如果我們總是在求知者與已知事物間修建那堵客觀主義的牆,那麼我們除了那堵牆本身以外將一無所知。科學要求與世界的接觸,要求求知者與已知事物真實的相遇。”在我們的課堂上,如果我們不在學生和認知事物之間修建客觀主義的牆,儘可能給學生創造與事物真實相遇的空間,我想,我們的學生也會漸漸消除恐懼,找到學習的真諦。

如果我們認爲真理產生於相互問詢的複雜過程,教室看起來就會像一個資源豐富、相輔相成的共同體。我們關於認識的假設可以打開也可以關閉建立聯繫的能力。而建立聯繫的能力正是良好的教學所以來的基矗

我相信,正確的認識恐懼,超越恐懼。當我和我的學生髮現可探索的未知領域,當我們面前展現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但我們的體驗被源自心靈的生命啓迪所照亮,那時,教學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