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名稱:劉星找家教

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案例分析

二:案例梗概:

劉星功課不斷下滑,劉梅準備找個家庭教師來幫助劉星。劉星的第一個家庭教師姓方,是個彪形大漢,用學院派的教育腔調跟劉星談話。結果被劉星連連捉弄。第二天一個戴着眼鏡、個頭不高、文質彬彬的姓袁的家教出現在劉星面前,自稱來給劉星當家教。劉星不屑,稱自己讓這個人在十分鐘之內離開。沒想到連使幾招,都被袁老師破解。袁老師使用快樂教育法,通過聊天、打檯球、貸分、踢足球等方式讓劉星主動學習。劉星服帖了,可劉梅卻不同意袁老師的教育方法了。劉梅正準備辭退這個袁老師時,袁老師也表示準備回校準備畢業論文了。臨走時,他退還了劉星一百三十六塊錢的零花錢,讓劉星明白了積少成多的道理。

三:案例分析

這個案例根據兩個大相徑庭的教學效果,可以分爲兩個小案例,一個是方老師失敗的教學案例,另一個則是袁老師成功的教學案例。接下來我要分析的是方老師教學失敗的原因和袁老師教學成功的原因。

袁老師高大威猛,這是劉梅請他做劉星家教的主要原因。劉梅原以爲袁老師的高大威猛可以威懾到劉星,劉星會被嚇得乖乖聽話,好好學習。可是,袁老師的教學效果並不好。

在視頻的開頭,我們可以看出來,劉星對家教是有着極爲強烈的牴觸情緒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可能性幾乎爲零。袁老師並沒有主動改善這一局面,沒有主動向劉星表達友好,而是以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的氣勢壓迫着劉星,劉星的牴觸情緒非但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更加強烈,這就奠定了教學效果不好的基礎。其次,袁老師只是重複着學校里老師的工作——教劉星做題。他並沒有思考劉星學習不好的原因,以劉星的智力和學習能力,如果他想學習,在學校裏就能學得很好了,也就不需要家教了。袁老師沒有因材施教,沒有結合受教育者的個性進行知識傳播,採用灌輸知識的辦法,根本激發不了劉星的興趣,教學自然沒有不會有好的效果。再次,當袁老師遇到劉星的挑戰的時候,不會靈活地處理這類問題,沒有化干戈爲玉帛,選擇硬碰硬,當劉星的挑戰達到他的忍耐極限的時候,他選擇了放棄,對劉星的教育工作到此終止。

袁老師並不是劉梅心中劉星家教的最佳人選,劉梅懷疑他能不能把劉星教好。面對劉梅的質疑,袁老師說:“我覺得當老師,不能用武力相要挾,應該是用人格魅力來征服學生。”面對劉星的挑戰,他見招拆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縱使劉星千萬個不願意不甘心,他也只能繳械投降。袁老師不用說教的口吻和劉星交流,而是用劉星同齡人之間交流的方式和他交流,劉星耍無賴,他更無賴,逐漸攻克了劉星的心理防線,和劉星做起了朋友。他沒有采用傳統的教育方法,相反,他寓教於樂,不要求劉星和他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在學習,但希望劉星和他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有收穫。

他用快樂教育法讓劉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他充分考慮到了劉星所處年齡段的心理特徵,不是一套套地搬理論擺事實講道理說學習的重要性,而是讓劉星在快樂地玩的同時,“順便”學到東西,學習彷彿是件水到渠成的事兒,學習內容也不侷限於書本,讓劉星在不經意間學到比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正確的態度、觀念和方法。並且,他創造了獨特的收費方法,每小時30塊,大人21塊,孩子9塊。扣除孩子的一部分零花錢當做家教費的一部分,讓孩子有了付出,會更珍惜家教的時間,而不是渾渾噩噩應付家教老師而已,學會對自己負責。每小時的9塊錢還有另外一個功能,那就是教會劉星積少成多的道理,讓劉星明白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每天付出一點,最後就會得到大的'收穫。

不得不提的是他幫助劉星簽名瞞住劉梅劉星不及格的事實,這不是包庇縱容,而是通過貸分使劉星有了學習的動力,督促他好好學習。可以看到,效果不錯,劉星超額完成了任務。我們有理由得出結論:袁老師的教學是成功的。

四、案例中體現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將社會要求內化爲受教育者的動機和意識,然後再由受教育者將這些意識外化(轉化)爲行爲併產生良好的行爲結果。內化是基礎,外化是根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營造人的良好素質,良好素質的外在體現就是良好的行爲及其結果。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創造條件,讓受教育者自覺接受教育者的正確的看法、觀念和思想,使內化的三個環節(注意,理解,接受)得以逐一實現,通過實踐活動轉化爲良好的外在行爲。

2、人的全面發展是體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發展,才能的多面發展,個人社會關係的高度豐富和發展。它們各有自己的特點、功能和規律,是相互獨立的,不能互相代替的,也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其他能力的發展有利於智力的發展,只關注智力的發展而忽視其他能力的發展並不會對智力的提高產生太大幫助。所以,我們熱切希望素質教育全面貫徹實施。

3、要正確處理繼承、借鑑與發展、創新的關係。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繼承、超越、再繼承、再超越的無限循環中不斷向前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不能脫離原有的基礎,更不能憑空創造,它必須在繼承和借鑑的基礎上向前發展,在二者的相互統一中孕育成長。借鑑不能固步自封,要分析、鑑別、吸收、利用,特別是對當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論成果,更是要認真地學習、深入地分析,對於那些反映人類共同心理、共同美感、共同時代精神的共同道德教育成果,我們應該大膽地吸收和借鑑,使之與我國思想道德教育的優良傳統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