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課文《陳情表》教學設計範文

教案示例一

高二課文《陳情表》教學設計範文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以簡介作者及後人對該文的評價導入。

李密自幼喪父,母改嫁,賴祖母劉氏撫養無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於鄉里。

李密爲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晉武帝爲穩定局勢,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號。爲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薦爲“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應召。後來晉武帝徵召他爲太子洗馬,催逼甚緊,於是寫下了《陳情表》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爲理由婉言辭謝。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導學生疏通字詞,理解全文內容

三、反覆誦讀課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幾層含義?

引導: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一種奏章,用於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陳”是陳述的意思,情:

(1)情況(事實);

(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

2、引導學生賞析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文,思考:爲何“陳”?“陳”什麼?

提示:爲何陳————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馬,不能就職。(不想到晉朝爲官)

陳什麼———用原文作答:夙遭閔凶;更相爲命;不能廢遠;願乞終養。(陳述年幼時的孤苦及祖孫的相依爲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賞析構思藝術

1、討論:在陳請終養祖母這個要求時,李密碰到了什麼困難?

引導:作者處在一種忠孝兩難的矛盾境地裏,請大家把作者的這種矛盾境地讀來。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了“孝情”?

第一段,請一二組同學朗讀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進一步引導:什麼地方寫“忠情”?

第二段,請三四組同學朗讀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一段的意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2、祖母情深似海,聖上恩重如山;在這樣一個二難的境地裏,李密是被動的,言辭稍有不慎,不僅達不到陳請的目的,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下面我們來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爲主動的。

3、思考討論:請補寫出“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爲尤甚。”後面省略的一句話,並想想作者爲什麼要省略這句話?

提示:故臣當終養祖母,不能廢遠。

引導:這是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結論卻沒有說,請你說出結論,並想想作者爲什麼不把這個結論直截了當地說出來,而是宕開一筆,寫自己少仕僞朝的事?

4、思考:假設你是晉武帝,正與李密面談,此時李密直接提出了終養祖母的請求,你晉武帝能不能一兩句話就把李密駁得啞口無言?

引導:晉武可能會說,既然你要終養祖母以盡孝心,爲什麼在蜀漢你又出來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這段歷史是不能迴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跡:一仕僞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二在聖朝“寵命優渥,豈敢盤桓”讓晉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後再以一幅祖母病篤圖深深打動了晉武帝,讓他明瞭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爲祖母病重,從而提出不能廢遠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時將孝治天下的理與祖母病篤須盡孝的情作了對照,應作什麼選擇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讀思考:李密最後提出解決盡孝與盡忠兩者矛盾的辦法是什麼?他是怎樣提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作者以列數字作對比的方式提出了先盡孝後盡忠這一解決矛盾的辦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後再表忠心,不容晉武帝置疑,不得不答應李密的陳請。

提示:盡忠日長,盡孝日短:先盡忠後盡孝。(投影)

6、將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調整一個位置,先講理後講情好不好?

引導:出於情,歸於理,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總之,全文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悽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係,作爲陳情的依據。繼則寫自己願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於狼狽之境,藉以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則擡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准許所請。同時更表明自己心跡,排除了不願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後提出解決矛盾的方案。全文構思縝密,脈絡分明,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

三、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思,還要有恰當的語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揮出來。《陳情表》明顯的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陳情表》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有人說,《陳情表》的語言是有形的,有聲的;讀《陳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弔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惻,看到帝王微笑背後的惱怒,看到作者誠惶誠恐的怖懼……;你還可聽少年的無助哀嘆,老人病中無奈的呻吟,孝子懇切的哀告,帝王嚴厲的呵斥……

請輕聲朗讀課文,把你認爲好的語句畫下來,讀出來,然後結合文章的構思,說說這些語句有什麼特點,好在哪?

(學生讀書思考約3—5分鐘,老師巡堂瞭解情況)

重點賞析語段(句式,用詞,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引導:四字駢句,語勢連貫、緊湊,不拖沓,讓人感到災禍接踵而來,以情動人,讓晉武帝化嚴爲慈。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直陳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隻影單,孤獨寂寥,極爲形象地表現出來,讀之讓人動容。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引導:一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路;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引導:四字駢句的排比渲染出聖命逼人的緊張氣氛。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2、“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引導:對偶句,一外一內都強調一個“無”字,寫出了自己舉目無親,後代尚小無人終養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動表現出來了,讓人覺得急切而無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也是對偶句,恰當地表達了自己深受聖朝恩寵的感激。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

“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都是對偶句。運用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式,使語氣顯得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讀來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3、“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以落日喻人命,貼切在刻畫了祖母蒼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濃烈的抒情色彩,能極大地引發讀者的同情;“朝不慮夕”雖是誇張卻給人無可置疑的真實;再加上四字駢句,有詩一般的韻律,如泣如訴,讀之無不令人動容泣下。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以鳥喻人,回溯至動物的本性,鳥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誠摯懇切之情溢於言表,豈能不打動人?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4、提問:你能說出哪些成語出自本文嗎?

引導:此文的問世,爲後世提供了衆多的慣用語,一直流傳至今,如“躬親撫養”“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急於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更相爲命”“生當隕首,死當草結”等,均成爲人們信手拈來的語句。

5、小結:

四字駢句:簡潔凝練,語勢連貫緊湊,文勢如行雲流水般通暢。

對偶句:語氣鏗鏘有力,語意簡潔凝練,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熱切,更具說服力。

比喻句:形象生動,感情濃烈,富有感染力。

豐富了中國語言的詞彙。

四、作品評價

(一)通過兩個拓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認識本文構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點。

1、討論:有論者認爲,李密反覆強調孝親,其實是爲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爲什麼?

引導:1、李密反覆強調孝親,決不是爲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藉口。他是真心因終養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引導:2、李密對蜀漢念念於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帝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說。

2、討論:晉武帝爲什麼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

爲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二)討論:你如何看待李密的“忠”和“孝”或“義理”?

(三)引入前人評價,以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的興趣。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教案點評:

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並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因此,本設計便從思考“情”之內涵出發,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文思縝密,脈絡分明,陳情於事、寓理於情的構思藝術和本文形象生動駢散結合自然精粹的語言。

教案示例二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鑑賞本文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悽切婉轉的陳情技巧。

教學重點

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學時數:

3 課時

課前預習

1、通讀全文,藉助工具書解決文中生字詞音義問題;

2、初步瞭解所表達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溫習第一冊第四單元的幾篇文章,體會燭之武、鄒忌、觸龍的勸說技巧,並和同學討論李密陳情委婉的方式。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語詞知識,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傳誦千古的絕妙好文,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它情理兼備,誠懇感人;它緣情揮灑,流暢自然,這就是晉代文學家李密的名作《陳情表》,(投影《出師表 — 李密》,學生會以爲老師錯了,教師解釋)《出師表》是諸葛亮的作品,“出師一表真名世”,國中學過的諸葛亮的這篇文章的確是名世、傳世之作。(屏幕隱去“出師”二字,僅留“表”字)“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爲內容。《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後主劉禪陳情的奏章。“出師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後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陳情表》。(投影顯示“陳情”二字)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四位學生分讀全文。讀後大屏幕顯示易讀錯字音。

終鮮( xiǎn ) 兄弟 期功強(jī ) 近 常在牀蓐( rù)

猥(wèi)以微賤 豈敢盤桓( huán ) 庶劉僥( jiǎo )幸

2、全體學生高聲自由朗讀全文。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徵,提問:

(1)是誰陳情?

學生回答後,投影:

李密( 224 - 287 ),西晉犍爲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於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徵爲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徵。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投影)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爲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爲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採取懷柔政策,徵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麼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徵,請求辭官終養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樣才能說服晉武帝呢?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密要想說服晉武帝,是應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是的,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悽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三、分析課文(一)

1 、齊讀第一段。

2 、由一組學生找出重要的實詞、虛詞,並連同詞義大聲讀出。

3 、教師和兩名學生共同口譯本段文字。

4 、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凶。”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麼作用?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學生討論,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師提供參考答案,投影逐條顯示)

總攝作用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外無親,形影相弔;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牀不起。

5 、學生對照投影試背第一段。

四、結束語:

僅僅有第一段的悲苦說辭,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晉武帝會不會認爲這是他爲保留名節堅辭不仕的託辭呢?這個問題對於李密來說至關重要 , 這關係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樣陳述的,我們下一節課再賞讀《陳情表》的其他章節。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繼續積累古漢語語詞知識;賞析李密委婉的言辭技巧;鑑賞融情於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教師背誦第一段前兩句,引導學生齊誦全段。

二、導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裏訴說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晉武帝的同情了。但問題在於晉武帝建立新晉,招攬人才,收買人心,“我徵召你一個李密,你就照顧祖母,辭不應徵,你不是存心不給我個面子嗎?”我們首先看新晉對李密的態度。

三、分析課文(二)

1 、學生齊讀第二段。

2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學生回答,教師分條投影)

3 、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詞意悽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是態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徵。)

4 、情以動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啊?自古說“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曉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義”,(爲什麼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因爲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下面同學們針對我提出的幾個問題研究、討論並作出解答。(投影問題,逐條解決)

(1)默讀並口頭通譯第三段;

(2)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麼爲自己辯解的?

提示:矜守名節。古代崇尚一種觀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晉武帝同樣怕李密也是矜守名節。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3)本段文勢有三轉,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什麼?(伏惟、且、但)文意的重點落在哪裏?(區區不能廢遠)

(4)“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中“是”指代上文的什麼內容?(指代“但以劉日薄西山……更相爲命”)

(5)本段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請結合本段文字具體分析。

5 、教師範讀第四段。

6 、教師串講:(可以參照教學用書中黃嶽洲先生的賞析文字,主要是給學生提供鑑賞的範例)

7 、經過李密的一番委婉悽切的陳情,晉武帝覽表之後會有怎樣的反應呢?(學生閱讀課後練習中《古文觀止》的評語)

四、師生討論總結四段文字的主要內容:(投影逐條顯示)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爲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願乞終養請求。

五、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分析本文的藝術特色;整理本課的語言知識。

教學過程

一、分組背誦全文。

二、分析藝術特色:

1 、感情真摯,融情於事;(從本文的實際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達的幾種情感 ( 孝順之情,不滿之情,恭敬之情 ),體會抒情和敘事的結合:“情爲文之經,事爲文之緯”)

2 、文脈暢達,照應聯通;(本文前後照應的句子很多,教師可舉出若干例,讓學生回答)

3 、駢散結合,音韻和諧;(簡介駢體文特點)

4 、陳辭委婉,屈伸適宜。(可聯繫高一第一單元幾篇文章,探討陳情、諷諫、勸說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題發揮、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陳利弊、曲徑通幽等等)

三、總結本課古漢語語詞、文化知識:

1、詞類活用:夙遭閔凶 :名,憂患,不幸的事

察臣孝廉:動,作孝廉,爲孝廉 臣之進退:名,是否出來做官之事

舉臣秀才:動,作秀才,爲秀才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動,遠離

猥以微賤:名,社會地位低下之人 凡在故老:名,年老之人

謹拜表以聞:使動,使皇上聞 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則劉病日篤:狀,一天天地

2 、古今異義:至於,成立,告訴,不許,希冀,辛苦

3 、通假現象:閔,零丁,蓐

4 、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5、判斷句

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②今臣亡國賤俘

③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6、被動句:

而劉夙嬰疾病

7、修辭方式:比喻,對偶, 婉曲(“舅奪母志”諱母親改嫁)

8、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五、討論:

結合課後練習五,談談對傳統孝道的看法。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往正確的立場、觀點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