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方法論文

一、氛圍營造策略

國小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方法論文

(一)教師用激情和風趣的語言調動學生情緒

一個積極向上而又熱愛英語教學的教師,一定是常覺得生活、工作愉快,並深受富含幽默元素的英語文化薰陶。這樣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然飽含激情、精神飽滿、面帶微笑、眼含真誠、教態親切、語言風趣幽默,學生的學習情緒會迅速得到調動、感染,學生會情不自禁地順着教師的引導積極地探究、學習英語。

(二)關注學生的情感

學生只有對自己、英語及文化、英語教師和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探究學習的動力和活躍探究學習英語的思維,進而獲得更好的成績和人文發展。因此,教師應時時關注學生的興趣、自信、意志、合作等情感態度變化,抓住一切機會激發學生英語探究的積極情感。比如,學生哪怕只有一丁點進步,教師都及時給予真誠的表揚和鼓勵;一旦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教師立即予以維護;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教師及時給予幫助;學生出現英語語言錯誤時,教師及時示範糾錯、啓發學生自主糾錯、互助糾錯等;在師生交流中,教師深度關愛學生由於課業負擔過重產生的不滿、無奈情緒等,對英語學習之外的情感也要進行深層次的交流。

二、情境引導策略

(一)創設情境

語言總是在一定的語境中的使用的,學生在相對完整的、真實的語境中學習語言,不但能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激情,提高學生探究學習英語的參與度和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所學語言的意義,而且有利於學生對所學語言的內化與遷移。教師應根據英語學習內容、學生的生活經歷和現有的教學資源,藉助實物、模型、圖片、表演、語言和現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創設恰當的語境。

(二)提出問題

問題是探究學習的起點、主線和歸宿。國小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創設的語境逐層深入提出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並主導好話輪,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發散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探究學習的內容,拓展學生運用英語的空間

(三)分類引導

學生所學內容有語音、語法、詞彙、對話、篇章、故事等不同的種類,教師應採用不同的引導方法,並在學生探究學習活動中滲透探究學習策略的培養。比如:

1.詞彙學習。

學生圍繞教師設計的問題,根據上下文去理解生詞的意義,開展討論、各抒己見,得到教師確認後,自己再設計可以運用的情景進行交流。

2.語法學習。

學生通過對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進行觀察、發現、討論、比較、歸納、應用等系列探究學習活動,可以學會很多語法知識。

3.課文學習。

學生可先把課文當成信息的載體,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逐層獲取信息,然後根據教師設計的活動或自己聯想的應用情景,通過完成交際任務內化所學語言。

三、順序優化策略

建構主義認爲,學習者是主動地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系統爲基礎,對新舊知識進行結構重組,構建出新的觀念和理解。因此,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全面而可行地確定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英語語言的內在邏輯聯繫,學生的現有認識水平、語言認知規律,科學安排教學內容的順序,以利於學生通過探究學習高效建構和運用英語語言。

(一)整體設計各環節教學內容

整體設計熱身、呈現、操練和拓展等教學環節的內容,循序漸進地實施教學,通過熱身環節讓學生快速從情緒和知識上做好探究學習新知識的準備,在恰當語境裏通過輸入可理解性語言呈現新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及時操練,以將所學語言知識轉化爲語言技能。學生在具有挑戰性、開放性、趣味性的實際語言運用中更容易將所學語言技能轉化爲語言運用能力。

(二)二度加工教材

爲了使各教學環節的學習內容更符合學生語言建構的特點和更有趣味性,教師要樹立“以人爲本”和“用教材教”的理念,從更高層次認識教材,並根據具體情況創新性地二度加工和深層次開發教材。比如,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補充、刪減,對教材中的部分內容和活動進行替換、添加、創造、拓展、延伸,對教材編排順序作適當的調整,對教材建議的教學方法作適當的變通等等,使原本枯燥的語言材料變得鮮活起來,學生學習起來更感輕鬆愉快。

(三)層次遞進、形式多樣

遵循語言建構的規律和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每個教學環節的學習任務設計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由單一到綜合地呈螺旋上升,並相應地結合合作學習等其他學習方式,採用多種語言學習活動形式,使每個學生都在興趣盎然的探究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就感。語言學習活動形式隨學習內容,學習環節而靈活變化,如在拓展環節可採用調查、口頭表達、改編、創編等形式。探究學習方式和合作等其他學習方式結合起來,效果更好。合作探究學習英語給學生提供安全、自由的探究學習空間,增加學生體驗、參與、探究學習英語的機會,提高學生探究學習英語的思維水平和效率,減少學生在探究學習英語方面的個體差異。

四、評價激勵策略

以《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爲依據,結合學生的英語探究學習活動,突出學生的評價主體,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採用自評與他評、即時評價、表現性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全面評價學生在探究學習英語過程中表現出的情感、認知、調控、交際和資源利用等情況,發展學生探究學習英語的興趣、自信心等積極的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的英語探究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自評與他評相結合

突出學生的評價主體,採用自評與同伴評、教師評、家長評相結合的形式。學生在探究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對自身和同伴的表現有着自覺、能動的評價反應,這種主動參與評價的反應會隨着學生參與評價活動的增加而得到加強和發展。學生主動參與評價,有助於學生和評價者形成友好、民主的評價關係,有助於評價者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監控和指導,有助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探究學習、接納和認同評價結果、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二)即時評價

教師保持“賞識每一個學生,感受每一顆心靈”的心態,針對學生在特定情境下的某一探究學習行爲表現適時給予恰當的鼓勵和價值判斷,使學生更多看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感受到教師的關注與期望,使學生進一步提高探究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和思維層次。

1.即時評價的內容。

課前的.預習、準備學習用具、靜息,課中的專心聽講、積極思考、感悟知識、模仿演練、大膽發言、尋求學習幫助、合作學習、參與評價以及語音語調的標準、注意中外文化的差異等,課後的複習、完成作業等。

2.即時評價的方式。

“Goodjob!Won-derful!Super!”等口頭讚揚,欣賞的目光、讚許的點頭、開心的微笑、肯定的態度和積極評價的身勢語等激勵,書面評語表揚,小旗幟、優點卡等“代幣券”累計、連環兌換獎品,給合作默契的小組或進步快的學生貼小五星、笑臉等榮譽,全班學生一起爲表現出色的學生唱歌、豎大拇指、拍手,教學評價記錄卡等。

(三)表現性評價

學生的英語探究學習能力的很多方面很難通過傳統的考試、測驗得到觀察和評價。通過觀察學生在完成實際的英語探究學習任務中的表現,可以很好地觀察到學生探究學習英語的意識、情感、參與度、想象力、創新思維、合作精神、學習策略等。在英語表現性評價裏,學生因明白應完成的探究學習結果而制定探究學習的方向、計劃,因得到大量的反饋信息而主動調控自己的學習活動,因成爲評價的主人而不斷反思自己的探究學習行爲。

因此,通過英語表現性評價,能觀察、評價和培養學生的英語探究學習能力。國小英語表現性評價的形式主要有編故事、演講、辯論、調查、製作概念圖等。英語口試是常用的國小英語表現性評價之一,教師創設各種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技能完成實際的交際任務,從中既測試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又爲學生提供了一次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