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緣社會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無緣社會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無緣社會讀後感

無緣社會讀後感1

家鄉離緣、親人無緣、朋友絕緣。

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可在兩層意義上理解;一是每個人維持自身生存生活的需求,都必須通過社會中的他人來實現。二是,人類本身相互之間結成的這種社會關係構成了人類社會整體。

當一個人,變成了家鄉離緣、親人無緣、朋友絕緣,那麼他可能會面臨本書描述“孤獨死”。

家鄉離緣;大規模的城市化,大量青年從農村來到城市生活,從此不再返回農村的家鄉。當他們老去的時候,家鄉的人與他們沒有任何關係了。

親人無緣;城市化淡化了家族的關係,城市化催生了單身潮流。人們不願意生孩子,老的時候自然成了孤獨老人。

朋友絕緣,職場的朋友是人們的`重要社會關係,但是隨着失業、辭職以及退休,這些朋友也是越來越少。人們漸漸成了孤獨的老人。

家鄉離緣、親人無緣、朋友絕緣,這是人際關係的鈣化。

無緣社會讀後感2

爲什麼會正兒八經的開始看這部書,我也不太清楚,或許,是因爲厭倦了所謂的正統,所謂的學究吧。

歷史本身的事情是很有趣的,就像史記裏面的很多故事,百讀不厭,很有趣味。只是不知道爲什麼,傳統的涉入歷史的角度,有人選擇搞學究,有人選擇戲說,要麼太正經,要麼瞎胡說。

喜歡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有史實,也有自己的理解,既進行了研究,又不要讀者也跟着闆闆正正,將歷史像故事一樣娓娓道來,有血有肉,很真實。

《明朝那些事兒》,個人感覺,就是這樣一本書。

看似調侃一般的語言,卻呈現真實的歷史事件,讓人輕鬆的就能進入那些曾經或輝煌或暗淡或榮耀或恥辱的歲月,去了解去認識那些曾活躍在歷史歲月中的人。

當然,也可能是鄙人才疏學淺,看不懂太學究的東西,所以覺得這種文體比較好接受。但是,我記得白居易先生寫文章有個習慣,寫完之後會拿給街上的老太太看,他的用意很明顯:爭取讓最普通的老百姓都看得懂。正所謂:通俗易懂。

再有就是今天很流行的大家上講臺———百家講壇,也是在普及歷史,讓普通的老百姓也能輕鬆的瞭解歷史。

所以我覺得,今天有人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來呈現歷史,很難得。

不過,客觀的講,不會不朽。

但是,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