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找規律》數學教材分析

第50~51頁研究簡單的搭配現象。聯繫實際問題理解“選配”的含義,學習不重複、不遺漏地有序選配,探索計算選配方案總個數的方法。

第六單元《找規律》數學教材分析

第52~53頁接觸簡單的排列、組合問題。這些是比較典型的選配,要根據具體的問題,選擇有效的操作活動尋找問題的答案。

規律是客觀事物、現象固有的特徵,尋找規律是認識客觀世界的手段和途徑。教材在編寫時突出了找規律的“找”,選擇適宜學生研究的有趣事例,指點研究的方向和主要方法,設計探索規律的活動過程,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方法開展活動。

1、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層次地組織例題的教學。

學生雖然在生活中接觸過有關搭配的事情,但沒有仔細研究過這些事情。他們在有序地進行搭配,尋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時會感到困難。尤其是用數學的方法進行研究,開展數學思考時更需要指導和幫助。因此,教材在編寫中十分注意尊重學生的實際,理解學生的困難,滿足他們的需要。

(1) 第50頁的例題把教學活動設計成三個層次。首先是理解題意和實物操作,例題在小明購買玩具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種選配方法”這個問題,學生需要弄懂“選配”這個詞的意思,體會小明有許多種不同的選配方案。教材藉助“蘿蔔”“番茄”卡通與學生的交流,通過“先選木偶、再配帽子”和“先選帽子、再配木偶”的圖示幫助學生解決理解題意時的困難。兩個小卡通的思路在表達上是有差別的,“蘿蔔”卡通把思路講得具體而詳細: 如果選這個木偶,有2種配帽子的方法,即這樣或那樣;如果……“番茄”卡通的思路只講了先選帽子,再配木偶的線索。兩個卡通都沒有把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講完整,都沒有說出問題的最終結果,這樣就打開了學生的選配思路,激發動手選配的熱情,在卡通的啓發下進行有序的選配活動。教材要求在小組裏交流自己是怎樣選配的,使操作行爲在頭腦中留下印象。這種印象不但具體生動,而且是有條理和完整的。

接着是用圖形代替實物,用連線表示選配,再次體會選配的過程和答案,設計這個層次的活動是引導學生深入進行數學思考。我們都明白,數學教學中的解決實際問題,其目的不侷限於問題的答案是什麼,教育價值更體現在獲得實際問題裏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這裏用圖形代替實物有取材方便、操作簡便等優勢,還有利於學生深入體會選配的含義,能完整地呈現出各種選配方案。教學時要注意四點: 一是幫助學生辨別兩種圖形分別代替了什麼物體,從而感受取材之便。二是幫助學生明白在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之間連一條線,表示一頂帽子和一個木偶的選配,從而體會操作之便。三是指導學生有次序地連線,要聯繫先選帽子再配木偶的操作印象,先選1個三角形與3個梯形分別連線,表示1頂帽子與3個木偶間的三種選配;再選另1個三角形與3個梯形分別連線,表示另1頂帽子與3個木偶的三種選配。

當然,先逐一選定梯形,分別與2個三角形連線也是可以的。四是數一數一共連了幾條線,得出選配方案的個數。

然後是小組討論兩個問題,對選配問題進行比較理性的思考。“不重複、不遺漏”地選配,要在頭腦裏再現選配操作活動的全過程,反思在圖形間連線的方法,有序地整理各種選配方案,組織起有條理的思考。研究木偶個數、帽子頂數與多少種選配方法的關係是探索問題的計算方法。由於1頂帽子和3個木偶之間有3種搭配,所以2頂帽子與3個木偶之間共有2×3=6(種)搭配。也可以這樣想,由於1個木偶和2頂帽子有2種搭配,所以3個木偶和2頂帽子共有6種搭配。這些思考凸現了搭配的規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搭配問題。

(2) 第52頁例題是簡單的排列問題。把m個不同的元素按任意一種次序排成一列,稱爲一種排列。變換m個元素的排列次序就得到不同的排列。m越大,參加排列的元素越多,排列就越複雜。本單元把參與排列的物體控制在3個,不讓排列問題很複雜。例題裏3個小朋友排隊照相,可以有多種排隊次序,所以有多種不同的排列。排列問題是一類典型的選配問題,有序地選配的思想方法能支持對排列問題的研究。

例題設計了兩個層次的教學活動,在創設現實情境之後首先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和啓發思路。小軍站在左邊第一個有2種不同排法的圖示能起兩點作用: 一是讓學生體會小明和小紅調換位置,已出現不同的排隊次序,是不同的排法。二是引導學生繼續類推,如果小明站在左邊第一個或小紅站在左邊第一個,各有2種不同排法,從而得出問題的答案。學生有條理地形象思維是這個層次教學活動的重點,要抓住“如果××站在左邊第一個,有2種不同排法”,把思考過程分成三段進行,把所有的排法分成三組表述。

接着用A、B、C三個字母分別表示3個小朋友,把各種可能的排法都表示出來。和前面用圖形表示木偶和帽子相同,用字母表示人也便於操作、便於思考、便於表達,是解決問題常用的策略。聯繫3個人排隊拍照的形象思維和有條理的思考,有次序地寫出字母表示的各種排法: ABC BAC CAB ACB BCA CBA,能進一步體會排列與位置順序有關,熟悉次序的變化規律,使思維活動更流暢。

(3) 從m個元素裏選擇n個,按某種次序排成一列,也是一種排列。“想一想”在3個人裏選2個人照相是例題的變式,思路與例題相似。通過圖片理解每次選2人排在一起,有兩種不同排法以後,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每次選2人有幾種不同的選法。在3個小朋友中每次選2人,也就是每次去掉1人,去掉的1人可以是小軍、小明或小紅,有三種可能。因此,每次選2人也有三種可能。要讓學生通過形象思維或者用字母A、B、C的操作,在例題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從而達到鍛鍊思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等目的。

2、引導學生靈活應用例題裏的策略、方法,解決“想想做做”裏的實際問題。

找規律的教學不是爲了形成某個數學概念或記住某種法則,而是開展數學活動,積累探索規律的體驗。兩次“想想做做”裏的習題大致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與例題比較接近的,另一種是與例題有較大差異的。

(1) 編排與例題相近的實際問題,能重溫例題裏使用的'方法和進行的活動,繼續體會例題的思想方法,達到深入理解、獨立應用的目的。第51頁第1、2題都是搭配問題,例題的思想方法可以直接遷移到這兩題的解答上來。第1題的特點是路線圖已經畫出,數與算相結合能很快知道小軍一共有幾條路線可以選擇。算理出自有序地數一數的活動,計算的式子又把數一數的形象思維提升到抽象思考的層面上。第2題的特點是增加了參加搭配的物體的數量(襯衣有3件,下裝有5條)。在分別解決穿襯衣與裙子、穿襯衣與褲子這兩個簡單搭配問題的基礎上,繼續思考襯衣與下裝“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仍然可以用連線的方法,逐一把每件襯衣與每條下裝搭配。從中體會後一個問題是前面兩個搭配問題的合併,雖然搭配的情境變化了,但搭配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沒有變。因此,求後一個問題的答案,還可以把前兩次搭配的種數相加。第53頁第1題用8、2、5三張數字卡片組成三位數,情境圖裏已經組成的825和852能給學生兩點啓示: 一是相同的數字排在不同的數位上,組成的數不同;二是拉近這道題和例題的距離,例題的思路是如果小軍排在左邊第1個,那麼就有兩種排法。這裏先把數字8放在百位上,就能組成兩個不同的三位數。相通的思想方法,有利於學生有規律地排出所有能組成的三位數,進一步領會簡單的排列。

(2) 解決與例題不同的實際問題,能避免機械重複訓練,發展思維的靈活性,體會例題裏的思想方法是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

從m個元素裏每次選出n個成一組,是一種組合。第53頁第2題四個球隊進行足球比賽,每兩隊踢一場球是簡單的組合問題。教材引導學生利用搭配經驗,用連線的辦法解決新穎的問題。如果先在紅隊與黃隊、綠隊、藍隊之間各連一條線,表示紅隊與另外3個球隊分別踢一場球,那麼黃隊只要再和綠隊、藍隊各賽一場,與紅隊不需要再踢了。剩下的綠隊和藍隊踢一場,比賽就結束了。通過這樣的連線活動,學生能找到問題的答案,感受組合問題的特點。第3題的兩個問題是不同的問題,每兩個人通一次電話是組合問題,每兩人互寄一張賀卡是排列問題。因爲後者既要“我寄給你(他)”也要“你(他)寄給我”,而前者則不是這樣。這些都可以讓學生聯繫生活經驗,用3人之間連線的辦法來體會。

最後要指出的是,本單元研究了搭配、排列、組合等問題,教學時不要把這些名稱告訴學生,更不要突出問題的類型,一類一類地教學和相互比較。有條理地思考,借用符號進行有序的操作,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地找到問題的全部答案等思想方法纔是教學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