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閱讀教學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記得好多位著名教育專家都曾經說過:“教學有方,但教無定方。”至於選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下面是關於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內容,歡迎閱讀!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

爲了適應新時期的教育需要,一場漫卷全國的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浪潮正在蓬勃興起。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與觀念、改進陳舊的教育方法與手段已勢在必行。作爲基礎教育課程的語文學科,以它特有的人文色彩、民族個性和審美要求,影響甚至決定受教育者的理想信念、人格操守、審美情趣、創新精神的養成和發展。因此一直爲人們所關注,所討論。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也理所當然的成爲教育改革的焦點。而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又無疑是傳授學生語文知識、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激發學生審美和創造思維的基本途徑。因此,打破以往教育教學常規,以科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手段取代傳統教學中的種種陳規陋習,是目前語文閱讀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

令人擔憂的是,儘管對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呼聲很大,但教學現狀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相反,對新觀念、新理論、新方法的貫徹與應用已開始形成一種畸形發育的趨勢。據我瞭解,在我們學校及兄弟學校中,有的老師欲步不前,在傳統與現代中無從取捨,在教學方式上無所適從,乾脆隔岸觀火,課堂教學毫無生氣,死氣沉沉;有的老師則不顧實際情況,在方法手段上獵奇取險,導致急功近利,適得其反。顯然,這些畸形發展的教改並不是新課改的根本目的,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不可能得到正常的成長。

爲什麼會存在這些問題呢?除了舊的教育體制(尤其是招生考試製度)還存在很大程度的影響外,一線教師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在規律缺乏清醒的認識、足夠的分析也是導致這些弊病產生的重要原因。因而,冷靜探求教學內在規律,順應教育的發展,理應成爲現今語文閱讀教學必由之路。

國家教育部新頒佈的《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在“總目標”中明確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不言而喻,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必須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爲前提。 想象,是人類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重要形式。正是有了想像,人類才能夠超越常規思維的約束,衝破現有知識經驗的侷限,以大膽、奇特的方式對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創造性的探索,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所以說,想像構成了創新的基礎,是一種極其可貴的思維品質。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任務一方面要教會學生聽、說、讀、寫,另一方面要挖掘學生的潛力、發展學生的智力,而培養想象力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途徑之一。

閱讀教學中,筆者大膽探索、大膽嘗試,努力研究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在規律,尋找切實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下面從三個方面加以論述。

  一、廣泛閱讀,表象積累

通過誦讀古詩文豐富想象的基礎。想象是人腦對已有的表象重新組合建立新形象的過程,而任何新形象的形成都以感知材料爲基礎,閱讀面的寬窄決定着表象的多寡。表象貧乏,其想象狹窄、膚淺;表象豐富,其想象開闊、深刻。因此,必須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豐富諸如名言警句、精彩描寫等各類表象,使之成爲成功想象的基礎。如學生學了有關流水描寫的詩句:“一江春水向東流”;“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桃花流水鱖魚肥”;“春來江水綠如藍”;“斜暉脈脈水悠悠”;“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等,我要求學生比較閱讀,領會詩人藉助流水錶達出的不同的情感和景物並形成對水的各種表象,詩人也正是以各種表象的特點來塑造形象、表達情感的,沒有各類表象的豐富儲備,藉以生髮精妙的想象,也就無以孕育生動的文句、感人的形象,由此學生認識到閱讀中的表象積累之於想象至關重要。

  二、心靈溝通,領略內涵

文本的作者與學生,他們的人生閱歷、文化底蘊、生活背景,語言修養都不可能在一個層面上,這中間的距離有時簡直難以逾越。教學中,需要運用想像在這中間架設心靈的橋樑,讓學生走近作者,與文本對話,從而達到心靈上的溝通內涵上的感悟。

在教學《項脊軒志》時,它的後記部分,學生很難進入情境。“餘既爲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這些文字乍看似乎平淡無味,並不像正文那樣富有詩意、充溢着情思。只有激活想像,架設橋樑,纔會感到這是作者在用最經濟的筆墨傳達最豐富的內涵。我問學生:作者爲什麼要寫小妹們的話,這背後有什麼故事? 學生的回答各種各樣,我順勢加以引導,激發學生想象,妻子從作者那兒聽到了不少精彩的歷史典故,從南閣子的書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視野爲之開闊,她的精神生活變得豐富充實,所以回到孃家,她充滿自豪而又饒有興味地向小妹們講述閣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們油然而生羨慕之情,這樣便有了小妹們的問語:“且何謂閣子也?”因此,對於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極。“吾妻死室壞不修”,有同學用他爺爺奶奶恩愛情深的事來形象地闡釋此中深情,說他奶奶死後,爺爺不改奶奶生前喜歡的家中陳設。歸有光的筆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則,如果不激發學生的想像,不在中間作適當的點撥,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難以發現。

  三、巧妙引導,想象再造

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鸚鵡學舌的模仿者,而是培養能夠自己獨立思考的創新者。在閱讀教學中訓練學生再造、創造想象的能力是現語文教育的重要課題。在閱讀過程中,再造想象佔據突出的地位,學生正是根據作者提供的語言信息,喚起頭腦中的有關表象,並根據作者的提示進行新的組合,從而再造新的形象,所以閱讀的過程也是讀者想象再造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各種途徑啓發學生就文章要點關鍵詞句或畫面拓展思維,進行再造想象,使平實的文字顯現豐富的內蘊,簡單的場景變爲鮮活的畫面。

這種能力的培養可貫徹在這樣的閱讀訓練中,如講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引導學生對“赤壁江山圖”的生動描寫展開拓展式再造想象:大江兩岸怪石崢嶸,犬牙交錯,陡峭的山峯昂然挺立,直插雲霄。江水滔滔,洶涌澎湃,巨浪花拍岸,飛花碎玉。江面捲起的重重浪花,像朵朵怒放的白蓮,又若堆堆無瑕的白雪。因想象的補充再造,驚心動魄的畫面在這樣的描述中更顯栩栩如生。

想象是一種立足於現實跨越時空的思維,要使學生成爲創造性的人才,作爲教師,就應該努力使學生自由翱翔在想象的天空中,盡力打開他們的思維之門,使他們由一片樹葉想到一大片森林,由一條小溪想到茫茫大海,從一個思路跳到另一個思路。何時能讓學生思維達到“雜花生樹,羣鶯亂飛”的境界,那便是語文教學成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