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經典的散文作品讀後感

遲子建是我們中國有名富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她的散文作品蘊含許多道理。讀了遲子建散文後,你都有什麼樣的感想呢?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推薦了遲子建散文讀後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遲子建經典的散文作品讀後感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篇一

由秋入冬,心也沉靜不少。若是炎夏,這樣短小精悍又靈動的文章,怕是看不進的。

遲子建的文風依我所見是別具一格的,不同於以往我們所讀散文的華麗,高深,玄妙,哀傷,她的憂愁並沒有那麼文藝與細膩,不過是平平淡淡地悅動於篇幅之間,關注着時事要聞,講述着各種日常瑣事的小幸福,也就是俗稱的小清新。

我也迷戀她道來歷史時的厚重感。這些故事在她筆下顯得生動而不生澀,如同在冰雪覆蓋的俄羅斯的夜晚,閃爍的星點微光,讓人在寒冷中又看到溫暖和希望,質樸的感動往往最令我着迷。

斟酌許多,感悟良多,最使我五味雜陳的是名爲《兩個人的電影》的散文。故事簡單,也就是作者與母親分別到了劉老根大舞臺與電影院。前

者熱鬧非凡喧鬧之極,後者卻只有她們母女二人寥落欣賞,這篇文章毫不起眼,卻又令我陷入沉思。

該如何去描述呢——這可以有多種解釋。大部分人認同的觀點就是好的東西,真正有藝術價值的東西並不在意,人們樂於觀看讓自個兒開心輕鬆的事物,而不屑於欣賞藝術,或者說是對藝術的敬畏太深。

這,也就是那些文藝片始終不能取得好票房,或者爲觀衆津津樂道的原因。爆米花電影充斥了熒幕。通常只有在有國際獎項冠上名號後,文藝片才能走進大衆視野,如一部我很中意的片子,其真正表達的主題是很晦暗的,普通觀衆大部分都說不好看,然而有些人並不如是說道,各執己見,才組成了這個世界。

所以依我拙見,劉老根也是一種藝術,不過是種俗美,是大衆喜聞樂見的老百姓的藝術,而無人欣賞的電影,也許是被擡得太高,反而導致無人摘採這朵高貴冷豔的花,因爲大家夥兒都是俗人,忙於生活,疲憊得沒有力氣去動動腦子,有情調的生活,也可以充滿了爆米花,只要有正直的思想,也就是文藝青年,無所謂喜劇或悲劇,只要充實地過,未嘗不可。

她的其他文章,而給我各式各樣的感觸。看來還是自然點最好,還是微光最能給人溫暖,還是閱讀最能令人充實。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篇二

書香濃濃,令人着迷,又是一本名著好書,又是一本良師益友,這本書就是《遲子建散文》。雖然它不及《畢淑敏散文集》那麼生動細膩感人,也沒有象《張曉風散文》那樣的令人神往,但是它那獨特的韻味也深深的.吸引着我。

其中有一篇叫《時間怎麼樣地行走》,深深的抓住了我內心的好奇心。把我帶進了文章之中,作者一開始就提到了“掛鐘”,對於作者童年的情形,鍾是一張可以對所有人發號施令的嘴,它說什麼,作者他們就得做什麼。看到這兒,我的疑惑來了,不是談行走的時間嗎?怎麼談上鍾去了,這個疑惑在我品讀完文章之後就後迎刃而解吧。

讀到了後面一些,作者筆鋒一轉,又談爲時間的痕跡和形態,講述了時間如繁星一樣到處閃爍着,它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顯得匆匆了,作者寫到這兒,筆鋒再轉,開始大量描寫時間的痕跡,寫了幾十年前的一天,發現自己烏黑亮麗的秀髮之中出現了一根白頭髮,這很明顯是時間行走過的痕跡,作者還看見在她母親的口腔裏行走,她的牙齒脫落得越來越多。我明白時間讓花朵綻放的時候,也會讓人的眼角綻放出花朵——魚尾紋。時間是殺豬刀,它把你身體改造得淋漓盡致。

我終於明白掛鐘裏的時間和手錶裏的時間只是時間的一個表象而已,它存在於更豐富的日常生活中——在漲了又枯的河流中,在小孩子們戲耍的笑聲中,在花開花落中,在候鳥的一次次遷徙中,在我們歲月不同的臉龐中,在聲音由清脆到沙啞的過程中,在一場接着一場去了又來寒冷和飛雪中。只要我們在行走,時間就會行走。我們不理解時間,但我們要珍惜時間,在你一個人發呆時,在你消磨時間時,當你在外奔波勞累,回家歇時,時間悄悄地來了,它帶走了什麼?或是留下了什麼?我們都不了了知…

這本書一開始我一直讀不懂,我就把它放在角落中,漸漸遺忘它,是這兩天才發現這本書是這麼深沉,這麼讓人難以忘懷。

  遲子建散文讀後感篇三

遲子建,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女散文家。遲子建的筆下是那樣的清新而又沉重;是如此文藝而又平凡;是如此溫暖但是又如此寒冷。我喜歡遲子建筆下的魯鎮,更喜歡只屬於傻瓜的樂園,還喜歡夢想開始的地方,那些都圍繞於我的心間,常常在春天時,依然會想起那一位默默的啞巴······

首先翻開書,一下子就被一個叫《一隻驚天動地的蟲子》給吸引住了,這一篇文章,看完之後,我感動的哭了,雖然這一隻黑色蟲子不知道那香氣只是佛龕上的一團火焰,被風一吹便可以灰飛煙滅,但那隻小黑蟲卻永不放棄,很勇敢的朝那佛龕上一團火爬去,摔了又爬、再摔再爬,永不放棄,直至生命的終點。看似很平常的一件事,在遲子建的筆下蟲子的動作、場景是那樣的生動,栩栩如生。在這個驚人的渺小的蟲子身上我看到了它不渺小它是一個巨人。想想自己一遇到困難就滿腹牢騷,而且就輕言放棄。看看這隻蟲子,我羞愧極了!我暗暗決定再不會像以前一樣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就退縮,我要像這隻蟲子一樣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標奮勇拼搏!雖然那隻小黑蟲最後隨着火焰一起消失在如此大又如此小的世界裏,但它背上的黑殼卻依然那麼明亮,在單調而貧乏的白色天光下,它背上閃爍的黑色就是光明!

還有一篇文章,就是《是誰扼殺了哀愁》。現在的人們,無人願意失望,誰都希望天天快樂,人們更習慣用“強顏歡笑”來彌補所謂的哀傷,只是不喜歡來用哀傷來反省所謂的過失——那麼哀傷的所有都會“入潮水一樣漸漸回落了”。古人曾告訴我們“安居樂業”,反義詞上便是“居安思危”,就是告訴我們,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裏也要想到可能會出現的危難。古人用哀愁的詩句告訴我們哀愁的美以及哀愁的以後。到底是誰扼殺了哀愁呢?是那一聲連着一聲的市開叫賣聲呢,還是讓星光黯淡的閃爍的霓虹燈?還是自然蒙難後產生的滾滾紅塵?

《遲子建散文》讓我在今後依然能在她的筆下尋找此刻的心情,給予我走出迷茫世界的導航,還是讓她帶我走進她心中的花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