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語閱讀教學的反思

關於英語閱讀教學的反思1

新課標明確規定:要全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閱讀能力是其中的重要能力之一。將“三五五”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改變了以往的師生關係,更新了講課模式,即同桌學習、小組學習、自由學習,實現課堂教學交際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學生“會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接受新知識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識的遷移,並使學生受益終身。

關於英語閱讀教學的反思

學案導學:設計提問,興趣激發,增強學生的主體思維

課堂上的導學問題設計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幫助學生理解、鑑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要把問題立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引發他們的閱讀願望,吸引到英語語言本身上來,把閱讀的技巧和方法教給他們,讓他們讀懂英語語言材料,體驗從不懂到懂的過程,體會英語語言的優美和豐富內涵,感受閱讀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因此,在實施閱讀教學前應全面瞭解學生的需要以及學生的英語水平,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課堂效率。

 互動交流:當學生的思維都集中在文本內容上時,可進入第二步。閱讀過程既是知識、信息的獲取過程,又是能力培養、方法指導的過程,是閱讀課教學的關鍵。可分三種形式進行:1.掃描閱讀。其目的是通過快速閱讀使學生獲取各段大意,從而瞭解整篇文章寫了幾個方面的問題。這裏,必須同時指導學生快速閱讀的方法:A.“△”此圖形表示這一段落在寫作上的發展方向,首句爲本段大意,而後是舉例加以說明。B.“▽”此圖形與圖形“△”相反,先舉例,後歸納總結,末句是本段的主題句。C.“◇”此圖形指的是本段先提出看法,然後用具體例子進行說明、證實,最後又歸納總結出本段的中心意思。D.“□”此圖形表示本段沒有明顯的表達大意的中心語句,但字裏行間卻隱藏着一條中心線,這可以通過閱讀體會而得。2.細節閱讀。這一閱讀過程是使學生獲取重要細節的過程,一般要求學生抓住最能說明本段大意的關鍵詞(keywords)。通過細節閱讀之後,學生對本段(篇)已達到粗中有細、大中有小的程度了。3.計時閱讀(Timereading)。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進行舌頭、語音、語調的訓練,要求學生閱讀速度快、語音清楚、語調正確。老師此時充當計時員,看誰讀得又快又好。當然,事先放一篇或幾篇錄音也是可以的。

檢測。當學生採用以上三種形式的閱讀之後,學生到底獲取了多少知識信息?檢測分兩個層次進行:一是表層測試。對課文內容的提問、填有關細節的關鍵詞等。二是深層次的檢測。如讓學生自己創設閱讀理解題並附三個或四個選項,問題內容可以是關於段落大意、全文大意、文章題目、細節理解、作者的看法、態度、見解等方面。之後,老師抽查,然後學生交換題目進行互測。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主動性、創造力和判斷力,同時老師又可以瞭解學生對材料理解的深度和廣度。總之,閱讀過程以學生爲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爲主線。閱讀的'步驟、檢測的過程都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在閱讀過程和測試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將比以前有明顯提高,尤其是自學能力大大增強。要營造寬鬆、和諧、融洽、平等的學習氛圍;要留下足夠的參與時間和空間,學生能講的,要儘量讓學生講;學生能動的,要儘量讓學生動。不理解的讓學生討論。這樣的討論可以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在討論中,同學們暢所欲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鍛鍊了同學們的思維,鞏固了知識,強化了技能

3、培養學生歸納理解能力。閱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信息,因而閱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材料的閱讀,抓住大意,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容。在閱讀時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題材、體裁的閱讀材料採取不同的歸納形式去歸納、理解篇章結構,把握文章主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點撥釋疑: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1、指導學生認真預習。高中閱讀課文長難度大,抽象概念內容多,形象思維內容少,語法現象較複雜,對學生來說,認真預習是及其重要的。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認真預習,並寫出自學筆記、提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讓學生就這一話題聯繫自己的實際作些準備,以便課上參與討論,學生都想獨立,以便在陳述問題時,各抒己見。

2、鼓勵學生踊躍參與。要使學生踊躍參與,首先要提供學生感興趣的熟悉話題,使他們有話可講;其次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發揮教學民主。多次課堂實踐證明,學生對此類任務完成非常感興趣,踊躍參加,提供了不同的可行的答案,充分發揮出他們豐富的想象力。這對於開發學生思維,提高其理解能力極爲有益。

小結評價: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給予適當的評價,以使他們認識不足,發揚成績。同時總結規律性的東西。

當堂訓練:提供一篇類似題材和知識點的文章,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遷移。

綜上所述,我們要在閱讀實踐中引導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量。

關於英語閱讀教學的反思2

隨着我國與世界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英語的使用程度也越來越高,因此我國越來越重視英語教育。現在,從國小開始就已經設置了英語課程。學好英語的途徑之一就是大量的閱讀。英語學得好的人,一般說來,都讀過相當數量的書;反之,只有讀得比較多的人,才能真正學好英語。這個道理雖然簡單,但不少學英語的人卻未必明白。很多人都熱衷於做題目,以爲這是學習英語的正確途徑。結果做的練習冊一本又一本,試題集一套又一套,做得頭昏眼花,興趣全無,英語水平卻並沒有實質性提高。

學習英語的確要做適當練習。但歸根結底,好的英語是“讀”出來的,不是做練習“做”出來的。“讀”出來的英語是地道的、自然的,因爲使用者依持的是“語感”;“做”出來的英語往往流於生硬,因爲使用者是依賴“語法規則”硬“做”的。

一談到閱讀,人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苦讀”。如果把這兩個字理解成讀書需要花功夫,倒也有理。但如果認爲閱讀一定是很苦的,很少有歡樂,那就大錯特錯了。然而,目前的很多英語學習者都視英語閱讀爲苦事,常常是不得已而爲之。自然效果也不會好。

閱讀英語應當輕鬆愉快,也可以輕鬆愉快。要做到這一點,閱讀材料的選擇是首要的。也就是說,要選擇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而又能啓發心智的材料(或書籍)。這類書具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

一、可讀性很強,讓人立即產生閱讀的慾望,一旦上手,就放不下來了,不會感到學英語是沉重的負擔了。

二、容易讀,不大會產生閱讀障礙。

三、有助於擴大知識面,提高文化素養。

至於閱讀的方法,不要以爲讀完一本書沒有記下某個詞語或某個句子就是一無所得。閱讀的主要目的在於語言吸收上的“潛移默化”,在於獲得語感。閱讀需要“量”,沒有大量的語言“輸入”,是難以學好英語的。而我們國內的英語學習者恰恰語言輸入量太少,當然輸出量就更少。結果往往事倍功半。

常用的閱讀方法有通讀和細讀兩種。通讀是爲了弄懂大意、細讀是爲了掌握具體內容。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平時要多朗讀,背誦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養語感。其實讀英語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聽一些好的英文歌然後跟着一起唱,既練習了英語反應能力,也提高了英語語感,而且有的時候英文歌的句子或句式可以用的到.這是個一舉兩得的方法.

閱讀是主動地、積極地獲取信息的創造行爲,是培養學生通過視覺感知書面文字符號並獲取信息能力的途徑,更是提高聽、說、寫能力的有力槓桿,它在英語學習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閱讀是一個綜合過程,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只有堅持不懈,鍥而不捨地改進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興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提高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堅持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興趣,廣泛閱讀,積累詞彙,並且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理解能力一定會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