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師觀後感(15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鋼琴師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鋼琴師觀後感(15篇)

鋼琴師觀後感1

《鋼琴師》再現了二戰時期,德國法西斯對猶太民族的無情地殺戮,影片中刻畫了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爲了生存僅爲了生存而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手掌。在猶太區裏飽受着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每一天都在暗無天日地躲避。在納粹地毯式地搜索之下幾乎失去了生的期望,也是導演波蘭斯基的童年再現。

在影片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戰爭中生命的微不足道,因而爲了生活我們渴望和平。”回憶影片我們甚至不願再次去看那過去的令人觸目驚心的往事。()設想:當我們坐在教室讀書時,突然一枚重型落在教室,你昔日的同學、你昔日的戀人就倒在你的眼前,我們該怎樣辦,你也沒有潛力去拯救,更慘地是你被敵人判成劣等人,當你走在街道上別人用另樣的眼光看着你因爲你是劣等人,同時一批敵軍士兵時時不不時拿你戲耍一下,不高興就給你一槍。這又算什麼,當看着自己的親人被敵人帶走將被殺掉而自己……那是多麼揪心的痛,爲了生存只能飽受屈辱,爲了生存只能躲避現實,爲了生存只能把自己最愛的事默默放在心中;當多次碰到鋼琴時,平時那喜愛的事只能在心中奏響。正如《鋼琴師》的題頭語:音樂是他一生的熱情,求生是他生命的傑作。鋼琴師用音樂與強權進行着征服與反征服。嚴格說來,這部影片不僅僅僅是一個逃離集中營的傳奇、一種求生信念的揮揚和對納粹暴行的揭露,波蘭斯基在破碎的視野上拔起杯具的骨骸的同時,更講述一個在極度痛苦和壓抑中,依然持續充盈和完整的靈魂的人性故事。對於作者波蘭斯基平生最爲人詬病之處,首先在於他的驚世駭俗的生活方式與放蕩不羈的個人生活。暴力和色情已滲透于波蘭斯基

的影片中,也是他心頭揮之不去的陰霾。因爲童年的特殊經歷,波蘭斯基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所有關係均抱持着一種危險和不安全的看法,作爲一名電影導演,他從不諱言性愛是他創作的源泉,他不僅僅自己盡情享受着性愛的滋潤,他也試圖提醒他人應當以另一種態度對待生活、對待性愛。他的作品風格恐懼感和神祕氣息一向籠罩在波蘭斯基的電影中,這和他的人生經歷有關。他的作品中波蘭斯基大多體現了他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他對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使他的影片大多涉及暴力、死亡和孤獨,恐怖、懸念片是他拿手好戲,成爲了電影史上的“罪惡大師”。

回味歷史我們更加珍愛我們的生活,更加珍愛和平,爲人性的完善,爲了種族的延續,爲了全世界的共同發展,我們遠離戰爭。

鋼琴師觀後感2

天,同麥克斯坐在餐桌前,他平靜的說,在到達紐約的前三天,他要去到陸地。“你會來看我吧?來我陸地的家?”1900問。“當然了!我會帶一些甜點外加一瓶酒,你向我介紹你孩子的母親,邀我一起共進星期天的晚餐。你同我誇讚她的廚藝,她向我說,你常和她提起關於有我的故事。”麥克斯回答。最動

人的友誼大概就是這樣:因你與我有了鏈接,從此,與你相連的你的至親至愛,也與我有了關聯。

我想,麥克斯的回答,也是無數個你我腦補的情節。我們沉醉於1900的音樂,欣賞他這樣天才般的藝術,卻又因憐惜他們的孤獨,希望他們能夠品嚐一絲凡夫俗子的熱鬧與普世的幸福。

假如給你一雙上帝之手,擁有去改變他命運軌跡的權利,你是否又真的會願意、捨得去改變呢?

麥克斯在破舊的船艙裏播放那張黑膠唱片,再一次試圖尋找出1900。當麥克斯找到他。

問“這些年你都做了什麼?”

“創造音樂。”

“甚至戰爭時期也在做嗎?”

“即使再沒人跳舞的時候,即使炸彈四處飛的時候。我一直都在演奏,沒有停歇。直到穿駛到了這裏。”······

“我一生中只在乎一件事,演奏小號。”正因爲麥克斯有這樣的心語,他才能正確解讀1900,並懂得他。他們彼此也才能成爲一生的摯友。最好的知己或是彼此成就吧!所以,最後麥克斯選擇尊重1900的決定,獨自離開。

1900同麥克斯最後一段談話,反覆聽了很多遍。每一遍,都領略更多不同的感受,每一遍,都同深深的爲之震動。

他說:“我是在這艘船上出生的,整個世界跟我並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攜帶兩千人。這裏也有慾望,但不會虛妄到超出船頭和船尾。你用鋼琴表達你的快樂,但音符不是無限的。”

“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作的音樂。”

在1900眼裏,陸地上什麼都有,唯獨沒有盡頭。這樣的光怪陸離,無窮無盡纔是最可怕的。不像他形影相伴的鋼琴,有首有尾,有開始也有結束。鋼琴上數得清的88個琴鍵,意味着簡單澄明,當慾望與

鋼琴師觀後感3

《海上鋼琴師》很經典的一出電影,是一定該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裏堅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這樣消逝。只留下一點聲音的碎片,1900,也許我們都一樣害怕腳踏實地的生活,害怕烏煙瘴氣的世界。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涌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看完影片之後,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可是1900真的孤獨嗎?後來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

1900出生在船上,也從來沒有下過船,雖然它有無數個機會能這樣做。直到最後這艘退役的老船即將用6噸半的炸藥被炸掉時,他也沒有選擇下船,雖然max嘗試過勸說。“整座城市。那麼大,一眼忘不了盡頭。無窮無盡,麻煩你告訴我,它的盡頭在哪裏?走上舷梯一切都很好,我穿上你送我的大衣,信心百倍,看上去也一定很帥氣,對於下船毫無疑問,使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見,而是我所未見,你能體會嗎?那些我看不清的東西。在那延綿不斷的城市中,我能看見一切,可就是看不見盡頭,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盡頭,盡頭正是我所未見。比如說這個鋼琴,琴鍵有開始,也有終結。傻瓜也知道只有88個鍵,它們是有限的,在這88個琴鍵上你能彈奏出無窮無盡的音樂,我就喜歡這樣,我也只能這樣生存,但你們把我送上舷梯,把我推向一架有着無數個琴鍵的鋼琴,沒有盡頭。可琴鍵是無窮的,我又該怎麼演奏呢?我只能說我坐錯了的方,那是上帝才能演奏的鋼琴,老天啊!你有沒有看見那些街道,成千上萬的街道。怎樣才能從中選一個,選一個女人,選一棟房子。選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選一片屬於自己的風景。選一種自己的活法。沉重的世界壓在你的肩頭,黑漆漆的看不到頭,要你離開這裏,到那個陌生而有無窮的世界裏。你難道就不感到害怕?我在船上出生,。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過大的船。我不能下船!”1900在弗尼吉亞號爆炸的前夕,拒絕了max的勸說,說出了上面的話。我們從中也許能領會出他拒絕下船的原因。這不能簡單的用怯懦來定義。

不管怎麼說,這是一部優秀的影片,它不但講述了1900傳奇的一生,也穿插了許多出色的曲子,實在是我們不能錯過的一杯佳釀。

最後我只想說:每個人都要走一條自己堅定了的路。就算是粉身碎骨。

鋼琴師觀後感4

七年級的時候,我問了問饒老師值得一看的電影,饒老師脫口而出:“海上鋼琴師。”,到了暑假,電影單中又一次出現了這個名字。“這一定是一部好電影。”於是,我帶着這樣的心情,細細地品味了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意大利電影,由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裏主演的劇情片。故事是以兩個人的對話形式展開的,以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視角的轉換,介紹了一位鋼琴天才1900的鋼琴故事。

幼時的1900,是在襁褓中被人發現的,他的母親拋棄了他,因此他成了一名孤兒,生活在燒煤工人的船艙裏,大家都照顧他,疼愛他,教他說話,寫字。直到有一天,他的現任父親因救人而死,他便非常地傷心。1900離開了父母,沒有出生證明,悄悄地來到這世界,有得悄悄離去。正好比一個人死了,你找不到任何他的相關信息,沒人相信他的存在,也沒有一座屬於他的墓碑,但他確實來到過這個世界,真真實實地活過。

1900對不好的事情十分厭惡,但不會用嘴說,會用音樂去表達。1900與小號手聊天,當他們看見小偷時,鋼琴的音樂也變得斷斷續續,模仿着小偷的形態;當他們猜想老婦女是一個謀害親夫而得到萬貫家財的人時,鋼琴的音樂是一種怪怪的音響,充滿着陰險,他的音樂總是能生動的表現各式各樣人的心理特徵。

有的人說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歡的音樂中,伴他左右的是對他沒有半點私心的朋友們,不用去擔心紛繁與擁擾。但是,只是這樣嗎?每次停船靠岸時他獨自向岸上遠處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還有他偷偷的撥通陌生人的電話時那緊張和期盼的語調:“你好,也許你不認識我,但,我們能聊聊嗎?”尤其是當他聽那個飄過的流浪人告訴他自己的經歷,他愈發的想去體驗:站在岸上,聽海的聲音,到底是什麼樣奇妙的感覺呢?

影片結局,1900在一艘即將炸燬的船中被找到,但他仍不願下船,現實生活中,對於別人的選取,我們會感到匪夷所思,就像這部影片一樣,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這種選取,但是,無論是誰,作出怎樣的選擇,無論在我們看來是多麼的荒謬,多麼的不明智,多麼的讓人不解,這都是他的選擇。或許,到了天堂,他仍會彈鋼琴,就像原來在海上一樣。

鋼琴師觀後感5

最近我看了《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

故事講的是一個叫1900的人,他出生在船上,不知怎的就被父母遺留在了船上,無意中被船上的挖煤工丹尼撿到了,並取名爲1900。有一次在挖煤時,丹尼遭遇意外去世了。1900在丹尼的葬禮上聽到了樓上的鋼琴聲,從此愛上了彈鋼琴,他一直沒有下船,甚至有關部門準備炸掉船之前,他還是死活不肯下去,最後被活活炸死。我認爲他是一個極度矛盾的人。

在他短暫的一生裏,有一件事讓他變得非常出色,那就是彈鋼琴。1900在丹尼去世後開始迷戀鋼琴,他有着極好的天賦,一摸就通。音樂就是1900的世界,在這個小小的世界裏,他感覺自由自在。他通過不停地觀察別人,挖掘他們身上的故事來了解人世間的感情,並體現到音樂當中。

我認爲1900在彈鋼琴時非常自信和無所畏懼。由於1900鋼琴彈得太好了,人們很崇拜他,甚至爵士樂的創始人傑利都向他發起挑戰。在挑戰時傑利非常傲慢,但1900卻沉着應戰,在發揮自己最強實力之前,他甚至冒出了一句:這都是你自找的,混蛋。他最後出人意料的表現使大家都震驚了,包括傑利在內。

1900的無所畏懼還體現在他從容面對死亡。1900的好朋友麥克斯經常勸他下船去看看世界。1900每次都說我連個出生證明也沒有,哪個人會讓一個連名字也不確定的人上岸呢?炸船之前麥克斯勸1900下船,他最終選擇了留在船上,和船同歸於盡。

同時1900又是一個懦弱的人。炸船前他告訴了麥克斯他一直以來都不肯下船的根本原因:世界那麼大,有成千上萬種路可以走。我要是下去,就面臨着重要抉擇。一架鋼琴有八十八個琴鍵,數量是有限的。可用這八十八個琴鍵所能創造出來的音樂卻是無限的,而我在船上就好比只有八十八個琴鍵,我可以在上面活出各種各樣的人生,甚至每天都不一樣。如果我真的下了船,琴鍵的數量是無限的,那麼音樂就更加無限,甚至每一秒都是各不相同的,我到底該怎麼選呢?面對下船之後的角色,他害怕了,退縮了,他感到有壓力了。他不知道如何面對陌生的世界,很難跨出自己熟悉的小空間。看到這一處的鏡頭,我難過地爲他流下了眼淚。

1900在面對彈琴挑戰的時候非常勇敢。面對下船時,他又感到有些害怕。從這幾個事例就不難看出,1900是一個矛盾的人。當然,留在船上可以讓他心思更加單純,更好地發揮他的音樂才華,這也不失爲一種選擇。”

鋼琴師觀後感6

印象最深刻的,是瓦列在雪中奔跑的那一段。漫天的白色,遠處有行人走過。他們不會明白這個倉惶的男人經歷了什麼。而他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邁出那一步。

靠在牆上的時候,驚魂未定的他究竟在想些什麼呢。

影片中對於人性的刻畫已經被太多文字所讚美。那種客觀的視角,描述了整個時期的狀況。客觀到了近乎冷酷和精確的地步。

羅曼·波蘭斯基導演在這部片子裏更多地使用着第三視角轉切第一視角,用主角的眼睛去看待戰爭的殘酷。在表現屠殺和局部戰爭時,絲毫沒有含蓄的成分,德軍連續近乎荒誕的屠殺的場景被直白地表現出來。在街頭無辜被殺害的流民,親手殺死自己嬰兒的母親,不明白要拿錢做什麼卻執着兜售牛奶糖的孩子,沒有人情的猶太警察,只因爲問了一句話而被槍殺的婦女。.。這些都被審視的鏡頭表露出來,令人情緒沉重。

這是一首剖析人性的殘酷悲歌。

猶太酒吧裏,肖邦的音樂和自私地驗證金幣的商人,瓦列在極端困頓狀況下依舊顫動的手指,在腦海裏響起的旋律,在飢餓和恐懼中揉搓泥灰的雙手,鋼琴上端放的德國軍服,依舊憂傷、動情的旋律。這些都是細節,而正是細節決定了影片的深刻。

而這部影片真正令我着迷的,則是它獨特的視角。

藝術不是奢侈品,它的根基是爲了讓我們更好地生活,在絕境中讓我們更堅韌。戰爭中倖存下來的人成千上萬,每個人遭遇不同。瓦列是一個鋼琴家,他有音樂傍身,比別人可能要堅強一點,柔韌一點,淡薄一點。他逃脫死亡的同時也在雕刻着死亡,帶給我們一種生的期望,給我們勇氣應對我們自己所遇到的一些挫折。

記得上課時,老師向我們分析這首肖邦第一敘事曲。說它是肖邦爲了祖國和戰爭而寫下的曲子。那時並不能夠理解這其中的含義,匆匆記下了曲式分析要點,還有那些美麗的和聲。好吧,該激情的地方,就激情。該柔情的地方,就柔情。當時的想法就是這樣。然後到了上課時,老師很不滿意地告訴我們,你們的演奏沒有靈魂。你要去理解作曲家的感受。

此刻重新看了這部影片,似乎理解了老師想要表達的東西。

因爲那個德國的軍官,居然讓瓦列演奏肖邦的曲子。或許它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對戰爭的唾棄,然而美的事物終究是不分國界的。

而對於《鋼琴師》的總結,大概只有這句話最爲準確。

鋼琴師觀後感7

纔看了《海上鋼琴師》,是一如既往地意大利影片風格,把所有的理性思考都承載於感性的情節之上。於是開始比較,《天堂電影院》、《美麗的西西里傳說》還有這部《海上鋼琴師》應該如何排名?!

《天堂電影院》是唯一一部讓我可以看完之後接着再看,哭完之後接着再哭的電影,儘管就連最懂我的枕邊人也不瞭解這是爲什麼,也許這纔是這部電影的真正魅力之所在,是那種感念和情懷永遠地縈繞在心間,揮之不卻。

《海上鋼琴師》也不例外,一個音樂天才,天才鋼琴師的傳奇人生,傳奇裏有些蒼白和荒涼,一個把彼生的命運都與一艘船和一望無際的大海僅僅相連的音樂奇才,最後與生於斯,長於斯的船一起,在海上走向終結,伴隨着那一聲爆炸聲,或許耳膜受到的震撼遠遠遜於靈魂受到的震撼。

人生到底是爲了什麼?名和利?繁華和浮世?未來是什麼?用已知去探索未知,還是在沒有盡頭的未知前唯唯諾諾。“1900”到底是懦弱膽怯還是真的不像踏入世俗?最後爲什麼“康”能在知道“1900”逃避的選擇後轉身離去?我相信這部影片不是在爲懦夫喝彩,也許恰恰相反,這部片子是向那些所有的惺惺相惜的英雄致敬!

換了是我,當我知道好友的最後選擇時,我還能否從容轉身,由他最後一次任性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用生命去完結對未知的恐懼。也許“1900”纔是最大的贏家,因爲他用可數的琴鍵奏出了令人人都動容的樂曲,即使他從未上過岸,但他的聽衆換了一茬又一茬;他有極大的、可怕的控制慾,使他期望所有的一切都能在他的掌握之中,儘管他的世界小得只有88個琴鍵和那艘永遠在海上顛簸的船,所以當被譽爲“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愫”——愛情,向他展臂的時候,他還是猶豫了,還是沒能將他的雙腳挪動過僅僅幾十級的爬梯,走向充滿誘惑和美好的大世界。

也許他的內心世界我們只有通過那一首首沒有樂譜的音樂而讀懂,或者說心領神會。終於明白,爲什麼好的音樂會使人淚流滿面而又悄無聲息,音樂是上帝最溫柔的語言,也是人類最柔弱的情感。那首因爲愛而滋生的曼妙音樂一直沒有題名,也許這也與古代那些命名爲《無題》的詩歌遙相呼應,太多太多動人心魄的情懷不容我們小覷,真正就是在那一閃念,整個人的內神經會被震撼。

選擇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關鍵在於哪種選擇更適合自己,遵從感性的選擇發乎情,遵從理性的選擇則將情感收斂而止乎禮。

鋼琴師觀後感8

一部在評分很高的電影,既然這麼多人都推薦,那肯定是佳作,看完,也確實如此,海上鋼琴師觀後感。

一個在1900年出生在弗吉尼亞號遊輪上的棄嬰,不,就應說是發現。找到他的鍋爐工人丹尼給他起了一個1900的名字,從此他以這個名字生活在船上,雖然沒有戶籍也不明白自我屬於哪個國家,但並妨礙別人瞭解他的大名。鋼琴是他的生命,正如他說的那樣,88個有限的琴絃能演奏出無限的曲子,給人帶來無限的歡樂。與小號手的相遇使得他不爲人知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雖然最終他選取與弗吉尼亞號同沉,但他還是給後人留下了自我存在的印記---那張音樂母盤。

電影明顯年代有些久遠了,在很多畫面中都能看出破綻,例如人們看見女神像的時候,這不能怪當年的攝影師,只要體現出主題就是好的。至於影片有時穿插些看上去很不懂的鏡頭,例如小號手說一幅畫落地的時候,確實讓我覺得奇怪。撇開這些由於技術還是編劇上的問題,這部片子確實值得力薦。

如很多電影一樣,主題玩玩在最終才表現出來,最終到達一個昇華中心的效果。這部電影主題的展現就是在廢棄的船艙中小號手與1900的對話,觀後感《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在1900準備下船可是走到船舷一半時卻掉頭回到,這是電影在前面給觀衆留下的一個懸念,此刻他才真正告訴我們。1900害怕的不是看見的東西,而是看不見的東西,他把城市比喻成琴絃,他覺得這個琴絃太巨大,除非上帝,他這種凡人是無法彈奏的,一想到無限的鏡頭他就覺的恐懼。由於他是一個公認天才,最終他選取死亡而不是進入塵世也就不足爲怪了。天才,正如人們常說的,寧爲玉碎不爲瓦全,雖然1900沒有上過岸,但他透過與乘客交流還是接觸到了世界,這種不完全接觸但又有些接觸的狀況正好使他在持續心靈獨立的同時又不至於那麼孤僻。

我想每個人看這部電影都能有自我的感受,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的一生,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爲什麼會選取脫離塵世,有人看的是無限和有限這種辯證關係。無限,能夠是慾望,有限,能夠是時間,用有限的去實現無限,正如用88個琴絃去演奏變化的樂曲,而不是用無限去實現無限,不明白知足常樂能不能硬生生的嵌在這種思想裏面。

最終說一句,先把自我手頭的事情做好,想着一堆事情,那只是空想而已,太多的選取是可怕的,當我們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毫無好處的選取中時,那真是太悲哀了。

鋼琴師觀後感9

單位同事熱情的授之以魚,讓我很快的如願以償,看到了兒子極力推薦的意大利影片《海上鋼琴師》。

電影講述了一個天才鋼琴師從出生到死亡始終沒有踏上過陸地的傳奇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1900的存在似乎歸之於大海。嚴格講是屬於那艘能承載兩千人的維多利亞號巨輪。是浩瀚的大海給了他靈感,讓他無師自通地成爲出色的鋼琴師,88個琴鍵在他的手中似水般流淌,令前來挑戰的爵士樂鼻祖謝利也目瞪口呆;也是深邃的大海教會他對世界細微而深入的觀察。

1900是個天生的鋼琴家,也是個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陸地的,因爲一個連死亡時都能面帶笑容悠然自得講着左右手笑話的人是不會害怕任何事情的。他是在追求生活存在的好處,大海、維多利亞號就是他的世界,鋼琴就是他的人生,離開這任何一項,他將無法正常呼吸,1900告別時曾說過,我的世界就是在這艘船上,我能夠用88個鍵彈奏像大海一樣無限寬廣的音樂,在那裏我能看到天邊的盡頭。沒有盡頭的世界畢竟比不了船上那樣簡單的生活。換句話講,1900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吧。

六噸半的TNT埋葬了偉大而又無人知曉的1900。他的朋友小號手邁爾斯曾說過你其實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這一小步始終沒有踏出。一個連死都不怕的人,竟不敢冒險,這也是我看了片子後情緒久久不能平靜、爲之惋惜之所在。如果從非藝術的角度講,1900人生的價值不應這樣地消盡,他就應出此刻另一條船上,或是衝破心中的樊籬,到岸上給更多的人帶去美的享受,這樣人生也許會更加光鮮奪目!

《海上鋼琴師》最經典的地方就應是它的配樂。劇情與音樂配合的天衣無縫。空闊的舞廳裏鋼琴隨着海浪飄動,琴技比試時的激烈彈奏,感情到來時的迷惑,不需要剩餘的對白,音樂足以完美演繹出其中的精髓。無論是激情四溢的,還是感傷懷悲的都深深打動着我……在餐廳的那一場隨着海浪拍動而進行的華爾茲鋼琴舞,讓人大開眼界;與爵士樂大師謝利的琴鍵上的較量將整個片子推上了高潮。美侖美奐!驚歎不已!

鋼琴師觀後感10

《海上鋼琴師》很經典的一出電影,是一定該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裏堅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這樣消逝。只留下一點聲音的碎片,也許我們都一樣害怕腳踏實地的生活,害怕烏煙瘴氣的世界。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涌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看完影片之後,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可是1900真的孤獨嗎?後來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

1900出生在船上,也從來沒有下過船,雖然它有無數個機會可以這樣做。直到最後這艘退役的老船即將用6噸半的炸藥被炸掉時,他也沒有選擇下船,雖然Max嘗試過勸說。“整座城市……那麼大,一眼忘不了盡頭。無窮無盡,麻煩你告訴我,它的盡頭在哪裏?走上舷梯一切都很好,我穿上你送我的大衣,信心百倍,看上去也一定很帥氣,對於下船毫無疑問,使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見,而是我所未見,你能體會嗎?那些我看不清的東西。在那延綿不斷的城市中,我能看見一切,可就是看不見盡頭,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盡頭,盡頭正是我所未見。比如說這個鋼琴,琴鍵有開始,也有終結。傻瓜也知道只有88個鍵,它們是有限的,在這88個琴鍵上你可以彈奏出無窮無盡的音樂,我就喜歡這樣,我也只能這樣生存,但你們把我送上舷梯,把我推向一架有着無數個琴鍵的鋼琴,沒有盡頭。可琴鍵是無窮的,我又該怎麼演奏呢?我只能說我坐錯了的方,那是上帝才能演奏的鋼琴,老天啊!你有沒有看見那些街道,成千上萬的街道。怎樣才能從中選一個,選一個女人,選一棟房子。選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選一片屬於自己的風景。選一種自己的活法。沉重的世界壓在你的肩頭,黑漆漆的看不到頭,要你離開這裏,到那個陌生而有無窮的世界裏。你難道就不感到害怕?我在船上出生,……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過大的船……我不能下船!”1900在弗尼吉亞號爆炸的前夕,拒絕了Max的勸說,說出了上面的話。我們從中也許能領會出他拒絕下船的原因。這不能簡單的用怯懦來定義。

不管怎麼說,這是一部優秀的影片,它不但講述了1900傳奇的一生,也穿插了許多出色的曲子,實在是我們不能錯過的一杯佳釀。

最後我只想說:每個人都要走一條自己堅定了的路。就算是粉身碎骨…

鋼琴師觀後感11

兩個鐘頭陪主人公1900度過了一生,又是一部經典。

主人公1900從船上一出生便被拋棄成爲孤兒,由好心的燒煤工丹尼收養。童年時一次意外丹尼喪生,1900再次成爲孤兒。不經意的接觸鋼琴,讓人驚訝的發現原來他竟是無師自通的天才,此後他便開始了一生的鋼琴生涯。

1900一輩子沒下過這艘船,他也曾經決定離開,當站在甲板上看見所謂大城市那無窮無盡的房屋街道,他迷惑了,他說:“鋼琴鍵有限,但是創造出的音樂無限,如果鍵無限,那就創造不出音樂。那座大城市一眼望去看不見盡頭,盡頭在哪裏?—世界的盡頭?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

整部電影感覺處處是經典,每個鏡頭都恰到好處,細節處理不多不少,剛剛好。

1900和麥克斯在隨狂風暴雨搖擺的船上彈奏鋼琴的那一幕,在腦海深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在輕快的鋼琴曲下,兩人似乎與鋼琴融爲一體,優美而流暢在大廳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着溜冰鞋伴隨着悠揚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極!

接受挑戰的那一場也印象深刻,前兩場比賽不知是有意無意發揮平平,甚至在對手錶演時竟然感動的流淚。最後一場開始前,1900向朋友要來一支菸放在鋼琴上,說了一句話:“你自取其辱!”接下來狂風驟雨般彈奏出《羣峯亂舞》,震驚在座所有人。一曲完畢,1900將煙的一頭按在琴絃上,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經過1900激情澎湃演奏琴絃因高頻率震動而發熱,竟將煙點燃了······

影片介紹:“男主角1900的整個人生都已經是一場悲劇了。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然而好人不得好報,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幾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爲了孤兒。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羣令他沒有安全感。縱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衝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燬,他也不願離開,於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於海底。”

我不知道爲什麼說他是悲劇,但也許在1900眼中,其他人才在悲劇的生活。

鋼琴師觀後感12

之前看過這部片子,但是當時沒有看進去,今天完整的看完,感覺還是引發了些思考的。整部片子都是在託尼的講述中娓娓道來,這讓人接受起來十分舒服。

隱隱地感覺到影片傳達出的主人公的孤獨感,那種深陷其中的孤獨,在孤獨中出生,習慣孤獨,再到無法離開這份孤獨。這份孤獨裏面有藝術,也有一種心病。

整部影片,我認爲最精彩的部分就是1900跟爵士的創始人鬥琴,1900最後一曲彷彿是四隻手在彈琴,甚至誇張到可以用鋼琴的琴絃發燙到可以點燃一支菸。

1900最美的曲子是寫給他一見鍾情的女孩的,他透過船窗戶看到女孩的美麗,把自己的愛慕隱藏在音樂之中,刻錄成長篇並想找機會送給她。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他會選擇自己擅長的一種藝術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愛慕。他一遍一遍對着鏡子練習送禮物給她的臺詞,而每次他每次帶着羞怯的談吐,都被對方無視,知道最後一次他向她說明自己的心意,但是船靠岸了,他們分別在熙熙攘攘的人羣中。

讓人慶幸的是,託尼還記得他,或者也是導演或者編劇在傳達這樣的一種想法,他們在說:這個世界只有一些少數派能夠理解那些大師級別的藝術。

這部影片裏,1900成了藝術的化身,他會沒有戶口的出現在底層社會中,也會出現在有盡頭的世界裏,但是他離不開有盡頭的世界,他也會消失其中,毫無功利地把自己炸掉。當然編劇也安慰着自己說:“只要你還有個好故事,和一個能夠傾訴的人,你就永遠不會完蛋。”我有的時候覺得,即便我們寫不出好的故事,也至少要成爲一個能夠傾聽的人,不然我們好像真的一無是處。

《海上鋼琴師》很經典的一出電影,是一定該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裏堅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這樣消逝。只留下一點聲音的碎片,1900,也許我們都一樣害怕腳踏實地的生活,害怕烏煙瘴氣的世界。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後,心中涌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看完影片之後,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可是1900真的孤獨嗎?後來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

鋼琴師觀後感13

《海上鋼琴師》,一部教科書級別的經典影片。如果要向別人推薦此生必看電影,母庸質疑,它一定會被列入名單之上。該影片首映於1998年。近日,其在我國各大影院上映,反響良好。多虧這次4K修復版的引進,觀衆終於能在大銀幕上重溫這部經典電影。

影片由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裏主演。《海上鋼琴師》是意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的“時空三部曲”之一。這部影片可以算得上是封神傑作。豆瓣評分達9。2分之高。沒有看過的觀衆可不要錯過這次難得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海上鋼琴師》中國區紀念版海報,由黃海操刀設計,靈感來自於電影中的經典一幕:“時隔多年,依然清楚記得,棧橋上的1900,選擇放棄、扔出帽子、揮別紐約的一幕。”

影片以宏大的時間線勾勒出一個時代的滄桑變幻,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199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90。1990慢慢長大,有着無師自通的非凡的鋼琴天賦的他,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每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

爵士樂鼻祖傑尼聽說了1900的高超技藝,專門上船和他比賽,最後自嘆不如,黯然離去。可惜,這一切的事情都發生在海上,1900從不願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一個女孩,隨着女孩的下船離去,1900的心開始波動。

這部影片堪稱是藝術創作者的終極浪漫,每一幀畫面都是藝術。全片音樂和故事內核完美結合,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其中最精彩的是鬥琴片段,全程高能。當1900彈奏着激昂的曲子,突然在玻璃窗上看見女孩的面容時,連曲子都不知不覺變得溫柔的一幕令人心悸。

也許大部分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的直觀感受便是:孤獨。擁有着一顆孤獨而又自由的靈魂的1990獨居於他的海上烏托邦。影片最後,殉身於大海的1990真正詮釋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的真意。或許我們不需要爲1990的孤獨而傷神扼腕,1990只是忠於自我,他堅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園,這種孤獨反倒成就了他生命的豐盈。

不得不說,《海上鋼琴師》連臺詞都極爲經典。“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寧願一生孤獨,我不願隨波逐流。”“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爲銷魂的船長,但是可以讓夢想起航。”

鋼琴師觀後感14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述的是一個在“維珍利亞”號船上的棄嬰——1900在輪船上成長的故事,他在鋼琴上的天賦和造詣讓我歎爲觀止。然而,才華橫溢的他最終未離開輪船,並選擇與船同歸於盡。這似乎是一個悲劇,常人無法理解,我覺得這與他的身份——棄嬰有非常大的關係。父母的拋棄,與母親的分離,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最大的創傷,而鋼琴成了他的過渡客體,充當着母性客體的代理人。我們看到,以後這一生他都與鋼琴相伴。

1900一出生就沒看到媽媽,一出生就沒有愛。他遭受了兩次被拋棄,第一次是他的父母在他一出生就放棄了他,後來雖然有丹尼撫養他,丹尼在他8歲時也死掉了,未成年就遭受如此創傷。丹尼雖然非常愛他,但丹尼向來傳遞給他的信息就是說船以外的世界有多麼可怕,讓1900不要離開船,1900因爲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所以始終不敢走下船。在丹尼的葬禮上聽到了音樂,從此音樂成了他可以依戀的客體1900無師自通成了一個鋼琴大師,彈琴,是他生命中唯一可做的事情,然而,1900兩次可以依戀的客體都離他而去,他無法相信這世界還有什麼安全感,無法感受那種愛。1900留在船上,他的生命意義在那裏,他與船構成了緊密的關係,船是證明他存在的客體,如果他下了船,而船被炸燬,和他有關係的客體也就隨之一起都會消失,那麼他就感覺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一個完成“自我同一性”的人,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知道自己是我認爲的這個人。但1900沒有真正出生,因爲一個人的出生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1900在生理、心理上出生了,也成熟了。但在社會層面上沒有出生過,他從來沒有走入過真正的社會,不敢走下船,人是社會的,他沒有走進真正的社會過,也無法扮演他的社會角色,所以他走在懸梯的半中就不敢往下走了,他感到了恐懼,他不是一個真正的人,他從來沒有出生過。

影片一開始就有句旁白“他沒有國籍,沒有出世紙,連生日也沒有,可以說還未出世”從心理層面,1900確實還停留在未出世的嬰兒狀態。呆在母親的子宮裏,感覺肯定是最安全舒適的,他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姑娘離開之後,他改變人生的動力徹底被激活,決定下船。也許對於普通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1900,下船是一個重生的過程,1900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他走下舷梯,卻又慢慢地停下來,整個世界在他的眼中變得黑暗,恐懼充滿了內心。最終他選擇與船同歸於盡,這是偶然,但卻也是命運的安排

鋼琴師觀後感15

觀看了海上鋼琴師,不得不說這是很好的一次體驗,記錄幾個我印象深刻的場景。

海上風暴中的船隨波濤起伏,1900邀請MAX體驗他的“暈船藥”——鋼琴舞。1900坐在鋼琴前在起伏不定的風浪作用下滑行於大廳中,他指尖傾瀉出的音符附和着船身晃動的節奏,就像在大廳的各個角落翩翩起舞,配樂與畫面激盪昂揚,讓人如同身臨其境一般沉浸在風暴舞曲中。

1900在頭等艙即興演奏時跟MAX講解了自己觀察到的每個人的特質,他此刻不停變換的樂曲風格正是他觀察到的人們化爲了音符,由他的指尖娓娓道來,音樂的記錄和敘事功能被他淋漓盡致地展現。

經典場面——鬥琴。三首曲子展現了1900在鬥琴過程中心境的變化,最初的他認爲這是同樣熱愛音樂的兩人相互切磋交流技藝的舞臺,所以他選擇了輕鬆快樂的《平安夜》。爲對手高超的琴技折服,爲表敬意用自己的方式再彈奏一遍對方的選曲。發現對手將音樂視爲鬥爭的工具並遭受對方的言語攻擊後,他選擇更高超的技術——單人四手聯彈。其實對待音樂的態度各人有各自的自由,純粹的熱愛當然值得稱頌,功利卻也未必不好,但電影通過鬥琴片段讓我感受到純粹熱愛的可貴,音樂成爲與人交流的橋樑時,傳達的情感太細微豐富了。

1900在錄製CD時透過窗口看到了讓他一見鍾情的姑娘,然後,輕盈優雅得像姑娘的氣質一般的曲調就從他的鍵盤上流淌而出,訴說着他的傾慕和愛戀,他將唯一一張CD包成禮物打算送給心愛的女孩,那一眼的心動和隨後的忐忑,用音樂訴說心情的青澀舉動,夜裏船艙中輕輕一吻,讓人看了既心酸又幸福。

1900與MAX在報廢的船艙中最後一次談心,我很難輕鬆地說出“我懂得”。MAX欣賞1900的才華,多次勸說他下船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將1900的作品一直留作紀念,爲尋找他不遺餘力,聽到解釋後尊重他的決定並認真告別,將他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他們也許追求的生活方式不同,對世界的看法不同,對生死的認知也不同,但是,在1900做出了不下船的決定後,MAX總是支持他、接受他、尊重他,這份懂得和支持太寶貴了。成全,即使困難也願意成全,這就是朋友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