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師的建議閱讀心得體會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老師的建議閱讀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給老師的建議閱讀心得體會

給老師的建議閱讀心得體會1

這段時間,我主要閱讀的書籍依然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其實從閱讀之日算起該有一年的時間了,可到今年纔將此書讀完,不是我懶散悠閒,而是每次看完一個故事吸收完一個教育精華後總得花上好一段時間去消化,去反思自己,我想只有這樣才能將所讀所學所悟的東西用之教學,我的學生才能從中獲益。讀完此書我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偉大的教育思想對我們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說,依然有着重要的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爲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他總能用很貼切的語言來解讀我們教師的內心,他總能站在我們的立場去爲我們解惑,每次閱讀後,我總種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個學期在教學上帶給我最大的困惑就是後進生,針對後進生的問題我看過不少書,也聽取過不少名師的意見,可自己總跳不出那個死角,表現得太過於激進,對於學生的優異成績表現得過於興奮,對於那些後進生的學習情況卻缺乏冷靜地分析。到

底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

在書中有一章節專門是針對後進生問題的,這個章節在讀完一遍後我收穫不多,可在我一次次教育失敗後我總會再次翻閱,發現每次的感受是不相同的,現在我常問自己:作爲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羣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

他們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等待我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後進生。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提出專門爲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內容,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爲思考的過程已經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

當然說說容易做做難。我覺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爲我給每個學生上着同樣的課,問着同樣的問題,佈置同樣的作業哪怕,補差也沒有分出個差別。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養的原因吧。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中也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

而我呢,大部分時間忙於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教育孩子,有多少時間在捧着教育名着或其他有益的書籍?所以今後,我要想要求學生多閱讀必須從自己做起: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我想只有讀得多,學得多,悟得多,才能將最好的教學奉獻給自己的學生,才能將最新的教學理念灌輸給我的學生,最終我纔對得起我的學生。

給老師的建議閱讀心得體會2

最近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作爲教育經典著作,這本書確實名副其實,閱讀過後,感觸頗多。作者針對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結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工作經驗,向廣大教師提出了100條實用且有價值的建議。書中列舉了許多生動有趣的實際事例,一切從實際出發,所以整本書讀起來既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長。下面我將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俗話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才行。在作者眼中,教師要想擁有更多的業餘時間,不讓備課、上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麼就必須保持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作爲教師,其實是特別忙的,得面對學校各種各樣的檢查、做課題、搞教研、進修、培訓、評職稱、提高教學質量、上課、備課等等。

根據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教師只有通過閱讀的途徑,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寬廣自己的視野,才能讓自己成爲真正的教育能手。知識豐富了,備課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就會減少,而且自己的課堂也會變得生動有趣,充滿情感,那麼自然就會有多餘的時間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書中提到的那位教齡三十年的歷史老師,就可以體現通過閱讀儲備知識的重要性。她的公開課深深地吸引着每位聽課老師,而她說自己的備課時間是終身,我想大概是因爲終身都在儲備自己所需的素養;她說本課題的準備時間是十五分鐘,我想是因爲厚實,所以一刻鐘足以讓她的經驗和才華施展出來。我想成爲這樣的老師,我相信,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讀書多了,才能自信,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傳授知識。

不僅教師要多閱讀,學生更是如此。學生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作者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後進生更需要閱讀的建議。我們教師一般都會有一個錯誤的觀點,那就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不應該花太多的時間用在教材外,許多老師都會要求學生抓住課本,學好基礎知識,不需要課外的拓展了,包括我自己也曾如此愚鈍的以爲這是對的。但是通過費加的例子以及作者的建議,我明白了,學生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也就越多,那麼他就更需要多讀書。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有力的手段。作者就是通過給費加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蒐集了一套有關於智力訓練的書籍供她閱讀,她最終從一名別人眼中的“笨”學生,變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牀調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種對待後進生的態度和方法值得我們學習,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中,如果遇到成績暫時不好的學生,我們教師不應該束縛學生的思維,應該對鼓勵他們去讀一些有助於提高的書籍,不要怕他們沒時間吃透教材,因爲他們讀書不是浪費時間,而正是努力在提高自身對教材的理解。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想要學得好,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提高學習的興趣。因爲興趣是的老師,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礎,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動力。如果學生提不起勁,先不說教師情緒也會受到影響,即使教師再精力充沛地上課,也只會是徒勞。所以教師一個很大的任務就是要讓學生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前我們就深知這樣的道理,但是該如何做到是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熱愛呢?作者給我們提供了指導,總結下來,我覺得應該有這麼幾點。

首先,教師應該先提高自身對知識的興趣、對所教學科的熱愛。確實是這樣,因爲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教授者本身都沒有高漲的熱情,更別提會讓接受者能喜歡了。

其次,教師良好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學生對其所教學科感興趣的重要因素,德才兼備的老師纔是學生最喜愛的。站在學生的角度,我就十分崇拜和尊敬有着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師,我的高中語文教師就是我所認爲的具備這種素養的人,所以我當時特別喜歡上語文課,自己的語文成績自然也就不錯。推己及人,我希望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能夠讓自己也成爲那樣的人。

最後一點,那就是教師要有積極的智慧和高超的教育藝術。要會教學,能夠上好每一節課,這是最貼近學生實際需要的。一個老師能夠讓學生聽得明白,知識掌握的輕鬆而又深刻,自然會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也就回到上面所說的,教師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厚實自己,對所任教學科的知識必須全面深度地掌握,還要多學習教育學的內容,從而提高自己的教育藝術。

我所任教的是思想品德,從自身來說,高中時期政治學科學得了,當初選擇了這個專業,如今從事這樣的教學,我覺得自己是很滿足的。所以我本身對學科的熱愛是毋庸置疑的。爲了能夠不讓學生們失望,我覺得自己必須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養,掌握好教育教學的技巧,給學生上好每一節課。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許多理論的指導,100條建議,101次感悟,我所體會到的、學到的遠遠不是上面的這些而已。可以這麼說,這是我成爲教師的啓蒙書,在思想上收到了這本書的很大幫助。但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希望今後,能夠通過實際行動,踐行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讓它從行動上,也能幫助我完成從一個年輕教師向有着良好教育水平的教育工作者的蛻變。在工作中,我也會不斷再閱讀本書,因爲我相信,隨着經驗的積累,我能從這本書中學到的、感悟到的會更多!

給老師的建議閱讀心得體會3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

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事例生動、分析精闢,啓人深思。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在此從微觀細節方面扼要談談幾點讀書感悟。

感悟之一:成功教師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

何爲教師素養呢?蘇霍姆林斯基從三個方面闡述教師的教育素養:這首先是指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要有廣博的知識。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種研究兒童的方法。教育素養還有一個方面,談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這就是教師的語言修養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重要的特徵是教師越是能夠運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麼他的講述就越是情感鮮明,學生聽課後思考的就越多。教育素養的第一個標誌,就是教師在講課時能直接塑造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教師講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談的學生髮表議論。教師不是宣講真理,而是在跟學生娓娓談心。

如何提高教師素養?衆所周知,名師、大師的教育素養都是很高的,能夠集文學家、藝術家、書法家等大成於一身,而且具備很好的人格修養。我自知距離名師還很遠,應想盡一切辦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還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好,那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把讀書當作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告誡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讀好書能夠淨化我們的靈魂,開啓我們的教育良知,鍛造我們的優秀品質,因此靜下心來讀書是提高教師素養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師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感悟之二:成功教師應善於引領學生

關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論述:“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溼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爲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因此,教師要在培養學生學科興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順利獲取知識,在體驗一次次成功之後,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力;教師要鑽研教學方法,用科學的教法引領學法,例如,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那樣,我們若能把帶有遊戲性質的作業、科技知識、百科知識、趣味故事、趣味實驗等列入教師備課的內容,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於課堂提問。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獲取知識——這就意味着發現真理、解答疑問。你要儘量使你的學生看到、感覺到、觸摸到他們不懂的東西,使他們面前出現疑問。”教師要能“對教材進行深思熟慮:找出因果聯繫正好在那裏掛鉤的、初看起來不易覺察的那些交接點,因爲正是在這些地方會出現疑問。而疑問則能夠激發求知的願望。”

課堂提問便是一種引領,課堂中提問的意義是要激發求知慾,提問點應該恰當到位,應該是鋪墊學生獲取知識的臺階,好的提問就像節奏明快的韻律操,流暢優美。想想自己的課堂上真正有效的問題有多少呢?想來覺得如芒在背!

關於學生注意力問題。蘇霍姆林斯基形象地把學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絲線。他在帶領孩子們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課後這樣寫道:“要讓所有的孩子都圍攏來看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這根很細的絲線把孩子們都拴在我的身邊來,這就好比是一根無形的繮繩,只要一個兒童的注意力轉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絲線就斷了,於是我給他講的和所指給他要看的東西,他就再也不看,不聽了——思想開了小差。”我在教育教學中體會到,學生課堂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完全在於教師的引領與調控,教師要抓牢注意力這根“絲線”,使用好這根“繮繩”,才能確保高效課堂。

感悟之三:成功教師應善於思考,勤於反思

善於思考纔能有創新,讀《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我們可以看到蘇霍姆林大師的教育智慧,似乎能看到他正在凝神思考,鄭重地審視着學校教育的每一細節,我覺得善於思考是他精彩人生中魅力之處。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第五條提出“兩套教學大綱”,發展學生思維。第一套是指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裏的材料,第二套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的資源來源。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論述來看,第二套大綱是保證第一套大綱順利完成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

蘇霍姆林斯基思考學生學習過程的每一個環節,發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識記和保持在頭腦裏的知識是很多的`,因爲它是進行後繼學習非常重要的一種保障,許多學生卻掌握得並不牢固,要麼是不理解去死記硬背,保持得不長久,要麼是記住了不知道如何去運用,成爲一種“死”的知識。久而久之學習上失去興趣,淪落爲“差生”,那麼如何避免呢?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一種辦法,就是實施第二套大綱。具體地說,就是每呈現一種新的知識或材料時,要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與此相關的感興趣的內容讓他們進行閱讀,以使他們更好地去理解這些知識,並在閱讀的過程中產生更多的疑問,從而進一步激起他們的求知願望,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感受性”,教師要“盡力爲學生識記、記熟和在記憶裏保持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而創造一個智力背景。”這樣,他的智力背景越廣闊,他所需要識記的教材就會變得越簡單。反觀我們平常教學,不顧知識積累和學習體驗過程,只顧死記硬背結論的做法簡直就是一種摧殘。

再如,關於後進生,如何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蘇霍姆林斯基以成功案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爲了幫助一個叫費佳的後進生,蘇霍姆林斯基自己親自編了一本書《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他抓住兒童的心理特點,收集或編寫很多有趣的、能夠引起兒童思考的習題來訓練他。並且還爲他提供一套適合他閱讀的書籍,大概有一百本,後來又爲他配備了另一套圖書,約有二百本,正是這種大量的閱讀,使費佳的成績逐步趕了上來。可見,“閱讀能教會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覺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我們每一位教師對待教育教學中的每一項工作或每一個細節若能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善於思考,相信學困生在我們手下會越來越少。

讀過這本書,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勤於讀書、善於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師。通過讀書,提升教育素養;藉助思考,使教育充滿睿智。因爲只有智慧含量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種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才能真正滌盪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素養。

課堂時間內,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講課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經過大腦的快速運轉之後,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鬆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調、融洽、輕鬆、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我要愛我的同事們,我要虛心地向他們學習,我要主動地與他們交流探討合作,我要始終有團隊精神。集體的力量與智慧是偉大的。課堂之後,我還要適時的從學生那裏得到反饋,而且,我自己還要不斷地反省思索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教學當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爲常發事件和偶發事件,常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依靠一種經驗積累;偶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取決於我的智慧、機智、應變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斷總結經驗之後,還要進行教學的研究。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斷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圍繞問題的解決而進行研究,把普遍的問題、個別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並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上升爲課題,把問題做大、做細、做真,眼光高遠、與時俱進地看待問題。在一邊教學的同時,一邊搞教研,不斷的學習,堅持不懈地鑽研。

給老師的建議閱讀心得體會4

前段時間,我閱讀了前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經典教育名作《給教師的建議》,讀後帶給我極大的啓發和深深的感觸。本書中大師共談了一百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教育思想以及主張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建議。可以說本書集教育教學於一體,不但能開闊我們教師的眼界,同時也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

通讀本書後,最令我震驚和佩服的不僅是蘇霍姆林斯基所寫的那些有價值的教育原則和方法,更是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事業持之以恆的追求,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熱情。這種“力所能及,耕耘不息”的工作熱情和“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堅韌品質正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瑰寶。所以我認爲,要想成爲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須先錘鍊自己的素質。

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中,蘇霍姆林斯基說:“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功,正源於他廣泛地閱讀,淵博的知識。他說:“我私人的圖書館裏,在幾間房子和走廊裏,從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擺上了書架,有成千上萬冊書,我每天不讀上幾頁,有時不讀上幾行,我是無法活下去的。”所以纔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論專著和幾百篇論文,纔有了“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

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讓它像潺潺小溪,充實着我們思想的江河。愛好讀書應該成爲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習慣,就像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歡玩具一樣,教師的至愛應該是書籍,但只喜歡教材和教參兩本書的教師是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爲優秀教師的。我們要讀各方面的書籍,讀教育名著,與大師對話,和名家交流,學習他們的理論精髓和實踐經驗,學習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對事業的執着追求以及獻身精神,同時也要讀文學,讀歷史,讀生活、讀人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爲學生學習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成爲人類文明的真正傳承者。

總之,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使我有機會走近大師,走進教育。我想,讀書將成爲我今後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會將這種“對話”進行到底的。

給老師的建議閱讀心得體會5

剛做教師時,就聽說過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平時也經常看到或聽到蘇霍姆林斯基的關於教育的隻言片語,卻從來沒有機會整個系統的讀到這本書。其實也明白當老師就要讀書、讀書、再讀書,然而平時的忙碌卻讓我感慨長人偌大的世界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

有幸憑藉雲舒寫的平臺,讓我利碎片化的時間終於認認真真地讀了一本完整的書。首先是打卡的方式從外界監督這我把十二講認真聽完並反覆聽以加深理解,作出詳細的筆記,並隨時寫下自己的心得,對全書有了整體的把握,而且我也切實感覺到蘇霍姆林斯基的確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的要把青少年培養成全面和諧發展的人以及對全面發展的論述和我們現在提出教育的“立德樹人”的全面發展的人的理論是一致的,把教育變成一種需要,讓他們成爲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者。

當我終於完成十二講的學習任務時,感覺對自我是一種超越,第一次相信自己原來真的可以忙裏偷閒,利用碎片的時間去完成專業的閱讀。

當我收到雲舒寫的獎勵《給教師的建議》實體書時,我就更加如飢似渴地閱讀這本書,原來雲舒寫的導讀給了我思維的框架與整體的感知,並激發了我閱讀整本書的慾望。而打開散發着墨香的紙質書時,更像是走入了生動鮮活的課堂。

他一百條建議,每條談一個問題,生動的實際事例與精闢的理論分析相結合,很多都能拿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既可以通讀,也可以分章隨時閱讀,根據書中內容指導實踐,解決問題,是活的教育,不愧是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

這樣我每天不管多忙總要細細地品讀半個小時,感覺思考頗多,也收穫頗多,不僅品味到了閱讀的妙處,最重要的是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這個章節,感覺書中提到的老師的生活現狀一下子戳到了我的痛處,而書中的指導方法又像是爲我開出的良藥。

我懂得教師的時間從不間斷地閱讀、借鑑他人、做好規劃、隨時記錄和培養自律中來。

1、不間斷地讀書,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讓閱讀成爲自己學習生活職業和工作的底色。持之以恆的閱讀,不爲某次備課而讀,要爲知識的渴求而獨讓教師的背景更加寬廣,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

2、學習他人的經驗,移植他人的教育思想。從學生的表現發現教師的長處,拒絕照搬別人的操作模式。比如老師的精彩設計,要關注其精彩設計背後的學情,這個老師的背景以及這種背景折射出的先進理念,多觀關注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他人學習可以加快接近教育本質的步伐。

3、做好工作計劃,遠期規劃和近期規劃相統一。避免碎片化方式的備課,授課要提高效率,節約時間。

4、隨時記錄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記錄可以促進我們思考,減少問題反覆出現,從而提高效率。適時的總結,發現規律,更可以提高效率。不間斷的反思可以讓我們走向成熟。

5、培養自律:要將碎片花的時間用於閱讀,處理好工作和生活時間的主次矛盾,按照腦力勞動的難度進行工作安排,提高效率。自律是走向成功的催化劑,養成嚴格的自律習慣,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自己的學生及他人負責。

讀“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的相關知識,我深刻地體會到,知識不是靜止的,用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識,既是知識遷移的過程,也是知識轉化的過程!

知識源自何處:從閱讀中來,從知識的運用中來,從對你有實踐的不斷反思中來獲取知識意味着發現真理,解答疑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是的教學技巧,即教是爲了不教!

老師應通過設計問題任務讓學生對效果有真實的感受,從而在情境過程中獲得知識。我就反思自己的課堂是不是使學生的學習成爲一種思考活動,從而有利於獲取知識,我反思自己的課堂是不是結論的太多,思考的太少,是不是達到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知識在運用中得到發展。

讀“學習知識要思考,不要死記”的相關章節,我有懂的:真正學會知識的標誌是會用知識。

在閱讀教學中爲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但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去進行系統的講授和操練,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和定義。教師在課堂上要能夠喚醒學生的儲備知識與教要學習的新知識有機結合,然後在幫助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把新知識轉化爲新的儲備。

讓學生思考知識的來龍去脈,運用遠比直接告訴知識本身和結論更重要。要讓已有的知識成爲學生學習的源動力,這樣學生積累的知識就會越來越多,援助力就會越來越足,他們在學習新知識,鍛鍊新能力的時候就不費力氣,這纔是一種的學習狀態。

讀到“瞭解學情是教學設計的前提”的內容時,我反思自己平是上課是不是展示自我的更多,而關注學生的少一些。

課是點燃求知慾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顆火星。一個好的教師,好就好在能夠察覺課的發展情況,能正好從本節課發展的邏輯出發,按照此時此刻正確的道路走下去。

高效課堂就是根據學生的真實學情,真正解決學生真實的問題。真正能駕馭教育過程的高手,是用學生的眼光來讀教科書的。我現在開始反思,我的這節課解決學生的問題了嗎?還是隻是完成了我“自以爲”的教學任務。

在讀“獨立閱讀與獨立思考”這一章節時,我懂得了更注重通過獨立閱讀來滿足學生多方面的智力興趣,並使他們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的鑽研。

獨立閱讀是課標的要求,也是影響學生髮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就是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獨立思考就是使細微思考成爲名符其實的腦力勞動,使思維有明確的目的。以獨立閱讀促進獨立思考,讓學生在獨立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獨立的思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又通過小組分享彼此產生思維的碰撞,在碰撞的過程中,學生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學習和認知。

在自讀課中,老師要敢放手確實讓學生自讀,老師中要有自己的角色定位。閱讀材料的編寫是實現滋補的一種形式。就內容而言,不同課文的課堂環節是不一樣的,教師搭臺需要功夫。羣文閱讀課篩選材料是一個難點,需要大量的閱讀和背景知識做支撐。

閱讀“教師的專業閱讀”這個章節的內容,讓我懂得:做語文教師不僅要讀專業的文學方面的書,還要多讀、廣讀、深度進行有計劃、有涵養的閱讀。

首先要讀馬列政治方面的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與現在教育的立德樹人是一致的,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並且閱讀要有廣度,要讀3本新書:專業學科的書,榜樣成長的書,人的心理的書。讀書的興趣要深厚,面要廣,並且要有孜孜以求的態度。

我也深刻地意識到自己的專業閱讀還不夠,文學類的多,而教育類的少。自己的閱讀也是有趣隨意的多,專業深刻有難度的少。王蒙說:我主張讀一點費勁的書,讀一點還有點不太習慣的書,讀一點需要查資料,請教他人,與師長朋友討論切磋的書。

作爲教師,除了讀有趣的書,還要讀一點嚴肅的書;除了讀爆料的奇蹟的發泄的書,更要讀科學邏輯分析有創新有藝術勇氣的書;除了讀順流而下的書,更需要讀攀援而上,須掂量掂量的書;除了讀大白話朗誦體、講座體的書,還要讀有書院氣息的書,古漢語的書,外文的書,大部頭的書;除了讀駕輕就熟的書,還要讀一些過去讀的少,不是還讀不上十分鐘就哈哈大笑或擊節歎賞,而是一時半會兒也找不準感覺的書。

總之,在碎片化的時間,更要進行有涵養性的專業閱讀,比如要了解更多的教育教學的書,積累教學方法的書,能昇華文化底蘊的經典的書,還要讀與教材相關的書,提高教學技能,讀名師成長的書,讀出教學的藝術,讀名家教育的專著,讀出教師的智慧,作爲語文老師,還要讀現當代的文學經典,讀出教師的詩意人生。

最後,作爲一名教師不僅自己成爲一名閱讀者,更要做閱讀的代言人,引領學生閱讀的推廣者,做學生閱讀的引路人和同行者,做學生閱讀的引領者和陪伴者。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給學生創設閱讀的條件與氛圍,教會學生閱讀,給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幫主學生做好長遠和近期的閱讀計劃,於是在我們班還成立了“思辨讀寫工作坊”將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相結合。總之,我要身體力行,從閱讀整本書開始讓書籍點亮自己的教育人生的同時,讓書籍以歡樂的激情去充實學生年輕的心靈,佔據學生青年的時代。

以上就是我讀《教師的建議》最深切的感受,當然讀書的意義在於改變豐富自己,所以我會把閱讀當成我每日的必修課,當成我生命的一部分,且讀且教,且教且讀。

給老師的建議閱讀心得體會6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覺得每條建議都是那樣富有哲理。

如他提到的“教師,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這一條建議,我覺得獲益非淺。蘇霍姆林斯講到:“要像愛護最寶貴的財富一樣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這朵嬌嫩的花兒。”學生的心靈是脆弱的、容易受傷的,他們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頑強地克服困難。因此,不管是面對犯錯的學生,還是面對某方面發展有障礙的學生,我們都應該用一顆善良、包容的心去愛護他們、尊重他們,耐心地幫助他們克服困難。

只有熱愛孩子,才能擁有熱情,才能無悔的付出,才能孜孜不倦的鑽研,合理地運用空閒及有效時間來工作,學習。

葉瀾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爲名師。”讀了蘇霍姆林斯基建議和葉瀾教授所說的這句話我們更應該重視寫教學反思、並且堅持寫,以此促進我們的成長,以此提高我們的業務水平。同時,我覺得做爲老師應該要多讀書。

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使人心明眼亮。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些耳熟能詳的名言警句,無時無刻都告戒我們要努力讀書,讀好書。有人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所以,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長流活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要想有源源不斷的活水來,我想,最要是讀書。所以,讓我們做一個樂學的教師,因爲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爲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