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經驗交流發言稿

校長經驗交流發言稿

我是懷揣着一個故事走上的講臺,這麼多年,清楚地記得一段文字,一段淡若清煙的文字一直在影響着我。那是描述德國的洪堡大學:“他們身後的過道牆上,很隨意地掛着一些不大的黑白照片,朦朧中覺得有幾幅眼熟,走近一看,每幅照片下有一行極小的字,伸脖仔細讀便吃驚。原來,這所大學獲得諾貝爾的多達二十九人。這是許多大國家集全國之力都很難想象的數字,這裏卻不聲不響,只在過道邊留下一些沒有色彩的面影,連照片下的說明,也都印得若有若無、模糊不清。”這段文字,七年級看,就覺得甚是親切,又不知親切在何處,但奇怪的是,明明翻過去了還想翻回來,一看再看,就這麼翻了十八年。

是什麼力量讓這所大學如此嶕嶢聳立?

大家也許對《亮-劍》這部電視劇不陌生,影片中刻畫的李雲龍的形象應當還在錚錚屹立,央視播放後,這部影片後來被各電視臺輪翻轉播,一時街頭巷尾,津津樂道。這部影片,我看了好幾遍,總還是有舍不下的地方,於是乾脆買來一套碟片,時常獨自分享到深夜。現在,冷不丁地還會冒出一個桀驁不訓,卻有英姿颯颯的土八路來,他在聲嘶力竭吼叫:“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咱獨立團啥時候吃肉,那就是遇到小鬼子的時候。”還有他的亮-劍精神“ 古代劍客們在與對手狹路相逢時,無論對手有多麼強大,就算對方是天下第一劍客,明知不敵,也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即使倒在對手的劍下,也雖敗尤榮,這就是亮-劍精神! ”

播放這部電視劇那年,我任校長剛好兩年。

那一年,我才慢慢觸摸到了教育。說來也好笑,竟然是這兩件風馬牛不相及的事啓迪了我。原來,教育也需要大氣,也需要氣派,也需要氣勢;原來教育更需要淡然,更需要從容,更需要悄然遠離喧豗和熱鬧,更需要慢慢沉澱。

這麼多年,有過踟躕,有過迷惘,有過閃失;這是一條骫骳、蜿蜒的路,趑趄之中,與我同行的人,大家踉踉蹌蹌的腳步慢慢變得堅毅,變得踏實,我也明白了,外力總會走開,文明終會留下。我和我的同事們僅將那扇厚厚的門慢慢推開了一條縫,今天 ,我就將我們團隊所做的一些事,和一些譾淺想法在此耍一耍斧頭,望各位前輩和專家多多指點,我彙報的題目是學校動力來自何方?

路在何方?前進的動力需要一種有自己生命的精神,需要一種共同的價值取向,需要一種披堅執銳的勇氣與擔當,需要一種靜待花開的澹定和耐心。

我們學校的校訓是,“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爲生存而搏,爲榮譽而拼。”我們沒有把訓戒掛在牆上,而是內化到了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員的心中,所有的力量滀聚在一起就會凝成一種精神,於是,我們有了共同的價值觀,於是,我們鎮中就有了生命。記得在全體老師會上,我們第一次大聲宣讀我們的誓言,“我宣誓——我是草尾鎮中學的一員,是鎮中傳承文明,啓迪智慧的師長,我將勇敢面對一切困難,刻苦鑽研業務!無論多麼艱苦,我都沉下心來,學校利益至上,學校榮譽至上!無論發生什麼情況,我都牢記自己的誓言,爲學校的生存而搏,爲學校的榮譽而拼!”那一次,聲音很大,但聽起來總覺得有點空洞;以後每一次的全體老師會的第一件事就是宣誓,幾年下來,我們幾十個同志慢慢感覺到了這一百多個字開始有了重量,它變無比莊嚴!誓言讓我們有了自己的速度,我們鎮中人以自己的速度開始前行。每一期,我總會精心策劃、組織多次教師評比,每次的評選結果,我總會親自在學校大門前的黑板上抄寫表揚通報;總會在全校師生的集會上親自宣讀表揚通報;總會別出心裁的給獲得榮譽的同志發上一條貼心、暖心,通打動他也能打動別人的信息;如果有同志的論文在上級部門獲獎,公開課獲得名次……我總會第一時間在學校的通訊集裏發出表揚信息,寫些勖勉的話語;我總會在全體家長會上,把這些優秀的同事的優秀事蹟向他們大肆揄揚。厚積而薄發,水到渠成,我的同事們,個個開始珍惜榮譽,如同一名將軍珍愛他胸前的勳章。我們要評出各種名目的稱號,我們沒有什麼物質的獎勵,沒有張揚的懋典,只有我的一紙表揚通報,只有一個一毛錢的信息。國中最看重的應當是會考,大家最關心的是自己所教科目的名次,大前年會考,我們在全市的排名是第十一名,前年第八,去年第六;大家一臉的喜悅,歡呼雀躍,想想也真是慚愧,作爲當家的'人,我從來沒有發過獎金或開一個盛大的表彰會,也沒有帶他們到外地去觀光旅遊;只要談起會考,談起名次,我總會有一種難得的清爽,還有歉意。今年的會考,我們得了個第一,大家聽到這個信息後,只是淡淡一笑而過。所有的光環在那一笑之間開始內斂,那是一種不再理會鬨鬧的微笑,一種不再聲張的厚實,是呀,最亮的光輝是不刺眼的。我暗暗自喜,我們的團隊,開始“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今年,我準備在教師會議室裏,開一面陳列牆,把老師這幾年所獲得的榮譽,也如同洪堡大學一樣,做一個簡樸的修飾,也是不聲不響,也是模糊不清,來修飾我們的心理。時間走得愈久,這面牆也許會變得陳黑,但我相信,這面牆會溫溼我們

校園的角角落落,會濡養出一團祥瑞之氣。

我們學校的面積很小,條件滯後,教室裏的牆壁也是好多年沒有修繕過了,斑駁陳跡裏解讀着萬千學子求學的日與夜。我們無法在面積上做文章,就想盡辦法來拓展空間。前年,我們特邀了一些省級、市級的書法家開展了一個筆會,書法家們義捐了幾十幅書法作品給我們,把這些作品掛在牆上;飄散着的書香墨氣,擦拭着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也在擦拭着我們的心靈,也將在我們鎮中學子的人生路,擦拭盡他們身上的疲憊,再次沐灑滋潤的甘霖。那年,在一中觀光了跑操,我很有感觸,有些思想開始湓涌,一觸即發,於是就同全體老師整出了一個規劃。幾年下來,我們的班級文化建設循序邁進,教室雖舊,但裏面的內涵豐腴,四面的牆能說話了,有他們的班訓、班級口號、班級公約,還有他們自己的誓言和屬於他們自己的“名人名言”,就算還有一塊空隙,時常也會換上一些勵志的小故事,小喻言,於是孩子們的世界就大了。每一期,我們都有一個小型的軍訓,爲期四天,化繁就簡,教官就是退役的軍人,不用花什麼錢,開支不大。四天中,主要是讓學生在隊列訓練中,教育學生怎樣做一個堅強人,怎樣吃苦耐勞,怎樣迎接挑戰,怎樣把握自由與紀律的尺度?增強他們的集體凝聚力與戰鬥力。當年的戚家軍所向披靡的,每天必修的功課就是隊列訓練,貎似平淡無奇,卻總能號令如山,排山倒海,石破天驚;據說,這是世界上最早進行隊列和口號訓練的軍隊。每週一,升國旗,進行旗下講話之前,我們有一個自己的儀式,各班舉着自己的班牌和班訓,繞場兩週,有秩序地大聲呼喊校訓和班訓,昂昂之氣響徹雲宵。每當我聽到那鏗鏘的“啪、啪啪”的腳步聲,就會有一種勁從腳底迅速躥到全身,甚是興奮,他們的勁頭,就是我們教育的希望,我多麼想看他們今後就踏着這樣的步子走出我們的校園,多年後,還是踏着這樣的步子回來……這幾年,我最愛聽的課是感恩教育課、養成教育課、班主題活動課、心理輔導課、遠離網吧,綠色上網的跟蹤輔導課、學生的勵志動員課、愛護環境、低碳生活伴我行的主題活動課……誦中華經典,做博學少年,我們堅持上好了經典誦讀課,我在全校師生會上,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要求我的學生在三年之間,要在肚子裏爛掉五十往篇古文。 孩子比以往懂事多了,乖巧多了,個個都開始變得知書達理,學校裏紳士多了,淑女多了,彬彬有禮,儒雅而又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