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修四《雨霖鈴》教學設計

《雨霖鈴》全詞遣詞造句不着痕跡,繪景直白自然,場面栩栩如生,起承轉合優雅從容,情景交融,蘊藉深沉,將情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悽婉動人,堪稱抒寫別情的千古名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必修四《雨霖鈴》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高中必修四《雨霖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感受詞中濃濃的別離之情。

2、鑑賞名句,理解善於鋪敘、融情與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

3、分析意境,提高學生理解和鑑賞詞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把握意象,探究意境,體味情感。

  【教學方法

感悟法、鑑賞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江 淹;“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李 白;“此地一爲別,孤蓬萬里徵。”

王 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柳 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誦讀、感悟

學古詩詞貴在誦讀。只有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才能體驗詞人的情感,進入詞的意境,從而獲得獨特的審美享受。

1、學生結合註釋自由誦讀。

2、聽朗讀錄音。體會本詞的情感。

3、理思路,分層次。

柳詞善於鋪敘。爲把個人的離別之情寫得纏綿悱惻、哀婉動人,本詞從時間和地點上進行了鋪敘,不僅寫了離別之際,而且寫了離別之前,甚至還設想了離別之後;不僅寫了眼前之景,而且寫了想象之景。請從時間的角度爲本詞劃分層次。

  四、分層指導誦讀

1、別前: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前三句借用哪些意象,勾勒出怎樣的意境?

寒蟬、長亭、驟雨;重在勾勒環境,烘托淒涼悲苦的氣氛。

2、別時: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極寫餞別心情,借酒消愁卻無緒飲酒。真是“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兩情依依、難分難捨之際,客船不斷催促。

讀出依戀-矛盾、痛苦、無奈、埋怨。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細節描寫。離別之痛淋漓盡致,令人肝腸寸斷。“執手”能換成“牽手”或“握手”嗎?牽手:和朋友散步時一般會牽手,心情是愉悅的,與這首離別詞的情境不符。握手:用一隻手握,經常只是出於禮節的需要而已,達不到離別時傷心動魄的程度。表情:“淚眼”,兩人相對手握手,眼對眼,淚眼婆娑。“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看斷腸人”。

語言:“竟無語”,此時無聲勝有聲。縱有千言萬語,也被內心巨大的痛苦所淹沒了。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蘇 軾《江城子》)

“欲語未先流。”(《五陵春》)

“欲說還休。”(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

情感的高潮:悲傷、悽楚、痛苦。

3、別後:

柳永不僅善於鋪敘,在鋪敘時還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既寫眼前實事實景,更寫別後想象之事之景。對分別以後的情況,柳永想象了哪幾幅畫面?如何誦讀?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詩句中用到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樣的意境?

借浩渺迷茫的煙波表現黯淡的離愁。那千里煙波之上是沉沉暮靄,沉沉暮靄之上是空闊的楚天,無邊廣漠之中,漂流而無所止的一葉小舟,小舟裏面是孤寂的行人,以及行人無比寂寥的內心。

“秋正緊,添離索;天正遠,傷漂泊。”

“千里雲峯千里恨,萬頃波濤萬頃愁。”

孤獨、迷茫、痛苦、無奈。]

[今宵酒醒何處?揚柳岸,曉風殘月。]

“千古麗句”“古今俊句”

(俞文豹《吹劍錄》雲:“東坡在玉堂日,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⑴聯繫特定的情境:

畫面出現在酒醒之後,離人借酒消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後?詩人此時,前晚“執手相看淚眼”的圖景依然鮮明地印在心上,面前路是“千里煙波”,繼續前行離愛人越來越遠,可以想見他的心情。“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⑵感受典型意象蘊涵的情感:

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古人有折柳送行的習慣。“昔我往已,楊柳依依”,折柳送行,寄託眷眷之情。另外,“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客舍青青柳色新”,“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明寫眼前景,暗寫別時情。清秋的風是涼的,恰合別後心境的淒涼。殘月清冷形象暗合冷落之感。詩人寓景於情,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

⑶結合全詩旨趣:

這首詩的'主題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柳永把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詩中,又擴大了這種感受,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這兩句敘述全篇本意,是詞的全文。“今宵酒醒何處”兩句點染本意,將詞人的立意渲染爲一副清秋羈旅圖。“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個典型意象“列錦”式的組合在一起,引起讀者無盡的想象和遐思。這兩句詩暗合旨趣,畫面生動,誘發想象,引起共鳴,因此成爲千古麗句。

淒涼、冷落、優美、悽情與麗景的統一。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以樂景寫哀。以喜襯悲,欲揚先抑。鍾情之殷,離愁之深。照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倍沉痛楚。

聲音有意無意揚起,讀出對比。

三幅畫面之間有何聯繫?

三幅畫離分別時刻越來越久,越來越遠,畫面由淒涼到悽麗再到美景,表示無論時間和空間如何變化,無論將來多麼順利,離愁和相思都不會因此而減少。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更生”,“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傷別”爲人類的一種普遍的情感,從個別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自古而然,且是由於多情的緣故,似有自我安慰之意,實爲宕開一筆。“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冷落清秋之節的離別更是令人難以忍受,開拓了詞的境界,深化主題,極寫離別之痛。

  五、歸納藝術手法

離別,不是“別時容易見時難”,而是“相見時難別亦難”。這本是柳永在彼地的個人情感,卻讓世世代代的讀者爲之動情,爲之流淚。除了與柳永的自身的特殊情感經歷有關之外,還與他採用的藝術手法相關:

1、善於鋪敘,告別過程逐層展示,離別之痛漸次加深。

2、融情於景,“傷離別”與“清秋節”重筆倍寫,便有了雙重悲劇性。

3、虛實相濟,眼前實景實事實情與別後虛景虛事實情相結合

  六、總結

1、自由朗讀,再次體驗詞人情感。

2、小結:詞的上下片用特定的意象渲染了悽清的氛圍,既寫了眼前的離情又寫了未來的傷感。“一切景語皆情語”,在情與景的交融中,演繹了一曲悽婉纏綿的離別之歌。

  【板書】

別前──勾勒環境

別時──描繪情態

別後──刻畫心理(煙波暮靄、曉風殘月、良辰美景)

意象──意境──情感(鑑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