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中學語文學習是個積累過程,是長期的工作,所以中學語文學習應該更加講究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說說怎麼才能培養出良好的習慣?

如何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一、培養中學生善於思維的學習習慣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這概括了人們讀書必須善於思維,才能獲得真實知識的重要意義。人類思維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性在於發展智力因素。培養中學生語文科的思維學習習慣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培養中學生語文學習的正確思維。正確的思維就是學習時思考活動符合邏輯,不自相矛盾,推理前後一致,判斷恰當且形成的概念正確。一位老師在第二課堂中引導學生去分析一則謎語:“一位老人遇見一名頑童在路上玩耍,不讓他過去,便問:‘你是誰家的孩童?叫什麼?今幾歲?’童子答:‘我的家姓,我的綽號、年齡都是同一個字。’老者就是猜不出,只好繞道了。”老師請同學們一起來猜玩童的娃。首先分析已知分析:條件一是此頑童“頑”而霸道,應得個霸道的綽號;條件二是此孩童機智且不羞於生人前——說明不會是小孩童,此孩童又太頑皮——說明不會是很大的孩童;條件三是頑童‘姓’是可分解或譯成數字的。根據已知,老師請同學們說出一些有關頑童的小綽號,再從中找到有關姓氏的字眼,再套到不大又不小的童年年齡,限八歲至十三歲之間的數字,最終找到了答案“王”,“一十一歲”。這樣一個謎語鍛鍊了學生的思維,給他們培養出了一個合理的邏輯思維。

(2)培養中學生的敏捷思維。敏捷思維是思維迅速,反應敏捷的一種優良品質。是指思考時善於壓縮思維過程,在熟悉已有知識的前提下,對問題迅速作果斷的解答。在這方面要多給學生講故事,啓發他們思考。如:蘇東坡和他胞妹蘇小妹從小就有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經常展開思維訓練。一次,東坡自稱獵獲白鶴一隻,罩於密籠裏,讓小妹對此作詩,小妹當即脫口而出:“頭戴紅冠着白衣,江河湖海啄蝦魚”;至此,東坡馬上撤去籠罩,現出的不是白鶴卻是烏鴉,打斷小妹思路,但小妹馬上反應過來,補上兩句:“只因貪食歸來晚,誤入羲之浴筆池。”這樣一個趣味故事,思維的敏捷從中定會得到培養。

(3)培養中學生語文學習中靈活獨創的思維。靈活多變、聯想、想象和獨創性思維,是博採靈方妙法,獨立解決具體問題的學習行爲。在語文教改工作中,應該鼓勵、引導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即使提出了不正確的.主張,也要給予熱情的鼓勵、指導,使學生得到溫馨的啓發。下面是一個個中學語文教改中的掠影:有一位中學語文教師,假日帶全班學生爬上瓊島西峯——紗帽嶺,觀看松濤水庫全景,要求完成一次實地習作。當按要求檢查習作提綱的編寫時,有一位學生只畫了一幅畫,畫雖粗略,卻頗有章法。老師看後讚美說:“一幅畫,一首詩。”當即指導學生把畫轉化爲文字,按畫意列出了提綱:

題目:登紗帽望松濤

提綱:(一)羣峯相連——言其勢磅礴。

(二)大壩淼水——言其蓄量大。

(三)水電線路交織——言其水電足。

(四)下游渠道縱橫——言其灌溉廣。

(五)下游地廣野平熱作蔥鬱——言其農事盛。

作畫的學生根據自己的這個提綱,完成了一篇很不錯的習作,老師在其評語後面贈送給學生一首詩,題爲:登紗帽望松濤

松濤轉水塞回峯,我輩曾留萬代功。

湖泊江河能倒置,山川原野盡溝通。

長春稼浪千重綠.閃電珠聯九曲紅。

物換星移人所志,流金溢彩畫圖中。

這位老師與學生共同討論,又給予學生點撥、鼓勵,這樣,學生的靈活、獨創的思維,就得到了應有的訓練。從這個例子看來,這種思維能力的培養並不是很費力,學生本身就擁有活躍多變的思維,我們教師只須從中啓發、點撥、鼓勵他們。

 二、培養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課前預習習慣

中學語文教改工作繁重,語文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是語文教改工作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抓好這一環節,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也有利於學生頇習習慣的培養。

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一方面初步瞭解了課文的概況,對課文摸着了底。學生運用記憶、知識、技能,從中解決了新教材中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又能有針對地在課堂上解決在預習中未解決的問題,突出重點難點。

另一方面學生進行預習,自習能力得到反覆的訓練,自習習慣得到培養和形成。對於預習的方法,教師平時應該進行指導,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進行個別指導,提高學生對預習的興趣。

三、培養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課堂聽課習慣

聽課這一語文教學活動,是學生接受新知識,學成新技能的最重要的學習環節。要提高聽課效率,必須培養良好的聽課習慣。良好的聽課習慣表現在專心聽講,大膽質疑,並善於發表己見,積極聯想,分析探究,用心聽記。概括而言,就是養成聽、思、議、記的好習慣。

(1)怎樣才能促進學生重“聽”呢?要促進課堂上學生重“聽”,教師一定要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努力駕馭語言文字,運用優美的教學藝術增強課堂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粘住學生的心靈,注意引導學生思考,設疑釋疑,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

(2)怎樣才能促進學生深“思”呢?要引導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深刻地思考問題,語文教師一定要銳意採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在傳授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結合文采的感染,在分析文學形象的入微處結合人生哲理的分析,施教中議論最精闢的地方.應插入不離弦的軼聞小故事。這樣加之以聯想比較,啓迪學生思考,認鼻調動課堂雙邊活動的情趣性和科學的積極性.課堂上注意設計富有啓發性和針對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索。

(3)如何激發課堂上學生善“議”呢?教師一定妥善於發揚民主,調動學生反饋語文學習信息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主動發問,對“出言尤規有章”的學生給予美的評價。營造在課堂上師生平等,相輔相成。活潑有序的學習氛囤,形成充滿活力的課堂整體。形成一種祥和親切,平易大方的師生關係,防止那些以各種藉口變相打擊學生積極性的緊張局面。

(4)如何誘導課堂上學生勤“記”呢?老師應精心設計課堂板書。板書應該提煉得少而精,醒目、科學、完整,使之能啓發學生,爲學生作筆記提供良好條件,從而培養出學生做筆記的興趣和會作筆記的學習習慣。

  四、培養中學生語文學習的複習習慣

孔子說過:“學而時習之”。中學生要按照自己的學習計劃,自主地完成舊知識的重溫工作。使知識在記憶裏的痕跡得到強化,防止由於時間過久了,積累下來的知識痕跡逐漸消退。尤其是中學生興趣廣泛。自我控制力較弱,“見異思遷”的心理活動較強,記憶容易放鬆,所以,注意加強複習鞏固舊知識的工作顯得更爲重要。根據心理學研究:記憶遺忘的速度先快後慢:理解記憶比機械記憶效果好;分佈記憶比集中記憶效果好;“超額學習,報酬遞減”等。教師應該勤於教育中學生養成及時複習的習慣。培養中學生有層次的自主的複習習慣,要求中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及時進行記憶複習,要求中學生在方式方法上懂得如何更換和更新,在複習的內容上增加新意,創新求實,避開簡單的千篇一律的機械重複。爲提高複習概率和效果,要把平時的複習、嘗試、記憶、審美和閱讀、背誦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學習主動複習、自覺扮演求知角色的作用。

  五、培養中學生語文學習的作業習慣

爲了鞏固中學生所學過的語文知識,培養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認真組織複習所學的知識後,應完成一定的作業。這是教學的常規,這一常規的操作包括複習後理解課文的內涵,聯繫作業的目的要求,運用語文的基礎技能,打開思路,表達正確的答案,按時、足量、優質地完成作業。語文作業的答案非常靈活而又極爲嚴格,語文教師要正確和仔細地指導學生複習,訓練、培養中學生良好的語文作業習慣。要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學而時習之”的愉悅,獲得“溫故而知新”的效果,首先老師要教給學生複習和作業的科學方法,並及時優質地檢查、批改。其次針對不同的情況。善於就學生作業的現象進行“開源導流”。教師要抓住學生作業批改的機會,與學生交流,對作業一向優質的同學要熱情地給他們“開源”,把他們引入無底的書源。讓他們更深一層地去探索.使之認識到語文科的深造並不容易,要有“迎難而上”的準備;對作業較差的同學給予耐心的“導流”,把他導向廣闊的學習環境,讓他們主動玩墨練筆,使之感到入門並不太難,應大膽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