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警句合集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比較經典的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是易於留傳的結論、建議或警世的比較有名的言語。還苦於找不到優秀的名言警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孔子的名言警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子的名言警句合集

孔子的名言警句 篇1

1、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2、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4、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5、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6、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7、不遷怒,不二過。

8、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9、禮之用,和爲貴。

1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11、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12、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13、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14、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5、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

16、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7、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8、過,則匆憚改。

1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0、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2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2、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2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24、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25、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

26、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27、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28、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2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1、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3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3、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34、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3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36、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37、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3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1、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

42、士而懷居,不足爲士矣。

43、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44、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

45、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4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7、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

48、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49、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50、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53、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5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5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6、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57、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5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59、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6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的名言警句 篇2

1、 不貳過。——《論語·雍也》

2、 每事問。—— 《論語·幾佾》

3、 因材施教。——《論語·爲政》

4、 有教無類。——《論語·衛靈公》

5、 大言不慚。—— 《論語·憲問》

6、 過猶不及。——《論語·先進》

7、 無爲而治。——《論語·衛靈公》

8、 不念舊惡。——《論語·公冶長》

9、 既往不咎。—— 《論語·八佾》

10、 苛政猛於虎。——《禮記·檀弓下》

孔子的名言警句 篇3

1、 欲速則不達。——《論語·子路》

2、 過則勿憚改。—— 《論語·學而》

3、 辭達而已矣。——《論語·衛靈公》

4、 聞一以知十。——《論語·公冶長》

5、 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6、 敬鬼神而遠之。—— 《論語·雍也》

7、 割雞焉用牛刀。——《論語·陽貨》

8、 夫子莞爾而笑。——《論語·陽貸》

9、 大德必得其壽。—— 《禮記·中庸》

10、 無伐善,無施勞。——《論語·公冶長》

11、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2、 不遷怒,不貳過。——《論語·雍也》

13、 君子周急不繼富。—— 《論語·雍也》

14、 乘肥馬,衣輕裘。——《論語·雍也》

15、 禮之用,和爲貴。——《論語·學而》

16、 食不語,寢不言。—— 《論語·鄉黨》

17、 知其不可而爲之。——《論語·憲問》

18、 當仁,不讓於師。——《論語·衛靈公》

19、 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20、 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

21、 德不孤,必有鄰。——《論語》

22、 君子以當仁不讓。——《論語》

23、 未知生,焉知死? ——《論語·先進》

24、 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25、 爲君難,爲臣不易。——《論語·子路》

26、 不知言,無以知人。——《論語·堯日》

27、 惟上知與下愚不移。—— 《論語·陽貨》

28、 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29、 道不同,不相爲謀。——《論語·衛靈公》

30、 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

孔子的名言警句 篇4

1、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2、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3、 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作者:孔子

4、 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5、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處:論語

6、 放於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 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

8、 不學禮,無以立。

9、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作者:孔子

10、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出處:論語

1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處:論語

12、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出處:論語

13、 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出處:論語

14、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15、 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作者:孔子

孔子的名言警句 篇5

1、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孃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裏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麪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7、好飯先盡爹孃用,好衣先盡爹孃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9、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10、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爲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爲子。” 意思是: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係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爲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意思是: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3、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意思是: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4 、勞苦莫教爹孃受,憂愁莫教爹孃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15、親所好,力爲具;親所惡,謹爲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爲他們準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爲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6、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爲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19、千萬經典,孝義爲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20、 時時體貼爹孃意,莫教爹孃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21、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22、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23、 爲人子,止於孝;爲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2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25、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衆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26、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餵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27、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纔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28、要知親恩,看你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孃。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瞭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9、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意思是: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意思是: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爲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爲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孔子的名言警句 篇6

1、朝聞道,夕死可矣。解釋:早晨學得真理,當天晚上死掉也不後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2、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解釋:瞭解一個人,要看他的所作所爲,不僅瞭解他的過去,還要觀察他的現在,這樣的話,對那個人的瞭解還會不全面嗎?

3、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解釋:溫習學過的知識時,能從中獲得新知識的人,就可以做老師了。

4、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解釋: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的事嗎?

5、道不同,不相爲謀。

解釋:政治主張不同,不互相探討。這裏講的是一條結交的原則,以道同爲原則,道不同,不相爲謀。因爲彼此政治主張不同,就無法互相探討。交友也是一樣,不同道的人難以相友。

6、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解釋:過去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去。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解釋:懂得學業的人不如喜愛學業的人,喜愛學業的人不如以從事學業爲快樂的人。

8、不患莫己知,求爲可知也。

解釋:不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績來。

9、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解釋:君子嚴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別人。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解釋: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別人的壞事。

1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解釋:君子心胸坦蕩故待人接物猶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爲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懷憂慮之心。

12、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解釋:有過錯不改正,纔是真錯。

13、小不忍,則亂大謀。

解釋:小事上不能忍耐,就會壞了大事。這裏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兩個意思,即婦人之仁不能忍於愛;匹夫之勇,不能忍於忿,皆能亂大謀。

1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解釋: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打算,憂患很快就會出現。

孔子的名言警句 篇7

1、孔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2、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3、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4、孔子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5、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6、孔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7、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8、 不學禮,無以立。

9、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0、孔子塑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11、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12、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3、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15、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16、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7、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8、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9、 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孔子的名言警句 篇8

1、 "其爲人也,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止老知將之至云爾。 《論語》"

2、 君子周急不繼富。 《論語》

3、 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

4、 苛政猛於虎 《論語》

5、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孔子 《論語》

6、 以約失之者鮮矣。 ——孔子 《論語》

7、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孔子 《論語》

8、 “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孔子 《論語》

9、 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孔子 《論語》

10、 事君盡禮,人以爲諂也。 ——孔子 《論語》

11、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孔子 《論語》

12、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論語》

13、 能以禮讓爲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爲國,如禮何? ——孔子 《論語》

14、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孔子 《論語》

15、 天生德於予,桓雎其如予何? ——孔子 《論語》

16、 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爲有,虛而爲盈,約而爲泰,難乎有恆矣。 ——孔子 《論語》

17、 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孔子 《論語》

1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論語》

19、 子曰:“鄉愿,德之賊也。” 《論語》

20、 相維闢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孔子 《論語》

21、 “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子 《論語》

2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論語》

23、 言而必有信,期而必當,天下之高 《論語》

24、 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也。 ——孔子 《論語》

25、 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 ——孔子 《論語》

26、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翻譯:孔子說:“學習知識並且按時溫習它,不也是令人高興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交流、學習、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格高尚的人嗎? ——孔子 《論語》

27、 “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孔子 《論語》

28、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 《論語》

29、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論語》

30、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 《論語》

31、 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論語》

32、 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論語》

33、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 ——孔子 《論語》

34、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35、 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36、 信者,人君之大寶也 《論語》

37、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論語》

38、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孔子 《論語》"

39、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

40、 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 《論語》

41、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論語》

42、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論語》

43、 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論語》

44、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論語》

45、 不知生,焉知死 《論語》

46、 “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孔子 《論語》

47、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爲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孔子 《論語》

48、 其爲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孔子 《論語》

49、 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孔子 《論語》

50、 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論語》

51、 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吾執御矣。” 《論語》

52、 二三子,以我爲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 《論語》

53、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孔子 《論語》

54、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論語》

55、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孔子 《論語》

56、 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爲政。奚其爲爲政! ——孔子 《論語》

57、 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孔子 《論語》

孔子的名言警句 篇9

1、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孔子

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

3、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

5、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6、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孔子

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8、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孔子

9、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10、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11、子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爲有,焉能爲亡。——孔子

12、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孔子

13、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孔子

14、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15、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孔子

1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子

17、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孔子

18、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

19、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孔子

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朽木不可雕也。——孔子

21、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2、子曰: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爲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

23、學而不思則惘。——孔子

24、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25、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26、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孔子

27、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

28、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孔子

29、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0、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孔子

31、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孔子

32、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孔子

33、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孔子

34、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35、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孔子

36、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

37、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孔子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39、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孔子

40、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孔子

4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42、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孔子

43、孔子曰:誨汝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孔子

44、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孔子

45、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

46、孔子曰:習相近也,性相遠也。——孔子

47、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孔子

48、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孔子

49、子曰:禮之用,和爲貴。——孔子

50、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51、子曰:君子義以爲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52、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

5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5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

55、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孔子

56、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於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

57、不學禮,無以立。——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