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藝術考察報告

2012年8月,爲了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在校領導的帶領下,我校組織教職工赴鳳凰古城、張家界景區等地進行學習考察。通過實地參觀考察和深入交流,在挖掘和保護歷史文化資源、建設特色文化城鎮、壯大文化旅遊產業等方面深受啓發,對我區今後在文化旅遊規劃、文物保護與開發及文化與旅遊融合等方面提供了較好的借鑑和參考價值。

湘西藝術考察報告

一、打造名城的“天下鳳凰”

鳳凰縣西與貴州和重慶接壤,全縣有9個建制鎮,15個鄉,總面積1756平方公里,總人口40萬。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74%。鳳凰古城歷史悠久,宋、元、明至清初古城爲五寨長官司治所。古城位於沱江之畔,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在鳳凰古城,通過與旅遊產業的融合,濃厚的文化內涵提升了鳳凰的旅遊品位,旅遊也帶動了文化產業的大發展。

清晨,薄霧瀰漫的沱江岸邊,苗族阿哥阿妹的歌聲從江水上空飄來,苗族婦女開始在歌聲縈繞的江邊捶洗衣服……這些是鳳凰人早已習慣的生活,也正是這種復歸心靈靜謐的生活,成爲了衆多遊客紛至沓來的一個重要原因。鳳凰古城以苗族、土家族爲主的民族文化,與原汁原味的楚巫文化相互交融,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原始戲劇活化石儺堂戲、地方風味十足的陽戲、散發着泥土清香的文茶燈,以及玻璃吹畫、苗族銀飾等格調清新高古的民間工藝,這些具有珍貴的保護研究價值的民族特色,同樣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

近年來,鳳凰縣實施“保護古城、改造舊城、建設新城、修復長城、打造名城”戰略,累計投入資金近4億元,使古城保護 1

與城市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鳳凰古城快步走出大山名揚四海,“天下鳳凰”品牌聲譽鵲起。鳳凰一度被評爲中國旅遊“十大最好去處”和“中國旅遊強縣”,被NHK電臺推介爲“世界名鎮”等。

二、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的主要經驗

1. 政府重視,全民參與。鳳凰縣裏專門成立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委員會(與城市規劃委員會同一套機構)等古城保護整治機構,保護整治和管理工作由縣裏主要領導親自抓。同時,全民動員保護管理古城,增強人們保護古城的主動性、自覺性。

2. 科學規劃,細化方案。高起點、高標準制定了《鳳凰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使古城的保護、建設與管理工作步入規範化、法制化管理軌道。同時,根據古城實際,細化合理的實施方案。

3. 嚴格審批,嚴格管理。爲保護古城風貌,明確規定,凡古城歷史街區不準隨意開設店面,不準隨意改建加層,不準隨意佔道經營,規範街區店面招牌,禁止機動車在石板街通行,古城內原則上不再增加新的建設項目。全面摸清古城房屋建築分佈情況,建立圖像等數據庫;對典型特色民居進行了掛牌保護,由政府籌資保護維修。明確審批權限,完善規劃審批手續。對核心區內新建、擴建項目,要經過規劃、建設、初審,鳳凰縣政府同意後,報州規劃部門會審;重大項目,要報省建設廳審查批准,並報建設部備案。涉及文物保護單位的,嚴格按有關法律審批。

4. 重抓修復,依法整治。投巨資對110多處文物景點進行了大規模保護、維修。復建了兩個城門,整修了沈從文故居、萬壽宮等,新建了沱江邊的萬名塔等等,對沱江沿河風光帶進行了整治和亮化美化。嚴格按照《保護規劃》要求進行保護整治,縣委、縣政府帶頭搬遷,機關單位逐步搬遷,居民個人鼓勵搬遷。2003 2

年以來,投資近4000萬元對古城核心區和風貌協調區內近1000棟不協調建築(主要是吊腳樓、沿街房屋、民居羣)進行了整治。整治中強化現場質量監管,重點把好材料、色彩、體量、工藝質量關,最大限度的保持建築的原汁原味,使古城風貌基本得到協調一致。

5. 創新模式,壯大產業。大膽創新發展模式,實行所有權、管理權與經營權分離,引進投資商和吸納民間資本投資開發旅遊業。2001年,鳳凰縣通過市場運作的方式將八個主要景點資源的50年經營權以9.3億元轉讓給黃龍洞公司,公司與鳳凰縣政府達成協議:每年經營收入的2%作爲文物保護和維修經費。該公司頭兩年就投入7800多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沱江河污水治理,並投入巨資整合資源、全新包裝、大力宣傳、打造品牌,把主要旅遊景區推向市場,取得巨大成功。

三、對建設中國著名古鎮休閒旅遊區的幾點思考

通過實地參觀考察和深入交流,考察地的古鎮旅遊規劃、古

鎮保護與開發、文化與旅遊融合、古鎮營銷等先進理念、方式方法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對我區今後在文物古蹟保護及旅遊開發方面提供了較好的借鑑和參考依據。爲有效推進我區建設著名休閒旅遊區,結合考察的啓發,現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湘西藝術考察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