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洪山區人才引進和人才管理機制學習的考察報告

6月18日-19日,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帶領區人事局、區財政局、區科技局、區農業局、區旅遊局、區科技孵化帶協調辦、區高校辦分管領導等一行10 人,赴XX市人才辦、中共XX市XX區委組織部,就區域人才引進和人才管理機制等進行了爲期兩天的學習考察,現將這次考察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赴洪山區人才引進和人才管理機制學習的考察報告

一、XX市、XX市XX區基本情況

(一)XX市

XX市轄九區一市三縣,總面積1.3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495平方公里。總人口720.4萬人,市區人口506.6萬人。建國初期,瀋陽是以裝備製造業爲主的全國重工業基地之一。現在瀋陽的工業門類達到142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33家,地區生產總值2240多億元。產業佈局主要以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電子信息、化工醫藥、商貿物流、金融等產業爲主。

XX市科技實力雄厚。該市擁有市及市以上獨立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116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3家,其中國家級14家;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136家,其中國家級10家。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855項,其中應用技術成果739項。應用技術成果中,達到國際水平361項(國際領先49項,國際先進312項);達到國內水平378項(國內領先297項,國內先進81項)。軟科學成果及基礎理論成果116項。各類技貿機構技術貿易成交額58.06 億元。專利申請6254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680件;專利授權310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694件。

XX市人才資源豐富。該市人才總量157.7萬,其中,黨政人才5.7萬,經營管理人才32萬,專業技術人才52萬,技能人才43萬,農村實用人才11 萬,其他人才14萬。擁有院士27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137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40人,博士後500多人。

(二)XX市XX區

XX區位於XX市的中心區域,是XX市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中心,轄12個街道辦事處、82個社區,總面積3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6萬人。轄區內駐有遼寧省委、區司令部及美國、日本、韓國、朝鮮等國家的總領事館,遼寧和瀋陽的電臺、電視臺、瀋陽日報集團等多家新聞媒體也坐落在XX區。全區共有各類大型專業市場16個,外商投資企業300餘戶。同時還駐有中國人民銀行瀋陽分行等80多家銀行及省市信託、保險、證券等60多家金融機構。該區是XX市綜合經濟實力領先的中心城區,以發展第三產業爲主,經濟總量在XX市乃至東北地區城區中名列前茅,自1997年以來始終保持着東北第一財政大區的稱號。

XX區科教資源豐富,駐有東北大學、中科院瀋陽分院等47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66所中國小。該區人才總量約30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8.9萬人,經營管理5.8萬人,技能人才9.3萬人,人才總量約佔XX市的五分之一。

二、XX市、XX市XX區人才工作的主要特點

瀋陽的人才工作在全國居領先地位,中組部人才局多次到該市調研,指導開展人才工作創新和試點工作。

(一)XX市加強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是高度重視人才管理機構配備和資金保障。2004 年, XX市超規格配備了人才管理機構,專門成立了人才辦公室(正局級),內設3個處室,13名行政編制, 主任由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兼任,設專職副主任(副局級)1名。要求各區按相應規格配備,目前有6個區設有專職副主任。該市財政每年安排3000萬元人才專項資金,用於人才引進、人才激勵和人才管理工作。

二是實行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了“6+2”人才管理配套文件,2008年以來實行了人才工作責任制,把人才工作納入市級目標管理體系,分解了196條任務。 2007年制訂了《XX市人才隊伍建設(工作)規劃》,將全市各類人才分爲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青年人才、宣傳文藝人才、海外人才、社會工作人才、特殊人才等9類,由組織部、人事局、科技局、團市委等單位分別牽頭負責規劃的實施。

三是加大人才引進和培育工作力度。實施引進高層次人才“鳳來雁歸”工程,從清華、北大引進10名博士(博士後)到XX區科技局、市政府採購中心、瀋陽高職院掛職鍛鍊或聘爲客座教授。開展了 “2008清華經管mba中華萬里行—瀋陽站”活動,組織清華學子參觀機牀集團、遠大集團等著名企業。以重大科技項目爲依託,瀋陽鼓風機集團、瀋陽協合集團等5家單位柔性引進院士7人。市科協、市人事局分別牽頭開展市屬及駐瀋陽企事業單位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建設工作,全市共有院士工作站41家,進站院士達到161名,博士後工作站12家。召開“XX市引進海外人才工作座談會”, 引進海外研發團隊70餘個。

四是立足老工業基地需求,狠抓本土人才培養。以建設高技能人才隊伍爲主線,深入實施“技工振興行動”,全力打造瀋陽技工品牌。選擇金盃、沈飛、黎明、大東、遼寧煤炭等5所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數控加工、機械加工、汽車製造與裝配維修、鉗工、焊接技術5個專業爲品牌專業,組織制定了技工學校品牌專業評估體系。實施6個萬人職業技術學校建設計劃,開展職業經理人資格認證和pmp考前培訓,向市外、境外培養和輸送高技能人才。大力培養本地中高層次創新型專業技術人才,爲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裝備製造業、化工醫藥產業、農產品深加工業、電子信息產業增加人才儲備。

(二)XX區加強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一是建立了人才工作支持和管理體系。2004 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區人才辦,配1名專職副主任(副處級),在區屬各單位組建了人才工作聯絡員隊伍,建立了人才工作信息員報送制度。近年來相繼制發了《XX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制度》,《XX區人才工作協調會制度》,《XX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絡員制度》等文件。每年由財政預算撥付200萬元人才資源開發專項資金,用於全區人才工作。

二是強化人才培養和人才隊伍素質建設。組建XX區民營企業俱樂部,開展了二十餘次企業家沙龍,爲企業家開展研討、交流合作提供了平臺。實施“瀋陽百千萬人才工程”計劃,推薦17名優秀企業經營管理者參加國內外培訓。整合現有技工學校教育資源,大力加強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培養了一批適應產業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高級工以上技能人才52名,民辦機構培訓中高級技工2000餘人。利用週末開設了黨政領導幹部“週末大講堂”,邀請北大、清華、中國社科院等著名專家學者授課,三個月舉辦一期。依託XX區“人才培訓超市”,對科級以下的公務員進行全員“訂單式”培訓。

三是加大優秀人才引進力度,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在東北地區率先實行招聘政府僱員,與清華大學合作,結合區重點工作招聘博士。區委先後投入384萬元加強以和平人才市場、和平勞動力市場爲主體的人才市場建設,通過“一庫三聯”(人才儲備庫、聯接省市人才網絡、聯接友好城區人才網絡、聯接國外人才網絡)建設,不斷整合人才信息。建立了大學生畢業見習實踐基地 11家,促進人才資源的市場化配置、社會化運營。

四是優化人才服務環境, 完善激勵機制。區委每年定期組織召開海外學子創業俱樂部聯誼會,爲“海歸”人才搭建人才交流和項目對接平臺,共引進30餘名海歸人才攜帶26個項目發展創業。爲駐區50家領軍企業和項目申報資金620萬元。營造適合各類人才創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不斷建立健全高層次人才優待制度,協調社會各界在醫療、購房、交通、子女入托上學等方面給予高層次人才優厚待遇。

三、推進我區人才資源共享、人才管理機制創新的思考和建議

考察組成員分別與兩地人才工作者座談交流,提問研討,考察結束後,結合XX區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區域人才資源共享”專題討論。這次考察給我們的啓示主要有:

啓示一: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礎。瀋陽對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體現在機構配備、財力支持、制度保障等各個方面,全市上下 “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氛圍非常濃厚,各級領導和幹部羣衆形成了“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優勢是最大的`優勢”的共識。

啓示二: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是盤活人才科教資源的關鍵。XX市、XX區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爲本地發展做出貢獻的,就是人才,就是需要引進、激勵、挖掘的生產要素。”通過靈活的機制,跨地區柔性引進高端人才,把觸角伸到了北京、環渤海灣。各部門齊心協力、分工合作,以開展一系列活動爲載體,以各類協會、工作站爲紐帶,搭建科教人才資源共享平臺,大力開發本土科教人才資源,實現人才結構的補充和完善。

啓示三:堅持“以產業需求引進人才”的理念,是實現人才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的核心。始終堅持根據企業需求引進人才,把人才引進工作與項目引進、重大課題攻關、重點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實現人才引進與項目對接,防止出現人才浪費和“引得進、留不住”的尷尬局面。立足老工業基地的需求,適應區域產業規劃要求,大規模培養高技能人才,有針對性地引進急需人才。

我區狹義的區屬人才總量偏少,高端人才異常匱乏,黨政人才僅1177人,專業技術人員4133人,農村實用人才1618人,各類市級專家(含歷年)25 名,區管專家20名,人才的總量、結構、素質遠遠不能適應洪山又好又快發展需求。但從管轄範圍看,我區又是科教人才資源密集區,具有不可比擬的科教人才優勢。雖然目前大塊頭的規模企業不多,但是產業規劃和佈局合理,各類企業發展空間巨大、活力充沛,科教人才需求旺盛。爲推動科教人才資源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結合區情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架構,增強人才工作協作合力

一是加強人才工作領導。明確人才工作的重要戰略地位,調整充實全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明確成員單位職責,建立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協調會制度、成員單位聯絡員制度,形成區委組織部牽頭抓總,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調度有力的工作格局。 二是適當增加人才工作投入。“人才投入是最具效益的投入”,逐步把人才資源開發資金投入納入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列入財政年度預算,並根據需要逐年加大投入,與財政收入同比例增長。三是營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環境。努力在全區形成鼓勵人才幹事業、支持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的社會環境。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的目標責任制,把人才工作納入對基層黨政班子和主要領導的年度考覈範疇。

(二)進一步理清人才工作思路,完善緊缺人才引進機制

一是明確人才工作目標和任務。根據產業規劃和發展戰略佈局,研究制訂《XX區中短期人才工作規劃》,加強以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爲主體、高層次創新人才、農村拔尖人才爲重點的人才隊伍建設。二是出臺人才引進和支持措施。研究制定《XX區進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的意見》,圍繞創意產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商貿物流、電子、醫藥等產業,大規模引進人才,以產業集聚人才、以事業吸引人才、以服務留住人才,對帶項目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及其團隊,給予創業資助、場地和住房優惠、科技扶持、進修和學術交流資助等扶持,對企業緊缺、急需的高層次人才,給予一定的住房、交通等生活優待或科研資助。加大人才培養、培訓力度,實施培養工程。三是出臺人才激勵措施。建議設立“XX區經濟發展人才貢獻獎”、“傑出人才獎”等獎項,對作出突出貢獻的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進行重獎。鼓勵非公企業推行首席專家工資制等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引導企業以股份或期權獎勵在技術創新中有突出貢獻的人才。通過財政和社會等渠道,設立和籌集“畢業生創新創業基金”、“XX區民營企業人才發展基金”,鼓勵人才在洪山成長、創業。

(三)進一步創新人才工作方式,充分釋放人才資源活力

一是建立區域人才網絡交流平臺。適應XX區高校雲集、網絡人口密集的需要,督促有關職能部門加強網絡建設,建立“一庫雙網”(XX區人才儲備庫、XX區人才交流網、科技成果網上超市),鏈接全國各大人才交流網站,及時發佈信息、維護更新,給各類企業、人才提供信息交流平臺。在各街道、鄉鎮、產業園區設立大學生實習基地,發揮初級人才在基層一線的作用,爲他們提供工作平臺,積累實踐經驗。二是建立“產學研”對接平臺。成立XX區“產學研”合作組織(協會),定期開展對接交流活動。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與轄區高校、科研院所創辦專家工作站、研發中心、中試基地,採取短聘、教學、諮詢、專項課題攻關、技術入股等方式柔性引進人才和智力,提升企業發展持續力。實施“企校(院所)聯姻”計劃,邀請專家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三是做大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在徵求區內企業人才科技需求意向的前提下,組織開展“洪山院士看洪山”、XX區高新企業 “創新創業進校園”、“中小企業發展科技扶持月”等活動,通過參觀、座談等交流活動,促成企校簽訂合作意向書。推進科技孵化帶建設,發揮科技孵化器“企業成長搖籃、成果轉化基地”的作用,提升對科技人才的服務功能,嘗試引入風險投資機構和科技銀行,爲人才創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