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本企業文化的研究論文

日本企業文化是日本企業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的文化。下面是小編爲你整理的日本企業文化的研究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日本企業文化的研究論文

  日本企業文化的研究論文篇1

日本企業文化的根源及其特點

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源,優秀的企業文化不僅僅能夠加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可以爲企業的持續發展做貢獻,它是企業的精神支柱,是企業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嶄露頭角脫穎而出的催化劑。比起很多資源大國,日本的資源匱乏、並且由於地理條件因素使得自然災害頻繁,但其卻能在二戰後超越許多經濟強國迅速崛起併成爲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並且出現了大量的世界知名跨國企業,如豐田、索尼、松下等。而這些成就與日本的企業文化是緊密相關的。本文就日本企業文化的根源進行敘述,同時對日本企業文化做一個大致的分析。

伴隨着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爲企業文化的競爭,企業文化對企業往後的發展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而我們通常談到的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所形成的併爲全體成員遵循的共同意識、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行爲規範和準則的總和,是一個企業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獨特的管理模式。

一、日本企業文化的根源

與很多國家的企業文化相比較,日本企業文化帶有很濃厚的宗教色彩。日本的企業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在保留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時,也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髓。其中中國的儒家思想、佛教和日本自身的武士道精神對日本企業文化的影響最大。

第一,儒家思想與日本企業文化。

儒家思想也稱爲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爲以尊卑等級的仁爲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在3世紀末期,中國的儒家思想從朝鮮傳到了日本,儒家思想中以“仁”爲核心的思想體系,逐漸融入到日本的企業文化當中,以仁爲本,仁愛、和諧、團結等思想在日本的企業文化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的團隊思想就是儒家思想的集中體現,日本豐田公司的團隊精神就是代表之一。而從一些文學作品來看,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澀澤榮的《論語與算盤》。在《論語與算盤》一書中澀澤榮提出了關於“士魂商才”的觀點。“士魂商才”主要是從倫理和財富兩方面把儒家文化引入到近代社會的商業管理之中,其中主要包含了人爲資本的觀念、和氣生財的觀念、社會責任感和忠誠感等一些基本的儒家思想。後來,《論語與算盤》一書更是成爲了企業管理部門不得不讀的書。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對日本企業文化做出了多麼巨大的貢獻。

第二,佛教思想與日本企業文化。

佛教中主要包括着“經世濟衆”、“虔誠感恩”等宗教思想,這種超凡脫俗的精神使日本員工感到工作不僅僅是爲了個人物質生活的需要,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滿足。他們不會像其他的企業一樣將“獲取超額利潤”這個目標放在第一位,反而更多的是強調企業對社會,國家甚至是全人類的責任,其中有豐田公司所提倡的“上下同心協力,以至誠從事業務的開拓,以產業的成果報效國家”,有松下電器公司所倡導的把“產業爲國”放在第一位,還有豐田汽車公司提出的“尊崇神佛,心存感激。爲報恩感謝而生活。”正是佛教思想中這種崇高的責任與使命,使日本企業的員工們的奉獻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第三,武士道思想與日本企業文化。

武士道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國家神道和神道教的天皇信仰,禪宗的“生死一如”,以及孔孟之道的`“忠”和“勇”和亞洲甚至世界各國文化,它是在各種文化中雜糅重造而成。武士道的根本意義是以爲主君不怕死、不要命的覺悟爲基礎,強調了“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爲主君毫無保留的捨命獻身的精神。在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下,日本員工始終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忠誠於上司、忠誠於公司。日本員工都對企業有着一種從一而終的感情,這種“忠誠”也使日本企業中的終身僱傭製得以很好的實行,使日本員工對企業有着極高的忠誠度。同時,武士道精神中的以和爲貴,提倡自我約束、寬以待人的精神在日本企業中主要表現爲日本員工能與他人和諧相處、互幫互助,這也使得日本企業在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同時減少在人際交往方面所耗費的時間,而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提高企業的業績上面。

二、日本企業文化的主要特徵

第一,日本企業文化中的“以人爲本”。

從西方經濟學裏面的“經濟人”的假設和以“利潤最大化”爲企業終極目標的假設中可以看出西方企業文化的理論基礎是個人主義和理性主義。在一些企業家的心中,員工也和一些生產工具一樣,是爲企業賺取利潤的工具。然而與西方企業不同,日本企業中把“以人爲本”作爲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企業以“人”爲中心,他們強調的是重視人、尊重人、相信人、關心人,他們講求的是對生命的尊重、精神健康、溫情友愛和能力的培養。日本企業家們認爲,首先人是富有感情的,企業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與信任,首先應該給予員工十分的關懷,同時,企業的目標不僅僅是產生利潤,更多的是爲員工們創造一個溫馨的工作環境

所以企業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會把員工丟在一邊,而是時時刻刻從員工的角度出發,考慮和關心員工的利益,讓員工從心裏喜愛這個公司,這樣一來,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也會提高,而且也能激發員工們的鬥志,更加努力的工作,這樣在營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氛圍的同時企業也可以產生更多的利潤。

日本企業所實行的終身僱用制、年功序列式的逐步提升制度、非專業化的人才培養制度、管理過程理性化和人性化相結合、企業內集體承擔權責利制度等正是日本企業文化中“以人爲本”的特徵的具體表現。

第二,日本企業文化中的“憂患意識”。

有人認爲“憂患意識”是“創新”的根本之源。正是因爲有了“憂患意識”,纔會在工作中擁有創新精神。日本企業的“憂患意識”來源於日本長期的自然條件所形成的國民性格。由於日本自身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同時又經常發生如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於是日本政府和社會各界經常向民衆們提出日本存在的危機,以此來激勵日本民衆們奮發圖強不甘落後的“憂患意識”。於是這也形成了日本企業文化中的“憂患意識”這一特點。日本企業非常注重改良與創新,他們認爲企業想要生存並且長久的發展下去,創新非常重要。其中日本人做的相當突出的一點就是他們在學習和應用外國經驗時不失去自己的文化特性。日本雖然不止一次的大規模地吸收外來文化,但在吸收別國文化的同時從未捨棄自己的民族文化特點。無論是古代儒家思想通過朝鮮傳到日本時日本人所借鑑中國的儒家文化,還是近現代在好幾次科技革命的過程中借鑑的西方的科學技術,日本人總是經過巧妙的改造而創造出屬於日本自身的特色。他們絕對不是照搬原樣,而是在選擇吸收的基礎之上自己進行加工改良和創新,把吸收過來的文化變成獨具特色的屬於自己的文化。這在日本企業文化中也是根深蒂固,各個企業會吸收其他企業的長處,但不是隻吸收不創造,他們會進行“加工創造”,得到最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東西。   正是因爲這種“憂患意識”所衍生出來的改良和創新的精神,使得日本企業無論在本國還是在國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使得日本這樣的一個資源小國發展成爲世界經濟強國。

第三,日本企業文化中的“盡善盡美”。

日本的企業家認爲只有比別人做得更好、更新的產品才能賣得出去。有數據資料顯示錶明日本創新研究費用佔GDP的比重已經超過美國,達到3%左右。往往當歐美一些企業剛剛研製出新技術不久,日本企業就會花巨資購買,並且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消化吸收,而且其產品無論在品質還是價格上往往會更加的具有競爭性。這也說明了日本企業的一個態度: 無論是什麼產品,一定要挖掘出其最大價值,在某一個領域中,一定要成爲該領域最優秀的企業。雖然很多時候最初的原創者未必是日本人,但是日本人最後必將會將其不斷改進不斷完善,努力的做到最好。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中國和日本的KTV企業,在中國,大多數KTV僅僅就只是唱歌的地方,裏面除了點唱機就沒有其他的設備,然而日本的KTV卻不是這樣,除了唱歌,還可以對電影電視劇動漫進行配音、cosplay等等,他們的KTV甚至還有特地爲了單身者準備的超級迷你間。這就是日本企業的“盡善盡美”,無論是什麼,都要做到最好。

第四,日本企業文化中的“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說的是一個團隊的成員們爲了達成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團結在一起,互幫互助、盡心盡力的一種精神。團隊精神表現爲團隊成員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把自己的前途與整個團隊的命運牢牢的系在一起,有着一種爲團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爲團隊的利益與目標做貢獻。在一個團隊裏面沒有你我之分,每個人的目標都是一樣,每個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團隊的利益。在這樣的團隊裏面沒有猜疑,更沒有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大家相互協作,相互幫助。團隊就是一個大家庭,每個成員都是裏面的一份子,大家互敬互重、相互寬容、彼此信任,不僅僅是表現在工作上的互相協作,還有在生活上彼此關懷。日本企業就是這樣一個羣體,企業裏面的每一個員工和諧相處、團結互助。正如日裔美國管理學家威廉・大內(William Ouchi)在《Z理論》中提出來的日本企業的特點――日本企業的整體工作方式一樣,日本的企業宗旨和目標不是指標加權重,其宗旨是含蓄的企業理論、價值觀和信念, 引導和控制是微妙而含蓄的。日本企業的員工有着牢固的整體觀念,集體負責、集體決策。這種精神保證了井然有序的企業秩序,同時也鑄就了“同舟共濟、處變不驚、精誠合作”的企業文化。

20世紀中期,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使日本一躍成爲世界經濟大國,而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更是躍居世界首位,創造出了日本經濟發展的奇蹟。當然這些成就與日本企業中的這種團隊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日本企業文化的研究論文篇2

日本企業文化傳承的啓示

日本開國之初,橫濱港對外開放,一位前來觀察的英國記者在報告中寫道:日本人非常懶惰,這麼懶惰的國家,經濟是不會發展的!這讓日本人很氣憤,因爲他們一直認爲自己很勤勞。爲什麼有這樣的報道呢?恐怕是因爲在此之前,日本人做事總是比較隨意,按照自己的時間去做事,但是現代工廠的工作方式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好規定的工作,到點才能離開。

現代化的生產方式,改變了日本人的時間觀念。“遲到”一詞隨之出現在近代日語中,在文明開化之風的掃蕩下,日本人剪短頭髮、換上西服,跳起了西洋舞,建起了西式一條街,但是,整個社會長期形成的官尊民卑和重士輕商的思想基礎,卻非輕易能夠改變。日本現代企業之父澀澤榮一逐漸發現,要想有根本性的突破,癥結不在於是否學會了股份制的樣式,而在於如何改變阻礙公司發展的社會文化。

在澀澤榮一進行實業開拓之際,另一位日本近代文明締造者福澤諭吉也認爲:“儘管西洋的東西得到了很好的介紹和接納,但是在應用的時候,如果不把日本人的精神和需求、日本社會的歷史傳統、社會風氣以及社會自身的特點作爲根本,只是把西洋的東西借來使用是不行的。”

從福澤諭吉和澀澤榮一開始,日本的公司有了這樣一種觀點,即在追求金錢的同時,如果失去了人心、精神和和諧就很危險了。

20世紀30年代,一代新的企業家繼承了沼澤榮一的精神衣鉢。其中松下幸之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認爲,公司放在第一位的目標,不是股東利益,而是回報社會和國家。松下提出的這種使命感,和松下幸之助提出的公益即私利的觀點一脈相承,內裏充滿了東方文化的家國氣質。

獻身國家,忠誠、勇氣和自我犧牲。日本傳統的武士道精神被融入現代企業,公司因此呈現出獨特的日本面孔。美國學者傅高義認爲,在日本對應當爲集體利益攜手合作的認同,仍然保留在所有的公司之中。員工喜歡以公司的名字爲自己命名,稱自己爲松下人,豐田人等等,他們將這種強烈的歸屬稱爲“忠”,公司對日本人來說就像是一個更大的家。員工需要這個家,社會文化需要這個家,這是對人類千年傳承的情感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種延續。經營者則扮演着家長的角色,努力讓家庭保持和睦、團結和秩序,讓家庭成員分享幸福。

道義、情感、人際關係,還有信任感、親密性,這些維繫人類社會數千年生存的基本要素都可以轉化成生產力,日本公司向世界傳遞出一種新的信息。與人類精神情感相關聯的種種要素大踏步的走進世界各地的公司,佔領每一個辦公室、每一條生產線、體現在每一種產品和服務、每一句宣傳詞和廣告語中。

松下幸之助也影響了很多企業家,其中一位就是京瓷公司的創始人稻盛和夫。稻盛和夫在經營公司的過程中,認爲應該把愛人、珍惜每個員工作爲經營公司的一個目的,把實現所有員工物質和精神的幸福作爲公司的核心理念。

在激烈的競爭中,究竟怎樣才能維繫企業的存在?稻盛和夫的結論是:人心比什麼都重要!他說,人們常說人心易變,我卻認爲在當今世界上再沒有比人心更強有力的東西了。爲此,他把敬天愛人確立爲社訓。儒家文化對待世界的態度與現代市場的競爭機制結合在一起,指引着稻盛和夫先後創建了兩家世界五百強公司。

作爲上個世紀最成功的學習者和追趕者,日本完成了文化的嫁接、融合、新生,日本公司也從公司文化的自覺踐行者變成輸出者,給世界留下了寶貴的經驗。

克萊蒙特大學德魯克管理學院院長艾拉?傑克遜認爲,日本公司首先關注人,他們認爲管理要以人爲本,而不是以數量爲本,或者以利潤爲本,他們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創新力,他們傾聽顧客的聲音,不斷考量自己的價值是否有利於股東、有利於社會、有利於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歷史再一次表明,惟有更具原創力的文化基因,公司才能長久地支撐起經濟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