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小結的藝術

一、課堂小結的重要性

課堂小結的藝術

課堂小結是教學中既重要又容易忽視的環節,是完成某項教學任務的最後階段,教師富有藝術性地對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歸納總結和昇華的行爲方式,有它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1.對教師而言,它是對“教”的一種回顧

當我們進入課堂小結這一環節時,當我們面對學生提問“今天有何收穫”時,學生在思考。教師也應當回顧,“這堂課我教會了學生什麼”。課堂小結對於教師而言,應是一種回顧,回顧每一個教學環節,思索每一個教學細節。作爲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我們是否完成了教學目標,是否促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此時,課堂小結猶如一面鏡子,折射着這堂課亦或暗淡亦或閃耀着明亮的光輝。

2.對學生而言,它是對“學”的一種深化

雖然是簡短的幾分鐘結語,對學生而言。卻是對“學”的一種深化過程。它可以幫助學生從總體把握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培養學生善於思考、歸納總結的能力,激發學生樂於學習,積極參與的熱情。

二、課堂小結的類型

1.趣味式

所謂趣味式小結法,是指在課堂小結時。把當節所學的重點內容歸納整理成幾句有韻律的詞語或富有詩意的短句。使學生既感到富有情趣,又簡明好記,我們稱這種課堂小結方式爲趣味式小結。其特點是簡明扼要而又有趣味性。在教學中,當一堂課所講的知識點比較多而要記的每一個知識點的內容又比較長時,學生運用“理解記憶”“邏輯記憶”等方法往往能事倍功半,在這種情況下采用趣味式記憶法就非常必要了。

例如,在講“解直角三角形”這一節時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間關係式有四個,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怎樣準確、迅速地選好適當的關係式,學生往往感到十分棘手,但如果把選擇關係式的方法概括成六個短句,學生就能輕鬆愉快地掌握。即“有斜用弦,無斜用切;求對用正,求鄰用餘;寧乘勿除。取原避中”。

並說明,“斜”是指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弦”是指正弦或餘弦,“切”是指正切或餘切;“對”是指對邊,“鄰”是指鄰邊,“正”是指正弦或正切,“餘”是指餘弦或餘切;“寧乘勿除”是指當可以用乘除關係式時,選用乘法關係式,“原”是指題中的原始數據,“中”是指在解題過程中出現的中間數據。

2.數字式

所謂數字式小結法,是指在課堂小結時用數字結合所講內容的關鍵詞語,把某一節或某一章的每個內容串聯起來。排成一定順序或劃分出某一類題的具體解法步驟。我們稱這種小節方式爲數字式小結法。在教學中有時一節或某一章所講內容比較多,或某一節課所講內容的重點是某一類題的解題方法,而課本中只有解題的過程,卻沒有總結出具體的解法步驟,這樣學生就容易產生誤解,解題時也常常出現錯誤,這時小結時通常採用這種小結方法。

例如,在講“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時。配方法雖不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主要方法,但它是一元二次方程四種解法中的`一個難點,爲化解這個一難點,使學生掌握這種解法,可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歸納爲“一化,二配,三求解”。並結合例題講明,“一化”是指把一元二次方程化爲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二次項係數化爲1;“二配”是指配上一次項係數一半的平方,使方程左邊是完全平方式。右邊是非負數;“三求解”是指開方後,解一次方程的兩個根。

又如,在講完《因式分解》這一章時,因式分解的方法有二種,在對具體的多項式進行因式分解時,學生往往不能準確及時地選擇恰當的方法。因此,在進行小結時要針對多項式的特點,把因式分解的步驟概括爲:“一提二套”並結合例題講明,“一提”是指見到一個多項式,第一步要看它能否用提公因式法分解;“二套”是指當多項式不能用提公因式法分解時,第二步要看能否套用公式,這樣在分解因式時學生就會有條不紊,遊刃有餘。

3.表格式

所謂表格式小結法,是指課堂小結時,把當節所講的內容分類整理後列成表格的小結方法。當一節課所講的內容顯得有些零碎紛繁時,通常採用這種小結法。這樣會使學生學起來感到既有條理,又有規則可依。有時所講的內容雖然簡單,但通過列表小結後,能使所講的內容更加深刻、具體、詳細。這樣的實例很多,這裏就不講了。

課堂小結的類型還有很多種,以上幾種是比較常用的形式,有時可根據當節所講的內容本身的特殊性,設置出不拘一格地有其他形式的課堂小結,當然同一節課的課堂小結可以同時有幾種方法。好的課堂小結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小結的時間不宜太長,並要與下課時間同步完成。不論採取什麼形式進行總結都應讓學生感到“課已盡,意無窮”,這樣才能使教學成爲一種藝術上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