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學期教學工作總結三篇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那麼總結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期教學工作總結3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學期教學工作總結三篇

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篇1

本學期任高三兩個班(13-14)語文。13班共47人,14班共37人,兩個班均屬文科班。

高三下學期,毫無疑問,主要的教學任務就是帶領學生全力以赴進行大學聯考備考。作爲老師,一來就要從宏觀上,從微觀上作周密的計劃,然後按照計劃,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穩步向前推進。學期已經結束,現在,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作如下總結:

第一階段是對教材的梳理階段。即從第一冊到第六冊進行宏觀的再認識。也就是把所有課文,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歸類:按中國和外國來劃分;按古代和現代來化分;按不同文體來劃分;按重點篇目和非重點篇目來劃分。通過這樣的分門別類,使學生從宏觀上對教材加以把握,做到了心中有數。

第二階段是知識方塊複習階段。即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由基礎的掌握到知識的運用的循序漸進的方法把整個高中階段所學的知識分爲若干個方塊進行復習:第一個方塊爲語音,第二個方塊爲字形,第三個方塊爲熟語的運用,第四個方塊爲標點,第五個方塊爲病句,第六個方塊爲文學常識,第七個方塊爲現代文閱讀,第八個方塊爲文言文閱讀,第九個方塊爲語言的運用,第十個方塊爲寫作。作爲專題訓練,十個知識方塊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彼此聯繫,這樣,能使學生的知識構成網絡化、立體化。當然,在時間分配上,並不是平均用力,而是要分清輕重緩急,該多則多,該少則少。

最難提升的是語音和字形。這兩個方塊投入的時間較多,收效則較少,其原因就是學生書讀得少,基礎薄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這方面,要想在短時間內使學生普遍得到提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次是文言文閱讀,因爲大學聯考中這方面的分值比較高,投入的時間相應要多。文言文閱讀,也是語文大學聯考中難度較大的。在複習的過程中,首先是必須在熟讀教材的基礎上,所涉及的文言知識,方方面面都要進行強化訓練。熟讀背誦教材中的基本篇目,一篇一篇地過關。只有多讀基本篇目,纔會慢慢找到感覺。其次是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識,如通假字、古今異義字,常見的文言文實詞,常見的文言文虛詞,還有幾種文言特殊句式等等。重點要掌握的是59個常見的文言文實詞和18個常見的文言文虛詞以及6種特殊的文言文句式。通過全方位的訓練,學生的文言文水平都得能到普遍的提高。

第三個階段是綜合複習階段。進行這一階段的複習,也就到了實質性階段,即到了備考的關鍵時期。這階段,完全在大學聯考這根指揮棒的指揮下進行運作。大學聯考考什麼,則複習什麼,大學聯考考什麼題型,則訓練什麼題型。一切爲了學生,一切爲了大學聯考。

爲了讓學生更快地瞭解大學聯考的各種題型,更快地適應大學聯考考場這一特殊的環境,必須多考,“考,考,考,學生的好法定”,在複習的過程中,緊扣考綱,立足於教材,藉助合適的教輔資料,一週一次小考,兩週一次大考,外加兩次省統測。考了講,講了考,在考中發現問題,在講中解決問題。學生要做的,就是做題,課堂上做,課外做;教師要做的,就是解題,改試卷,講題。

爲了能更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試卷,瞭解方方面面的題型,白天正常的7節課已經不夠用,於是,晚自習由原來的兩節改爲4節,即從6點半開始,到夜間10點結束,被稱爲大型晚自習。隨着訓練的逐步深入,學生的知識在不斷得充實,應試能力也在爲斷得到提高。

第四階段是迴歸課本階段。這是備考的最後階段。通過前一段時間魔鬼般的強化訓練,學生的知識積累得到極大的豐富,對語文大學聯考中出現的各種題型都有了較爲深刻的認識,也學到必要的應試技巧,應試能力也得到較大的提高,與此同時,也給學生造成了極大的精神壓力。

到了最後階段,學生的成績已經基本定型,如果繼續魔鬼般的訓練下去,除了進一步耗費學生的體能、精力和時間,不再會有多大的收穫。明智的選擇是,暫時把學生從頻繁的各種測試中解放出來,把時間交給學生。

由學生自由支配時間,一方面對前一段時間的成果進行必要的梳理、重組、整合,使知識網絡更加明朗化。梳理、重組、整合的過程,也是查缺補漏過程,這個過程,必須回到課本中來。所以,也叫回歸課本階段。同時,也使學生的體能稍稍地得到調整,養精蓄銳,以必勝的信心,飽滿的熱情,充沛的精力去迎接即將到來的人生第一次大挑戰――大學聯考。

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篇2

隨着會考的結束,一學期的班主任工作終於接近尾聲。回首半年中,忙碌而充實,緊張而興奮,疲憊又樂在其中。因爲面臨着畢業,面臨着會考,學生和教師所承擔的壓力都非常大,看着自己三年的學生,平安快樂地走出校園,奔向新的起點,幾許欣慰,幾許失落。

在這一學期中,我按照學校工作計劃,堅持以思想道德教育爲核心,以教學爲中心,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切實做到以德育人,全面發展,努力使全體同學在國中的最後一個學期內學有所成,學有所獲。

  一、抓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力求學習的目標明確

本學期時間短,任務中,活動多。因此在開學之初,我就着力抓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和他們一起算時間,算任務,及時穩定了全班學生的心理,使每個同學都明白自己的奮鬥目標,在心中有了一個大略的計劃。在隨後的幾個月裏,我都及時注意學生的思想動向,和學生談心,瞭解他們的想法,做好他們的思想穩定工作。出現了人心思穩,人人向上的可喜局面。自開學至今,不少學生的成績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同學們對前途有信心,學習有幹勁。

  二、面向全體,不對每一個學生輕言放棄

九年級是國中的最後一年,對於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人生的.關鍵。高中雖不是唯一的道路,但會考的成敗卻會影響到他們今後的人生。面對會考,他們或成竹在胸,或怨天尤人,或,或隨波逐流,因此最重要的是要點燃他們心中的希望,相信自己,我能行。學期初的每一次班會,我告訴他們,只要努力,每一個人都能順利升入高中,實現自己的夢想。當然高中的大門只會爲勤奮的人打開,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因此在學期七年級定要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並且一定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每次月考之後,針對學生中的進步、懈怠,及時激勵先進、鞭策後進,讓每一次考試都成爲一針強心劑,一個加油站。

  三、指導學習,採用全場盯防戰略

毋庸迴避,現在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差,也許,他們都想努力學習,但很少有人能靠自己的毅力來堅持,所以就要採取一定的措施,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學習質量。首先,制定詳細的時間表,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活動、休息時間;然後,全程監控,不給學生放縱自己的機會。也許,這樣做不利於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但是沒辦法,非常時期,就得有非常策略。

  四、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1、化被動學習爲自主學習。到了九年級,面對畢業升學考試,學生已經逐步擺脫幼稚和盲目,學習目的日漸明晰。班主任可以乘勢開發學生求知上進的內在動力,分析形勢,明確任務。引導學生自覺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教育學生要學會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自覺主動的鑽研知識。只有化被動學習爲自主學習,學生才能積極拓展提升自己,取得長足的進步。

2、鼓勵競爭,積極進取。沒有競爭機制,集體便沒有活力,個人便沒有危機感,班主任應在班集體創造出強有力的競爭局面,用競爭激發學生昂揚的鬥志,挖掘學生巨大的潛能。通過競爭,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強完成任務的緊迫感,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從而改掉學生拖拉懶散的作風。

3、讓學生學會“會學”。“未來社會的文盲是沒有掌握獲取知識方法的人”,因此,我在日常工作中引導學生真正認識“會學”的意義,認識自學能力的重要性,用身邊同學的成功經驗啓發學生,用自己親身體會告知學生,利用班會和恰當時機,經常滲透學習方法指導。在學法指導上我既有整體上的指導,又注意個別指導,同時也創造條件進行學習方法交流,讓成功學生談經驗體會,讓學生在交流中吸收借鑑他人經驗,改進完善自己的學習方法。

4、防止偏科,全面發展。時刻關注學生各學科的均衡發展,保持與各學科老師密切聯繫,隨時把握偏科學生學習情況,和科任教師一起爲他們出謀劃策,排解困難,並利用課餘時間個別輔導,以學生能更多地升入高一級學校爲目標,引導學生不斷強化薄弱學科,突破重點,幫助偏科學生建立自信,提升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期教學工作總結 篇3

品德與生活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實施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生活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爲此,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三、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爲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寫成評語於素質報告冊上,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通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