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別處作文1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生活在別處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活在別處作文15篇

生活在別處作文1

米蘭·昆德拉曾道:“真正的生活永遠在別處。”的確,我們常常厭倦眼前的平淡,嚮往遠方,嚮往一次風雨兼程的心靈旅行,可當我們踏上這旅途,當我們被新世界的玫瑰刺傷手時,我們也許會對這一直憧憬的生活有了怨言,甚至懷念起被自己摒棄的從前。但生活卻在這循環往復的憧憬,追尋與平淡中完整而充實。它或許是大多數人嚮往的“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月圓是畫,月缺是詩”般溫暖平靜,或許是”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的轟轟烈烈,或許如弗羅斯特所說的“一片森林裏分出兩條路,而我卻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般孤寂,但這些生活都修築着通向靈魂的道路,平衡的生活沒有偉大與渺小之分。

平衡的生活有時需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或“幾瓢”飲,其他的淺嘗輒止就可,我們不可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美。甚至有時候,人生的平衡點就在某一件事裏被我們找到了——比如桑德斯上校對炸雞的執着。但這不代表平衡的生活不能是五彩斑斕的。我依舊崇敬那些在波瀾中找到生活平衡的人和那些勇於開始每一次冒險的人。

而另一種平衡的生活,用網絡流行語來說便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小怪獸”一般簡單而溫馨。簡單到一杯下午茶,一次大汗淋漓的奔跑,一本尋找已久的書,一抹陽光——這些東西都能用幸福的魔法讓我們擺脫疲憊與煩躁,重新回到生活的平衡處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們都是百代之過客,在這匆匆溜走的時間裏,我們何必去在意一個目標是否渺小呢?“就想開家小小咖啡館”“就想搭車去柏林”,這些不都是人們在尋找自我平衡時實現的平凡而偉大的夢嗎?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精美。生活就是在這樣的平衡中才不顯單調,每天早晨太陽升起時,我們離開了叫“昨天”的那一站,在“今天”暫時停靠了。我們每天都可以“生活在別處”,張開雙臂,擁抱這世界的酸甜苦辣。

生活在別處作文2

童年時,曾天真地騎着自行車,追趕那條發光的地平線.每每自以爲接近了它,它卻又出現在更遠的前方,而自己卻到了一個不知名的地方,那時的感覺是:回家的路早忘了,唯一明確的是前進的方向。

其實夢想於我們就如那條地平線,你永遠不知道夢想的終點在哪裏。但我們在明知自己軟弱無力的情況下,卻願意耗盡一生去追逐。追逐夢想於軟弱、不知終點的我們而言,本就是一趟沒有翅膀的飛翔,但我們還是執著地向前走,理由只有一個:追逐夢想本身就成就了我們生存的理由,值得我們去做。生活在別處。

馬克波羅說:“使人年老的,並不是歲月,而是夢想的失去。”於他而言,他的生活並不在威尼斯,而在那使他魂牽夢繫的東方。他並不明確東方到底是什麼樣子,年輕的他也未曾有過遠行的經歷,但他最終選擇了這趟沒有翅膀的飛翔,因爲他堅信生活在別處,在他夢想的東方。即使無法到達,至少他走過了。

哥倫布說:“重要的不是我們正處於什麼方向,而是我們正想什麼方向前進。”難道哥倫布事先會知道那神祕的陸地在哪裏嗎?如果是,那不就談不上發現,談不上新大陸了。但是,對那不知何方的陸地,哥倫布始終堅信自己的方向,始終未曾拋錨或者返航。促使他堅持這趟沒有翅膀的飛翔,冒着被大海吞噬的危險的理由只有一個:他堅信生活在別處,他夢中的陸地一定在前方。即使不是,追逐本身早已成就了他生存的理由,值得他冒一切風險去堅持到底。

雨果說:“如果只剩下一千人,我必是其中一個;如果只剩下一百人,我還是不放下武器;如果只剩下十人,我就是那第十個;如果只剩下一個人,我必定是那最後一人!”面對不知結果的戰鬥,雨果何以如此堅定?馬克思說:“我們的事業並不是顯赫一時,但它將永遠存在;崇高的人們面對我們的骨灰,將流下滾燙的淚水。”面對前途不明的鬥爭,馬克思何以如持堅定?柏拉圖面前放着《理想圖》,達爾文桌上躺着《物種起源》,司馬遷腦中盤桓着《史記》。結果是如何,他們並不清楚,甚至可能招來萬劫不復,他們何以如此堅定?!答案只有一個。他們的生活不在身邊,在別處。爲了追逐這個夢想,他們堅定地選擇了這趟沒有翅膀的飛翔,即使一生都僅僅只是在路上,追逐本身早已成就了他們生存的理由。何憾之有,何懼只有?

他們是無翼的天使,其實,我們也是。地平線也許永遠無法到達,但我們選擇追逐,因爲,我們堅信,“生活在別處”,追逐本身成就了生存價值。

生活在別處作文3

老王是上過幾年學的,要不是生活實在艱苦家裏人供不起,沒準他早就是個作家了。他一直跟人這麼說,可沒有人信。

“你別天天捧着那幾本破詩集看了!裏面是有車還是有房啊!”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你懂什麼?”

“呦呦呵!別更我這一套一套的,你去跟你老闆跟你客戶念道去啊!你怎麼不住書裏去啊!”

“古來聖賢皆寂……”幾句嘆息未說出口,手機響了,電話鈴叫得人心煩,一看來電更煩了,“張老闆!您好!您好!現在啊,這個……有時間。好好好,我馬上去!”看看手上詩集,再看看妻子憤忿不平的樣子,牀上睡着的兒子書上還握着課本。他囑咐幾句便忽忽出門,頂着頭皮趕赴酒桌。

“張老闆早來啦!李老闆!您也來了!稀客稀客……”老王生硬地客套着,賺上個笑臉,“古人是對影成三個,咱今兒還真是三……”看着老闆和大客戶疑惑的表情,他自知又多嘴了,後半截生咽回去。

推杯換盞幾回合下來,老王幾分醉意浮現,“胡言亂語”起來。

“說喝酒還是李白有境界啊,‘李白斗酒詩百篇’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好啊真是好!我一吐只能有半盆‘酸辣湯’了,哈哈哈……”幾聲大笑哇地一聲果真吐了,李老闆憤憤離席,張老闆巴掌把老王扇到地上。指着便罵。

“你看看你是幹什麼呢?陪客戶不談業務,給我整幾句詩。天天上班也不研究業務,捧什麼什麼詩集看!你啊!趁早滾吧!”

“滾就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這兒本就不是我生活的地兒!”藉着醉意,老王爆發了,留下傻眼的老闆衝出去了。

後來同事們說他在大學找了份助教,跟着一個老頭天天研究詩。

“詩是啥?能吃啊?老王這個……”

“你可別說,人家可出名了!網上最火的那個‘我有一瓢酒,足以尉風塵。傾盡江海里,贈予天下人。’就是他寫的。”

生活在別處作文4

在我看來,現在的國小生活不免有些枯燥,遊走在家裏與學校之間,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有時候忙裏偷閒,我就在幻想,有一天拋開這枯燥的生活,背起行囊,去世界的別處,去遠方,看不曾見過的美麗風景。

我總是幻想自己是個旅行家,去世界各地遊玩,擺脫了低俗乏味的生活,任心在天地間自由馳騁。著名音樂家高曉鬆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想我所向往的別處或許就是這樣的一種人生境界吧!我曾在生活中想過自己去撒哈拉沙漠騎駱駝;去海底世界去潛水;去迪拜一睹世界第一高樓的壯觀;去…那些已經在夢裏千百次閃過的遠方。

然而現實澆滅了我的幻想,面對學習的壓力,父母的期許,我還是得回到那小屋裏,開始作業“奮鬥”、“抗爭”。每當消滅完全部作業的時候,已是深夜,關燈,躺在牀上,卻久久不能入睡,因爲我知道,在這短暫的放鬆之後,迎來的只有新一天的學習和那堆積如山的作業。還有那些足以讓我精神崩潰的學校。

我曾經也有想過逃跑,想過放棄,想自己一個人去自己嚮往的地方,沒有學習,沒有作業,沒有壓力,也沒有這些那些等等的規矩。而我也無數次地幻想着去那遙遠的大海,造一棟小屋,像海子一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每次想到這兒,我總是對老天爺說一句感嘆:“爲什麼的人生如此平庸,在平庸出生,在平庸中學習,最後在平庸中成家直到老去。”唯有努力學習,在枯燥中生活,最後才能出人土地!我爲什麼不能像大詩人馬克波羅一樣,來到遙遠的國度,欣賞這個國家的風俗人情。爲什麼不能像明代的鄭和那樣七下南洋,遨遊四海!

我苦笑一聲,然後對自己說:“因爲生存。”是啊!在這弱肉強食的時代,光想着遨遊世界各地是無用的,更別說是在一個你嚮往的地方面定居、生活。因爲到頭來你會發現,那些整天在乏味中生活的同學,卻都已成家生子,可你除了花光自己的積蓄外,發現什麼都沒有,還是一事無成。

可人也需要有這樣那樣的幻想,你敢說那些刻苦學習的同學沒有叫過苦嗎?沒有幻想過美好的生活嗎?他們只不過把這些想法埋藏在心底,埋藏得很深、很深罷了。

也許,我這一生無法到那夜夜思念的地方;又或者,我在某一天真的又實現了呢?但不管最後如何,這卻是我在枯燥生活中的唯一的精神支柱,而我的靈魂也早已棲息在了那遙不可及的遠方。

生活在別處作文5

生活,是生命的一種姿態。而當我們厭倦瞭如今的生活,就會對別處的生活產生一種渴望與追求。是的,每個人的心底都應有這樣一份期待。

如今,我們的生活似乎已成爲機器,總是刻板、單調地循環運轉着。學生們每天一大早還未睜眼就被父母從夢中拽了出來,而只有當鬧鐘一次又一次地響徹雙耳,纔會驚覺是要遲到了,於是便慌慌張張地爬起來,將被子胡亂地揉作一團,就衝進了洗漱室。幾分鐘後,又懷着一顆好像快要蹦出的心和幾個熱騰騰的包子,不顧父母的訓斥衝向學校;到了學校又發現自己將什麼用具落在了家裏,又急忙叫父母送來;晚上拖着疲憊的身子和一堆永遠也寫不完的作業,耷拉着耳朵回到家,前來迎接的卻是一頓痛批。難道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註定被設好模式,然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循環嗎?這一切,難道都要成爲習慣嗎?——我不甘心。於是,在我的心中產生了一種對未知的追求,一種對“別處”的嚮往。

我想去天青似鏡的西藏,去春色滿城的大理,去因水而美的威尼斯,去聚集文化之都巴黎……或者說,無論是去幽靜的森林,清澈見底的小湖,還是冰天雪地的極地,都能使我有一種愜意,一種閒情,一種自在的風趣。我始終期待着,那個只屬於我的天堂。

我因此也常常幻想,人類創下的歷史是多麼偉大,竟偉大到了一種能使他們被自己的生活所束縛的地步。倘若是這樣,那麼我情願做一隻森林中的蝴蝶,在給這個世界帶來美麗的同時,活得自由自在。我可以扇動自己小小的翅膀,去任何我想要到達的地方。

我還想要做一條在小湖裏穿梭自如的魚兒,能輕鬆地看到奇妙的湖底世界。在那裏,燈籠魚會與我作伴,水草會引我前行。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探索的步伐,沒有什麼能阻攔我對“別處”的嚮往。

若是能做一隻在極地玩耍的企鵝,更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了。我無需害怕寒冷,我可以盡情參觀這裏一座又一座的“冰雪堡壘”,傲然屹立的冰山,憨厚敦實的北極熊,他們都將成爲我的朋友,我們可以在這片小天地裏創造出“生活在別處”的樂趣。

“生活在別處”,這句話既然被寫在了巴黎大學的牆上,就一定有它存在的意義——然而,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我們的生活就像一塊枯燥無味、刻板乏趣的空白畫板。不論如何,我們總是懷着一種企盼,那就是帶着自己生活的畫板去到世界各地,用世界的顏色將它渲染。等它真正成爲了一副動人的完美的畫,畫中的就是我們真正想去的地方——也是我們靈魂棲息的地方。

生活在別處作文6

木秀於林,隨性自由,成爲乾柴又如何?與其湮沒於茫茫人海,我更願隨性追尋。生活在別處。

無論是“寶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的陶淵明,還是“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願做人間富貴花的納蘭容若,他們都在富貴之地追尋着屬於自己的自由。與其千篇一律地活着,不如活出自己,活得隨性。正如周國平所說“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鍾無用之情,終於成一無用之人,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隨性而活,豈不樂哉?

曾有一個傳奇的女子寫下這段文字“不要問我從哪裏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爲什麼流浪/流浪遠方……”,三毛將自己的一生用於追尋,隨性地流浪。她會在學生時代自由叛逆,也會在成年之後流浪於撒哈拉沙漠。她的生活永遠在別處。“抗命不可能,順命太輕用,遵命得認真,唯有樂命,樂命最是自由自在。”她樂命,她隨性。縱使生命短暫,卻依舊如夏花般絢爛。她,真正活過。

三毛愛生活,愛流浪,隨性而自在。相信如果讓她選擇,她也一定會成爲一棵隨性生長的樹,縱使結局只是一堆乾柴,也勝過那些毫無活力可言任人觀賞的樹。生命是一個過程,我只關注如何而活,隨自由,至真至純,纔不會白活一世。

我們許多年輕人本該充滿激情與活力,然而當面向社會,面對未來極大的不確定時,卻表現得極爲“老成”。他們只想找一個穩定的工作,平平凡凡庸庸祿祿地活着,按固定的時間表工作,拿着固定的

工資,然後娶妻生子,一轉身便湮沒在茫茫人潮之中,無跡可尋。可是《海上鋼琴師》中的一句話卻擲地有聲:“一個人可以窮得一無所有,但他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若人們能挖掘自己的本心,隨性追尋屬於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天地中摸爬滾打,那麼當他們走到生命的終點,定不會爲自己的一生感到遺憾,因爲他們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因爲他們真正活過。

不要怕在跌倒,不要怕受傷,“累累的創傷,就是上帝給予我們最好的禮物”。從今天起,順着自己的本心而活,隨着自己的興趣而活,活得隨性,活出自己。

隨性而活,生活在別處。

生活在別處作文7

前幾年看到一篇有趣的報道,一位異國的女孩子露西棲居在一棵大樹上七佰多天,原因是不願看到這棵樹被砍掉,直到這棵樹的所有者肯丁搬家公司同意並簽訂保證書保證不砍此樹,她才搬回家住。

那是我十分疑惑,人與樹能有怎樣的情感呢?一動一靜,一長久一短暫,難道還能有什麼感情?她生活在樹上一定是因爲她從內心深處的熱愛樹。

我是一個血液裏帶着風的女子,從小時候就有一個小小的夢想,那便是帶着喜歡的書和狗一同去看看這個奇妙的大世界。

我看到過東京鐵塔下櫻花遍天飛,感受過悉尼歌劇院的歌聲此起彼伏,也望見過倫敦眼的高大與能夠俯視倫敦的全部。而不論走過多少地方,看見過多少自然景觀,唯獨放不下的就是我家門前的香椿樹。

史鐵生的母親在家門前種了一顆合歡樹,而他坐着輪椅走過故宮,唯獨放不下的就是那棵看他成長,陪他成人的合歡樹。

在我出國學習的一年中,家門前也有一棵樹,不知道是什麼品種,可能它就是普普通通的小樹一棵,但我每每看見它時,總是能想起家中的那棵香椿樹,那是爺爺種下的,而我每次不快時,也總與它訴苦。它從不多言,也或者它總是說出我想聽到的話,它變成了我的朋友,在我出國前一晚,它好像流淚一般從樹皮中流出無名水。

我有個好朋友,在國外喜歡種樹,我有時也向他說起爺爺念道的什麼密決,他也細細品味,告訴我樹有人性,看到那些小樹,我就彷彿看到弟弟姐姐在玩耍,彷彿看到媽媽端着水果向我走來,她總說:“你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在異國他鄉看到的樹總覺得不如家中的樹厚實,高大,有安全感。

現在我體會到生活在別處時,樹也是一種念想,那棵香椿樹可能在爺爺種下的的那一刻,與我的心已連在一起,印在它的年輪中,我也體會到那個小女孩爲什麼住在樹上,不願它被砍掉,住在別處,思念故鄉時,纔會想起那些深入靈魂熱愛的東西!

生活在別處作文8

都說“生活在別處”,這是什意思?一開始我並不知道,我埋頭苦想,一邊轉筆一邊敲腦袋,忽然終於有了領悟。

這要從我的一件往事開始講起:那是一個寒假,我去參加冬令營。因爲已經去過一次,發現吃喝玩樂什麼內容都有,還可以玩手機。因着這種待遇,我又報名參加了今年的冬令營,可這次的冬令營,出乎我的意料……

我坐着車來到了冬令營集合的地點,纔剛下車,就見一位老師伸出他那雙邪惡的手,嘴裏吐出了一句對於我們國小生而言最恐怖的一句話:“手機交出來,冬令營期間沒收!”我一驚,疑問地說:“什麼!Areyousure?”老師微微一笑:“I’msure。”聽到老師的確認,我的手慢慢地伸進包裏,抓住手機,費勁地拿了出來。我只覺手機好像被包裏什麼東西拉着,失去了它,彷彿孩子失去了自己親生母親,讓我感到心如刀割。

到了下午,冬令營開始了。老師把我們帶到了永嘉縣一個偏僻的小村莊,對我們說:“今天,你們就在這個小村莊像乞丐一樣,憑藉自己的語言本領,來換一頓晚飯。而且,你們還要找到睡覺的地方。”我一聽,整個人都崩潰了,臉上笑嘻嘻,心裏媽賣批。我靠,要死啊,這個怎麼辦?吃飯先不說,還讓我們找睡的地方。一下子,有一種想回家的衝動,沒媽真苦啊。

我在這個村莊裏晃來晃去,與朋友開黑一起找。到了五點,我找到了一戶人家,那家人看上去很善良。我用我的表情包,加上我生動的語言,終於說動了村民,讓我在他們家吃晚飯。哇!免費吃的飯味道就是不一樣,又香又甜。飯後,我想,吃已經解決了,這個住要住哪啊?哎,沒想到才只過了幾個月,這裏的老師就變得這麼邪惡了。

找到七點左右,還沒找到住的地方。我與開黑的同伴蹲在路上,感到十分沮喪,世界彷彿安靜了,除了蟲聲與隱約的犬吠不能再聽見什麼。蹲在地上的我想着在家裏的生活,與現在相比,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不由得熱淚盈眶。

但是,我還是擦乾了淚水,站了起來。我想,我是該獨立了,是該要成長了,怎麼能一直依靠爸爸媽媽呢?我叫起了同伴,又繼續找起來。到了八點半,我們終於找到了住處。我走到房間,倒在了牀上,身心疲憊,全身彷彿失去了力氣。

生活在別處的我看着窗外的星星和月亮,腦海卻想着家。我懂得了真正的生活不是在家,而是在別處。在別處沒有東西依靠,這樣才能真正的獨立,成長。想着想着,我漸漸失去了意識,進入了夢鄉……

生活在別處作文9

生活在別處,這真是句好話。郭敬明如是說,我很贊同。

1968年前,蘭波將這句話從嘴裏或者筆尖創造了出來;1968年,這句話被刷在巴黎大學的圍牆上;1968年之後,米蘭。昆德拉將它弄得世人皆知。

這一句話就一天一遍地在我腦中鐫了下來,如同濃硝酸腐蝕過的銅版。痕跡斑斑。歷歷在目。不可磨滅。

恩雅說過,每個人都是一條根,它就在腳下,沒離開故土一步異常疼痛。

但我不會。

我的根似乎紮在上海,就像人的迷走神經一樣,一迷就那麼遠。這多少有點不了思議。我想我是中毒了,受了郭敬明的“花言巧語”,我想和他一樣在那個霓虹燈紛亂的剪影裏開懷大笑或者失聲痛哭。

繁華而蒼涼。張愛玲如實說。那個生活在舊上海的溫潤女子如此評說上海。是誰說過:整個上海燃亮的燈火,就是一艘華麗的郵輪。

舊上海在我心中是一部來的膠片電影,畫面上佈滿白色斑點,沒有一句臺詞,華麗的夫人、優雅的紳士幸福地微笑。夜總會的燈光像梵高的色彩漫過整個城市。沒有背景音樂。或者有也是淡得不着痕跡,時不時地付出畫面,如輕煙般一閃即逝,令畫面無可名狀地微微搖晃。

我每天都在學英語解方程想上海,這些的這些讓我想得心痛。我一直固執地認爲我將來一定會生活在上海——那個讓我心動又心悸的城市。它一直在腦海裏旋轉,旋轉,再慢慢下沉,沿着神經的每一個末梢終於七扭八回地到了心臟,股股熱血終於淹沒了它它和血融爲了一體,在我的身體裏肆意流竄,從上到下,從左到右。

我想我是病了,病得不輕。我總是夢見我坐在火車上,窗外是我的朋友,那些曾同枕而眠、無話不談的朋友。她問:“你去哪裏啊?”我說:“去上海。”她說:“去上海乾嘛?這車不是通往上海的!”然後,車開了。我記得她穿着紅色的連衣裙,而我一身黑裝。我記得她說這不是上海的路,但當我準備下車時,火車開動了。我記得當時的太陽正媚,陽光正暖。我記得我的周圍一片黑暗。然後我醒了。我起身赤腳去喝水,水劃過喉嚨,順着食道一點一滴地墜入黑暗,慢慢地迂迴肚子裏,接着一片清涼。和着黑暗,我淚流滿面。

我不知道我最終到了哪裏,那一直是個迷。我不會放棄的,我的血,我的心;我的肌膚早已被上海兩字給烙上了印,那已經長不平了。

我不會整天說上海上海我愛你。那很膚淺。七十當你真正愛一樣東西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語言多麼的脆弱和物理。文字和感覺永遠有隔閡。

生活在別處。生活在上海。生活在生活中。

生活在別處作文10

科技的發展帶來了一個虛擬的世界——網絡。

我覺得這是一個陰暗的世界,看不到陽光,摸不到邊際。好象漫無邊際的星空,讓人琢磨不透而感到茫然。

但我喜歡這樣的世界,彼此都是陌生的。彷彿隔了一條寬大的河。但有是無羈的。所以人在這個世界裏會表現出靈魂的深處那溫暖的泉水或是那枯萎的花朵。

比如我跟同學聊天的時候不喜歡說出自己的名字。讓彼此的心靈靠在一起。這樣就能感覺到她的心。或是熱情或是冷漠。而現實中,我想我們都是很好的演員。是一貫的沉默或是靈活,不管怎樣,我想在不同人面前肯定有不同的自己。

在同學面前,沉默;在朋友面前,無羈;在親人面前,循規蹈矩……

好象一條僞裝的變色龍,在不同的環境裏有着不同的膚色。

在網絡世界中,我想人們都是真實的,好象脫掉硬殼的赤裸的蝸牛。

可能虛僞的人仍會虛僞,曖昧的人仍會曖昧,狂妄的人仍會狂妄,寂寞的人仍會寂寞。

我想我應該是寂寞的。

一個人在沒有陽光的房間裏穿行,好象一條孤獨的魚,迷惘。當我感到寂寞時,我就會上網。我不打遊戲。不是因爲遊戲不好玩,只是受不了現在的遊戲商不惜一切誘惑無知的人來騙取利潤。而在那些網吧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在打遊戲,好象一羣被束縛着的兇猛的狗。

我會選折聊天。

說話時會發出真人的聲音,而聊天時會發出敲擊鍵盤寂寞的聲音。我更喜歡後者。不帶語氣,卻帶精神。

打出的文字是略帶憂傷的。然後與好友談天說地。時間會被遺忘,而不僅僅是時間,還有吃飯,做作業等。

下網的時間是很難打發的,想打開門出去,但由於長期在陰暗處而不適應外面刺眼的陽光。所以我會拿出稿紙寫下支離破碎的文字。然後再到一個不起眼的地下網站去發表。

回覆總是很多。記得有個人說,頹廢是要殺人的。

我的心一顫,如痙攣般痛。眼淚是發泄物,但我不會使用它。所以我只能用心承受。

我會聽音樂。

因爲他和我的文字一樣。他是一種能直刺人心的武器。好象一位絕世的殺手,無形的使你停止呼吸,流出那刺眼的鮮血。有的震耳欲聾,有的悠長深情。但不管什麼形式,他都是一種有隱的毒品,越陷越深。

好象與上網相似。

我會離開現實。

生活在別處。

生活在別處作文11

生活,不一定全是完美,心中渴望、追求的假象,纔會是最完美的。不想侷限於在這方土地上,每一次,看到的都是雨中的背影,看到的總是陽光下的微笑。我厭倦了。我總會想,在這個大千世界裏,會不會有比這兒更清澈的天、更柔和的風呢?所以,我要到別處去看看!我回去讀米蘭?昆德拉的《生活在別處》,然後像雅羅米爾一樣去逃跑。去毫無畏懼地“革命”;我會看完讀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後,奔向那個譜寫愛情的塵埃中;我會讀完《徐霞客遊記》,緊接着,帶着它,不辭辛苦地去跋山涉水,和自然融爲一體......我將會捧着一本本書,領略這個地球的風姿!心靈,在路上。

我要提着個行李箱,管它大小,裝得下幾件衣服,容得下幾本書,就夠了。我還要背個小揹包,裏面有我的小相機,我的小本子,我的彩鉛,各種零零碎碎的東西。我要記下我腳下的這一切!有一天,我會到達倫敦,撐着一把雨傘,在雨下欣賞紳士風度;有一天,我會陶醉在普羅旺斯的花海里,連接着地平線,感受耳邊吹過的芬芳;有一天,我會牽着一個人的手,一起在土耳其的白色沙灘上,赤腳漫步,任憑海浪挑逗着我們的腳;有一天,我會在愛琴海上,默默期待着,自己會變成公主,住進那城堡.....我的心,早已開始動盪。抑或是,不是這樣的。我希望可以每一天都離開教科書,離開作業,也離開電腦、手機,安然地在屋邊公園裏散步。我還會很庸俗地想着哪天我變得家財萬貫,我就要慵懶地當個“敗家女”,在家裏奢侈地享受着;我還想象着逍遙自在的大學生活,小說中有着梧桐的小路,怪癖的舍友......爲什麼會說“在哪兒生根,就一定得在哪兒落下”呢?我的心一直在別處,我的思緒永遠在那個遠方,我想要的是安寧卻也轟轟烈烈的生活!向日葵總是朝着太陽,我知道,它也渴望,像太陽一樣熱烈......小溪不停地奔涌,奔向大海,我知道,它也渴望,目睹海豚飛躍的身姿......我總是眺望地平線,我更渴望,有一天,我會抓到它,觸摸別處的異樣!每一個人都在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每一個地方都會在我的心中劃下痕跡,烙在腦海。遠方的龐貝城、遠方的亞馬遜、遠方的加爾各答,我的雙腳雖未起步,但我的腦海早已描繪了它們的風景,我要一一去涉足!我相信,在這個浩瀚宇宙中,總會有屬於我的地方,我會生活在那兒。哦,或許,我會流浪......生活在別處,靈魂,在飄蕩。

生活在別處作文12

更美好的生活是我們需要追求的,就像我們需要追求理想的實現一樣。儘管自己內心向往的生活或許很難追到的,但是追求的過程也是難得的經歷。我要用激情去對待這一段過程,這樣才能讓我們勇往直前。

我看過一本書,有一個追求嚮往生活的人,他想讓他的生活變得精彩,於是走遍了整個世界,卻依然沒有找到心中的那個嚮往的生活。雖然沒能完成心願,但在這過程中,他感受到了、領略到了很多的美景,他所經歷的是一段屬於他自己的過程。

曾經的我是一個喜歡刷微信的人。暑假裏,我看見很多同學去瑞士等國欣賞異地風光,購物滑雪,非常的羨慕他們。經過再三請求,母親終於同意帶我去瑞士玩了。每天晚上,我都在幻想自己在瑞士玩的情景,但是到了瑞士我才發現了我錯了。當我到達瑞士的那一刻不是感到激動,而是感到寒冷,一走出飛機就與寒風撞了個滿懷。當我真正體驗到滑雪時,發現滑雪的難度其實很大,而且身上穿了那麼多的衣服,很難控制方向,時不時就會摔一跤。我這才知道,期望不能太高,否則會發現現實與之前的想象截然不同。

追求心中所向往的生活是困難的,但學習的過程是有意義的。

心中的`美好生活是值得追求的,因爲追求後才能夠有收穫。

心中的美好生活是值得嚮往的,因爲只有嚮往纔能有動力。

心中的美好生活是值得去探索的,因爲在探索的同時還能調動我們的激情。

心中的美好生活如同一片大海,一望無際。不斷追求的我們如同大海中的魚,有着遊遍整個海域的夢想。雖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只要我們滿懷激情去追求,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那麼這段追求的過程將是我們成長的足跡,是我們所留下的印記。

心中的美好生活也許難以實現,但追求的這一段過程會讓我們受益匪淺。

生活在別處作文13

生活在別處。蘭波的這句詩被昆德拉引用世人皆知,大多數人用來標榜自己的不同。可我還是寫下了這個標題,這種感覺溫情而有些悲哀,難以言說。

漫長的時光像是一條黑暗潮溼的悶熱洞穴。青春如同懸在頭頂的點滴瓶,一滴一滴地流逝乾淨。是的,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上上個月的今天,祖母故世,我還清楚地記得燃燒冥幣的場景,是滅了?還是化作了灰燼?

死亡總是稍縱即逝的事情,容不得人思考或是回憶。因爲短暫激烈,所以殘忍。我常自責,責備自己返校離家時沒有多凝視祖母一眼,就匆匆告別。那是種極真實的感覺,原本飽滿的生命忽然硬生生多出大片空白,心底荒涼無限衍生卻無能爲力。如同無法掙脫蛛網的昆蟲。宿命如此,難以更張。

一些關於哀傷和陰鬱的往事,漸漸地模糊了。以往毫無意義的一些生活元素歸復平常。有時候忽然在想,我似曾愛過的那個走路晃晃斜斜的女孩她究竟是叫什麼名字。我們認識過?素未蒙面還是隻是熟悉的陌生人?記憶如此虛浮,毫無牢靠。就像出現於生命的一些傷口,結痂,然後癒合,最後找不到一點痕跡。我們習慣了站在現時忽視以往。安妮寶貝曾說,“以爲有過那一剎那,感受到的深情與寵愛,就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送你離開。”我確信,她是往事,亦如煙花。

只有走過峽谷才聽得到風的聲音,只有路過三月纔看得到櫻花華美。並無心去探究什麼,可一些劃痕卻難以抹擦,如同小時候被火星燙傷的腳背。這麼多年過去,歲月的刁難依舊無力。

考試,複習,應對監考老師凌厲目光,生活就這樣被繼續,那日送朋友出去,她忽然說一句,“你終會淡漠在我的記憶裏,畢業,然後很少聯繫,再見時已是各自領着兒女。”這是個現實的問題,只是一些傷感襲涌上來,而我什麼也沒說。

可能這就是最後的樣子,不只我們這羣人。別的什麼可能最後也是這個樣子。

今日是情人節。那晚深夜壓馬路的時候,有封信從天上掉下來,你飄夠了就早點着地吧。物價上漲,淚水太金貴,什麼東西都比不了從前的廉價。

你要找個願意用生命守護的女人,和她結婚。

我在困苦中,無從寬廣。

生活在別處作文14

每個人都有自己嚮往的生活,就像彩虹一般,看得見,摸不着,很美好,也很夢幻。生活在現實中,人們常常會不自主地去想那遙不可及的“彩虹”,而這往往會讓你分不清現實和幻想的實質區別是什麼。

就好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最優秀的,別處的生活也總是最美好的。人的思維也總是在不斷地進取,設想一下:倘若你現在已經生活在自己最嚮往的生活中,你還會想改變嗎?

會,一定會。隨着時間的推移,又有許多缺點顯露出來。到那時,你又會開始不滿足於當下的生活。所以,沒有最好的生活,只有更好的生活。在人的某些時間段,總會不滿足於現狀,因爲眼前有更美的彩虹。

當太陽下山了,彩虹還會在嗎?這就要看你的心是否足夠堅定。不要想着不切實際的生活,因爲最終一切都會像夸父一樣倒下,心中的烈火卻未平息。因爲青春,我們有資本去尋找自己所向往的,並朝着目標一點點地改變現狀。最終歇腳的地方不一定是最好的,卻是最合適的。

生活,在別處。對於一些人來講,他們永遠也無法跨上那層高臺階。因爲他們不夠堅定,臺階也就顯得即若即離。在世界盡頭的某個角落,終會有屬於他們靈魂棲息的地方。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要做最堅強的自己,不要被旅途的磨難打倒,恰恰要利用它收穫成長。

你看那個遠方是什麼模樣?也許只有等到你去了那裏纔會有答案,也許現實並非你所想那樣,那裏的生活比起眼前的生活並沒有愜意多少,只不過是因爲距離遠了,產生了美感。

遠方是相對應而存在的,你的遠方,你所渴望的別處,對他人而言不過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複的生活,他們也厭倦了這樣的生活,想着逃避到遠方的遠方去。

人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總是好的,這就是人的本性,不滿足於過去,纔會創造美好的現在,然而在追求之時,思考別處的意義所在,到底是不是適合自己也應該是必須具有的覺悟。

青青草地,一座小橋,一條流水,一個溫馨的家……我們不能一味地去追求,而不懂得珍惜,不然到頭來才發現,最適合的生活已經被自己親手“拋棄”了。

就讓生活在別處成爲一種動力,如果那切切實實是個美好的存在,那就去追求,如果那別處太過虛幻,就讓我們將其潛藏心底,珍惜當下。

生活在別處作文15

生活,不一定全是完美,心中渴望、追求的假象,纔會是最完美的。

不想侷限於在這方土地上,每一次,看到的都是雨中的背影,看到的總是陽光下的微笑。

我厭倦了。

我總會想,在這個大千世界裏,會不會有比這兒更清澈的天、更柔和的風呢?所以,我要到別處去看看!

我回去讀米蘭?昆德拉的《生活在別處》,然後像雅羅米爾一樣去逃跑。去毫無畏懼地“革命”;我會看完讀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後,奔向那個譜寫愛情的塵埃中;我會讀完《徐霞客遊記》,緊接着,帶着它,不辭辛苦地去跋山涉水,和自然融爲一體......我將會捧着一本本書,領略這個地球的風姿!

心靈,在路上。

我要提着個行李箱,管它大小,裝得下幾件衣服,容得下幾本書,就夠了。我還要背個小揹包,裏面有我的小相機,我的小本子,我的彩鉛,各種零零碎碎的東西。我要記下我腳下的這一切!

有一天,我會到達倫敦,撐着一把雨傘,在雨下欣賞紳士風度;有一天,我會陶醉在普羅旺斯的花海里,連接着地平線,感受耳邊吹過的芬芳;有一天,我會牽着一個人的手,一起在土耳其的白色沙灘上,赤腳漫步,任憑海浪挑逗着我們的腳;有一天,我會在愛琴海上,默默期待着,自己會變成公主,住進那城堡.....

我的心,早已開始動盪。

抑或是,不是這樣的。

我希望可以每一天都離開教科書,離開作業,也離開電腦、手機,安然地在屋邊公園裏散步。我還會很庸俗地想着哪天我變得家財萬貫,我就要慵懶地當個“敗家女”,在家裏奢侈地享受着;我還想象着逍遙自在的大學生活,小說中有着梧桐的小路,怪癖的舍友......

爲什麼會說“在哪兒生根,就一定得在哪兒落下”呢?我的心一直在別處,我的思緒永遠在那個遠方,我想要的是安寧卻也轟轟烈烈的生活!

向日葵總是朝着太陽,我知道,它也渴望,像太陽一樣熱烈......

小溪不停地奔涌,奔向大海,我知道,它也渴望,目睹海豚飛躍的身姿......

我總是眺望地平線,我更渴望,有一天,我會抓到它,觸摸別處的異樣!

每一個人都在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每一個地方都會在我的心中劃下痕跡,烙在腦海。遠方的龐貝城、遠方的亞馬遜、遠方的加爾各答,我的雙腳雖未起步,但我的腦海早已描繪了它們的風景,我要一一去涉足!

我相信,在這個浩瀚宇宙中,總會有屬於我的地方,我會生活在那兒。哦,或許,我會流浪......

生活在別處,靈魂,在飄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