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走進生活作文3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走進生活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走進生活作文3篇

走進生活作文 篇1

因爲閱讀,使我的生活變得更加精彩。每次得到一本好書,我的心總是砰砰地跳個不停,使我迫不及待地看起來。那一排排鉛色的小字,一直吸引着我讀下去……閱讀的魔力真大。我讀着讀着,就會情不自禁地隨着書本中的故事情節而悲喜交加。《苦兒流浪記》讓我一次次淚流滿面,《幽默笑話》使我一次次開懷大笑。閱讀可以讓我們品味人生百態,社會曲折;閱讀可以讓我們懂得人生真諦,生活啓示。閱讀把我帶進了一個又一個人物的內心世界,也讓我瞭解了中國大地的山河壯美。有時,我夢境中也會出現書中的精彩,雖然並不真實,但很美妙。因爲有了閱讀,我的生活也不再乏味,閱讀給生活增添無限的樂趣。

因爲閱讀,使我的生活變得更加充實。閱讀的感受如此美妙,讓人如酔如癡,如歌如狂。閱讀讓我穿越千年時空,讓我和李白一起賞月;讓我和恐龍一起玩耍;閱讀讓我回歸大自然的懷抱,陪伴大熊貓吃竹子,和小鳥一起飛翔。啊,閱讀是多麼美妙!我如飢似渴,我希望自己腦中的每一寸空間,都裝滿了知識。這就是閱讀帶給我的充實。

因爲閱讀,我的生活變得更加快樂。每一天,我都用微笑對待他人。因爲我很快樂。是閱讀給予我快樂的力量。書是老師,它教我要堅強,不能輕易放棄,它教我要……書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怎能不去珍惜呢?其實,快樂就這麼簡單。

閱讀走進我的生活,閱讀改變我的生活,閱讀豐富了我的人生。與書爲友,我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別人看得更高更遠;與書爲友,我們將暢遊知識的海洋,搏擊長空。

走進生活作文 篇2

有時候,讀孩子的作文,因 爲假、大、空,因爲沒有兒童的語言,沒有生活的味道,沒有真 切的感受,包餃子、炒飯、洗衣、騎自 行車、學游泳、釣魚、第一次煮 麪條…… 材料雷同,事例相仿,陳舊的材料,年復一年抄、編、套,學生有 習作的興趣嗎? 捉雞、捉老鼠、人蚊大戰、 用假幣、讓座……有幾件事真 正在孩子身上發生了,對寫進習作卻沒有的“事”,爲什麼我 們會熟視無睹? “

讓每個人都自由表達 !潘新和教授在他的《語文: 表現與存在》一書中提出: “在語文教育中, ‘以人爲本’的 ‘本’,就是言語生命。除此之外 沒有第二個‘本’。”他認爲,言 語生命的屬性就是“言語”。簡單地說, “言語”是每一個生命 個體的本能。只要是“人”,就需 要交流—— —口頭的或書面的。 我的理解是:習作課堂應該順應兒童的“口頭表達”及“生活 表達”的願望而設計,不要過 多、過早地讓條條框框限制了 孩子“說”與“寫”的自由。讓每一個人能“塗鴉”式地自由表 達,最終達到“人人想表達,人 人可表達,人人能表達”的理想 境界。 問題是,爲什麼兒童的習作沒有自由地表達?眼前的生 活總是難以走進兒童的習作? 孩子的表達總是極具成人的味 道?

新建的商場,廣場的雕塑, 影視院的喧鬧……沒有學生關注;無數次小發明、小製作比 賽, “又見炊煙起”的“六一”兒 童節,沒在習作中定格;新課堂,學生自由交流,合作表演,那些細節,那些猶豫,那些驚 喜,學生沒有寫進習作…… 無數個回眸的眼神,我們 不曾覺察,稍縱即逝的生活就這樣靜悄悄地在孩子的筆下滑 過,是老師沒有引領,還是學生 難以發覺?對生活的熟視無睹, 是孩子的問題,家長的問題,教材的問題,考試的問題,還是語 文教育觀念問題?對此,我們無暇 顧及,只想往前走一小步—— — 尋找“生活”走向“習作”的策略,改變可以改變且一定要改 變的現實。 我想成爲一名“兒童” 成了一名“兒童”,我就會 用兒童的視覺觀察“我”的生活,關注兒童周圍的一切。只有 這樣,才能用兒童的語言將自 己的真切感受轉述出來。 對生活熟視無睹,就找不 到要表達的生活點。下雨了,颳風了,如何讓孩子自由地表達? 我一次次觀察,又一次次揣摩 開放的命題,於是,有了這樣的 表述: 你經歷過真正的狂風暴雨,那是暴雨中的車燈閃爍,是 狂風中的樹枝搖擺,是車上落 滿的殘枝敗葉,是雨傘吹翻的 無奈瞬間……寫出你的親身經歷,寫出你的親眼所見,寫出你 的真切感受。這不就是“我”開車遇到大 雨後所看到的真實景象嗎?這 不正是孩子眼中的精彩畫面嗎?這不就是值得記錄的大自 然奇觀嗎?更重要的是,這就是 孩子細心觀察的見證,是他們 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重大 改變呀!我想成爲生活細節的發現者 優秀的兒童習作,不僅僅 是材料的新穎,結構的圓潤,語 言的巧妙,更重要的是細節的描寫。我認爲,細節,就是生活 中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是最 能觸動人的不經意的動作。兒 童習作教學必須引導他們關注生活中的細節,讓那些微不足 道的生活細節成爲點燃習作激 情的導火線。

課堂的精彩,就是生活的精彩,就是作文 的精彩,就是細節的精彩。天天 上課,重複的情景,卻有不一樣 的感受,我們的責任就是讓那些稍縱即逝的'課堂鏡頭在兒童 的筆下定格。學生是孩子,他們可以圍繞一個詞,一道題,一幅 畫,一段音樂,一次表演做文章,他們只需要寫出課堂中的 細節,用細節反映自己的發現、 變化、驚喜與快樂。 我要成爲兒童習作亮點的 擦拭人 發現兒童習作的亮點,可以讓“生活”更好地進入習作。 例如,我們可以從兒童習作中 的真實感受出發,找到他們表 達的意願,從而淡化立意,淡化 “中心”。讓“語言”富有“情味”,讓 學生回到真實的生活狀態,回 到生活的畫面,回到對事物的 真實情感。有了真情實感,習作不一定優秀;沒有真情實感,再“優 秀”的習作也是無病呻吟。關於 這一點,潘新和教授的感慨更 深刻: “多少孩子的習作天賦和才情,對寫作的熱愛和喜好,從 心靈深處流暢出的珍貴的童真 和童趣,就是被哪些不喑習作 教學規律的老師‘負責任’地葬 送了。” 單有生活的材料不一定能 寫出好的習作,我們需要關注 兒童表達的語言,去發現習作 的亮點:或是材料選取的角度,或是習作中的細節描寫,或是 打動讀者的重點描寫,或是感 人的生活情節,當然,還有個性 化的語言及變化的篇章結構。很多時候,我們追求習作 的四平八穩,爲的是考試得高 分;我們追求習作的“三段式” 結構,卻全然不顧表達的內容與情感。殊不知,真實的生活, 鮮活的語言纔是習作制勝的法 寶。習作的課堂應 該是“生活交流”(內容)與“書面表達”(形式)的交替運行,是 教師與學生生命共同體的自然 融合。也就是說,沒有教師參與 的習作內容交流或沒有學生參與的習作形式修改,都談不上 習作教學效率的提高。 兒童的習作離不開技法的 指導,例如,分段表達,體現思 維的條理;細膩描寫,刻畫人物的形象;詳略得當,凸顯習作的 重點……我要強調的是,丟掉了孩子鮮活的世界,習作技巧 的指導就成了架在他們脖子上的枷鎖;淡忘了孩子純真的情 感,同齡人的優秀習作就成了 他們照抄照搬的樣本。習作教 學一旦走進了一味模仿和借鑑的衚衕,其結果,不僅僅是孩子 不會習作,連教師也缺失了生 活的精彩。

國內外對“生活作文”的研究,主要着眼於生活對習作的 促進作用和蒐集生活素材的方法,對如何在課堂上將生活素 材與習作進行有效轉換的模式 及詳細方法研究還相對偏少。 從生活到寫作,是具有普適性的觀點,是基本的習作規律,成 人寫作如此,高中生寫作如此, 國小生習作也如此。不管哪個 階段的作文教學,一定離不開 “生活”。問題是,這樣的觀點究 竟如何落實到國小生的每一次 具體的習作過程中,滲透在具 體的習作指導過程中,這是一直困擾國小語文老師的現實問 題。可以說,習作的課堂不缺 “生活”的觀點,缺的是“生活” 向“習作”轉換的課堂教學模式 或課堂教學策略。習作的課堂,如何從統一、 規範,走向兒童的天性、自由、 差異和生命,有很多策略需要 探索。既要讓兒童的“生活”順利地走進習作,又要讓兒童習 作教學不停留在“無序”狀態, 我認爲,有兩點是必須注意的: 第一是鼓勵學生大膽寫。這樣,一批有“言語天才”的學生可以 嶄露頭角,兒童的靈性、個性、 “野性”得到尊重,保護了孩子 的表達欲,營造了自由表達的氛圍;第二是大膽改。兒童生活 習作的修改與評講要講究“文 從字順”,爲的是“達意”。一個 很淺顯的道理是,不能“達意”,便無法與人有言語的溝通—— — 口頭表達如此,書面表達也如 此。沒有溝通, “言語天才”的表 達也好,反映“野性”的習作也好,都是自說自話。

走進生活作文 篇3

這天,我從學校回家,突然,一輛車竄了過來,冒出了濃濃的黑煙,薰得我直流眼淚。我想我開始想到史前時代。雖然那時極端落後,但空氣新鮮,環境優美,遠沒有現在這麼糟糕。如果我能穿越時空,到侏羅世紀去生活,那將是回味無窮,妙不可言。

現在車輛越來越多,工業污染越來越重,空氣質量越來越差。我們的家園正面臨着巨大的災難,如不盡快的加以改善,我們將自食其果,甚至遭受滅頂之災。

在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的新聞上說,如果地球上的平均氣溫上升數攝氏度,那麼冰川就會融化,海平面會上升,地球上百分之三十的生物會滅亡。如果繼續上升,後果真的會不堪設想。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從保護環境做起。作爲我們國小生,首先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生活上不偏食,多吃蔬菜少吃肉,這樣可以少排放二氧化碳。節約每一張紙,看到教室裏丟棄的小粉筆頭,要自覺的撿起來……大人要少開汽車,按時清理後備箱,以減輕車的重量,從而減少汽油的耗費……

爲了美好的未來,我立下志願,長大了要發明太陽能汽車、太陽能取暖爐、可再生性建築材料,和大家一起營造一個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的美好家園。

正好我們學校在假期佈置了一個辦手抄報的作業,我就想以走進低碳生活爲主題,要發出這樣的一個倡議:交換衣服和圖書。我們國小生身高長得快,衣服更新的也快,其中不乏新潮的,扔了走進低碳生活。